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帝俄末期財經農業改革之研究--以維特及史托里賓之改革為中心黃雪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研究一八九0年代至二十世紀初,俄國國內的財經與農業之改革。本文之財經改革研究是以十九世紀末期俄國著名的改革家謝爾蓋‧尤里耶維奇.維特(Sergei Yul'evich Witte, 1849-1915)為中心,而農業改革之研究主要是以彼得.阿爾卡吉耶維奇.史托里賓(Petr Arkad'evich Stolypin, 1862-1911)為中心。
長期統治俄國三百餘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於一九一七年的革命爆發之後走入了歷史。羅曼諾夫王朝之所以被推翻,原因之一是人民不滿於沙皇政府的保守專制與腐敗無能。而維特的財經改革與史托里賓的農業改革,關係著俄國當時的社會脈動,尤其在人民對沙皇不滿情緒逐日高漲的時期,兩人的改革攸關人民對沙皇的支持與否。而且,兩人改革的時問與俄國沙皇政權結束的時間,有著密切的前後關聯性,因此兩人的改革對帝俄末期發展至關重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的中心問題為:是否維特的財經改革與史托里賓的農業改革成功,革命就不會發生?俄國在二十世紀初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之前,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襄,就發生了兩次革命:一九○五年革命和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這兩次革命都有工人與農民參與,他們對政府都有強烈的不滿。表示他們長期受到了壓迫,政府雖有進行改革卻未能消弭他們的積怨。因此,俄國政府所實施的與工人與農民有密切關係的財經農業改革,在帝俄末期仍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若人民的需求得以獲得滿足,革命可能就不會發生。
本論文將分五章來探討。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動機、文獻回顧、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研究架構。第二章為時代背景,將維特與史托里賓改革時的國內環境與國際環境作一粗略簡介。本章分為二節:分別為俄國國內環境與國際環境之簡述:第三章為維特經改之研究。本章共分為三節:分別為維特生平之簡介、維特實施財經改革之內容以及評價。第四章為史托里賓農改之研究。本章共分為三節:分別為史托里賓生平之簡介、史托里賓實施農業改革之內容以及評價。第五章為結論,總結本論文經研究後所得之結果。 /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agrarian reform in Imperial Russia from the 189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thesis I research the economic reform which was implemented by Sergei Yul'evich Witte (1849-1915) who was famous as a Russian reformer in the end of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agrarian reform which was implemented by Petr Arkad'evich Stolypin (1862-1911).
Romanov Dynasty which had reigned Imperial Russia for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was collapsed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7. The one of the reasons why Romanov Dynasty was collapsed was people's dissatisfaction with Russian government's autocracy, conservatism, corruption and incapability. Witte's economic reform and Stolypin's agrarian reform had influences on the social tendency in Imperial Russia at that time. Especially when people had more and more dissatisfaction with Tsar, Witte's economic reform and Stolypin's agrarian reform 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eople's support to Tsar. Furthermore, the time ofWitte's economic reform and Stolypin's agrarian reform was close to the time of Tsar regime's termination. Therefore, their reforms played vit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st phase of Imperial Russia.
The discussion center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if Witte's economic reform and Stolypin's agrarian reform had been successful,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of 1917 did not happened to the nation. Before the end of Romanov Dynasty, not till twenty years, there were two revolutions - the Revolution of 1905 and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of 1917. Workers and peasants took part in the two revolutions because they had strong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It represented that they had been oppress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the long time.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reforms,the government could not decline their accumulated rancor. Thus, their reforms which connected with workers and peasants still could not meet people'demands. If the government had been able to meet people' demands,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of 1917 did not happened to the nation.
This thesis will be discussed in five chapters. Chapter I is introduction: it will explain the purpose, motivation, method, documents and framework of this thesis. Chapter 2 contains background.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situ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when Witte and Stolypin reformed. In the Chapter 3, I research Witte's economic reform. There are three sections in this chapter - the synopsis of Witte's life, the contains of Witte's reform and criticism. In the Chapter 4, I research Stolypin's agrarian reform. There are three sections in this chapter - the synopsis of Stolypin's life, the contains of Stolypin's reform and criticism.
Chapter 5: conclusion.
|
22 |
中共行政改革之研究(1978∼1994)姜一圭, KANG, IC-GU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是從行政生態論的觀點來探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四年中共的行政改革。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共推進改革開放政策等社會變化的重要時期。因而本文是研究一九七八年後中共政治、經濟、社會以及行政本身等環境的需要和影響下,推動行政改革的結構、改革的經過、改革的內容及成效等為主要的研究架構。茲就各章之重點作簡要的說明。
第一章 說明問題的背景、研究的動機、研究的方法、界定行政改革的概念和檢討相關文獻,為本章的主要內容。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從行政生態論的觀點採用歷史文化途徑、結構功能分析途徑以及系統分析途徑等進行研究,主要研究的目的亦即研究的動機是第一、瞭解中共行政改革的背景如何?第二、探討影響中共行政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即中共行政改革的結構如何?第三、中共行政改革的經過及其內涵為何?第四、中共行政改革的成效及其影響如何?
第二章 探討中共行政改革的背景,從政治體制的變化、經濟體制的變化、社會變化、行政體制的特質與困境,說明中共行政改革的必要性。因為中共的行政改革是權力過分集中,在權力結構上當然會有問題,經濟改革的政治行政體制的制約、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以及行政體制本身上有機構臃重、人浮於事、官僚主義、低效率等問題,迫使中共不能不實施行政上的各項改革。
第三章 行政改革的結構分析:影響中共行政改革成敗的主要因素。其重點在探討中共行政改革的本質、改革的推動者、改革的推動機構和重大的環境因素。中共行政改革結構上的特色是以在提高行政效率為改革目標,改革的推動者是鄧小平,他的思想、路線、講話都會影響到中共行政改革的各方面。改革的推動機構是中國共產黨,它的路線、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黨的威權、以及複雜的科層系統影響著中共行政改革。中共行政環境主要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此乃中共行政改革的基本社會環境,政治權力高度集中化以及中共政府在現行政治體制模式中具有從屬性的特點,中共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後,經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更是中共行政改革的主要經濟環境因素,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性質文化、教育科學文化發展不平衡、道德水平具有較高的層次性也是主要的環境因素。
第四章 行政改革的經過與內容。主要是分析中共黨政關係的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中共行政改革是一個複雜漫長的系統改革工程,從權力結構的調整、精簡機構、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到健全政府職能等都是非常主要的幾個環節。隨著政經情勢的轉變,改革的趨向與重點,在權力結構調整方面,首先是倡導「黨政分離」,而後逐漸將重心移至「政企分離」及理順中央與地方間的關係上;在政府機構改革方面,從單純的機構精簡合併,逐漸過渡到轉換政府職能,完善政府運作上;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開始從改善領導幹部做起,目前將工作重點轉移至推行公務員制度,健全幹部人事制度管理上。為避免改革過程中的貪腐現象,在整個改革過程中則要反對腐化,加強廉政建設,確保政府的廉與能。而改革的目的,是要以共黨為主導,在「四個堅持」範圍內,透過制度的改善,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運轉協調、法治完備、廉潔高效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系,以因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展生產力所需。
第五章 中共行政改革成效及影響檢討。生態論的觀點是指敘述環境對某主體的影響時,應同時指出,主體對環境的影響,惟有把兩方面的交互作用都看明白,才是真正的生態研究。因此,本章依據這觀點對中共行政改革的成效及其影響環境的結果,進行內容檢討。中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成效表現在行政體制的制度化和行政體制的合理化,同時完全影響著中共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行政環境方面。中共行政改革對其環境方面的影響中最大的是總體改革之互動,即是行政改革與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發展關係密切,甚或決定改革開放政策之發展,其成敗亦可能決定中共行政改革的成功及中共未來命運。
第六章 結論;論述主要研究發現、改進建議事項以及後續研究方向。中共行政改革的特色主要是改革的複雜性、難鉅性和多樣性。中共行政改革將導致中共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及內外環境之變化,而其改革的活動亦將不斷進行,因而必須掌握改革所涉的層面至為複雜,改革的工作亦是相當的艱鉅而有其多樣性,吾人必應加以重視。最後,筆者提出未來中共行政改革的幾個改進及建議事項是:第一、加強政治民主化及現代化,第二、加強實施黨政分開,第三、創新中央與地方的均權制度,第四、強化監督制衡機制,第五、推進行政民主性與效率性之均衡,第六、落實公民參與活動,第七、公民倫理的強化等。
|
23 |
改革開放時期中共航港體制改革之研究楊崇正, Yang, Tsung-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中國大陸「水路運輸部門」的「航港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為研究對象,係屬一種針對某一特定「產業部門」(Industrial Sectors)的體制改革問題之研究取向。
由中共建政至「改革開放」路線實施前的三十年中,其「水路運輸部門」在實踐上也浮現了若干問題,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如何尋求這些問題的解決,即為1980年代初期以來中共推動「航港體制改革」之目的。
有關「改革開放時期中共航港體制改革之研究」此一議題,基本上橫跨了做為「經濟基礎」的航運事業、港口事業兩大「產業部門」(Industrial Sectors),又涉及到其「上層建築」的「政府機構改革」(航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屬性上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政策分析」議題。
本研究主要使用「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法的「過程論模式」(Process Model)做為分析模式(analytical models)。經由「政策環境分析」及一系列的「政策過程階段分析」,據以產出「政策主張」。
綜上,本研究之主要內容,乃在探討(1)「水路運輸部門」的「航港體制改革」之公共政策分析,以及其中一系列的政策過程階段分析,(2)跨入新世紀航港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發展之可能取向。 /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is focus on the related public policy issues that were regarding the shipping and ports sectors regime reform o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Era for the Mainland China. The shipping and ports sectors regime reform are a part of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regime reform, especially in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sectors regime reform. This study orientation is against the regime reform issues on one specified industrial sectors.
During the 30 years form the regime fou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t 1949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Route at 1979,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existed on each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shipping and ports sectors. How to find the solutions against the problems, was the object to promote the shipping and ports regime reform from the beginning of 1980’s decade.
As regarding the issues of “A Study on the Shipping and Ports Sectors Regime Reform o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Era for the Mainland China”, it is not only across both on the shipping industry and ports industry of the two important industrial sectors as the “Economic Base”, but also involved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reform (shipping and ports administration regime reform) as the “Upper Construction”, so that is a typical public policy analysis issues. The study will utilize the Public Policy Analysis Methodology, especially in Process Model to be the analytical models. Through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the series Policy Process Stage Analysis, then it will output the Policy Advocacy.
As the above mentioned, the major contents of the study are including the (1)policy process stage analysis of the shipping and ports sectors regime reform, and (2)the possible upgrade orientation of the shipping and ports sectors regime reform during across to the new century.
|
24 |
美國聯邦政府創設「高級行政官員制度」(SENIOR EXECUTIVE SERVICE)之研究賴維堯, LAI, WEI-Y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美國聯邦政府於一九七八年文官改革法首次為高級行政人員專設的人事制
度-高級行政官員制度(SES)
,希望國人能藉此對該制的由來、結構、理念及運作,有一完整明晰體認,進而期望
我國未來規劃高級行政人力時,能獲得若干啟示。
本論文約十萬言,全文共分七章二十六節:
第一章 緒論:研究動機、目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限制。
第二章 人力概況:人力特徵、人力模型、SES 前管理概況,結語。
第三章 建制沿革:SES 先驅,SES 創設,結語。
第四章 結構:職位,管理,誘因,結語。
第五章 執行成果,管理成果,誘因成果,結語。
第六章 檢討修正:學者評論,政府機關報告,修正,結語。
第七章 結論:指出其改革方向正確,尚待努力方向,及我國所可能獲得之啟示。
|
25 |
中共體制改革之探討--國務院機構改革個案研究周育仁, ZHOU, YU-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係闡釋本書之研究方法、目的和方向。
第二章為總論,係針對現階段中共體制改廿之主要內涵作一提要式探討。
第三章係探討中共機構改革之原則,分別就其機構精簡與幹部制度之改革原則加以整
理分析。
第四章則係就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具體措施作深入之分析,以了解其機構裁併和人
事改革之實際狀況。
第五章則分別就中共黨中央、全國人大會、輿論機構和社會團體之改革加以探討。
第六章為結論,本章將根據前面各章之探討,對中共之體制改革和國務院機構改革之
前途加以評估。
|
26 |
文革後中共經濟改革相關因變數之研究施銀河, SHI, YIN-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研究中共經濟改革的理論分析,由文革後至當今的這一時段內探討其相關變
數的因果影響。
第一章導論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概況及本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第二章
有關主會變遷理論層面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的意識價值因素、政治體系因素、經濟體
制因素。第三章有關政治發展理論面面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的政治意識宣化因素、政
治派系鬥爭因素、政治現代化因素。第四章有關經濟發展理論層面 敘述中共經濟改
革的技術資本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經濟績效因素。第五章結論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
的評估及影響。
|
27 |
南非種族問題與憲政改革邱玉汕, GIU, YU-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分六章十四節,共約十萬字。第一章為「緒論」,就論文寫作之動機
、目的與研究範圍等略作敘述,並對全篇論文之架構略作介紹。第二章為「南非種族
關係發展之 景」,就南非基本情況及種族關係發展有關之 景因素作一簡述。第三
章為「南非種族問題種族隔離政策」,就南非種族問題形成之原因及南非政府推行之
種族隔離政策加以探討。第四章為「憲政改革—解決種族問題之新途徑」,首先就促
成南非政府從事憲政改革之背景因素加以探討,次對南非憲政改革經過詳加介紹。第
五章為「憲政改革之評析」,首先對南非新憲政體制加以探討,並作比較分析;次就
憲政改革與種族關係有關之問題加以探討。第六章為結論,就本論文所探討諸問一題
作一總結,並對南非種族問題未來發展趨勢及南非政府宜為之計提出個人淺見。
|
28 |
中共高等教育改革之研究( 一九七七∼一九八四)周祝瑛, ZHOU, ZHU-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目的,乃探討當前中共如何改革高等教育,以配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四
化」建設)之政策。全文分為一冊,六章(另緒論),約十二萬餘言,各章大要如下
:
緒論:介紹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
第一章:「四化」建設與高等教育改革。從現代化與高等教育之關係,探討當前中共
高等教育之改革政策。
第二章: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之改革。探討中共教育行政機關及其職權演變,進而了解
最近高等教育行政之改革重點。
第三章:全日制高等教育之改革。由中共正規高等教育領導與人事體制改革、招生與
分配之現況分析,提出上海交通大學改革之實例,作為概況之說明。
第四章:業餘高等教育之改革。探討非正規高等教育在當前之作用及其改革特色與種
類。
第五章:評估。評估上述改革所遭到之困難,及其實施效果。
結論:中共高等教育改革之成效將受到「四個堅持」之限制以及對我方教育之啟示。
|
29 |
中國大陸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Mainland China陳璽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的發展重心逐漸轉往經濟面向的發展,一九七八年才逐步改革開放的新中國至今不過三十多年,但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績卻令世人驚艷,今日中國早非昔日吳下阿蒙,無論在基礎建設、經貿發展與招商…等都有著長足的進步,舉凡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東協加三等各種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作為,乃至人民實質收入的增加與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顯示出今日中國大陸一改過往汲汲於政治權力鬥爭卻輕看民生與法治的思維。
伴隨著經濟收入的實質增加,世界工廠的誕生,中國大陸與世界主要國家及周邊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也日益增長擴大。這幾年中國大陸致力於經濟發展,中產階級大量興起以及各種外商外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基於人民要求、內部行政效率需求以及外商外資乃至世界貿易組織對其行政體制之透明化、公開化要求,中國大陸開始重視法治層面以及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立法法》與《行政許可法》等各種法令相繼出爐,可視為是中國大陸落實以法治國而採取具體行動的第一步,故本文將針對中國國務院近年來在各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向的努力加以研究,並對於審批行為的具體透明化、制度化、精簡化等面向進展與實例加以檢視。
關鍵詞:行政審批、行政改革、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法、法制改革
|
30 |
官僚制改革の条件―新制度論による日英比較笠, 京子 25 March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法学) / 乙第13228号 / 論法博第200号 / 新制||法||166(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政治学 / (主査)教授 曽我 謙悟, 教授 待鳥 聡史, 教授 建林 正彦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Page generated in 0.046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