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3
  • 53
  • Tagged with
  • 53
  • 53
  • 53
  • 33
  • 33
  • 18
  • 17
  • 15
  • 14
  • 14
  • 13
  • 13
  • 13
  • 13
  • 1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李達思想中的中國共產革命(1919-1928)

施純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試圖以一個在五四時期轉向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李達(1890-1966)──的角度,觀察他自五四運動以來至1930年代以前,正值中國共產革命開始接受蘇聯直接指導並展開一連串政治活動時,如何理解、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並解答在這段時間中的不同政治議題,析理出其思想與現實政治議題互動的情況,以及其思想本身的連續性和變化。另一方面,本文將李達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對於中國共產革命的看法,與當時中共官方的主流解釋作一對照,呈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革命過程中,被重新理解和運用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基於李達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關注,「以政治革命掃除經濟障礙並發展生產力」成為李達思想不變的主軸;而李達思想在1919-1928年之間的轉變,從強調「階級自覺」,轉變為強調服從客觀歷史規律以制定革命目標――建立一個獨立、強大、能夠掌握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民主國家」帶領中國和平地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基本上,李達在1919-1928年間的思想特色和轉變,不僅在不同議題上與中共官方主流說法呈現理論或策略方面不同程度的差異,並且在1920年代後期相當不同於中共官方越來越激進的策略和理論傾向,呈現在「以馬克思主義救中國」的同樣政治立場中,理論理解和策略設定的不同可能性。
22

論同情感理論-從心理諮商到謝勒的現象學重構 / A study of the theory of sympathy — from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Max Scheler’s phenomenology

唐維凰, Tang, Wei-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首先闡釋同理心在心理學上使用以及其侷限,而藉由現象學無預設的方式來奠基心理學理論的不足,主要透過馬克思‧謝勒的同情感理論,剖析其中對於同情感的描述,提供當代對於同情或是同理的疑惑新的解決之道,為未來人文療癒之路作一鋪成。 / This thesis first explains the use of empathy in psychology and its limitations. Through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of presuppositions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heory, mainly by the Max Scheler’s theory of sympath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ympathy and empathy. To provide a new solution to the doubts about sympathy and empathy that people know how to use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offer the new way of Humanities Therapy open the bright horizon for us.
23

中共群眾路線之研究──以「計劃生育」個案為例(1978-1988年)

張蕙燕, ZHANG,HUI-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整體結構大致分為理論、實踐與檢證三部分,全文共有六章: 第一章,導論中除說明與本論文研究有關的動機、目的、範圍、方法外,還對經常為 人混淆並等同視之的群眾路線與群眾運動,列入概念界定一節中加以釐清。第二章, 從馬克思、列寧及毛澤東的原典著作、講話中著手,篩選出三人對群眾的觀點,並歸 納出其認識群眾的特點,以便探索中共發展出一套特有的群眾路線的思想源流與理論 基礎。 第三章,從群眾路線的內容、運作方式與功能等方面觀察、分析及歸納出群眾路線的 理論意涵,並分析出群眾路線的動員五步驟:幹部下基層聯繫群眾、訊息傳達與溝通 、典型試驗或典型引路、全面動員、總結評估。本章還運用歷史研究法將群眾路線的 實踐經驗分為政權建立前、毛澤東時代和1978年後三個階段,探討群眾路線發展經歷 以及78年後決策環境的變遷對群眾路線的影響。 第四章,分析1978到1988年間中菜有關計劃生育的出版品、文獻、講話和會議資料中 ,是如何運用群眾路線組織部署計劃生育工作,以及如何利用動員群眾的五步驟執行 節育計劃。 第五章,以質的研究法觀察、蒐集和分析計劃生育執行方式的調查訪問資料。本章研 究發現由於群眾路線在城市與農村執行的條件不同,致使計劃生育執行的方式與結果 也大不相同,農村依舊採用「土政策」的做法,與中共各種文獻資料要求改進之處六 相逕庭。 第六章,結論,總結本論文研究結果,發現在公有制籠罩下的中共組織單位對群眾的 控制,是群眾路線能否發動的關鍵性因素。再將研究結果結合中共現況,評板群眾路 線未來可能前景。
24

社會批判與政治實踐─論哈伯馬斯對馬克思主義之反省

鄒川雄, ZOU,CHUAN-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主旨在於處理當代德國社會政治思想家哈伯馬斯對馬克思主義所進行的所省和 批判。切入問題的核心在於一個簡單而重要的命題: 社會批判與政治實踐的內在關連 性。亦即任何正當的政治實踐必定具有堅實的社會批判作為規範的基礎, 并且任何有 效的社會批判必定要求可行的政治實踐作為合理的出路, 二者相輔相成。 本文透過上述觀點來理解哈伯馬斯對馬克思主義的反省。論證的方式如下: 馬克思主 義的政治實踐在當代遭到了極大的危機和困難, 而這些危機和困難的產生乃是因為政 治實踐所立基的正當性基礎–社會批判已喪失了效力, 因而造成了批判與實踐二者的 斷裂。基於此, 哈伯馬斯回到馬克思理論中, 逐步檢討其理論的基本缺失, 并找出馬 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喪失效力與基礎的原因–生產典範的過時。在此, 哈乃以溝通典 範取代生產典範, 重新建構批判理論的基礎。進而以此新的批判理論重新找回社會批 判與政治實踐的連結, 為當代政治實踐找開一條確實可行的出路。 本論文分章如下: 緒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實踐的危機 第二章 對馬克思知識批判的反省 第三章 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的反省 第四章 社會批判的重建 第五章 批判與實踐的連結––溝通政治學 第六章 政治實踐的出路 結論
25

當前中共「新時期統一戰線」之研究

李奎泰, LI, KUI-T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諭文約有十五萬字,共分為五章十六節,針對當前中共統戰策略(包括對內、對 外、對臺統獨)的理論和組織系統加以深入分析。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從馬克思、列寧、史達林以及中共的統戰理論和運作分析統戰的過去和現在 的功能異同。 第三章 「文革」以後中共「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之策略運作及相關問題的分析。 第四章 從中共對內、對外、對臺三方面研究中共統戰組織系統和結構。 第五章 結論、根據前四章之分析結果,研判中共當前統戰之虛和實,以及統戰對中 共政治、外交之影響,並討論未來中共對臺政策的走向。
26

馬克思的實踐論

韋玉莉, WEI, YU-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討分三小節(一)研究動機與目的(二)馬克思主義者為何談實踐(三)實 踐在認識論的定義 本章旨在針對西方研究馬克思實踐論的趨勢及爭論做個簡介,並 對「實錢」定義做些澄清的探討。 第二章馬克思實踐理論的源起分二節(一)從康德到費希特的倫理實踐(二)黑格爾 思辯的理論實踐。 第三章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實踐論之異同分三小節(一)青年黑格爾派的實踐活動 ─宗教的批判(二)費爾巴哈「異化宗教」的批判及人的本質(三)馬克思對費爾巴 哈實踐之評價。 第四章馬克思的實踐理論分四小節(一)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法(二)實踐即勞動( 三)實踐與真理(四)理論與實踐的批判或革命的實踐。 第五章異化、揚棄到共產主義分三小節(一)異化的問題(二)私有制和分工的揚棄 (三)共產主義─人的復歸 第六章馬克思實踐理論的糾結分三小節(一)無產階級與革命(二)實踐與黨(三) 實踐與革命必然性問題。 本章旨在探討馬克思實踐論的問題,特別是共產黨為何變質了,馬克思實踐理論為何 在資本主義國家不能實現等問題。 第七章結論:馬克思的實踐論做為一種方法論,可否破除共產國家的意識型態。
27

馬克思論人的本質之研究

隋復華, Sui, F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總論(說明以下各章節之要點) 第二章:黑格爾與馬克思─唯心論的揚棄 第一節:﹁頭腳倒立﹂的精神哲學 第二節:黑格爾與馬克思的真理觀 第三節:黑格爾與馬克思的歷史觀 第三章:費爾巴哈與馬克思─人類學的超越 第一節:費爾巴哈的生平與自然主義 第二節:人本主義與系數的批判 第三節: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批評 第四章:馬克思論人的本質 第一節:勞動概念的分析─歷史的第一個活動 第二節:社會性與人的本質 第三節:意識性 第五章:異化論─人類本質的否定 第一節:﹁巴黎手稿﹂─異化勞動 第二節:﹁德意志意識形態﹂─分工 第三節:﹁資本論﹂─商品拜物教 第六章:異化的揚棄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 第一節:異化的揚棄─消滅私有制 第二節: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 第三節:結論─意識形態的終結
28

中國留俄學生之研究(一八九四∼一九四二)

王紀霏, Wang, Ji-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說明留俄學生的時代性 第二章「清末之留俄學生」,以清末留學教育的發展做為背景性的探討。對留俄學生 則以表格詳列,並做統計與分析。由他們返國後服務於中俄僑務及外交界的事蹟,可 以某種程度的肯定清末派遣留俄學生的意義。 第三章「北伐前後之留俄學生」(上),敘述五四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及蘇 聯對國共兩黨政策的運用為其時代背景。以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班及莫斯科孫逸仙大 學學生為此時期留俄學生的代表,敘述該二所學校之創設宗旨、學生來源、學校生活 以及修習科目等。 第四章「北伐前後之留俄學生」(下),分兩部分(一),將此時期的留俄學生列為表格 ,並依其年齡、籍貫、出身 加以統計分析。(二)留俄學生返國後經歷簡表。 第五章「留俄學生與中共」,本章分為(一)留俄學生與中共托派之移殖,(二)立 三路線,(三)國際派的興衰,以三種點來論述留俄學生在中共黨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結論」--留俄學生對中國影響之評估。
29

歷史與勞動:論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劉泰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是如何建在歷史、勞動與共產主義社會的基礎之上,這是本文所要處理的論題。在研究了這些論提之後,於結論指出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把理論與實踐給結合起來,使其可以擺脫解釋世界的問題,而要求改變它。
30

新經濟下的新建構與舊矛盾--對「新經濟」之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分析

邱嘉琳, Chiu,Chia-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九○年代學術界、媒體紛紛出現對於新經濟、知識經濟的介紹,坊間書籍多以主流經濟學觀點描繪新經濟的特性,包括資訊技術、創新、科技、金融投資增加帶來財富增加等美好榮景。然而,當知識經濟被高度稱揚時,社會上卻有越來越多的失業者。 新經濟的宣稱是否顯示資本主義已邁入另一階段的發展進程?資本主義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了嗎?新經濟的生產模式是否能解決資本主義長久以來的結構性矛盾,還是只是深化和擴大商品化的矛盾?而馬克思主義能否解釋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 這是本論文的問題意識源起。 每當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資本主義--發生變化或經歷出乎預料的變革時,馬克思主義的範式(paradigm)就會發生危機。由於對論爭問題的舊表述不與新的現實相適應,所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說,這種範式(典範)本身被超越和過時了。 本論文的核心論點是:今日的資本主義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現實界的表象變化並未超出馬克思的理論範圍。在研究方法上,採馬克思的分析方式來切入比較新舊經濟的異同。

Page generated in 0.04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