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06
  • 392
  • 45
  • 14
  • 9
  • Tagged with
  • 461
  • 461
  • 181
  • 107
  • 106
  • 81
  • 80
  • 77
  • 77
  • 71
  • 69
  • 68
  • 66
  • 66
  • 6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51

電子化政府理念之檢視與前瞻 / The Review and Foresight of the Conception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傅冠瑜, Fu, Kua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科技進步,社會變遷快速,人們也逐漸注意到要以科際整合的觀念來因應資訊社會,政府部門也順應潮流所趨而開始有所變革;電子化政府乃是現代化政府應變的新型態,運用資訊與通信科技以簡化繁冗的流程,以提供民眾更便捷的優質服務為主旨。本文首先闡述面對第三波社會,吾人應有的洞見與思考,並說明主要技術的演進-電腦,從而發展出當今便捷的網際網路,瞭解其演變與革新之梗概並思索其應用之盲點與迷思;進而探究世界各主要國家政府的資訊化作法及現況,再析探我國政府電子化的推展腳步及現況方針;再以未來情境描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未來世界,並進而探討政府的轉型以及社會的互動;最後,針對電子化政府理念提出反思與建議,期勾勒出新型態智慧型政府的基本雛型。 / Due to the rapid changes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people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we must learn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cept to face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government started to innovate to adjust to meet the trend as well. Electronic government is the latest archetype in the fast-changing society. The main purpose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is to provide convenient and satisfactory services. Meanwhile, the red tape and complicated procedure in government offices can be re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to make sustaine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ave society, explain the short history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and attempt to get rid of the weaknesses and myths.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 major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Taiwan are further discussed. Furthermore,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itizens are discussed as well. Finally, we provide some opposit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in order to describe a new prototype of intelligent government.
152

台北市政府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探討--競爭價值的觀點

曾慶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這一波「政府再造」(Reinventing Government)的潮流來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是其中兩個極為核心的課題。然而儘管從相關文獻中可探知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的重要性,但卻缺乏一個參考架構,可以幫助我們在政府部門中去分析診斷組織文化呈現出何種態勢,去衡量評估組織效能的表現主要側重在哪些面向。從市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實在需要有一個分析架構來幫助行政人員或專家學者去了解整個行政機關在組織運作上,組織文化的現況與組織效能的表現,並進而了解兩者未來應有的改進方向。職是之故,本文遂以競爭價值途徑(competing values approach,簡稱CVA)為分析架構,以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為研究焦點,以台北市政府為研究範圍,來從事實證調查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儘管市府在組織文化與效能間呈現高度正相關,顯示市府愈具有四類組織文化的特質,其組織效能相對的也愈高;反之亦然;然而從文化風貌與效能標準的內涵來分析,兩者顯然略有出入。首先就相同點而言,台北市政府無論是在組織文化或效能上大抵皆展現出內部過程模式的特質,相對地其在開放系統模式下的特色則最為薄弱。其次就相異點而言,市府在組織文化與效能上不一致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理性目標模式與人群關係模式的對立上。從競爭價值途徑的觀點而言,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市府各機關在組織運作中產生衝突與矛盾的情況。此外,研究亦發現會影響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認知的人口統計變項,主要為: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機關層級與機關類型,且這些變項對組織文化與效能之影響在方向上有其一致性。 有鑑於市府在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上的不相一致,以及因此可能造成在組織運作上的衝突與阻力,本研究乃思之以競爭價值途徑所提示的「超然」(transcendence)立場,歸納出目前再造運動中所著重的政府組織形象與特質,以作為市府在行政管理上順應時勢潮流、減少衝突對立的努力方向。從相關文獻的探討中,本研究試著以三個對比的特色:成果導向VS. 過程導向、開放參與VS. 命令服從、尊重民意VS. 遵從上意,來突顯出政府再造運動所追求的政府典型與傳統的政府典型在組織運作上有著哪些差異。 基此,本研究主張未來市府在組織運作上,首要之務應積極加強開放系統模式的特質;並要改善人群關係模式與理性目標模式的運作;另外,則要消弱內部過程模式的色彩:不要過度自陷於行政程序的官樣文章中,而要以整體目標為考量、不要自我侷限於層級節制的命令服從,而應授能員工開放參與、不要讓上級的意見蓋過了民意的聲音。 立足於此一改革方向上,本研究認為可以透過市府組織文化的變革,來促進組織效能各面向的均衡發展,進而使得市府整體運作能更順暢,在行政效率、服務品質及各項工作績效上皆能有所提昇。為達成此一目標,本研究援以Schein所提出的文化層次觀點,作為市府在組織文化變革與管理時循序漸進的階段指引。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名詞界定 5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1 第二章 分析架構與實證調查 第一節 競爭價值途徑的理論探討 1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9 第三節 調查過程 32 第四節 樣本分析 29 第三章 台北市政府組織文化之分析 第一節 台北市政府組織文化之現況分析 42 第二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組織文化的影響 45 第三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55 第四章 台北市政府組織效能之分析 第一節 台北市政府組織效能之現況分析 60 第二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組織效能的影響 63 第三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76 第五章 台北市政府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關係 第一節 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相關分析 82 第二節 台北市政府組織文化與效能關係之探討 85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綜述 91 第二節 管理實務上的建議 95 第三節 後續研究上的建議 109 參考書目 111 附 錄 一 A 附 錄 二 C 附 錄 三 G
153

台灣省統籌款分配之研究--兼論精簡省府組織後分配方案之設計 / Revenue sharing in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蘇詩雅, Su, Shih-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八十五年國家發展會議做成「精簡省府組織」之決議,並於民國八十六年修憲通過,自八十七年起停止省長及省議員選舉,省成為--監督各縣市自治事項之監督機關,使得各縣市政府自治地位提高,使得各縣市政府自治地位提高,為使縣市政府能適當的發揮功能,必須有適當的財政制度來解決縣市政府「垂直」及「水平」的財政不均。 為解決個政府間財政的不均,我國所運用的調整工具有補助款、共分稅與統籌分配稅等制度。補助款制度為上級政府的權衡策略,長扮演著“救急”或上級政府影響下級政府政策之工具;共分稅可用來解決不同層級政府間垂直的財政不均衡,在中央與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省政府間更可透過不同的共分比例,發揮調整水平財政不均的功能。面對台灣省二十一縣市患寡又患不均的財政問題,由於共分稅不易對個別縣市設定不同的共分比例,因此一致的共分比例將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再者,共分稅運用的擴大亦將削弱中央政府進行財政調整之能力;統籌分配制度則是將地方政府的財源透過--適當機制,依照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予以分配,具有調劑各地方財政不均之功能。 本文的目的乃在研究「精簡省府組織」後,原來的台灣省統籌分配稅制度應如何設計,以達到調劑各縣市財政盈虛之目的。本文以八十五年度政府決算數資料將省府財政適當合理的重劃並調整精省後各縣市的財政收支,在此基礎下,研擬可行的分配公式,使統籌分配的過程得以透明公開。本文之研究結論及其建議如下: 1.台灣省各縣市財政之歲入結構以非自有財源的補助收入為主,自有財源比例在各縣市間又有甚大差異,顯示各縣市間有患寡又患不均現象。亟需以統籌分配稅來提高地方自主財源並促進各地方財政均衡之必要。 2.目前的省統籌分配稅由於被賦予過多的財政目標,而使其最重要的保障財源與均衡縣市財政之功能未能發揮,且容易令人與補助制度發生混淆。 3.目前省統籌分配稅之預算編列與分配公式並未法制化,行政首長對於省統籌款有大部分的掌控權,難以提高地方自主財源之功效。 4.統籌分配稅之名稱有限制財源必須來自於「稅」之意,且「統籌」就字面意義容易令人誤解,被視為上級政府有任意運用統籌款之權,故建議精簡省府組織後,以「平衡台灣省各縣市預算基金」代替「台灣省統籌分配稅」之名稱,或以「平衡預算基金」代替「統籌分配稅」之用語。 5.平衡預算基金的財源宜擴大,可考慮的財源有土地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地價稅、房屋稅、所得稅、貨物稅、證卷交易稅、中央的獨占及專賣收入等。在本研究的五種平衡預算基金財源方案中,發現基金的財源愈多,或將稅源分佈不均的稅目納入此基金的比例愈高,所得到的財政均衡效果愈佳。但觀察其等級相關係數(rs)測度之平衡預算基金分配前、後各縣市財政狀況的排序,發現基金的財源愈多,排序變異的情況愈嚴重,是以平衡預算基金並非愈多愈好,而應在財政均衡與排序倒置的效果中做--權衡。 6.平衡預算基金的分配公式應考量各縣市的財政狀況,以「相對」的概念計算各地方所得到的分配權數,應納入均等化的指標可包括「財政能力」、「財政需求」與「財政努力」等項。 7.本研究建議的分配公式有下列四式: 公式一 a1 每人平均稅課收入之財政能力指標 +a2 學生數指標 +a3 都市人口指標 +a4 社會福利指標 公式二 b1 每人平均稅課收入之財政能力指標 +b2 學生數指標 +b3 都市人口指標 +b4 農地面積指標 +b5 工廠附加價值指標 +b6 社會福利指標 公式三 c1 每人平均稅課收入之財政能力指標 +c2 學生數指標 +c3 都市人口指標 +c4 社會福利指標 +c5 非租稅努力指標 公式四 d1 每人平均稅課收入之財政能力指標 +d2 學生數指標 +d3 都市人口指標 +d4 農地面積指標 +d5 工廠附加價值指標 +d6 社會福利指標 +d7 非租稅努力指標 a1~a4,b1~b6,c1~c5,d1~d7 為分配因子之權數,權數設定為:財政能力以「稅課收入不足數占歲出的比例」為其權數,即縣市稅課收入加上平衡縣市預算基金數後仍不足縣市歲出的比例;非租稅努力為稅課外自有財源占歲出的比例,其餘部分為財政需求比例。第一及第二公式未考慮非租稅努力指標,其權數以財政能力與財政需求的相對比例修正;而個別財政需求因子之權數,以其支出相對比重再乘上財政需求之權數而得。由於不同的方案,稅課收入與平衡預算基金數額不同,故其權數的設定亦有差異。 本研究的四種分配公式在不同的平衡預算基金方案中皆能降低各縣市間財政差異。在調整省縣稅源重劃方案中,發現將地價稅及房屋稅納入平衡預算基金的比例愈高,有助於縣市財政的均等化,且以公式一或公式二分配對縣市間排序倒置的現象影響不大,惟此方案是否對鄉(鎮、市)的財政造成影響,仍須加以評估。在加入中央稅源的調整方案中,公式化的分配仍可降低縣市間的財政差距,惟政策目標不同應選擇不同的公式以求得適當的分配效果,若公式分配的目標在於縣市間財政平衡效果,則可以公式二或公式四分配;若分配公式的目標首重分配前後縣市間財政狀況排序的相關性,則應以公式一或公式二分配為佳。
154

中央政府非營業循環基金管理與運用績效之研究

施顯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央政府非營業循環基金累積凈值總額至為龐大,截至八十六年度決算為止,已高達新台幣八千三百餘億元,對於如此龐大的資金,政府實有必要建立一套衡量非營業循環基金管理與運用績效衡量方法或模式,提升非營業循環基金營運效益。 本研究即以中央政論府決算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所列之各非營業循環基金為對象,分析整理相關文獻及資料,並結合實務經驗,找出足以表徵非營業循環基金經營績效之指標,包括:審計部綜合評述、業務計畫達成能力、作業收支比執行能力、自給自足能力、獲利能力、活動能力等六項,再據此建立指標資料檔案,以主成份分析(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構建設置目的符合程度及資金運用能力兩個構面之總指標,深入了解各非營業循環基金績效之優劣。又藉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1-Wa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1-WAY MANOVA),探討各基金依設置法源、組織方式、任職人員的身份、行業性質、公共收支的種類、主要的資金來源、設置的目的、主管機關、凈值大小、作業收入大小、會計資料正確性、舉借長期債務情形、繳庫與撥補情形等分類,其設置目的符合程度及資金運用能力之績效的差異情形,並找出重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發現,若從設置目的符合程度及資金運用能力兩方面分析,非營業循環基金績效並非各界想像之差,真正須要積極檢討改善之基金比例僅占百分之二五左右,表現優異之基金亦占百分之二二左右。同時非營業循環基金之組織方式、行業性質及公共收支性質等是影響非營業循環基金管理與運用績效之重要因素。如併同參酌本研究所提出之『非營業循環基金管理矩陣』,必有助於非營業循環基金之管理,並可為後績研究者之基石。 / In 1997, over 830 billon NT of net value are accumulated in Nonprofit Revolving Fund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 This research report examines whether The Central Goverment can systematically set up an evaluation method or model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fu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nd to enhance managed capacity of these enormous funds. This research report covers all Nonprofit Revolving Funds that are displayed in the clearing sheet and statistics table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comprehends related literatures, articles, and information fo Nonprofit Revolving Funds and applies current business working experience to identify six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assessment of the Ministry of Audit, the capability of business planning achievement, the ability of operating revenue/expenditure execution, the capability of self-sufficiency, the ability of securing profits, and the ability of exercise. Data and information are collected along these six performance indicator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wo main summar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has been produced: the accordant degree of established purpose and the efficiency of fund operation. These two main summar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grasp good and bad of different funds. The original factor score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percentages. One-Wa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funds by the law of fund establishment, the style of organization, the status of personnel, the nature of business, the type of public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the main source of fund, the purpose fo fund establishment, in charge organization, the size of net value, the size of operating revenue, the accuracy of accounting, the condition of long-term debts, the situation of payment and repayment, the accordant degree of established purpose, and the efficiency of fund operation. This research report uses above-mentioned model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fu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There a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fund by analyzing the objectives of fund estabishment and fund operation. There is only twenty-five percent of funds that need to be sincerely improved. The style of organization, the nature of business, and the type of public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re the n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efficiency of fu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This research report proposes a "management matrix of Nonprofit Revolving Funds " that expect to be helpful and useful for managing Nonprofit Revolving Funds.
155

技術移轉之比較研究-以我國及日本為例 / The Comparative Reasearch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ex. Taiwan and Japan

林筱雯, Lin,Hsiao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於資本的累積及技術進步。經濟學家熊彼得 (J. A. Schumpeter) 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梭羅 ( Robert M. Solow)指出:一國的經濟成長,「質」的增加比「量」更重要,而質的增 加便需依賴技術水準的提高。一般而言,技術發展為一國經濟發展最重要 的因素。而新技術的獲取與創新之間的聯繫可分成兩類,一者是透過本國 研究發展活動,由「內部」實現創新;另一類為透過技術移轉,由「外部 」實現創新 臺灣在缺乏自然資源的情況下,技術的引進及自行開發有其 絕對的必要性。近年來我國企業面對國際競爭的衝擊下,對技術的需求更 加迫切,有限的自行研究開發,在時效上不足以應付市場的需求,而依據 先進國家經驗,在高經濟成長期,技術引進可補開發之不足,不僅減少不 必要的人力、財力浪費,更能加速提昇技術層次,分享先進國家的成果。 為突破技術瓶頸,技術移轉之問題顯得日益重要。 就學理言,一般對 技術移轉所探討的主題,包括:一. 技術移轉對特殊產業所作貢獻之實證 研究。二. 技術移轉契約之制定、研究。三. 多國籍企業之技術移轉策略 。四. 國際技術移轉方式的探討。 其中對本國政府在技術移轉過程中 所扮演的角色及技術移轉體制很少探討,因此本文嚐試以政府在技術移轉 中所扮演的角色、本國技術移轉之過程、相關法規加以探討,,研究目的 如下:一.嚐試著對我國現行有關技術移轉法規及週邊制度做一探討。二 .討論我國現今法規之適用性及相關建議。三.針對日本技術移轉的過程 及經驗作一介紹。四.以日本成功之經驗,針對國內技術移轉的限制,及 技術移轉的過程中之瑕庛,提出改進之道及建議。經由本文的整理,可對 我國現行體制有一了解,同時藉由日本的經驗對我國提出建議。
156

要素累積與技術進步之內生成長研究 / Research of endogenous growth in factor accumulation and technic- al change

黃文志, Hwang, Wen Jy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成長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而以前的經濟學家則是利用新古典的成長模型,來解釋經濟成長的現象。但是,他們對於在長期各國成長率不一致的現象,卻一直束手無策,直到最近內生成長理論的出現,這個問題才獲得圓滿的解釋。   由於上述的理由,本文就根據成長的動力是內生的角度,著手探討邊做邊學的效果對經濟長期的影響,並且再加入政府支出的效果,來討論兩者對經濟成長的解釋,是否要比單獨用邊做邊學效果來得好。   另外,本文除了理論模型的推導之外,還加入了實證分析。此分析乃是利用臺灣與南韓的資料,根據時間序列計量的方法,來進行迴歸分析。結果證明:邊做邊學的效果的確會影響經濟成長率,而且如果再加入生產性的政府支出,則會對經濟成長的解釋更有幫助;但是,如果加入的是消費性的政府支出,則會降低經濟成長率或者是經濟成長的解釋。此結果所顯示的經濟涵義乃是:一個國家如果要維持長期且持續的成長,則必須一方面累積資本,擴大邊做邊學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必須增加生產性的支出,減少消費性的政府支出,如此才能產生連鎖效果,帶動經濟的成長。
157

電子化政府對文官的影響 / The impact of E-Government for Bureaucrat

呂建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子化政府要獲得良好成效,除了硬體與制度改善之外,文官本身也是重要一環。然學界與實務界主流思維依循著科技決定論之觀點,認為資訊科技進步與硬體改善必然會增加組織成員的工作效率,反而忽略組織成員對於資訊科技的認知與態度。本研究從資訊系統成功模型觀點探討電子化政府對文官的影響,透過行政院研考會—「電子治理成效調查評估與分析報告」,分析4737位文官所填答之問卷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文官對於電子化政府抱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資訊科技的發展會帶來許多幫助,對於電子化政府所帶來的正面效益感受較深,較不易受到負面的衝擊。在「正面影響」中,影響最為顯著為「專業與資訊技能」,其次為「學習」,其餘由高至低分別為「成就感」、「決策品質」、「知識分享」,最低為「自主性」。在「負面影響」中,影響最為顯著為「監督控制」,其餘由高至低分別為「工作量」、「疏離感」,「工作壓力」、「電腦恐懼」。迴歸結果顯示,「認知有用性」、「使用者滿意」、「電腦素養」、「職位」會影響淨利益,且正面影響的模型解釋力高於負面影響的模型解釋力。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在推行電子化政府時,應注意對文官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整合政府機關之間的資訊系統,適時調整人力資源的配置,以及提昇資深文官的電腦素養,便能夠減少文官的工作負荷量與降低文官的不安全感。本研究因受限於次級資料限制,僅能進行初步探討,未來學界可使用質化訪談方式,或是採用實驗設計深入探討背後原因。另外進一步探討其他外在因素之影響,如資訊系統品質,以及公部門中預算、法令、制度等因素。
158

無政府主義與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王詩琅之思想前景與文藝活動關係研究 / Anarchism and Taiwan modern litera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oughts of Wang Shi-Lang and his literary activities

鄒易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日治時期的台灣新文學作家王詩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書寫風格與同時代左翼作家有所區隔的王詩琅,其早年參與的無政府主義運動與挫敗經驗,對其後來的文藝活動可能投射的影跡,進而體現台灣新文學於發展過程中與社會運動交互作用的時代意義。 本論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針對向來較少受到討論的台灣無政府主義運動歷程進行考察。首先概述自十九世紀初期以來起源於歐洲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內蘊,而後則凝縮日本無政府主義運動龐雜而曲折的發展過程,關注其中與台灣無政府主義運動有所連結之概念、人物與組織,進而以范本梁之後、在台灣島內實際活動運作的無政府主義團體為論述焦點,包括「台灣黑色青年聯盟」、稻垣藤兵衛所發起的「孤魂聯盟」、張維賢與其所屬劇團以及「台灣勞動互助社」,探析其組織宗旨及活動歷程,並兼論與無政府主義思想特質相關之《明日》雜誌。梳理台灣無政府主義運動的發展歷程,從而連繫其與日本無政府主義運動之間的往來聯繫與思想承繼,以呈顯王詩琅等運動從事者所曾受容的無政府主義理念與精神。 在具體掌握台灣無政府主義運動的發展脈絡後,本論文的第二部分則著眼於日治時期王詩琅的文藝活動之再閱讀與詮釋。首先將王詩琅於戰後的回憶自述、訪談紀錄等生平記事與其戰前的生命經驗進行相互對照與整理,重探在王詩琅回顧其生命歷程時被遺落的無政府主義運動經驗,再現與其早年文學閱讀密不可分的思想意識之形成。再就〈夜雨〉、〈沒落〉、〈十字路〉三篇小說而論,分析王詩琅小說獨有的見證歷史之特質。王詩琅藉由小說中不同的人物類型及「遠近凝視」、「今昔對照」等敘事手法,照見日治時期社會運動所具有的複雜指涉,而對於曾經歷運動挫敗的王詩琅來說,此一書寫行為則可能具有拋開運動敗北的束縛之特殊意涵。最後則針對王詩琅鮮少受到關注的文藝評論進行分析,觀照無政府主義的實踐經驗於其文藝評論中所留有的轉化再生之跡,以及王詩琅對於台灣新文學不同發展階段的關注視角之變移。 考察「黑色青年」王詩琅曾有的無政府主義思想與實踐,結合其於日治時期小我歷史的重構、小說書寫的指涉與文學意識的表述,在探究台灣無政府主義運動之於作家個人的複雜意義之外,或能藉此重新觀照日治時期深受社會運動所羈絆的台灣新文學作家的一種典型,而有助於理解日治時期的社會精神內涵。
159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之研究 / A Study on Medical Institution Reform of China

蔡文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始自1980年代,由於正值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際,醫療領域引進市場機制,而政府財政投入逐漸退出。但是醫療領域存在資訊不對稱等外部性,市場化的結果導致藥費飆漲、醫療質量低下、醫療保障不足等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現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政府遂制訂一連串干預手段,卻由於法規不健全、配套措施不夠完善,導致政府失靈。2003年SARS事件爆發後,中國官方首度承認醫改失敗,也開啟醫改領域中「政府主導」或「市場主導」兩派之爭,至今尚未定論。2009年,中國國務院進一步推出「新醫改方案」,雖只是綱領性文件,卻因主導未來醫改而備受注目。 本研究基於以上醫改背景分五部分探討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第一部份,藉由釐清醫療市場不同於一般商品市場的特殊性,說明其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之因;其次,從基層醫療衛生體系、醫療保障體制、藥品流通機制與公立醫院等層面,探討在不同階段的中國醫改歷程中,所遇到的難題與相應政策;第三,接續前一部份的醫改分層討論,剖析中國醫療體制現況與新醫改方案公布後的醫改發展, 第四,分陳市場與政府在醫改領域中的角力;最後,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新醫改方案、醫療改革、政府主導、市場機制
160

綜合所得稅申報處理流程再造之研究

劉玉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綜合所得稅的繳納,是每一個國民都應盡的義務,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所得資料的成長十分快速,現在政府每年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與時間進行綜合所得稅的處理核定作業,因為目前人工處理的比重仍然很大,資料重覆輸入比對等問題,導致納稅義務人結算申報之後的後續處理程序處理時間太長,延滯了整個作業的完成時效,此外,納稅義務人對於綜合所得稅申報方式簡化的需求仍未被滿足。由於綜合所得稅與人民、政府的依存關係密切,如果不對現有的綜合所得稅申報處理方式進行全面性的檢討,提出更有效率、更為合理的處理方式,則其作業上的缺失將會隨著資料的成長而日趨嚴重。   二十世紀再造工程的提出與篷勃發展,為上述的問題帶來了解決的生機。再造工程強調拋棄不合時宜的組織規則、習慣與功能性的思考方式,一切重新開始,使企業在服務、顧客滿意、品質、效率、成本等績效表現上有大幅度的躍進。經過初步的分析,發現惟有通盤檢討現行綜合所得稅的申報處理流程,才能全面改善現行缺失,因此本研究應用再造工程的觀念與理論原則,對我國綜合所得稅申報處理流程作一全盤性的改造,提出一套新的綜合所得稅處理方式─『免申報電子納稅』。   『免申報電子納稅」的出發點是以滿足納稅義務人的需求開始,徹底打破了原有的處理流程與方式,納稅義務人免除每年一次的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而由稅務單位根據蒐集到的所得資料,加以彙總後直接核算出應納稅額提供給納稅義務人參考,而在新舊流程的績效評估上,可顯示出新舊流程之明顯差異與新流程在成本、效率、服務、品質上的改善。   在資訊社會中,未來的趨勢是將所有的資源運用資訊科技連成一電腦網路,以整合運用網路上的資源,達到資料分享與交流,而建立這樣的資訊網路基礎功能,也將是台灣未來競爭力之本。因此本研究基於這樣的理念,希望成為政府機關再造的參考案例。再造後的綜合所得稅處理流程與方式完全改變稅務單位作業方式與其與納稅義務人之間的互動,可說是創造全新的享受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服務,並改善政府資訊流向民間的通道及方式。

Page generated in 0.03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