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96
  • 879
  • 114
  • 9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005
  • 1005
  • 482
  • 267
  • 200
  • 177
  • 148
  • 138
  • 128
  • 128
  • 123
  • 122
  • 121
  • 119
  • 1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71

台灣華語語調詞組與三聲變調 / Taiwan Mandarin tone sandhi and the intonational phrase

陳怡臻, Chen, Yi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華語三聲變調的運作範疇(domain)一直以來皆是漢語音韻學家激烈探討的主題,不同研究對於運作範疇的定義皆不同,而過去研究也留下了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分類詞(Classifier)以及介係詞(Preposition)如何與其他音節形成三聲變調的運作範疇。本篇論文藉由觀察語料庫中324句最短為6音節,最長為24音節且由數個三聲音節所組成的中文句子,來檢視台灣華語三聲變調若以Nespor & Vogel (1986)所提出之韻律階層(Prosodic hierarchy)為範疇來運作是否能得出自然且多樣的聲調組合。以下分析主要根據韻律階層的順序分成以下四部分:音韻詞(Phonological word)、附著詞組(Clitic group)、音韻詞組(Phonological phrase)、語調詞組(Intonational phrase)。而作者假設三聲變調有兩種運作方式,一種為循環(Cyclic),一種為同時(Simultaneous)。循環運作時,三聲變調可先以音韻詞邊界為範疇,再以附著詞組邊界為範疇,再以音韻詞組邊界為範疇,最後再以語調詞組邊界為範疇。同時運作時,三聲變調則只以語調詞組邊界為範疇。語料庫分析結果顯示,中心語(Head)之非遞歸邊(Nonrecursive side)的分支性(Branchingness)需被納入音韻詞組的定義中以得出正確的聲調組合。再者,語調詞組的定義也需將語意(Semantic)以及韻律(Metric)的因素納入考量,以限制語調詞組邊界的形成。經過修正,韻律階層理論不僅能成功描述分類詞以及介係詞之三聲變調現象更可預測華語三聲變調的多樣性。 / Mandarin tone sandhi has been argu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to apply to different phonological domains such as the foot, the phonological phrase etc. This thesis tackles three main issues left by Shih (1986) and Hsiao (1991): the classifier, the preposition and the under-generation problem. In revising the framework of Nespor & Vogel (1986)’s Prosodic Hierarchy, this thesis propos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problems. This thesis constructed a corpus of 324 sentence tokens consisting of 6 to 24 third tone syllables. The tokens were recorded from four Taiwan Mandarin native speakers at a speech rate of at least 200 beats per minute.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one patterns collec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riginal definitions of the phonological phrase and the intonational phrase given by Nespor & Vogel (1986) are not able to describe the Taiwan Mandarin data. This thesis provides a revision of the prosodic hierarchy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ranchingness of the nonrecursive side on the phonological phrase level and by incorporating Selkirk (1984)’s Sense Unit Condition on the intonational phrase level. Finally, a foot formation condition is also proposed in order to restrict the minimal length of a phonological phrase or an intonational phrase.
672

八○年代以來海峽兩岸民族認同之比較研究

賴世榮, Lai, Shih-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73

品牌權益衡量模式之建立與評估 / Building the Brand Equity Measurement Model

李威德, Lee, Wei-D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品牌在現今激烈的環境變動中,已成為企業最穩固的長期競爭優勢之一,而能充分利用公司品牌資產的前提,就是要瞭解公司品牌權益的絕對價值。衡量品牌權益的衡量方式十分多樣化,有公司財務面、消費者知覺面以及消費者行為面的衡量等。方式雖多,但卻缺乏一個全面性的消費者基礎品牌權益衡量方式。因此,本研究最主要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即是建立一個以消費者面為基礎,而能以絕對數字呈現於公司報表的品牌權益衡量架構與模式。 本研究整合了許多學者對品牌權益的看法後,將品牌權益的來源與構面區分為六大構面-公司投入面、消費者知覺面、態度面、消費者行為面、結果面與其他專屬品牌資產。在品牌權益的衡量方式方面,則可區分為間接法與直接法兩大類,間接法可進一步分為質化方式與量化方式,而直接法則可區分為相對法與絕對法兩種,各構面依照這些衡量方式來取得資料與數據後,可建立本研究的品牌權益衡量模式。最後,再以品牌權益的效果來驗證品牌權益衡量模式之效度如何。 本研究決定衡量之標的品牌為黑松、宏□、泰山與台灣大哥大,先以專家意見調查法的方式,詢問43位專家學者,對於各構面形成品牌權益之相對重要性的看法,以決定各構面的權重。之後再透過實驗設計的方式,取得各構面品牌評價與價格溢酬間的轉換關係,以作為品牌評價轉換為金額數字之用。最後,以大台北地區的一般消費者為受測母體,進行各品牌的消費者問卷發放工作,以取得各品牌的消費者品牌評價。問卷採便利抽樣的方式,共發出960份問卷,回收819份,回收率85.31%,有效樣本則為794份。 將轉換成之金額數字,以所決定之各構面權重做加權平均,即可得出每位受訪者的品牌權益值,若再乘上台灣地區的人口數以及樣本中曾使用過該品牌的消費者佔總樣本數的比例,則可得出各品牌在台灣地區的品牌權益值。本研究所衡量出之各品牌品牌權益值分別為黑松沙士新台幣43,566,588,宏□手機2,400,190,204,宏□電腦52,058,415,322,泰山八寶粥138,093,624,泰山仙草蜜73,377,189,泰山沙拉油-44,428,954,台灣大哥大則為2,812,789,507。 本研究將公司投入面與結果面列為驗證之用後發現,公司投入面與品牌權益無較明顯的關係,其可能原因是與各品牌的產品特性密切有關,但還是可以觀察出公司投入面與品牌評價間的正向關係。而就結果面來看,投資報酬率與股價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反應品牌權益的,而且其與品牌權益間的關係較市場佔有率為緊密。產品價格與品牌權益間在本研究中所呈現出之正面相關性之意義則值得存疑,不宜擴大解釋,需要以更多的品牌做進一步驗證方可確定兩者間的關係。 透過本研究品牌權益衡量模式之建立,除了能使品牌授權與公司購併的品牌價值有公平計算依據外,更能讓公司的品牌經理有明確的品牌權益數據。對於公司的財務面而言,公司的會計原則在無形資產之商譽部分亦得以做正確的調整。在未來WTO叩關後,面臨即將產生的購併風潮,亦可讓國內公司瞭解本身品牌所具有的價值,不致因忽略了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價值而受到低估,蒙受損失。 / Nowadays, having a brand has become the most stable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business in our dynamic and intensively fluctuated environment. The premise for taking advantage of brand equity is the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its absolute value for a company. There exist many diversified methods to measure brand equity, including the measurement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company finance, consumer percepti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so forth. But despite the many methods available, there lacks an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consumer-based model to measure brand equity. Thus, the major motive and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a consumer-based measuring model,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absolute number present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This research has integrated many opinions of scholars in regard to dividing the sources and dimensions of brand equity. Six major dimensions are: company input, consumer perception, consumer attitude, consumer behavior, company output, and other brand assets. Additionally, through various measuring methods, such as indirect and direct methods and their subcategories, this model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Heysong, Acer, Taishan, and Taiwan Cellular were selected to be the four brands for measurement. The first step was to obtain the weights of every dimension by consulting with 43 professionals. The next step was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 of brand evaluation and price premium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price premium. For the last step, the questionnaire of brand evaluation was used to survey the grades of every measured brand in the Greater Taipei Area. By adapting the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96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819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The response rate was 85.31%; 794 samples are effective. The brand equity of every consumer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weight obtained and proceeding with the dollar amount which has been transformed becaus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rand evaluation and price premium. Moreover, if brand equity is multiplied by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Taiwan, and the ratio of those who have ever used the product of the brand in the total samples, the total brand equity of the brand in Taiwan is obtained. The measured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Heysong Sarsaparilla-NT. to be 43566588, Acer Cellular-NT. 2400190204, Acer Computer-NT. 52058415322, Taishan Mixed Congee-NT. 138093624, Taishan Honey Herbal Jelly-NT. 73377189, Taishan Soybean Salad Oil-NT. -44428954, and Taiwan Cellular-NT. 2812789507. This research uses the company input and output to test the measured outcomes. The result display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ny input and brand equity. The possible reas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 However, this research still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rand evaluation and company inp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any output,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stock price can reflect the brand equity to some degre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rand equity is closer than that of brand equity with market shar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model, in the futur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can be brought to business accounting, brand managers, brand licensing, and M&A from the intrusion of WTO.
674

隨機利率模型下台灣公債市場殖利率曲線之估計 / Yield Curve Estimation Under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 Modles :Taiwan Government Bond Market Empirical Study

羅家俊, Lo, Chia-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金融商品被開發出來以迎合市場參予者的需求,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一種以利率為標的的一種新金融商品,而這種新金融商品的交易量也是相當的可觀。我們在設計金融商品的第一步就是要去定價,在現實社會中利率是隨機波動的而不是像在B-S的選擇權公式中是固定的。隨機利率模型的用途就是在描述利率隨機波動的行為,進而對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本文嘗試以隨機利率模型估計台灣公債市場的殖利率曲線,而殖利率曲線的建立對於固定收益證券及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是很重要的。在台灣大部分的利率模型的研究都是利用模擬的方式做比較,這也許是因為資料取得上的問題,本文利用CKLS(1992)所提出的方式以GMM(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的估計方法,利用隨機利率模型估計出台灣公債市場的殖利率曲線。本文中將三種隨機利率模型做比較他們分別為: Vasicek model (Vasicek 1977),、隨機均數的Vasicek 模型 (BDFS 1998) ,以及隨機均數與隨機波動度的Vasicek 模型 (Chen,Lin 1996). 後面兩個模型是首次出現在台灣的研究文獻中。在本文的附錄中將提出如何利用偏微分方程式(PDE)的方法求解出這三個模型的零息債券價格的封閉解(Closed-Form Solution)。文中利用台灣商業本票的價格當作零息債券價格的近似值,再以RMSE (Root mean squared Price Prediction Error)作為利率模型配適公債市場價格能力的指標。本文的主要貢獻在於嘗試以隨機利率模型估計出台灣公債市場的殖利率曲線,以及介紹了兩種首次在台灣研究文獻出現的利率模型,並且詳細推導其債券價格的封閉解,這對於想要建構一個新的隨機利率模型的研究人員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好的一個練習。 / With the growth in the area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products are designed to meet demands of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are those instruments whose values depend on interest rate changes. These derivatives form a huge market worth several trillions of dollars. The first step to design or develop a new financial product is pricing. In the real world interest rate is not a constant as in the B-S option instead it changes over time.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 models are used for capturing the volatile behavior of interest rate and valuing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Appropriate models are necessary to value these instruments. Here we want to use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 models to construct the yield curve of Taiwan Government Bond (TGB) marke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truct yield curve for pricing some financial instruments such as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and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In Taiwan Although most of the research surrounding interest rate models is intended towards studying their usefulness in valuing and hedging complex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by simulation. But just a few papers focus on empirical study. Maybe this is due to the problems for data collection. In this paper we want to use stochastic interest models to construct the yield curve of Taiwan’s Government Bond market. The estimation method that we use in this paper is GM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 followed CKLS (1992). I introduce three different interest rate model, Vasicek model (Vasicek 1977), Vasicek with stochastic mean model (BDFS 1998) and Vasicek with stochastic mean and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 (Chen,Lin 1996). The last two models first appear in Taiwan’s research. In the Chapter 3, I will introduce these models in detail and in the appendix of my thesis I will show how to use PDE approach to derive each model’s zero coupon bond price close-form 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regard Taiwan CP (cmmercial Paper) rates as a proxy of short rate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each model. Finally we use these models to construct the yield curve of Taiwan Government Bonds market and to tell which model has the best fitting bond prices performance. Our metric of performance for these models is RMSE (Root mean squared Price Prediction Error).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the yield curve of TGB market and it is useful to price derivatives and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and I introduce two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 models, which first appear in Taiwan’s research. I also show how to solve the PDE for a bond price and it is a useful practice for someone who wants to construct his/her own model.
675

港、澳基本法之比較研究 / A Comparision Study on the Basic Law of Hong Kong and Macau

陳德正, Vic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香港與澳門分別於1997年與1999年回歸中國大陸,其特區政府運作的依據便是香港基本法與澳門基本法.筆者試圖以比較法之觀點對兩法做綜合分析,首先論述兩法具有可比性,其次分別論述港'澳不同之政制與法律架構,再來針對港澳基本法之內容作全面性之分析與比較,最後並在結論中提出個人之淺見與看法. 事實上,港澳均屬於殖民地,但若干歷史與社會條件不盡相同.因此筆者嘗試討論兩地回歸前政制不同之主要差異點:三化問題,政治民主化問題,先易後難與先難後易.及探討其原因為何.另外筆者歸納出港澳基本法的同異之處,並得出兩法大同小異之結論,再分由小異 大同 同中存異 異中求同來分析.最後,筆者並試圖以前述觀點來分析台灣基本法存在之可能性,甚至描繪其大致輪廓與走向,以供當局研擬政策之參考.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來源 第二章 基本法與比較法理論第一節 『法學』研究方法概述一、『法學』之定義 二、『法學』之研究方法 第二節 基本法之一般研究方法 一、中共方面 二、港澳台方面 第三節 比較法理論概述 一、比較法理論之概念 二、比較法理論之特徵 三、比較法理論之範圍 第四節 基本法適用比較法理論之法理基礎與意義 一、港、澳基本法可為比較研究之對象 三、港、澳基本法適用比較法理論之意義 第三章 香港回歸前之政制與法律 第一節 香港政制 一、中國早期統治時期 二、英國佔領香港歷程 三、香港早期政制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四、香港後期政制改革 第二節 香港政制架構 一、總督 二、行政組織 三、立法局 四、公務員制度 第三節 香港司法體制 一、法院制度 二、法官制度 三、律師制度 第四節 香港法律制度 一、法律體系 二、法律淵源 三、法律內容 第四章 澳門回歸前之政制與法律 第一節 澳門政制沿革 一、中國早期統治與葡人東來時期 二、在澳葡人自治時期(華洋共處時期 三、殖民管治時期 四、葡管中國領土時期 第二節 澳門政制架構 一、總督 二、行政組織 三、立法會 四、公務員制度 第三節 澳門司法體制 一、法院制度 二、法官制度 四、檢察制度 第四節 澳門法律制度….78 一、法律體系 二、法律淵源 三、法律內容 第五章 港、澳基本法之內容比較 第一節 兩法之前身(中英、中葡聯合聲明)比較 一、兩部基本法之前身-『中英(中葡)聯合聲明 二、中英、中葡聯合聲明之異同 第二節 港、澳基本法之結構比較 一、章節排列方面 二、章節名稱方面 三、條文總數方面 四、各章節之條文方面 五、附件方面 第三節 港、澳基本法之條文比較 一、港、澳基本法相同之處 二、序言 三、第一章「總則」 三、第二章「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關係」 四、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五、第四章 政治體制 六、第五章 經濟 七、第六章 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宗教、勞工和社會服務(文化與社會事務) 八、第九章 附則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港、澳回歸前政制之比較13 一、兩地歷史沿革不同 二、兩地殖民政策不同 三、主要差異之指標 第二節 港、澳基本法之同異 一、港、澳基本法其『大同』之處 二、港、澳基本法其『小異』之處 三、港、澳基本法之『同中存異』與『異中求同』 第三節 試論『台灣基本法 一、對朱星羽版本『台灣基本法』之評析 二、『台灣基本法』與港、澳基本法之同異 三、『臺灣基本法』:不確定之未來
676

台灣地區課徵地方所得稅可行性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local income tax in Taiwan

鄭閔介, Jenq, Miin-J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隨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地方公共支出日益擴大,而地方稅收成長率又趕不上公共支出擴張的速度,地方財政日趨困難。在自有財源不足情況下,長年皆有賴上級政府補助。然隨國家各項重大建設實施,社會福利政策推動,中央政府財政亦感困難。為使地方各項政事能順利推展,地方政府應努力朝財政自主性方向解決問題。本文目的係基於地方政府自關財源的理念,對地方所得稅作一介紹,並對我國考量是否可引進該課稅制度作一初步評析,以為地方縣市開拓一可行之新財源,以部分紓解地方財務的困境。 本研究方法,首先以地方所得稅的理論基礎作一文獻上的整理及此稅課徵所應考慮的問題。繼而介紹美、日、韓等國課徵地方所得稅的制度,並比較世界各國課徵的現況,以為國內實施此稅之參考,並根據目前國內地方財政環境及稅務行政上的問題加以討論,分析我國實施地方所得稅之可行性。最後以試擬之地方所得稅制度,針對民國 83 及 84 年的稅基資料預估各縣市課徵得的稅收。 二.研究發現 (一)地方所得稅的理論依據 1.受益原則-- 因地方政府提供公共資源及設施,使個人之勞力與資本能夠發展其專長、獲取所得。再者,對非居民者之受益課稅。對在本地工作,而非居住於本地之工作者,由於目前僅有財產稅之課徵,無須繳納稅賦,造成使用公共資源卻不負擔成本的情況。故地方所得稅對居民及非居民在本地所賺取的所得者課以所得稅,使受益與付費能夠相互配合。 2.分散稅源-- 地方所得稅可分散稅源而降低其他地方稅的稅率,避免因過份依賴單一稅所形成的扭曲,並使地方稅制結構趨於效率及公平。另外,配合財產稅之下,提供地方政府穩定的收入來源。 (二)各國地方所得稅制度及其比較 各國地方所得稅制度設計規定不一,其特色可歸納如下: 1.地方個人所得稅-- 地方政府課徵地方所得稅時,其稅基往往採用中央所得稅的課徵資料,如課稅所得、分類所得或應納稅負等,顯示為降低稽徵成本,往往以中央之課稅資料,加以稍微修改。設計制度時,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會加入具有受益觀念的定額部分,使受益之居民分擔行政經費。使地方所得稅包括定額部分及所得部分,可收定額收穩定高及所得稅收彈性大的長處。 2.地方公司所得稅-- 各個國家的規定大多類似。除了根據應益關係對所屬行政區內的公司課徵定額部分的稅(如日本、韓國)外,一般規定,以其公司在當地所產生的營業所得,依照營業類別或所得高低,課以不同的稅率,亦或對所有公司採用一致的稅率。 (三)制度可行性分析 1.依據憲法第十章,財政收支劃分法第七條,省、縣自治法第十七條、十八條及第四十七條及尚待審議的地方稅法通則草案,已給予地方政府課徵地方所得稅適當的法源基礎。若中央制定稅法通則,以為省縣立法之依據,再經過省縣(市)議會議決即可實施。 2.地方所得稅徵收包括以個人及營利事業為對象。在稅基可行方向上,地方個人所得稅方面可採我國扣繳綜合所得稅之扣繳所得或綜合所得淨額方式課徵:地方營利事業所得稅可用每年營利事業所得額為可分配之稅基,以營利事業於各地之營業額做為分配稅基的基礎。 (四)稅收估計 根據地方所得稅試擬之制度,對 83、84 年度北、高及全省 21 縣市做稅收估計,綜合以下二點發現: 1.地方所得稅的徵收,縣市本身的所得稅基影響其可徵得的稅收甚大。 2.由稅收估計的結果顯示,地方所得稅課徵,各縣市每年可徵得稅收數額變動不大,可帶給地方政府穩定的課稅收入。 三、建議事項 建立一切實可行的「地方所得稅」制度,藉此充裕地方財源,增加地方財政的自主性,歸列以下幾點建議: (一)已由行政院會通過的「地方稅法通則草案」,應盡速由立法院審議以為縣市課徵地方所得稅之法令依據。 (二)為防止各縣市若自主獨立課徵,稅率規定不一,使各地居民間稅負上的差距不同,造成人口搬遷或移動,可考慮全國採取一致性的租稅課徵辦法,由中央政府加以規範,便於全國政事的推行。 (三)地方營利事業所得稅基於稅務行政的考量,可取用每年營利事業所得額做為可分配稅基,以營利事業於各地分公司之營業額為稅基分攤的基礎,乘以一比例稅率,為各縣市地方政府的稅收。 (四)地方個人所得稅,地方縣市參照我國綜合所得稅申報書,以綜合所得淨額未稅基課徵比例或累進稅;另外,基於所得稅即時徵繳的基本精神,亦可於給付所得時所填具的扣繳憑單藉以課徵單一稅率,列為縣市稅收。
677

台灣與韓國國民中學道德教育課程之比較研究 /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aiwan & Korea of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in moral education

李性淑, Lee, Seong-Su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台灣與韓國國中道德教育課程標準與現行教科書為主要論點。研究重要結論如下: 一、從課程標準之沿革看國中道德教育之目標,兩國均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及民族意識,其背景理念同為儒家思想與現代市民倫理。 台灣自民國五十七(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以來歷經四次的課程標準修訂,其初以道德教育為主的「公民與道德」教學,從民國七十二年的課程標準之後,則強調未來公民須知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及文化之知識教育。民國八十三(1994)年公佈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裡,表明國中階段的教育目的的培養,而缺乏價值判斷能力之培養。 韓國自 1954 年第一次教育課程以來經歷了六次的修訂,其教學重點仍以生活擴展理論做為準則,基本上以個人、社會、國家及反共、統一為主題。 1992 年所公佈的現行第六次教育課程則區分為個人生活;家庭、鄰居、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國家、民族生活等四個範圍,其特點以強化禮節教育試圖維持社會秩序。道德科從 1973 年正式成為獨立一門學科之後,一直保持學校教育中的首要科目,並扮演民主市民教育、價值觀教育、統一教育。近年來社會各層面時常發生價值衝突現象,因此道德價科書中以多引述兩難困境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從以上的論述,可知韓國的道德教育也含蓄公民教育。 二、國中道德教育教科書方面: 1.台灣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合併為一科,故教科書之名稱為『公民與道德』,韓國則將『道德』獨立成為一學科,而以『社會』科負責公民知識教育。 2.教科書之編輯重點,台灣以教育、社會、法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為教學重點,按各主題編一冊,共六冊,故每冊章與章間相互關聯,自成體系。韓國則以個人生活、家庭‧鄰里‧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國家‧民族生活等分四大範圍,各學年應用一本,因而各學年間,課本的內容有系統的編排。 3.課文中道德內涵的呈現,台灣雖比以往減少然而還是以引用孫中山和蔣中正的話語占得多。韓國則以現實生活中常遇到的具體實例和故事來顯示。 三、未來發展趨勢:現行課程標準係預備二十一世紀而設計的,因此兩國均重視人性化、本土化、世界化的精神,加強鄉土教育和世界觀教育。隨著社會變遷兩性平等逐漸實現,因此兩性教育也被受注目。 道德教育途徑的多樣化,突出反映在德目主義和全面主義相結合。像台灣與韓國雖然有獨立的一門學科,然而亦重視「潛在課程」及環境薰陶。其餘教學方法上,運用多樣的教學法來補救傳統注入德目教條式教學的弊端。
678

產業獲利率、進口比與產業集中度--以台灣中游石化業為例

莊永隆, Zhuang, Yong-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利用開放體系下的寡佔理論模型的建立與推導,依據民國78-85年台灣中游石化業資料,以完全訊息最大概似法對對內銷PCM、進口比與內銷市場集中度三條聯立方程式進行估計。本文發現產能利用率對內銷PCM的影響是正面的,進口比對內銷PCM的影響是負的,並且都具有統計顯著性;內銷PCM、關稅與成本差異對進口比的影響是負的,且具有統計顯著性,內銷市場產業集中度對進口比的影響是正的,亦具有統計顯著性;內銷PCM與運輸成本對內銷市場產業集中度的影響是正的,且具有統計顯著性,而內銷市場規模對內銷市場產業集中度其有顯著負面效果。匯率並非影響中游石化業獲利率的重要因素;最後,內銷PCM、進口比與產業集中度皆存在顯著直接聯立關係。
679

當前台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89-1993) / The Taiwan Film Industry (1989 - 1993): A Political Economic Perspective

魏玓, Wei, T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四、五年來台灣電影環境有一些極為特殊的現象。一方面自一九七0年代中期以降,台灣電影工業在生產方面的蕭條,至今已演變到相當嚴重的狀況;另一方面,部份本地電影卻在國際影展上普遍獲得好評,屢獲大獎。凋敝與光鮮之間,有著強烈的對比。不僅如此,國家對電影工業史無前例地高度關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這「兩岸三地」的電影經濟互動頻繁;還有本地電影業者與錄影帶、有線電視等新傳播科技的分合關係……種種這些現象,在當前交織出一幅特殊且紛亂的台灣電影環境圖像。   本研究試圖以各類電影工業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來具體描繪出種種存在於當前電影環境的特殊現象,並說明當前電影工業的結構與運作狀況。而後將這整體電影工業狀況置放於更大的政治與經濟脈絡下,探討一九八0年代以來電影工業的發展過程,並主要從國家電影政策與電影市場動態這兩層次的影響,來分析為什麼會演變出目前電影工業的面貌。由此辨明當今台灣電影工業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並藉以提出較為適切的政策制定與產業營運的思考方向。   研究指出,台灣電影工業生產量五年來持續迅速下跌,票房收入也極差。市場中充斥美國與香港影片,瓜分掉大筆資源。但少量的本地製片中,又在內容與形式方面有呈現兩極化的現象:一部份為製作粗糙的低俗娛樂電影,一部份為製作較嚴謹的藝術電影。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源自於早期國家設定了電影的商業娛樂取向以及依賴外來影片的電影市場供需狀況,在時間推移之中,美國與香港的通俗娛樂電影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大部分觀眾的電影品味也受到嚴重影響。於是台灣發行部門將資源轉向外來影片之發行,並集中於少數公司壟斷了發行管道,而台產影片在製片資源上的缺乏在娛樂性技術性上則更無法追上外來影片,產量與票房愈來愈少。除了這一趨勢隨著經濟自由化而愈形嚴重之外,八0年代以後架構於貧富差距拉大之上的文化品味分化,少部份文化資源較豐富的人也形成藝術電影市場。於是低成本的台產藝術電影有了基本生存條件,而低成本的娛樂電影也滿足了市場中最底層的縫隙。而不管是哪一類電影,受國外之電影標準的影響都愈來愈大。   因此研究建議,國家政策應從限制外片進口、化解發行管道壟斷,以及積極輔導獨立製片公司三方面齊頭並進,方能解決台灣電影生產日趨沒落的危機。而獨立製片公司、創作者,與評論者則應集結起來以較大的力量來制衡主要公司的壟斷,並監督國家進行改革。
680

台灣自行車業運用行銷合作進入市場之研究 / The Reseach of Market Entrance with Marketing Alliance in Taiwan Bicycle Industry

賴柏安, Lai,Po 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從產品( 以產品的特質為研究變數 )、市場( 以外界環境的不確定 性為研究變數 )以及廠商( 以廠商資源及廠商競爭策略優勢考慮 )三大因 素以定性分析台灣自行車運用行銷合作進入市場的可行性與穩定性,其中 使用的理論為交易成本理論、資源依賴理論以及企業競爭策略理論。本研 究並嘗試在了解其中的影響機制之後,能夠為國內廠商往後在進行類似行 銷合作之時有更好的建議。在產品因素方面,由於各零件產品存在強烈互 補性,而且自行車的各種子系統各零件產品表現息息相關,所以在技術上 也存在互相依賴的關係,進而造成交易資產的特質性,依交易成本理論, 此種交易資產特質性造成廠商之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從市場因素來看,由 於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會造成廠商的交易成本。適中的交易成本則容易形成 聯盟。本研究藉由個案分析以了解交易成本對於行銷合作的可行性與穩定 性之影響。在廠商資源因素方面,若廠商間存在重要資源依賴關係或此種 資源依賴關係呈現對稱性時,則廠商以行銷合作進入市場較具可行性與穩 定性;在廠商策略考慮因素方面,廠商可以從行銷合作獲得的策略愈大或 是合作廠商從行銷合作之中所獲得的策略優勢呈對稱性時,則廠商以行銷 合作進入市場也較具可行性與穩定性。本文最大的貢獻在於嘗試以交易成 本理論解釋自行車業界的行銷合作行為;但也由於偏重於交易成本理論, 致使部分合作現象無法充分獲得解釋。

Page generated in 0.02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