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設計建造統包工作範圍爭議研究 / The study on the scope of work in design&build contracts周孟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來國內公共工程採購案件採取統包發包模式者漸多,惟獨買市場下公共工程統包契約條款卻長期處於失衡狀態,又統包制度使用者對於統包制度或有因誤解或自利心態,而不當錯誤解釋適用契約約款,諸多情形投射於施工條件詭譎多變之鉅額投資統包工程建設活動之中,爭議乃生。其影響整體經濟建設執行能量極深,尤以常見使用之設計建造統包模式底下,事涉契約變更計價爭議之契約條款所示工作範圍解讀最為困擾實務。
爰遵循三段論法精神,先自設計建造統包契約所欲規範適用之事實環境論起。得知於設計建造統包契約,業主僅提供粗略之需求構想,統包商必須依據業主所提供之需求規範及基本設計等而為細部設計,進而由業主核定細部設計後,統包商方得據該核定後細部設計進行施作。其與傳統設計後施作及EPC統包契約最大差異在於承商義務種類及業主干涉程度。另觀察統包營建歷史可知其得克制諸多傳統設計後施作制度之缺點,主要為縮短工作時程及單一權責介面。然須注意所謂設計建造統包制度優點並非絕對,多半需要配合條件,如健全組織之統包團隊,及就自身定位角色扮演成功之設計、監造單位,並適時及早加入專案管理廠商,以統合協調細部設計、工程施作、及監造單位,方足成就。
認識並檢討設計建造統包執行架構後,回歸契約條款層面,檢討設計建造統包契約於總價結算制度下,統包商所面臨之施作成本超支風險轉嫁問題。本文嘗試檢討契約條款認定權限歸屬、契約文件認定順位、及契約條款解釋方法,如:定型化契約條款效力規制、單純的契約解釋、補充的契約解釋等,並多方參照國內統包契約參考範本、國內司法裁判、及國際標準工程契約條款後,逐漸得出:「計價爭議之消弭在於衡平理想之報價結構,而衡平理想之統包報價結構則繫諸於清楚明確之算標基礎資訊」之心得,最末並反覆實作運用於國內仲裁、調解、裁判案件等。因此總結對於設計建造統包商之「契約約定工作範圍」,亦即「風險承受幅度」,其認知判斷應為:統包廠商必須以固定契約總價,承受在履約期間內、在為完成所約定之「工作範圍」程度內,所可能產生「將來實際施作之數量成本」與「投標報價時預估施作之數量成本」之差距,無法為報價所負荷吸收之「成本錯估風險」。亦連帶順利釐清統包契約常見契約變更計價爭議之前提要件—「逾越工作範圍」,應認知為:若係一富有經驗之統包商於提交投標書前,對於業主之需求已然進行應有之詳細檢查與瞭解時,而仍不可期待其得以認知該成本超支風險時,則統包商就該成本超支風險所具化之損害,得請求辦理契約變更並調整契約價金。一言以蔽,與契約變更計價爭議相關之設計建造統包契約條款所示工作範圍履約爭議問題,應圍繞單純契約平均正義實踐概念而行。
|
112 |
產業相依下的停電風險分析 / Risk Analysis of Interdependent Industries林佩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2010)於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計畫中,將我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分為8大部門。本研究將對此8大部門關鍵基礎建設進行經濟面的分析比較,將此8大部門關鍵基礎建設對應到產業關聯表中18個產業,應用需求面投入產出停轉模型比較各關鍵基礎產業對整體產業需求的依賴程度以及說明各關鍵基礎產業如何相互影響。此外,由於我國關鍵基礎防護優先順序第一者為能源,因此進一步以電力為代表能源,分析近年來因天然災害衝擊和產業需求增加而面臨供應不足且對整體產業需求依賴程度排名第一的電力及蒸汽產業,應用線性規劃投入產出停轉模型模擬在電力供應短缺之下,若同時考慮極小化整體經濟損失與民生基本需求的電力配置策略。在本研究中,維持民生基本需求是假設各關鍵基礎產業其最終需求變動不大於50%。
需求面投入產出停轉模型是Leontief投入產出模型的線性轉換,主要透過分配係數進行衝擊的傳遞。若某關鍵基礎產業具有以下兩特性,當各產業投入需求皆減少10%,此關鍵基礎產業的停轉性則大,可藉此說明某關鍵基礎產業對整體產業需求的依賴程度:一、產出主要當作中間投入使用;二、為一集中分配型產業供應鏈的重要上游產業,即此產業供應鏈之產出分配集中,且主要下游產業產出皆主要當中間投入使用。其中依賴程度前三名依序為電力及蒸汽、自來水、石油化工原料。若細部分析各關鍵基礎產業停轉性的主要來源,可了解關鍵基礎產業間明顯的需求依賴關係。而在模擬電力供應不足時的電力配置策略方面,產品單位內含電力投入減少對整體經濟造成的停轉性越小者優先分擔供電缺口。其中若僅以極小化整體經濟損失為目標,將使部分關鍵基礎產業的最終需求完全無法被滿足,而加入維持民生基本需求的考量儘管會提高整體經濟損失且分擔供電缺口的產品增加,但與未進行電力配置的結果相比,仍有效減少42.5%的整體經濟損失,同時更貼近社會需求與期待。
關鍵詞:限制用電、關鍵基礎產業、需求面投入產出停轉模型、線性規劃投入產出停轉模型、風險分析
|
113 |
單身熟齡女性退休市場商機分析 /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Retirement Market of Single Mature Women李芸英, Li, Yun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高齡化及少子化的人口結構改變帶來了龐大的銀髮商機,社會總體消費行為以及價值觀亦隨之轉變。惟銀髮市場並非同質性的,其中又以單身女性銀髮族的利基市場最有前景;然而國內鮮少針對特定銀髮族利基市場進行相關的消費者研究。目前對銀髮市場的開發多鎖定現今的銀髮族;然而未來20年將逐漸進入退休生活之40~60歲的族群,平均教育程度及經濟能力較現今的銀髮族為高,思想比上一代開明,加上近年來智慧科技的突飛猛進,其所想望的退休生活勢必與現今的銀髮族大為不同。
因此本研究鎖定此一族群高學歷、高所得、及高資歷的單身熟齡女性進行先驅調查。其思想開明、經濟獨立、可以自由運用時間及金錢、並且願意投資自己,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企藉由了解目標族群的需求與期望,提前開發對應的潛在商機。
本研究先藉由文獻分析,分析目前的總體社會數據、人口結構改變、相關理論模型及市場現況;再採用個別深度訪談法了解每位受訪者的家庭狀況、生活型態、對於退休的想法等等。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可區隔成四個集群:主流且內向居家的小確幸、心理年輕最願意嘗新的探險家、關心社會注重品質的女鬥士、及控制慾強愛奢侈品的女領導。而受訪者對未來的想望已超越低階的生理及安全需求,而偏向於較高層次的社交、尊重及自我實現需求。
就實際需求面而言,可分成五大層面:健康美麗的緩老需求、安適終老的居住需求、經濟自主的理財需求、教育休閒的娛樂需求、及自我實現的價值需求。根據這五大需求,分別衍生出22項潛在商機,分屬醫療保健、智慧科技、居住交通、金融服務、生活支援及工作休閒等六大構面。 / The chang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caused by population aging and low fertility rate has created numerous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 targeting the elders, which also changes consumer behavior and values in the society. At the mo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ilver market mostly focuses on the elders today. However, the forty-to-sixty-year-olds who are going to be retiring in the next twenty years have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economic power; moreover, they are more open-minded and have experienced the boost of modern technologies, which gives them much more different expectation for life in retirement than the elders today.
Also, the silver market is not homogeneous, and the niche market for single elder women has the brightest prospect. Nevertheless, there is barely any consumer research for the elder niche markets in Taiwan.
Therefore, this pioneer research targets at single mature females with high educational level, high income, and high qualifications. They are open-minded,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able to use their time freely, willing to invest in themselves; above all, they have strong consuming capacity. Through exploration of the expectation and demand of the target customers, the potentia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can be uncovered.
The research starts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alyzing the current social data,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relevant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Then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he family condition, life style, and ideas about retirement of every interviewee.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erviewe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lusters: the small happiness holders with introverted housebound disposition, the adventurers who stay mentally young and love to try something new, the fighters who care about the society and life quality, and the leaders who love luxuries and to control everything. The interviewees’ expectations of future have already overpassed the most fundamental levels of needs: physiological and safety needs, and are inclined to higher levels needs: social, self-esteem, and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There are five aspects regarding the practical demands: the ways to slow aging and keep health and beauty, a nice shelter to enjoy the comfortable retirement life, the finance-management to b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the chances of self-actualization. Twenty-two potentia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can be derived from these demands, which respectively belong to the following six categories: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financial service, living support, and work and entertainment.
|
114 |
基於時間序列下的動態需求之資源模擬 - 使用等候模型 / Simulating Time-Varying Demand Services with Queuing Models褚宣凱, Chu, Hsuan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服務資源需求量會隨時間而改變的情況下,系統的服務資源供給對致力於提供高服務品質的資源提供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服務資源可以迅速的部署和解除的假設下,像是以雲端運算為基礎之服務,本研究提供了系統性的估算服務資源方法,本方法之結構是以模擬為基礎並結合了非監督式學習、顧客到達率之估計以及統計技術。首先,本研究將每一日之顧客到達率進行分群運算並將具有類似顧客到達模式的日期分為一群,且每一群之包含日期具備可解釋之代表性;下一階段使用兩階段式的忙碌因子模型去建立每一群的顧客到達率模型,並估計該群的多區間普瓦松分布來做為系統模擬隨機過程所需之參數;最後應用了等候模型理論去設計系統模擬方法,模擬出顧客在系統中到達並接受服務的隨機過程,其結果包含觀察出顧客在系統中的等待時間和排隊長度以及所需之服務資源,並提供在不同的服務策略情形下之表現。
本研究使用了一個來自電力公司客服中心之進線量資料進行本方法之實驗,展示出如何使用本方法建立一個能滿足服務水準要求的服務資源配置策略,也和該公司過去之配置策略進行比較,並提出實質上如何提升服務品質的配置策略之建議。
|
115 |
台北市出租住宅需求之研究林明輝, LIN, MI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五萬字,分為五章十六節。其章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含研究動機、目的、資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回顧
第一節 需求函數形式及實證之有關爭議
第二節 住宅動態模型之提出
第三節 動態模型之檢討及樣本之選擇
第四節 家口特性變數之效果
第三章 台北市出租住宅狀況之分析
第一節 出租住宅所佔之地位
第二節 台北市出租住宅狀況與特性之分析
第四章 理論模型
第一節 需求函數之導出
第二節 家口變數之併入
第五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承租行為之分析
第二節 出租住宅需求函數之建立及彈性之估計
第三節 家口特性變數效果之測試
第四節 台北市承租率之估測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16 |
非線性迴歸問題之研究潘子杰, PAN, ZI-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在探討非線性迴歸模式的推定問題。
首章為導論。敘述線性與非線性迴歸模式的定義及基本假設,討論最小平方推定,並
闡述非線性迴歸模式一般解的特性。
第二章為非線性迴歸模式的解法。討論最陡下降法、線性化法及Marquardt 折衷法,
並舉一實例以說明實際運算的過程。
第三章及第四章分別討論線性及非線性最小平方推定在幾何學上的意義,在樣本空間
及參數空間上探討誤差平方和等值線的特性。
第五章建立一個修正型的羅吉斯成長模式,以討論台灣地區電話需求成長的模式。
第六章為實例分析。以第二章所討論的方法,設計計算機程式,解決一電話非住宅用
戶所佔百分數的迴歸問題。
第七章為結論。對全文整體做一總結。
電子計算機程式及執行結果列於附錄中。
|
117 |
我國大學女生的角色取向、角色態度與工作特性需求關係之研究顧鳳姿, Gu, Feng-Z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實證樣本包含了北部五所公私立大學之三九O位女生,首先以問卷方式分別
測量其在角色取向、角色態度與工作特性需求上之得分,並進而求這些變數間的相關
,迴歸等關聯程度。最後再分別考慮各個人口變項對自變項(角色取向與態度)與因
變項(工作特性需求)之影響如何。
由各個受測者之角色取向與角色態度之差異,可將總體樣本分成好幾個組群,結果發
現中庸型者最多,即大學女生多持事業興家庭兼顧的看法。此外在不同的角色類型下
的大學女生,對工作特性需求有顯著之差異。根據這些結果,本研究亦提供了應有的
教育政策與公司人事政策。
|
118 |
電視觀眾區隔與電視節目偏好研究馬濟華, Ma, J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是利用市場區隔的方法,對電視觀眾之生活型態、心理需求及人口、社經
等特徵加以剖析,并探討不同特徵的觀眾在觀看時間、節目因素的偏好上的差異。
第一章探討研究動機、目的,并界定研究對象、範圍與研究中的所有變數。第二章詳
細論述各變數的理論基礎與相關性,并評述中外有關的研究。第三章為研究設計,內
容包括研究構架與假說的建立、研究工具、預試的信度分析,抽樣設計及資料收集與
分析的方法。第四章分析抽樣的結果。第五章剖析觀眾的特性并加以區隔。第六章分
析不同區隔的觀眾對電視節目的看法。第七章為研究的結果與意義,以及爾後研究的
建議。
|
119 |
中外銀行員工個人特性、工作特性、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呂紀嘉, Lv, Ji-J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承諾指個人對一個特定組織之認同與投入之程度。它可經由三方面來加以描述(
一) 對組織的目標和價值有著強烈的信仰和接受。(二)願意在行動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希望繼續成為組織的一份子。并與離職、工作績效有關。
在國外組織承諾的探討和研究經比比皆是;而在國內則尚屬少見。本研究依Steers(1
977)所提出之架構來探討影響本國組織承諾前因之有關因素及本、外國銀行在個人特
性、工作特性、工作經驗及組織承諾上之差異。而分別以外顯需求、工作診斷調查表
、工作經驗及組織承諾等問卷為工具;以相關、複相關、多階多元迴歸及T 檢定等統
計方法來測量二十二家銀行中之三百八十位員工,以做為未來在學理上、企業為進一
步探討及改進之參考。全文分五章廿節約六萬餘字。
|
120 |
個人特質、組職氣候、輿組職承諾之研究楊啟良, Yang, Qi-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員工的需求層次、工作態度、與組織氣候,對員工承諾的解
釋能力;本研究同時探討員工人口統計特徵與需求層次、工作態度、與員工承諾的關
係。
本研究以臺灣的電子公司,生產線上作業員以外的各級職員二七三名為研究對象。
本論文共分成七章:
第一章:緒論及研究問題。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人口統計特徵與需求層次、工作態度與組織承諾的關係。
第五章:需求層次、工作態度、與組織氣候對組織承諾的交互影響。
第六章:需求層次、工作態度、與組織氣候對組織承諾解釋力之探討。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