101 |
考慮流動性風險下的投資組合最佳執行策略 / Portfolio selection under optimal execution strategies : considering liquidity risk林琨哲, Lin, Kun C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台灣境內共同基金規模不斷成長及證券市場鉅額交易的比重逐漸擴大,大額的成交量對於台灣證券市場的影響日益值得關注。Perold & Salomon (1991)、Indro(1999)與Beckers & Vaughan (2001)等學者皆提出大規模基金在持股調整及大額交易時,對於市場上資產價格會產生明顯的衝擊,同時,也會導致交易所伴隨而來的執行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便考慮在鉅額交易的情境下,流動性風險如何反應至執行成本上,並且分析、比較不同的市場情境、規模、產業類別下的執行成本差異。
本研究透過Almgren and Chriss(2000)所提出的交易執行策略模型,將市場衝擊、手續費…等因子考慮至交易執行模型中,推導出不同特性之市場參與者的執行成本及變異數。針對不同的市場情境、企業規模大小、產業類別…等進行流動性風險反映執行成本的程度及執行成本期望值、變異數進行分析。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在鉅額交易下,流動性風險藉由對資產價值產生不同程度的衝擊而反映在執行成本上。由買賣價差進行流動性分析得知,規模較小之標的樣本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較大,但規模較大者較易出現大幅波動。在危機發生期間,各標的樣本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皆提升,其中,又以規模較小者及金融產業最為明顯。在危機發生期間,各標的樣本之執行成本反應流動性風險而大幅增加,其中流動性風險較高之金融產業增加較明顯。在執行成本成份裡,規模較小者受永久性衝擊影響較大。在危機發生期間,永久性衝擊對不同規模之標的樣本影響差異較明顯。在危機發生期間,承擔相同風險單位的增額所降低執行成本期望值較低,又以規模較小者變動最大。由於,執行成本受到流動性影響劇甚,因此,應該受到投資人的關注,特別是持有鉅額部位者。
|
102 |
台灣資訊服務業之行銷策略探討-以A公司為例郭淑儀, Kuo,Anita Shu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資訊服務業的興起,係源自於企業需要資訊服務以解決重複性作業及複雜的管理面問題,以及過去外商進入台灣市場促成產業的競爭發展。台灣資訊服務業者普遍存在有營運資本小、資源有限、產業鏈分工界線不明確的先天體質問題,又同時面臨內需市場小、進入障礙低、競爭者眾之環境面挑戰,在對外開拓國際市場時,又得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競爭因素。
資通訊科技服務係為國家基礎建設,資通訊服務是伴隨著商業應用需求而來。繼電子、資訊及通訊產品發展成為占有台灣高達3成外銷比重之後,政府已將資訊服務業列入重點推動產業,期許能在既有的硬體產業優勢下,結合資訊服務業者於軟體質量的提升,打造台灣核心競爭優勢。尤其是資訊服務產業中占比重最高之系統整合業者,應如何建立核心競爭優勢,推出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建立與產業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並確保在利基市場上的交易競爭優勢,以求獲利與永續經營發展,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本論文分析架構係以交易成本理論和策略行銷4C理論為基礎,以A公司個案分析為主軸。透過探討A公司發展歷程中如何建立4C行銷策略優勢,包括如何降低客戶之C1:外顯單位效益成本、C2:資訊搜尋成本、C3:道德危機成本,以及運用C4:專屬陷入成本等,以建立市場行銷優勢,並運用4C優勢,建立良性之4C循環,以求長期經營發展。A公司之行銷策略將可提供類似規模與背景的資訊服務業者參考之用。
研究分析A公司個案後,發現其4C循環策略為,建立C1優勢加強競爭力,藉由與C3優勢強者合作拓展通路以降低C2,在客戶端建立有利的C3和C4,並為符合客戶之C1需求,再強化C1之產品效用,建立更強的C3和C4;但其中最為注重C1,因為C1是競爭力的來源,是構成其他3個C的支撐點。
朝聚焦策略發展,並做好基礎技術研發和國際品質認證等基本功;對產品有明確之STP(Segmentation, Target, Positioning),並掌握市場動向之洞察力(street-smart insight),以對的產品切入對的市場(do it right),形成有利的4C循環,才能夠維持優於同業之表現。並在穩健創新經營原則下,掌握利基市場,因時因地制宜的運用4C行銷策略,才能確保4C競爭優勢。 / The advancement of Taiwan IT services is derived from the business needs for information service to solve duplicate activities and complicat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also contributed by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ons from foreign IT service companies’ entering Taiwan market. In Taiwan IT service industry there widely exist endowment problems like small operation capital, limited resources, vague supply chains, etc.,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such as the small domestic market, low industrial barrier, furious competitions, etc., and furthermore, there are changeable competition factors in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ICT services are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are accompanied by business application needs. As we know,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30% of Taiwan exports. After this,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create the core competitive strength for Taiwan, IT servic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key promotion targets chosen by the government, to combine the current hardware industrial strength with the upgrade of software quality and volume. Especially for system integration services, the majority type of IT service industry, it is always worthy to study how to build up its core competence, launch competitive product services, and establish long-term relationship with customers to ensure transaction strength in the niche market, gain profits and sustain for long.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strategic marketing 4C theory. The case study:Company A is the axis. By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A, to find how it can accumulate 4C strength, including how to lower customers’ external cost on utility, cost of information searches, cost of moral hazards, and better use cost of assets specificity to enter positive 4C cycles in the long run. Its marketing strateg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IT service companies.
The finding of Company A’s 4C cycles is that, build up C1 power to strengthen its competitiveness, by alliance with C3 power enabled partners to lower C2, and establish customers positive C3 and C4. In the meanti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stomer’s C1 needs to enforce the utility of C1, there is C3 and C4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ed furthermore. Above all, 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C1, and be aware that C1 is the source of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leverage of other 3Cs.
Deploy focus strategy, and elaborate the basic techniques of fundament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with specific product STP(Segmentation, Target, Positioning), street-smart insight and do-it-right, will form positive 4C cycles, which can result in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industry. Under the stable, innovative operation principles, catch niche markets and use strategic marketing 4C deliberately to ensure 4C competitive strength.
|
103 |
大陸與台灣地區商業銀行成本效率比較研究 ─基於DEA模型和Meta-frontier成本函數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ost Efficiency of Mainland and Taiwan Commercial Bank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EA Model and Meta-frontier Cost Function林雨楨, Lin, Yu 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台海兩岸經貿往來密切,發展迅速,客觀上對銀行業提出了許多服務要求,為兩岸金融業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文通過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和共同邊界成本函數比較分析了兩岸商業銀行的成本結構及效率差異,實證結果表示大陸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要高於台灣銀行。對這一結果的可能性解釋是大陸銀行的資產規模要遠高於台灣銀行。銀行總資產越高,其獲取低投入要素價格的市場能力越強,因此生產成本更低,成本效率更高。台灣和大陸商業銀行有必要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快兩岸銀行界合作的進程。 / With cross-strai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e exchanges, huge business investments have induced a great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and provided a broad space for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eta-frontier cost function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cost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f mainland and Taiwan commercial banks.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cost efficiency of mainland commercial banks is higher than Taiwanese ones, which is maybe caused by the larger bank size and total assets. The larger the size of banks, the higher the market power for reaping the benefits of low input prices, thereby resulting in a lower cost of production and a higher cos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for mainland and Taiwan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their own strength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through various means and channels.
|
104 |
簽帳卡業務成本效益之分析陳金仕, CHEN, JIN-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本章敘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第二章:簽帳卡制度的演變與發展
本章對於早期信用卡制度至現今簽帳卡制度的演變情形,作歷史性的探討,以了解發
展趨勢。
第三章:簽帳卡業務之成本與效益分析
本章分析經營簽帳卡業務所投入的成本,及其產出的效益,並求得利潤,以與銀行資
金成本兩相比較,進而評估簽帳卡業務之績效。
第四章:簽帳卡業務成本效益分析之基本決策模型
本章試行建立簽帳卡業務成本效益分析之模型,確定模型之攸關變數,進行邏輯運作
程序,作成最後決策。
第五章:我國現行聯合簽帳卡業務
我國預定於本(七十三)年五月廿日開辦合簽帳卡業務,本章將對該制度之業務體系
及作業方式加以探討。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本章就前述各章所作之研究,提出綜合性說明,並試擬若干建議,以供我國實施聯合
簽帳卡業務之參考。
|
105 |
資產評價理論投入價值與產出價值之比較研究詹茂焜, Zhan, Mao-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內容在討論會計資產評價理論之各種不同方法,及資產評價之重要性,其
市場不同,將評價理論歸納為投入價值及產出價值兩種,投入價值評會係以投入市場
的觀念為出發點,主要的方法有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產出價值係以產出市場之
觀念作出發點,主要的方法有現值法、淨變現值法(或當期現金等值)。除了各法之
介紹及優劣點外,就投入價值與產出價值兩種方法作一比較研究。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資產評價理論之概述
第三章投入價值理論學派
第四章產出價值理論學派
第五章投入價值與產出價值之比較。
第六章結論及建議。
|
106 |
台灣中小型養豬規模之研討胡庭禮, Hu, Ting-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旨在建立一套分析台灣毛豬養殖規模之系統模式,評定各規模之優劣的主要
評判標準為成本,而此成本,除了會計之成本以實際數字列出外,其餘的機會成本及
無形成本均以文字敘述討論,因為此二項成本的實際值隨地區及各業者而不同,是故
本論文的結論並不列出最適規模。
各章之大致內容如下:
第壹章:導論。
1.提出並說明問題。
2.說明資料之來源,研究之方法及研究步驟。
3.經濟規模模式的探討。
第貳章:毛豬產業之成本結構。
1.簡介毛豬養殖成本。
2.毛豬產業各項成本的分類:固定或是變動。
第□章:初級成本函數式的建立。
1.選擇主要的單項成本,如人工成本、飼料成本等。
2.初級成本函數式的假設與限制。
3.逐一討論各項主要成本。
4.綜合各成本為總成本之初級函數式。
第肆章:實際成本函數式的建立。
1.以實際資料,運用迴歸分析求得。
2.回歸線之各項誤差之討論。
第伍章:初級成本式與實際成本式差異原因之探討。
1.差異原因之分析。
2.管理因素及效率觀念之導入。
3.列出管理因素與規模之關係。
第陸章:總論。
1.運輸成本、機會成本、無形成本的討論。
2.單以會計成本為評判標準的最適規模。
3.各業者運用本分析模式的方式及改善經營之重點之建議。
|
107 |
液化石油氣配管供氣之成本效益分析陳朝煌, Chen, Zhao-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主要探討液化石油氣採用配管方式供氣和維持現行方式供氣兩者之間成本效益的差異
,從而引申出適當的建議,以作為國內統銷液化石油氣之管理當局的參考,玆將本文
內容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共分為四節,闡釋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的範圍、研究的架構、和研
究的方法與限制。第二章共有三節,分別說明液化石油氣產業的現況,發掘其中的問
題,和討論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共含六節,說明成本效益分析的定義、觀念和目
的,而且分別探討成本效益分析的程序面、要素面、技術面和成本面,及說明動態的
成本效益分析之意義。第四章分為兩節,說明液化石油氣的特性和配管的程序,以瞭
解配管系統的構成要件。第五章共有七節,說明及計算配管供氣制度和維持現行制度
兩者所發生的成本和效益,而得出在固定國家效益下最低成本的方案。第六章含兩節
,為針對研究所得,提出適切的結論和建議。
|
108 |
成本會計功能在台灣製造業之實證研究廖勝利, Liao, Sheng-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成本會計起源於十八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時,可以說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之一。兩百年來
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而逐漸演進。由最初的成本紀錄、計算,而至標準成本制度、
預算制度及責任會計等成本控制技術之產生,至今已和數量方法、行為科學、統計方
法等其他學科相結合,成為管理上不可缺少的利器。尤其,自能源危機發生以後,產
品成本節節昇高,建立完善的成本會計制度,實為製造業控制成本之要務。
本文之目的,在介紹成本會計之發展史及其主要功能,並在台灣製造業從事實證研究
,以瞭解台灣企業界成本會計實務之一般水準,並做統計檢定分析以探究其和企業之
基本特徵是否具有關聯性。全文共分五章十八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成本會計之發展史及其主要功能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章 台灣成本會計實務之現狀及關聯性分析
第五章 彙總與建議
|
109 |
我國大專院校預算控制與會計管理之研究盧文隆, Lu, Wen-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為國家百年之大計,立國的根本。先總統 蔣公曾有訓示:「教育實為復國建國
的根本。」又說:「惟有能新能行-日新又新,實踐篤行-之教育,而後始有能新能
行之治政與能新能行之社會與國家。」是故,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人才的造就
,和人才素質的提高,端賴教育為之培植。
然而百事非財莫辦,教育如是。必須有充裕的財源才能建立復國的根基,才能發揮育
才的效能。是故,有關教育經費的籌措,以及如何妥善運用此種財源,乃成為一項重
大的問題。因此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一則促請有關單位加強對大專教育經費預算的控
制。二則藉以提高大專院校會計管理的效能。三則建議利用成本衡量與分析於大專院
校會計。
本論文共分七章二十六節,內容綱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大專院校預算與會計概說
第三章:大專院校預算的編審與執行
第四章:大專院校預算控制之研議。
第五章:大專院校之會計管理。
第六章:成本會計在大專院校的應用。
第七章:結論。
|
110 |
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之研究謝銘仁, Xie, Ming-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企業的經營,在於強調利潤的最大化。成千上萬的投資大眾,以企業獲利能力來
評估經營績效與做為投資決策之依據。政府財稅機關每年課徵所得稅,亦須企業的損
益資料。此外,倆權人、供應商、銀行、徵信機構等,亦對企業損益資料,深感興趣
。
現代的會計實務,對於期間損益的衡量,向來採「交易法」,認為凈利是由已完成之
交易所引起之收人及費用配合後之差額;即由「成本與收益配合法」來取決期間的損
益。
此配合概念自從Paton & Littleton 之“公司會計準則之介紹”(1940),出版后已
經開始確立其地位,時隔四十年至今,會計人員仍奉之為主臬。本人有鑒於此,特選
本文加以研究,對此具有歷史性的“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重新予以評估其價值!
全文計分八章二十六節,主要內容: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
、限制、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期間損益取決與不確定性。介紹傳統會計所得之意義、取決與缺失,探討不
確定性狀況下,收益、費用、與損益取決過程之性質,並試圖建立一項標準,以比較
各種衡量損益的方法!
第三章,介紹收益實現原則與收益認定,繼續經營假設下,損益之衡量。並探討實現
原則修正的可行性。
第四章,探討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涉及配合方法、成本分攤。並就配合原則在所得
稅衡量上之應用,分析之!
第五章,探討在實現原則下,可能發生的錯誤配合。
第六章,介紹現時價值會計與配合原則。
第七章,對傳統的實現原則與配合原則,予以重新評價!
第八章,將論文之研究結果予以彙總說明,並提出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