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金融自由化與公營行庫獲利績效的探討楊南杜, Nan-Tsao Yang January 1900 (has links)
公營行庫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對金融穩定與經濟成長之促進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1991年後政府開放新銀行設立,國內銀行業由原本公股行庫占居多數之優勢,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由於公營行庫長期受政策的束縛,經營績效不彰且缺乏競爭力,常為人所詬病。
既有文獻研究,對公股行庫經營績效與民營銀行經營績效的比較,研究者為數不少,且有不同見解。在新銀行開放設立後,國內歷過亞洲金融風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等金融危機,與兩次金融改革,其經營績效是否會受到金融自由化與改革的衝擊影響,本研究試圖從此角度再探討公股銀行的經營績效。故本研究以7家公股行庫為對象(樣本期間自2002年第4季至2014年第3季),就國內金融自由化對其經營績效影響進行實證分析,而經營績效包含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成長能力等層面共9項指標。另衡量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本研究也建構4個層面5項指標來探討。
本研究建構縮減式的向量自我迴歸模型 (reduced-form VAR),並採最直接的衝擊反應函數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幫助預測公股銀行經營績效在金融自由化趨勢下的未來表現。研究結果顯示,金融自由化對公股銀行的經營績效衝擊反應效果不明顯,推測原因可能是選定銀行家數少,或是國內金融自由化已實施多年,對銀行業經營績效影響並非主要因素。但值得一提,受貿易依存度指標變數衝擊影響,銀行獲利性層面受衝擊的幅度較其他指標變數大,顯示國內貿易總額變動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是重要的,也符合實務預期結果,國內貿易總額變動與企業進出口金額息息相關,也牽動影響銀行業務成長。 / 論文摘要 …………………………………………………………………………… ⅰ
目錄 …………………………………………………………………………… ⅱ
圖目錄 …………………………………………………………………………… ⅲ
表目錄 …………………………………………………………………………… 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 5
第二節 銀行經營績效……………………………………………… 6
第三章 資料來源分析與實證模型建構………………………………………… 10
第一節 資料來源分析……………………………………………… 10
第二節 向量自我迴歸模型的建構………………………………… 16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18
第一節 獲利能力對金融自由化衝擊反應………………………… 18
第二節 其他經營績效對金融自由化衝擊反應…………………… 2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32
參考文獻 …………………………………………………………………………… 3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3-1: 台灣全體金融機構之國外資產/總資產百分比趨勢…………………… 11
圖3-2: 台灣全體金融機構之外幣存款占M2百分比趨勢…………………… 12
圖3-3: 台灣全體金融機構之貸款利率占存款利率比重趨勢………………… 13
圖3-4: 台灣全體金融機構之M2貨幣乘數趨勢……………………………… 13
圖3-5: 台灣貿易總額/GDP百分比趨勢……………………………………… 14
圖4-1: 公股銀行獲利能力對金融對外開放程度(1)衝擊反應……………… 20
圖4-2: 公股銀行獲利能力對金融對外開放程度(2)衝擊反應……………… 21
圖4-3: 公股銀行獲利能力對利率自由化衝擊反應…………………………… 22
圖4-4: 公股銀行獲利能力對金融深化衝擊反應……………………………… 23
圖4-5: 公股銀行獲利能力對貿易依存度衝擊反應…………………………… 24
圖4-6: 公股銀行資產品質及業務成長能力對金融對外開放程度(1)衝擊反應 27
圖4-7: 公股銀行資產品質及業務成長能力對金融對外開放程度(2)衝擊反應 28
圖4-8: 公股銀行資產品質及業務成長能力對利率自由化衝擊反應………… 29
圖4-9: 公股銀行資產品質及業務成長能力對金融深化衝擊反應…………… 30
圖4-10: 公股銀行資產品質及業務成長能力對貿易依存度衝擊反應………… 31
表目錄
表1-1: 台灣金融自由化措施…………………………………………………… 2
表3-1: 本國銀行經營績效指標定義…………………………………………… 15
表3-2: 本國公股銀行研究範圍………………………………………………… 16
|
12 |
汽車保險市場的趨勢演變 / The evolution of trends in the auto insurance market李志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台灣實施費率自由化後,因為費率結構及手續費給付標準的改
變,使競爭模式也隨之不同。以汽車保險市場為例,費率自由化之後,影
響最大的不外乎是商品的費率結構。競爭市場依舊不變,但保費的折扣由
以前直接在附加費用率扣減方式,演變為條款約定及以不同危險因子來達
到減費的效果。
費率自由化在國外先進國家已行之有年,我國尚屬落後市場,產險實
施費率自由化後,市場商品的需求大同小異;主要原因為競爭市場的需求,
新商品、新條款雖因應而生,但一味的在價格上競爭,影響的層面只是保
費收入降低、服務品質低落及損失率提高。造成的結果是獲利下降,更甚
者有可能影響保險公司的經營。
國內汽車保險的行銷通路一直以來都無明顯的轉變,仍是以車商通路
為主要的業務來源。因此,過度依賴單一通路,造成了成本提高、損率惡
化及整體業務結構不良等風險。本文第二章主要探討汽車保險市場概況及
分析因整體環境的改變,對行銷通路未來的影響。對於一些無金控背景的
產物保險公司而言,行銷通路的多元化應該是一個極重要的課題。因為行
銷通路的多元化,除了能符合不同消費習慣及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增加保
費收入來源外,也是改善業務結構及降低營業成本的最佳途徑。
本文第三、四章,主要探討競爭市場中汽車保險商品的運作方式,以
及費率自由化實施後,因類似商品過度開發,造成理賠處理不當等現象。
行銷通路固然重要,但沒有符合顧客需求的保險商品,仍然無法達到預期
的效果。台灣的汽車保險商品一直停留在舊有的承保模式,商品沒有創新
的最主要原因可歸納為;顧客的需求度不高、保險公司守舊的銷售習慣及
新商品開發的積極度不足。商品缺乏創新,但是市場的競爭仍然相當激烈,
保險公司為達到顧客降低保費的需求,只能在原商品裡尋找因應模式。進
而,造成的結果就是平均保費下降、損失率提高及違反法令規定。
本文參考日本費率自由化實施後,日本汽車保險市場商品及銷售通路
的變化,及因新商品開發的浮濫,所造成理賠時保險金賠付不當或遺漏等
諸問題。藉此來檢視台灣費率自由化實施後,我國汽車保險市場的演變及
目前遭遇的案例,並研究未來的市場動向,提供經營汽車保險之建議。
關鍵字:費率自由化、行銷通路、保險金賠付遺漏
|
13 |
2.中学コート自由化運動 : 生徒の自主的な活動の試みとして斉藤, 真子, 飯島, 幸久, 川田, 基生, 山田, 孝, 大口, 悦子, 高比良, 幸治, 横地, 武, 持山, 育央 16 October 1995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
14 |
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研究徐秀暉, Xu, Xi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營事業民營化是世界各國普遍的發展趨勢,不論是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出現對企業放寬管制或出售公營事業讓民間接手經營的趨勢。藉由公營事業民營化,導入自由競爭,從而提高經營放率,降低成本,並改進服務,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增進全民福祉。
我國早在民國四十三年,即首開公營事業移轉民營之先例。近年來,政府為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勞及經營潮流,已於民國七十八年成立由中央有關部會及省、市首長組成之「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積極推動國、省市營事業民營化的工作,以加速邁向經濟自由化的目標。
由於公營事業民營化已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然而移轉民營是否即能紓解目前公營事業的困境?政府的民營化方案內容如何?對員工的權益及消費者利益上如何才能作周妥之保障?本文經由我國公營事業的演進過程,目前的營運狀況、民營化的可行性、規劃步驟等提出分析,進而參酌各方意見與國外民營化的經驗,提出具體之改進建議。
全文共分五章、十八節,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說明研究方法與限制,並對「民營化」一辭提出界定。
第二章:探討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有關問題、闡述民營化的形成背景、理論、例證、執行的步驟與方式。
第三章:說明我國公營事業的發展與趨勢,由我國公營事業的起源、重要性、目前的營動困境、說明民營化的可行性。
第四章:闡述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的規劃。說明其目的、政治方向、處理原則推動要點,並提出個案探討。
第五章:探討民營化的障礙,說明對民營化觀念的誤解、民營化的限制及其在發展中國家所遭遇到的難題。
第六章:綜合上述各章節的意見,參酌我國目前各界意見與國外民營化經驗提出改進建議。
|
15 |
毛死後中國大陸的政治變遷(1976-1984)徐佩勇, XU, PEI-Y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論文共壹冊,全文約五萬餘字,計分五章十四節。
二、論文內容摘要:
本論文主旨在探討毛澤東死後的中國大陸,在以鄧小平為首的「改革派」進行經濟改
革、改下黨風,實施幹部的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革命化的「四化」政策後,中
共會不會成為一個後革命階段制度化的一黨體系。
論文首先界定共黨政治體系的特徵,共黨國家實施經濟改革造成的影響究竟如何,以
及共黨對經濟改革的態度。
第三章討論最近幾年中共黨內的變化及未來的趨勢。第四章從制度化的一黨體系的三
個面相,即制度化的領導階層、黨的領導角度和政治的範圍,檢討中共在邁向制度化
一黨體系的過程中應有的調整與中共實際的政治行為。
第五章結論,檢討中共的自由化政策的實際意義與自由化政策在中共未來的政治變遷
中的角色。
|
16 |
比較墨西哥與台灣金融體制自由化—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分析王怡萱, Wang,Yi-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英兩國主導建構的國際金融體制,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這個體系在一九七一年解體後,國際金融就沒有明確的制度規範,再加上資訊科技的發展、各國資本帳的自由化、各國資本市場的規模擴大、以及多國籍企業對資金移動的需要,使得國際金融規模益大、流動速度益快、全球金融的整合益強。國際金融因此對國際政治、國內政治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近二十年來國際間接連發生的金融危機,正透露出改革過程中,國家適應緩慢的徵候。以一九九四年墨西哥的債務危機為例,自一九八二年開始墨西哥由於外匯短缺,停止償還外債,巴西、阿根廷及智利等國亦跟進,引發債務危機,整個八0年代拉丁美洲國家接連遭受經濟危機的挑戰,被喻為「失去的十年」。終於從一九八0年代末期一九九0年代初期以後,拉丁美洲開始了另一次發展策略上的巨大轉折,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建議,採取新自由主義的改革方案,透過經濟開放、金融自由化和提高出口數量等方式,逐步走出債務危機的陰影,然而,這波拉丁美洲國家改革的成功果實並沒有延續整個九0年代。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墨西哥當局宣布放寬政府干預披索匯率上限,從3.4712兌一美元,調整為4.0016兌一美元,此舉又再度引爆墨西哥外匯市場的大幅賣壓,帶來另一場金融危機。
墨西哥的案例或許是一個借鏡,我國於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後,金融自由化與市場開放的壓力勢必難以抵擋,如何面對國際金融體制轉變帶來的改革壓力,並承擔改革過程中經歷的變動與危機,將是本論文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比較分析墨西哥與台灣這兩個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經驗,檢視兩國進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國內金融體制如何進行調適與改革等相關議題。
|
17 |
貿易自由化與廠商的逃漏稅行為林詠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新國際貿易理論的討論中,強調政府應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以提升福利水準,然而這部份的探討大多忽略了廠商的逃漏稅行為。我們不禁要想,在加入廠商逃漏稅後,政府是否仍可扮演其主動積極之角色,採取稽查以降低廠商逃漏稅行為,或藉由調整關稅以降低廠商逃漏稅行為。本文建立一貿易模型,分別以簡單的廠商逃漏稅模型及政府查核的廠商逃漏稅模型做探討,研究結果發現,由於在逃漏稅經濟體系下,利潤稅制仍具有中立性,因此最適關稅決策不會改變;另外,由分析結果知,關稅的存在無法影響本國廠商逃漏稅行為,即貿易自由化無法改善地下經濟規模問題。
|
18 |
電信產業購併策略之研究 / The Research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trategy i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李春南, Lee, C. 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十九世紀末以來,購併已成為企業成長與改變競爭環境的重要推手。在面臨國際化的趨勢與全球化的競爭思維下,透過購併其他企業的方式,巳成為規劃經營策略的一種競爭模式。面臨新經濟的時代,電信產業的競爭方式丕變,因為市場的解除管制與科技的進步,更造成近年來電信產業的快速變革與蓬勃發展,相關購併的案例更是在全球蔓延,其規模與成交金額更是履創新價。
目前國內電信產業的結構,已因全球化、自由化的衝擊而有所重大變革,整體的經營環境與競爭程度,已自動被迫升級與國際一流的企業相互競爭;另因國際間的購併動作不斷,顯現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為確保其競爭優勢而不斷擴張企業版圖的決心,導致現階段的購併涉及諸多策略性的考量,呈現出「大者恆大」的現象。電信產業在必須創造規模經濟的前提下,專家更是建議電信業者藉由購併的方式以擴充營運規模,尤其是以電信大廠為首的新競爭局勢,購併勢將成為公司資源分配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研究採用歸納法,綜合文獻探討、個案分析與專家訪談等方式,完成電信產業之發展趨勢與效益分析,並比較國內外電信購併之個案,整理主併與被併公司的動機與背景因素,希求透過相關案例的分析,汲取其購併策略之規劃與經驗。
最後,本研究提出以平衡計分卡結合五個構面的動態價值因子,作為評估企業競爭力分析的基礎;並依據Michael Porter、Milford B. Green與Arthur Andersen所提出的"”Competitive Strategy”、”The Merger Framework”與”eMerger & Acquisition”為基本架構,嘗試建立適用於電信產業規劃購併策略之參考模型,將企業放進「電信產業環境」中考慮,以協助業者在制定經營策略、提昇產業競爭力與規劃價值導向管理系統之參考,因為無論企業採取何種購併的方式,皆須具有經營策略及購併準則,唯有認清自身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方能有效且正確地因應未來的發展與衝擊。 / Since the late 1800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have become a driving force in both corporate growth and changing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As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o merge other company becomes a competitive mode of planning business strategy. Facing the era of new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s changing abruptly owing to the market deregulation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phenomen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have increased with time. 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an existing company typically speed up the entry process as well as the easiest way to diversify. It also takes a potential competitor out of the market.
Due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s liberalization in the past years, the structure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has been modified. It forced many companies have to compete with other big companies worldwide.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is intensive market and ensu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effect of "big is beautiful” involved strategic making in a lot of company. Even someone suggests that it is not the only good solution to expand the scale of business by merging other company but may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which are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s study and interview with experts to figure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beneficial analysis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fter liberalization in Taiwan. We would like find out the motivation and background both acquiring company and target company by finding the planning story in merging a target compan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s study.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basic structure combined the Balanced Scored Card with five-dimensional value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evaluating the corporate competition.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develops a reference model of how to plan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trategy i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modified to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Michael Porter, “the merger framework” for Milford B. Green and “eMerger & Acquisition” for Arthur Andersen.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imitates Porter’s points of the issue of “putting the company into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to consider. It will be useful for proprietors to organize the business strategy and to work out the value management system. As we know, only does the company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circumstance. It can be effective and correct to cop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n the market in the future.
|
19 |
電信產業自由化後行銷策略之探討許宏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信產業在過去是獨佔型的產業,由於產業內為一家獨佔,電信產業當中並沒有存在行銷的議題。在世界各國開啟電信自由化的風潮之後,市場的開放使得競爭出現;而在IP網路整合所有網路的趨勢之下,電信網路產業也出現比以往更多元的企業經營型態。在自由化之後全新的經營環境下,電信產業中企業的行銷策略成為了重要的議題。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以下課題:
(1)自由化後的電信產業的發展趨勢為何?電信設備市場與電信服務市場各有何特性?
(2)電信設備市場與電信服務市場的環境特性,如何影響電信企業形成不同的行銷策略?企業又會有怎樣可能的作法?
(3)建議我國在固網開放後電信企業之行銷策略及作法。
本論文採取的方法為個案研究法,係針對個案廠商之深入訪談,探討個案資料及文獻資料的研究方法,個案探討對象包括電信設備廠商以及電信服務業者。
正值台灣電信市場全面開放固網競爭前,本研究結合對於國際電信業者發展策略之觀察,以及訪談台灣電信業者高階經理人的看法,歸納出服務業者與設備廠商在行銷上作法的異同,歸納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1)電信市場之發展趨勢:Internet整合所有網路,IP網路是未來所有通訊服務的平台。電信設備廠商與電信服務業者也將加速往這個趨勢發展與整合。
(2)電信企業會藉由購併或聯盟的方式,取得自己所缺乏的核心能力,企業與企業結合成聯盟體系,產業中會形成聯盟體系與聯盟體系之間的競爭。網路體系的行銷策略會從「產品網路」與「顧客網路」兩塊的策略著手。
(3)電信設備市場屬於技術導向的市場,具有垂直分層的特性,並且是電信服務市場的衍生需求。越接近底層骨幹的設備商品數量越少、投資金額越大、相較於接近終端產品的行銷活動也越不明顯。對於電信設備的選購以產品的效能與規格相容性為主。行銷策略主要反映在「技術資源的取得」、「產品定位」、「通路策略」以及「品牌策略」。設備業者主要的成本來自於研發的投入與技術的取得。電信設備廠商會藉由聯盟或購併的整合動作增加互補品,擴大聯盟的網路體系,使得支援該體系的規格聯盟有更多的顧客加入。
(4)電信服務市場屬於行銷導向的市場,也具有上下分層的關係,上層是下層的客戶。主要的行銷策略反映在「產品的包裝與創新」、「價格策略」、「通路策略」、「品牌策略」、「促銷策略」。電信服務業者會藉由不同QoS、價格、或服務內容的服務間的互相搭配,包裝成不同的產品方案(bundling)。而電信服務市場越接近終端,則客戶的涵蓋範圍越廣、密度越高,服務提供者善用顧客關係管理(CRM)的資訊應用來對廣大的顧客進行行銷活動,有效發現與耕耘目標客戶,提升顧客佔有率。
(5)終端驅動網路的發展:終端客戶是電信服務的最終購買者,終端客戶影響了電信服務市場的發展,而電信服務業者的採購決策又會影響電信設備廠商的產品提供。整個電信產業的設備和服務業者之間互相關連,並且都直接與間接的受到終端客戶的驅動。
|
20 |
電信自由化後電信服務市場之成形與管理江龍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信產業是構成所有產業的基礎建設,擁有良好的電信基礎建設,對於企業的經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完善的電信基礎建設對於國家的民生經濟也具有正面的影響,所以完善的電信產業結構可以說是促成國家經濟成長的原動力。近期以來,隨著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的逐漸擴大、電信服務的多元化發展與相關新興網路與通訊科技的突破,電信服務市場呈現十倍速的成長。在可預見的將來,電信產業將會逐步走向整合,這些整合發展將會對全球網路的架構與電信產業的行銷策略產生深遠的影響。值此轉變之際,企業該如何因應市場變化,提供消費者最滿意的服務與產品,就成為大家最關心的議題。
本論文從相關的文獻研究起,並對世界上在電信服務發展上與台灣電信未來發展具有高度相關性的國家進行市場個案研究,接著進行跨個案分析研究分析,最後加入台灣電信實務界高階經理人的深度訪談,以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的目的。
最後本論文的結論是:(1)電信自由化後,電信服務內容趨向多元化發展,且服務顧客化程度提高;(2)電信自由化後,電信服務業者必須將服務組合模組化,隨著顧客不同的需求重新組合服務,以提供顧客最客製化的服務;(3)以「Game Theory」來作為電信服務業者策略聯盟與市場競爭的決策準則;(4)Pricing技術的採用能決定市場競爭的成敗結果;(5)ISR的開放對固網業者的衝擊;(6)政府必須建立公平的遊戲規則,讓電信服務市場能健康的競爭,全民的福利才能提昇;(7)未來競爭的決勝武器:「顧客關係管理」。
誌謝……………………………………………………………………………I
摘要……………………………………………………………………………II
目錄……………………………………………………………………………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第壹章 緒論…………………………………………………………………P.1
第一節研究動機 …………………………………………………P.1
第二節研究目的 …………………………………………………P.3
第三節研究限制……………………………………………………P.3
第四節論文內容……………………………………………………P.4
第貳章 文獻探討……………………………………………………………P.7
第一節電信產業的定義 …………………………………………P.7
第二節電信服務市場 ……………………………………………P.11
第三節影響電信服務市場發展的重要構面 ……………………P.13
一、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P.13
二、市場全球化 …………………………………………P.16
三、自由化/民營化 ……………………………………P.17
四、企業國際化 …………………………………………P.19
五、顧客需求導向 ………………………………………P.20
六、行銷包裝 ……………………………………………P.21
七、新技術採用…………………………………………P.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P.27
第一節研究方法 …………………………………………………P.27
第二節研究架構 …………………………………………………P.29
第肆章 個案介紹……………………………………………………………P.31
第一節國 …………………………………………………………P.31
第二節日本 ………………………………………………………P.38
第三節南韓 ………………………………………………………P.42
第四節洲 …………………………………………………………P.46
第五節台灣 ………………………………………………………P.50
第伍章 個案分析……………………………………………………………P.57
第一節跨個案分析 ………………………………………………P.57
第二節台灣電信服務市場的成形 ………………………………P.68
一、服務內容方面 ………………………………………P.68
二、市場區隔方面 ………………………………………P.69
三、整合性電信服務市場成形 …………………………P.71
第陸章 業界深度訪談………………………………………………………P.72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P.84
第一節結論 ………………………………………………………P.84
第二節後續研究的建議 …………………………………………P.98
附錄一 註釋…………………………………………………………………P.99
附錄二 訪談內容整理………………………………………………………P.104
|
Page generated in 0.01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