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45
  • 129
  • 41
  • 16
  • 13
  • 1
  • 1
  • Tagged with
  • 201
  • 89
  • 28
  • 27
  • 27
  • 26
  • 26
  • 25
  • 25
  • 23
  • 23
  • 22
  • 21
  • 21
  • 2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財務年報公布日天期早晚與股票報酬之關聯 / The effect of early or late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 on stock returns

尉林傑, Wei, Li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財務年報公布時間點的早晚是否對股票報酬率有定價的能力。我們透過盈餘管理、訊號效果與資訊不對稱理論推論財務年報公布時間點的早晚會與下一年的股票報酬率有相關。本研究的樣本來自1995年到2016年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但不含金融股)的財報資料及市場資料。 實證結果顯示沒有充分證據能說明財務年報公布時間點的早晚會對股票報酬率有定價的能力。此結果支持Fama (1970)提出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即當證券市場中的公司股價完全反映出包括公司財務資訊與公布時間點的差異等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帶來的影響,我們就認為市場為效率市場。即使是在較早公布的資訊中好消息的比重較高的情況下,投資人對提早公布財務年報的公司進行投資也無法獲取較高的報酬,反映出公布時間的早晚對股票報酬率不具定價的能力。 /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arly or late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 and the changes of the return on portfolios over tim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ock returns a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isclosure time of annual report. The fact that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ock returns are not related to the sooner or later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 supports 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However, in the long run, we did not find the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 with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systemic risk of companies. Furthermore, firms with early disclosures are more likely to beat analysts' prediction than firms with late disclosures, but we still do not find such disclosure with significant pricing power of stock returns.
62

Molecular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 有機EL用高効率熱活性型遅延蛍光材料の分子設計とその実現

Wada, Yoshimasa 23 March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2462号 / 工博第4723号 / 新制||工||1738(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分子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梶 弘典, 教授 佐藤 啓文, 教授 関 修平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63

実用的な土石流数値計算モデルの開発

和田, 孝志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19784号 / 農博第2180号 / 新制||農||1041(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8||N5000(農学部図書室) / 32820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森林科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杉 賢一朗, 教授 谷 誠, 教授 藤田 正治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64

外生菌根菌の定着および分布拡大に対する宿主の影響評価

杉山, 賢子 23 March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3992号 / 人博第1044号 / 新制||人||245(附属図書館) / 2022||人博||1044(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相関環境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市岡 孝朗, 教授 加藤 眞, 准教授 西川 完途, 教授 大園 享司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65

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洪毓澤, Hung, Yu Ts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知覺之差異情形,且探討三者之間的關係,最後則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48所國民中學,發出445份問卷,回收423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達95.1%,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最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為中高程度,以「校長專業自信與謙遜」之知覺程度為最高,「營造適當的變革時機」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二、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專業社群學習為中高程度,以「關注學生學習」之知覺程度為最高,「分享教學實務」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三、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教學效能為高等程度,以「教學氣氛」之知覺程度為最高,「教學策略」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四、國民中學教師,因年齡、擔任職務、學校地區、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在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民中學教師,因性別、學校地區、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在知覺教師專業社群學習上有顯著差異。 六、國民中學教師,因性別、擔任職務、及服務年資之不同,在知覺教師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七、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彼此之間具有正相關的關係。 八、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預測作用,以「教師專業社群學習」的預測力最佳。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This study has aimed to predict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8 junior high schools, distributing 445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Valid questionnaires of 423 were collected, with a usable rate of 95.1%.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dimension “principals’ self-confidence and modesty” was the highest, and “construction of a proper turning point” was the lowest. 2.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dimension “focus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was the highest, and “sharing teaching practices” was the lowest. 3.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dimens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was the highest, and “teaching strategy” was the lowest.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terms of age, position, location of school, and scale of school.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terms of gender, location of school, and scale of school.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rms of gender, position, and years of service. 7.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8.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have a predictive effect o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66

中蘇共兩個社會主義比較研究-布里茲涅夫時期與鄧小平時期

崔翼晚, CUI, YI-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為「中蘇共兩個社會主義比較研究:布里茲涅夫時期與鄧小平時期」。在本 文中,筆者分別從理論與現實兩個方面辯證地考察了布里茲涅夫時期與鄧小平時期的 社會主義道路。筆者一方面指出了這兩個社會主義體制內在運作的因難及其相應的改 革措施,筆者同時也對他們採行的因應措施的限制提出了嚴格的批判,最終地,並將 此種限制從理論上加以歸結,直言之,即從理論與現實的對照上總結其改革的因境。 當然,兩共社會主義道路各有其特點,因而在改革的作為、成效上卻有差別,但其共 同點則在於無法從上層建築、從政治層面作芔與經濟改革相應的變革。從而改革終究 是一死相同,而從理論層面來攪,這證明「正統」馬克思主義之經濟主義本身有其嚴 重的缺限。從實踐上來說,也訧證明了中蘇共政權已步上了歷史的末路。 本論文分為共計六章,文長近二十多萬這。分別討論: 第一音、多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建設社會主義的古典理論; □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與現實;□中蘇甘社會主義體制的特徵。 第二章、黑魯曉夫時期的改革。包括第一節,第二 大清算史達林;第二節,經濟體 制改革;第二節,黨政體制改革。 第三章、布里茲涅找時期的改革。包括第節,經濟體制改革第二節,黨政體制改革第 三節,後期改革的理論與實際。 第四章、鄧小平時期的改革。包括第一節,經濟體制改革;第二節,黨政體制改革。 第五音、中蘇共社會主義改革之比較。包括□改革的動機、背景與特性;□改革論之 比較;□政治、經濟改革之互動關係與趨向。 第六章、結論。
67

預算政策的形成

張芳蓮, ZHANG, FANG-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租稅收入與公共支出雖是政府預算之一體兩面,然而在釐定各項收入 或支出的撥款時,其政策過程卻有相當大的差異。我國在釐定公共支出水準時,究竟 是採取「量入為出」的政策,以租稅收入的預估為最重的指標;抑或以既定的公共支 出計劃所需財源為根本,而採取「量出為入」的政策,此乃動機之一。 布坎南(J .M .Buchanan)和華格納(R .E .Wagner)等認為由大於凱因斯經濟 學赤字財政的主張與民主政治的結合,使政府預算政府的性質為之改變,亦即赤字財 政幾乎缺乏任何政治上的制衡,而黑字預算則相對的形成強大的政治阻礙,因而制度 上產生一種偏差,以致財政赤字連年出現而鮮有盈餘,此反映了美國目前經濟的因境 。反觀我國,各級政府收支決算一直有所剩餘,在當今世界各民主國家普遍皆出現赤 字的同時,為何唯獨我國例外,此乃動機之二。 二、研究目的:運用公共選擇理論,藉分析預算編審的過程探討決定我國預算政策的 主要因素,及我國是「量入為出」抑或「量出為入」,同時與美國的情形做一比較。 三、研究方法:公共選擇理論乃是一種分析方法,探討政府決策如何作成和實行,主 要著重於政府預算政策的決策過程。 四、研究內容:包括公共選擇理論的介紹;中美預算編審過程之比較;利益團體與美 國預算政策;官僚制度與我國預算政策等等。
68

金元之際中原知識階層及其對蒙古汗廷之影響

郭慶文, KUO, GI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元之際的中原知識階層所處的是一個大動盪的時代,一方面漫天戰火奪去了無數生 靈性命,破壞了政治、社會秩序;一方面蒙古接替女真,成為中原新的統治者。由於 起初蒙古人並未大幅施行漢法,因此這已不是單純的朝代更替,而是整個政治、經濟 、社會制度的轉變。處於此一時間的中原知識階層他們如何自處、有那些一般性質、 如何協助蒙古可汗治理中原並保存漢文化,這些問題便是本論文探討的核心所在。 本論文研究的時間範圍是從衛紹王即位的大安元年(一二0九)至元世祖建國號為元 的至元八年(一二七一),共計六十二年。凡在大安元年以後去世,並在垤元八年以 前已有所成的中原士人(亦即成長在原金朝統治區域內的土人),恂是本論文研究的 對象。 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布勞岱將歷史分為三個層次﹕最表層是短期「事件」;中層是持 續較長的「時間」;最底層是綿延可達數世紀的「長時期」。就社會的結構而言,「 事件」只是在社會表面的人文現象;「時期」是數十年就可能改變的社會中層結;「 長時期」則是灴易改變的社會深層結構。就本論文的研究主題而言,金元之際中原知 識階層的言論、作為、以及當時個別的政、經、社結構屬於「時間」的層次;秦、漢 以後古代中國的政、經〉社模式則屬於「長時間」的層次。本論文的研究係從「事件 」層次著手,而逐漸突顯出屬於「時間」的中層社會結構,至於「長時間」層次的探 討,僅略有所及。 金元之際蒙古、西域、中原三大文化和他們的承傳者,彼此間相互的激盪,而中原文 化並未佔盡優勢,但對於元初政體的建構亦有其不可忽視的貢獻。
69

偽「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背景之研究

李俊熙, LI, JUN-X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目的,乃希望透過對清末民初的外蒙情勢,以及在外蒙中國、俄國、日本 等國際勢的抗衡,分析、探討,讓吾人瞭解外蒙脫離中國轉為蘇俄附庸的共產國家的 歷史背景。 在參考資料方面,以中文資料(其中包括英、日翻譯本)為主,加以英、日文資料來 補充。但在現實環境的限制下,蒙文資料的蒐集十分困難,而且本人的蒙文造詣不深 ,故不得不參考西方學者及日本學者相關翻譯本和著作。而本文研究方法上,主要是 採用歷史學的架構,予以分析、比較、綜合,尤其因資料上的史事記載有所不同,所 以經由分析比較,加以推論,最後提出定論。 本文研究內容,除緒論和結論之外,共四章十一節。概分為民族主義之抬頭﹕俄國的 策動以及中國的失策激起蒙古人的民族意識。革命集團之誕生及其活動﹕蘇俄十月革 命對外蒙部分民族主義者的影響,及與蘇俄共黨及第三國際人士的接觸,以擴張其革 命力量,其結果遂組成臨時政府。外來勢力之變化﹕首先探討中國內部之宜皖戰爭, 以至引起在外蒙外來勢力的變化,即白俄溫琴在日本的支持之下占領庫倫,嗣後蘇俄 赤軍藉口討伐白黨而侵入外蒙,並在蘇俄的指使之下建立人民政府。保守勢力之衰退 ﹕由於神權及封建特權之限制,青年團之組織及其在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之影響,且 保守派與急進派雙方激型之鬥爭,至使保守勢力逐漸衰退,而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之逝 世為最明顯之象徵。 結論則是闡述,十九世紀末開始抬頭的蒙古民族主義,在俄國慫恿之下,並一九一0 年清廷對蒙政策的轉奱,以及一九一九年徐樹錚的武力撤治而被激起,加上蘇俄十月 革命的影響,終致外蒙出現革命集團。嗣後在第三國際的支使以及赤軍的武力援助下 ,建立人民政府。再經過數次流血肅清民族主義者,以及蒙人的精神領袖活佛哲布尊 丹巴的逝世,最後成立了附庸蘇俄的「蒙古人民共和國」。
70

華格納及布雷赫法則之檢定--台灣地區都市化對公共支出水準影響研究

黃惠玲, HUANG,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二次大戰後迄今,觀察各國財政規模的發展,移有逐漸增加的傾向。關於政府支出 之演變情形,德國財政等者華格納與布雷赫二人,先後所提出的公共支出法則,正好 說明了都市化對公共支出的影響。本文擬運用此二法則,驗證台灣地區之公共支出是 否受都市化的影響。 本文擬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除陳述華格納及布雷赫二法則外,並扼要 說明苜關之文獻。第三章:實證探討--觀察台灣近三十年來人口分佈,是否受都市 化影響而漸趨不均,同時驗證此種現象是否與公共支出間存有某種程度的關係。第四 章:理論探討。第五章:實證結果分析。第六章:建議與結語。

Page generated in 0.02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