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37
  • 412
  • 35
  • 25
  • 4
  • 4
  • 1
  • Tagged with
  • 482
  • 482
  • 167
  • 165
  • 159
  • 148
  • 119
  • 103
  • 102
  • 96
  • 88
  • 67
  • 63
  • 61
  • 6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英華投信之策略發展研究

謝碧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政府在1983年公佈實施『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管理規則』,並於1983年開放核准投信公司之申設。英華投信是財政部於第二階段核准設立的十一家投信公司之一,其創立於1992年,發展至今有十年的歷史。截至目前,其管理的資產總額超過1,100億元,基金管理資產在同業中的排名為第四名。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並以吳思華博士所著之『策略九說』之架構,探討該公司在營運範疇、核心資源與事業網路之策略構面變化及各策略構面間作為之配合,另在價值/效率、能耐/結構與實力/體系競技場之策略演進過程。   英華投信公司設立至今十年,其間影響該公司重大的發展方向共有二次轉折點,分別為1996年及2000年,為便於本個案之分析,本研究將以二次策略轉折前後期階段的發展做為研究的依據。   綜合本研究之結果,研究發現及研究建議如下:   一、研究發現   1. 在法令許可的投資範圍內,以創新的概念發行類股型基金並提供完整的國內基金產品線,擴大該公司的營運範疇。   2. 以盡力做好客戶的投資報酬率,積極降低客戶的交易風險和投資風險之經營理念為出發點,形成與累積該公司之核心資源。   3. 以母公司集團關係及拓展銀行代銷通路,強化該公司之事業網路。   4. 以蓄積的核心資源實力發展多元化基金產品線之營運範疇並建構事業網路。   5. 以發行基金商品及增設北中南營業據點擴大營運範疇,提供基金受益人價值並以累積之核心資源提昇客戶服務效率,在價值與效率上二者相輔相乘以產生更佳的能耐並進而強化該公司管理基金資產排名之結構地位。   6. 管理資產規模及客戶受益人數增加之實力的強化來自於金融銷售體系的建立,而該公司企業體系的建構完整,來自於不斷擴展的資產規模之堅強實力。   二、研究建議   1. 運用母公司資源以發展完整的海外基金產品線。   2. 基金績效提昇應具連續性效果較能維持長期競爭優勢。   3. 提昇股票型基金的銷售能力並與債券型基金共同成長,以強化管理資產規模結構。 / This research paper is based on a case study, which is in compliance with Dr. Wu Se Hwa's theory in his book called “The Nine Theories with the Strategy” to discuss the C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Company's (Company C) change in business scope, core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 network strategie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m; finally,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ynamic competence frontier.   The Taiwan Government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Rules Governing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Enterprises” in 1983, and it opened up the setup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Company in Taiwan. The Company C was founded 10 years ago with over 11 billion total assets under its management, is now considered at the 4th place among all the SITEs.   The 10 years operating experiences of the Company C has undergone 2 major turning points in 1996 and 2000, respectivel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onducting this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paper will base one the developments of this 2 turning points as the studying perio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1. The full domestic mutual fund product lines and innovation of launching specific equity funds are the key to enlarge the business scope.   2. The company is also devoted to increase customers' investment return, aggressively eliminating the investment and trading risk from the investment portfolio. Eventually, these practices become the core resources of the company.   3. With its parent company's resources and the expansion of channel sales, Company C aggressively strengthens its business relationship network.   4. Based on the strength of its accumulating core resources, Company C has developed full mutual fund product lines and built its business relationship network.   5. Company C also tried to launching new funds and establish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branches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ries with more values of it's products. Also, the accumulated core resources could provide the beneficiaries with more efficient services. With these two qualitie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Company C could strengthen its capacity and improve its fund's ranking ultimately.   6. The increasement of asset under management and beneficiaries depends on the entire sales system. Also, the completeness of a network relationship is to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total assets.   Suggestions:   1. Using the resource from Parents Company in order to bring out diversification onshore overseas mutual fund products.   2.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fund performance of a mutual fund company will last longer and would also enhance long-term core competence.   3. Improvement on the equity funds selling ability and increasing both equity and bond funds sales are the causes to the ideal assets management.
82

以博物館體驗整合線上數位資源推廣博物館文化內涵之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

童偲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故宮博物院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其藏品囊括中華文化五千年的菁華,多數的皇家珍藏,因此故宮本身具有濃厚的中華文化色彩。然而,如此深具文化內涵的博物館,卻還是面對了年輕參觀族群減少,以及無法精準區別民眾喜好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故宮大量投入資源發展數位典藏資源,但仍無法有效抓住民眾的心。 本研究認為會產生上述的現象,其原因在於民眾無法理解故宮文化內涵的意義,對於有進入障礙或不熟悉的事務,人們通常會不感興趣而選擇遺忘,因此,本研究認為透過體驗的方式,讓體驗的內容在民眾心中產生長久的記憶,能夠拉攏人心使其能夠逐漸成為懂得欣賞故宮文化內涵的人。 本研究嘗試解釋Pine and Gilmore[1999]的體驗經濟模式,發現並不完全適用於博物館產業,因此本研究另外探討有關體驗理論、博物館功能以及參觀民眾動機之文獻,將體驗所重視的心靈感受、民眾需求、以及博物館的功能目標整合為一,另為博物館體驗作一定義,分成初步、進階、深層體驗,並以此架構比較分析世界五大博物館各自在線上數位體驗的程度為何?而本研究發現故宮雖然擁有豐富的線上數位資源,但在體驗的設計以及主題性的發揮方面,還可以多參考其他博物館的作為,以發揮故宮的實力。 根據本研究的博物館體驗階段,本研究建議故宮在初步體驗設計時,著重故宮數位資源的能見度,考量民眾喜好,給予適當的刺激與提示,觸發民眾進入進階體驗階段的時機;當民眾進入進階體驗時,故宮典藏資源應發揮最大效用,盡力滿足民眾的學習需求,以不同的工具,透過不同的角度來展示故宮文化,輔助民眾學習;待民眾文化內涵提升到一定程度,便能進入深層體驗階段,發揮博物館經濟、社會、研究功能,加深民眾對故宮的認同感,建立長久關係。透過此體驗過程,將有助於故宮往後策展、文化推廣以及建立愛好者社群,確立故宮在學術、博物館界的地位。
83

企業導入TTQS(台灣教育訓練品質系統)成效之分析 / Analysing the effect of TTQS in Taiwan companies

林婉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於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交通資訊業與科技業快速的發展,在過去不易移動的生產資源,如資本、技術、能力,如今都可以快速且自由的流通,於是乎,在這樣的變化下為企業帶來了高度競爭的產業環境,面對如此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組織唯有藉由教育訓練提升人力素質,才能保有企業競爭力,使企業能永續經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為確保教育訓練品質與績效,以強化事業機構及訓練單位之辦訓意願與能力,進而協助勞工有效提升職場競爭力,故依訓練之計劃(Plan)、設計(Design)、執行(Do)、查核(Check)、成果評估(Outcome)等階段擬訂台灣訓練品質系統。TTQS自2005年開始推行,至今已有2000餘家企業導入。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分析服務業導入TTQS後之成效並進一步希望本研究結果可作為產、官、學界之TTQS導入參考。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用質化方式進行研究,藉由深度訪談等方式,選取於99年之TTQS評核等級為銅牌以上之服務業為母體,挑選六家企業做為研究個案。本研究參考職訓局2010年的TTQS導入成效結果報告實地訪視的六大結果指標,並根據ISO 9000導入成效研究來發展TTQS成效題項。 根據本研究發現六家個案公司對於導入TTQS皆有正面的評價,並且導入有助於內部利益關係人之訓練參與程度、申請政府補助、教育訓練制度之建立及教育訓練流程之改善;然而在企業形象、產品行銷、員工訓練之投資及高階主管度教育訓練的支持程度則不一定會有相當的影響。最後本研究建議政府在TTQS政策政府補助施行上應簡化的申請流程並且TTQS評核標準調整幅度不應過大以及應加強企業形象及產品行銷對於TTQS之連結性;而在企業導入TTQS實務上之建議上則應加強內部利益關係人之參與程度及增進高階主管對於教育訓練之支持;最後在學術領域研究上本研究建議未來對此議題有興趣者應可將本研究之成效題項與結論做進一步的量化研究分析並建議比較不同產業、不同規模之公司在導入TTQS後的成效差異性,此外也可針對未導入TTQS但教育訓練成效卓著之企業進行研究調查。
84

勞動派遣人力對公務機關人力資源制度發展之影響-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例 / Impact of labor dispatch policy on human resource syste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bureau of health promotion

楊心怡, Yang Hsin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企業進行組織重組、人事精簡等變革,委外經營已成為重要潮流,企業將周邊業務及日常事務等非核心業務外包,只保留最精簡的人力及核心專長,來創造最高的經營績效。在此變遷下,「勞動派遣」成為公私部門人力資源彈性運用的最佳策略。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途徑」,以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中之勞動派遣為探討內容,並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個案,並由此核心焦點論述勞動派遣制度最原始的人力資源發展觀點,以及對於政府部門的應用。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與深度訪談法,訪談派遣機構、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正式職員、研發替代役及派遣人員共計15位,以「人力基本特性」、「人力運用管理」、「工作設計及工作滿意度」、「溝通環境」、「組織學習文化」及「未來發展」等六大面向為訪談重點,以達成分析勞動派遣人力對公務機關人力資源發展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1.從事派遣工作並非派遣人員之志願。2.派遣人員可彌補公務人才之不足。3.甄選及招募制度不夠健全。4.培養公務機關所需之派遣人力需有完善的人才培訓制度。5.公部門較私部門不宜運用勞動派遣。6.勞動派遣的工作無法提供願景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7.無法建立績效評估及公正之獎勵制度。8.派遣人員過度參與核心業務。9.正式人員業務量減輕但承擔責任更重。10.派遣人員無法產生工作滿足感及歸屬感。11.不易推動派遣人員參與組織學習。12.勞動派遣業之素質良莠不齊。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如下:1.建立預定介紹制度。2. 重新檢討放寬約聘僱人員之進用規定,減少運用勞動派遣人力。3. 應視機關需求及業務性質訂定勞動派遣人員運用比例。4. 應規劃公務機關勞動派遣人員職前訓練。5. 訂定公務機關勞動派遣法制專章。6. 建立派遣機構評選機制。7.確實檢討工作流程及工作設計。
85

人力資源培養與企業成長之研究 -以個案M公司公司為例 / HRD and business growth -a case study of M company

黃立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為了要永續發展,必須要持續不斷的成長,而在現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成長還須面對來自國際間的競爭和和機會,找出適合企業成長的坦途。在過程中除了利用企業原有產業基礎外,還有機會藉由企業原本之競爭優勢,找尋更多低成本、高潛力的國家,開拓其他的新事業。而當企業在面對國際化和新事業之經營時,正確和適合之人才與人力資源之培養將會是企業持續成長中非常重要之因素之一。 本研究利用公司成長之文獻進行探討,再結合個案公司中的發展歷程,以便了解企業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策略的變化以及人才和人力資源培養之關係。並針對海外人力資源培養和企業成長的關係做連結,讓企業進行國際化之發展時,在人才和人力資源培育上有所協助。
86

企業轉型與人才發展策略之研究 /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randitaional comapany

陳虹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應國際市場日益開放、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以及內外環境快速變動的衝擊,使得傳統企業的文化、品質等傳統優勢,受到需要轉型的挑戰。個案公司『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朝向日漸轉型的腳步,隨時都走在科技時代的尖端,提供現今最新的企業整合技術與解決方案,代理及經銷國際各科技大廠的產品,業務項目為銷售與服務,並進行整合與研發創新。 為了符合公司的創新文化,企業組織力求轉型,在既有組織與轉型中的組織之間,致力朝向轉型目標前進,除了需要招募能夠創新公司文化、業務銷售年輕化的人才外,員工的訓練,公司的系統與文化的更新,也是影響整體企業轉型競爭力的一向因素,加上該公司長年代理並銷售國際大廠之科技公司的產品,需要積極快速轉型為高科技且技術趨勢導向之營運方向,要更有效率與創新的方向,行銷策略與新文化的融入。 因此本研究以訪談、資料蒐集以及研究觀察的方式,對於「組織變革」與「人才發展」之配合運作方式,及「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協助推動「組織變革、企業創新」的關係分析研究,針對人力資源的相關議題,希望提供學術或實務之助益與發展。 從本篇研究也說明「組織變革」與「人力資源管理及發展」之研究範圍包括組織變革時,人力資源管理及發展應如何配合採取各項措施,以順利達成組織變革之目。 組織變革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必須非常小心的處理,除了需要不斷考慮到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必須面臨到組織內部人員對組織變革的抵制或抗拒。因此,如何透過有效的人力資源活動,削減組織內部抵抗的力量,也是組織在變革時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此人力資源單位涉入程度的深淺,對組織變革的成效是否有顯著的影響,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並驗證的問題,若研究的結果有顯著的影響,則可以提高人力資源單位在組織的地位。 在組織擬定組織變革策略後,透過適當的人力資源策略的選擇,讓組織變革的績效可以更順利的達成,而人力資源單位在整個組織變革的過程中涉入程度的深淺,是否會影響組織變革的成效,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然而在現有的研究中,因此期望透過這一次的討論,提供人力資源單位在面臨到組織變革時,擬定人力資源策略的參考資料,並可以正確人力資源單位在組織中的角色,讓組織變革的成效可以展現。 相關字:組織變革策略、人力發展策略、人力資源、企業轉型
87

人力資源招募甄選之研究-以電子科技產業為例 / A Study of Human Resource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 A ca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dustry

李佳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力資源是企業重要的資產,關係到企業組織之運作與競爭力。有鑑於電子科技產業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之重要支柱,擁有優秀適性之人才更是電子科技產業取得競爭優勢之關鍵要素。在競爭激烈的勞動市場中,如何延攬優秀適性之人才,企業於招募與甄選之策略作法,尤顯重要。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歸納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之相關理論與研究見解,以電子科技產業為研究對象,針對國內五家個案企業進行深入訪談,瞭解當前電子科技產業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之實務現況、策略、方法、成效、困境與趨勢等面向,並加以分析與探討。 研究發現,電子科技產業多青年勞動力投入,且企業有偏好進用優質青年勞動力之傾向,其職務類型以工程師和技術員之居多數比例。而電子科技產業之市場變化快速、重視研發與創新,以及知識、技術密集等特性,對於優秀適性人才之質與量的渴求,亦反映在其招募甄選之策略作法上。 對於不同職務階層之人才,亦發展不同之招募甄選方式。於招募來源,科技業流動率普遍偏高且用人需求量較大,因離退者補充及用人需求,故多以量多之外部來源注入新血為主,而部分針對管理層級或用人主管之偏好與需求,則會採取以晉升、轉調等內部來源招募為優先之策略。在招募管道部分,訪談結果普遍認為,網路人力銀行是現今企業不可或缺且重要之招募管道,員工推薦與校園徵才抑是頗具價值之招募管道;在甄選方法部分,面試是企業公認最具成效之甄選方法。 企業在進行招募甄選之過程中,產業環境狀況、企業聲望、公司所在地區、招募策略與招募誘因等,皆會對企業人才之招募造成影響,甚或形成招募之困境,其中又以公司本身營運狀況及競爭者之影響因素為重。
88

集團資源共享之策略意涵-以A集團為例 / A Case Study of Group A on Resource Sharing Strategy Implications

彭美蓉, Peng, Mei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共享服務的概念起源於歐美國際企業,企業或集團基於成本效益及政策考量下,己成為面對競爭的重要政策。集團企業也在此風潮下,進行財務、資訊及人力資源等各功能的「共享服務」。 本研究想探討集團企業為保有競爭力,進行「共享服務」時,在資源整合上所做的變革,並分析其各階段之過程、組織架構、服務內容,並進而歸納出集團企業「共享服務」的範圍、內部環境、效益等,並探討在組織上之影響及其策略上之意涵。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方式,以台灣本土集團在資源共享的努力與實踐,進行全面的研究與探討,並輔以國內、外相關文獻,探究「共享服務」對組織發展的影響。 研究顯示,A集團因所處總體環境不同,產生不同型態的「共享服務」,也是A集團能屹立不搖將近50年的重要原因。「共享服務」的建置,最重要的是高層主管的支持、集團文化與集團內部環境的配合;「共享服務」對組織的影響,不管在組織、人才、專業、成本及綜效方面都有很好的績效,但仍應注意公司治理上的問題。
89

人力資源管理實務與組織承諾、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葉美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將人力資源管理視為內部行銷的觀念,運用行銷的技巧於人力資源管理,以實證研究的方式證實企業若能先將員工視為內部顧客、施以內部行銷措施,使員工的組織承諾提高,改善組織倫理氣候,員工會展現超越工作本份行為和人際利他行為,此即為有利於組織的創新。本研究針對企業內部行銷、組織承諾與組織創新等三個構面來作探討。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其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如下: 1. 年長者較年輕者在工作職場有較多的體驗,故較能理解組織的制度,因而對於組織內部行銷的同意度也較高。 2. 當薪資收入不同,員工對於組織的整體觀感也有所不同,相對也會影響員工對於組織內部各項制度的看法,亦即薪資收入會影響員工對於內部行銷的感受。 3. 年長者工作歷練較多,也較能合理化外在環境,因此其組織承諾會較年輕者為高。 4. 當員工工作年資高且組織提供良好福利時,員工離開組織的意願會降低,亦即工作年資會影響員工的組織承諾。 5. 薪資收入高的員工族群對於公司的認同感較高,也較願意繼續留在組織裡,為組織付出更多努力。 6. 內部行銷的作法可以提昇員工對企業的組織承諾,而企業給予員工較大的發展空間,不要給予過多的負荷,不僅能提升組織承諾,也間接地增加了組織創新的績效。
90

台灣地區中老年人健康狀況與醫療資源利用之探討

林于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台灣地區中老年人醫療資源利用的因素,尤其針對健康狀況該類變數,並加以比較中年人與老年人在健康狀況、醫療資源使用上,是否有其差異之處。 研究資料取自衛生署家庭計畫中心於1999年所進行的「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故有效樣本為2,021人。在分析方法上,先利用序列機率模型(ordered probit model)估計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接著以probit模型討論影響中老年人醫療資源利用之要素為何,其中將醫療資源限縮為住院、西醫門診、中醫門診三個面向;最後則是採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來探討中老年人如何選擇使用中、西醫門診資源。 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大致可歸納如下:當教育程度越高、居住在都市地區、有宗教信仰、體重未過重、目前仍有配偶、擁有個人所得、日常生活活動沒有困難、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沒有困難、慢性病數越少、有喝酒、沒有嚼檳榔、平常有運動習慣,則中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較佳;比較影響中年人與老年人對本身健康衡量好壞最主要差異在於婚姻狀態、同住子女數。在醫療資源利用上,不論是住院、中醫門診、西醫門診,中老年人都會因為自身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而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但主觀的自評健康好壞僅影響住院該項醫療資源;另外,影響中年人與老年人在醫療資源使用上的差異是以自評健康狀況為主。在選擇使用中、西醫門診時,中老年人則受到個人特性及健康狀況之影響。因此,中老年人在醫療資源的利用上,仍舊是以「健康」為主要影響因素。

Page generated in 0.02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