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3
  • 197
  • 33
  • 24
  • 4
  • 4
  • 2
  • 1
  • Tagged with
  • 265
  • 265
  • 72
  • 56
  • 55
  • 50
  • 40
  • 38
  • 33
  • 31
  • 31
  • 31
  • 31
  • 29
  • 2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漫遊與女性的探索──李永平小說主題研究

黃美儀, Wong Mei Ye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馬來西亞僑生自六O年代以來開始赴台留學,至今已有四十餘年,期間也出現多位活躍文壇的作家,成績斐然。從早期的潘雨桐、林綠、陳慧樺、王潤華和李有成,到中青兩代的商晚筠、李永平、張貴興、鍾怡雯和黃錦樹等。他們之中有的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創作,屢獲各大文學獎,成績令人矚目。這些具有馬華背景的作家都已逐漸形塑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書寫筆法,值得論者研究。無可否認,馬華旅台作家成為台灣文壇值得注意的現象,可惜至目前為止馬華作家和作品未能在台灣文壇引起評論熱潮,一直以來只有零星評論散見於報刊雜誌。就如王德威所言,即使「擺在當前台灣文學本土至上的脈絡裡,(馬華作家)的地緣論述必然見外於主流聲音。」(王德威2001a: 13) 現今後殖民理論蔚為風潮,馬來西亞曾經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數百年來由殖民母國統治,至一九五七年獨立後方脫離殖民統治。屬於馬來西亞文學的馬華文學 應可算是後殖民文學,但馬華文學的情況事實上更為複雜。一般後殖民主義用以考察東西方之間的殖民文化關係,使邊緣文化得以重新認識自己,檢討甚至重建自己的文化前景。對馬華文學而言,其邊緣性是多重的,面對國境內的馬來文學,以及強大的中國文學,馬華文學都有其邊緣位置,使之成為極佳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對象。 首先,馬來西亞華人在國家歷史、政治和文化上位處邊緣,祖先早年遠渡重洋,從中國到達馬來西亞。其次,旅台馬華作家又選擇離開馬遠赴他地播散文學的種子,漂泊離散,似乎仍在汲汲營營尋找地理和心理定位。馬華作家的邊緣和離散經驗表現在文學作品上,就形成了豐富的文學意涵。這麼多馬華作家和評論者都選擇了台灣作為他們文學創作和發表的園地,其中有些甚麼文化歷史或政治上的因素;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批新興的馬華作家;他們在中文文壇上又具有甚麼意義?這些其實都是亟待開發和研究的新領域。 李永平可說是研究上述議題的極佳例子。李永平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東馬古晉市。生於馬來西亞獨立的前十年,他見證了殖民時代與獨立時期馬來西亞緊張的政治局勢。生在多元種族的婆羅州,李永平對種族間的衝突和敏感氣氛也有深層體會。李永平的祖先從大陸遷居馬來西亞,而李永平從馬移居台灣,從他身上可看見離散和漂流的特性 。 目前在台灣研究李永平的論者仍不算多,而且研究以短篇論文居多,至目前為止尚無碩博士論文以李永平為研究對象。短篇論文礙於篇幅,問題探討往往只停留於局部討論而無法有系統研究作家所有作品,或更仔細深刻地研讀不同年代作品所可能蘊藏的不同的意義。 閱讀過李永平小說的讀者都會發現,他的小說總是反覆吟誦著幾個主題,特別是女性和漫遊兩個主題。這也是筆者寫作本論文的旨趣所在。從女性主題開展將觸碰到性迫害、色情行業、母親形象、觀音形象等幾個層面。而漫遊主題則會涉及空間和時間等問題。而李永平作品中又是否存在後殖民性?放棄馬來西亞國籍定居台灣的他終日強調漫遊 ,又呈現了怎樣離散美學特性?這些豐富的小說意涵都等待讀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本論文對漫遊和女性兩大主題尤感興趣,因此此兩大主題將成為本論文的研究重點。 本論文擬定研究方向,打算探討以下問題,企圖作較深入而有系統的討論: (一)漫遊空間的塑造與漫遊者的意義 閱讀過李永平的小說的讀者,應該會對《海東青》以降的小說中的漫遊主題印象深刻。李永平到底為何漫遊?如何漫遊?他如何營造自己的漫遊文體?他的兩部重要小說《海東青》和《朱鴒漫遊仙境》中的台北究竟有些甚麼特質?這些都是本論文欲探討的問題。此外,本論文也將討論李永平塑造的漫遊者具有甚麼特別的涵義。筆者擬探討波德萊爾和班雅明筆下漫遊者的特別涵義,再討論李永平的 人,企圖勾勒出三位作者處理漫遊者特質的異同。 (二)時間和空間的處理 漫遊將無可避免涉及時間與空間的問題。本論文擬探討李永平如何打造他小說中場景的時空,以契合他的漫遊主題。台灣的朱天心也是另一位以書寫漫遊著稱的小說家。本論文也將探討二人在書寫漫遊主題上的異同處。李永平和朱天心筆下的人物都喜歡在台北這個發達都會中漫遊,究竟其中有無蘊含一些特別的涵義?這些都是本論文要處理的問題。 (三)女性及其相關議題 李永平小說中不斷出現一些情節和意象,如色情行業、性迫害、母親形象、觀音形象等,這都成為李永平小說中重要的象徵與意涵。這些情節和象徵都從女性主題延伸而來,並且形成豐富的意象和內涵,值得論者逐一分析論述。
52

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

羅淑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五○年代一個巨變的時代,在以往都以單一論述與觀點審視之,如今多元文化的出現,必將為其開發不同面目的思考,張秀亞與艾雯就是一個例子。在五○年代的女性散文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範式,分別是張秀亞所建立的「詩化散文」,追求散文的「純粹性」與艾雯建立的「私密散文」,追求散文的「私密性」。她們都以「美文」的方式書寫散文,成績有目共睹。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將概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方法,提供台灣文學史的書寫另一視角,且開拓女性散文的美學新版圖。   第二章兩位作家的生平與文學中,試圖以時代背景為經、個人生平為緯,劃出二位女性作家的歷史座標,並介紹這兩位作家的文學生命。   第三章將就張秀亞散文的藝術造詣深入探討,分別以主題類型、散文創作的理論與實踐、及散文藝術技巧的錘鍊建構之。張秀亞的主題類型大抵以身邊近物或個人經歷著手,展現了她對人生的關懷。張秀亞的散文文本中有很多對於文藝問題的探討,將其彙整分析,可建構其散文文學觀,並以其散文觀驗證其文本。張秀亞散文的藝術技巧可從四點分析,一為使用凝鍊的文字經營散文。二為多用獨語式的告白用語,屬自我的靈魂對話。三為多採靜態、微物的述寫視角,細膩深刻。四是則是她將意識流小說的概念引入散文,使得傳統散文開始產生質變。   第四章則以艾雯的散文為對象,分析她的散文主題,大抵不出在地的人生小景,刻劃出台灣的風土民情;溫柔敦厚的母愛,散發出母性的光輝;詠物寄情,闡發哲理;田園牧歌,展現恬淡的心境;懷舊憶往,表現對故鄉的眷戀;旅遊書寫的嘗試,為女性散文旅遊書寫留下了楔子。第二節將討論艾雯的散文創作意念與實踐。艾雯少有專論散文的篇章,但其散文觀可從其散文文本中琢磨而出。艾雯散文技藝的追求中,將提及其以詩為文的精神,強調美的內蘊。而閑話式的晤談用語,讓讀者更貼近作者,讀其文章有如與老友話家常。至於詠物溶化哲理的述寫視寫,可以看出艾雯將哲理化入生活的用心。   第五章將以這兩位作家的書寫特質與意涵成為分析的焦點。張秀亞與艾雯在書寫上有其共同的特質與意涵:永恆的鄉愁指的是她們對往過歲月的依戀,而家鄉與往過歲月成為一個特殊的時空,任何的事物都有它特殊的意涵。「在地化」與「家台灣」的寫作視角,「在地化」表現出女性特有的「空間感」,而「家台灣」使台灣成為女性寫作空間的隱喻,其背後的意義是我們不得不注意的。在尚屬於女性主義初萌期的五○年代,兩位作家利用母性的暈開與渲染,使得傳統的「母性」與前衛的「女性」,得到了兼容並蓄的調和。最後是真實生命的感悟,在她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她們對「真善美」境界的追求,而這些都透過對真實生命的感悟表現出來。   最後結論將提出在五○年代女性散文中的兩個範式,這兩個範式在美文的基礎分別由張秀亞與艾雯所建構而出。張秀亞的美文書寫為其建立起一個範式,這種詩與散文結合的「詩化散文」,是美文最極至的表現。而艾雯在寫作散文時大量運用日記體與書信體,這種私密性極高的散文體裁,為其建立了「私密散文」的範式。
53

張腔散文系譜研究

龐淑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張愛玲現象是台灣文學無法迴避的書寫主題,故本論文以台灣張學研究為出發點,探討所謂:「張迷」、「張學」、「張腔」。本論文首章整理了近三十餘年來,在台灣以張愛玲為主要考察對象的專書評論,除此之外,並論及近十餘年來,台灣以張愛玲為研究對象的碩、博士論文。 綜觀張愛玲一生,其散文相較於小說在數量上誠屬不多,卻依然卓然有成,故本論文在第二章探討張愛玲散文風格,申論其精神內涵與書寫技巧。張愛玲散文亦強調參差對照的手法:既庸俗又脫俗,既艷情又絕情。 台灣女性散文藝術為一值得關注的領域,「張腔散文」便是一個極佳的觀測切入點,釐清張腔散文在台灣的流布與形塑,將可建立更完整的張學系譜,亦有助於台灣散文史的建構。本論文第三章便由張腔散文出發,並探討其周邊問題,張學在台的重要性是逐漸累積起來的,張愛玲作品的引介至台灣,前後經歷了長達十餘年的過程,本論文回溯張愛玲文學在台的「接受史」與「抗拒史」,不但整理了張派小說理論,並延伸討論張腔散文的成形,再論張腔散文作家系譜的界義與建立。 本論文第四章延續了第三章對張腔散文作家系譜的界義,探討張腔散文的承繼與轉化。張愛玲熠熠生輝的名號也許遮蔽了張腔作家,本論文探討的張腔散文正是為了凸顯張腔女作家的成就,系譜的建立不是為了簡單的化約,而是為了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希望在與張腔女作家有關的各式議題下,關注文學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藉由研究張腔女作家文本彼此間的多重互文關係,開拓台灣女性的書寫的新視野。 本論文第五章藉由對張腔女作家文學思維的整理,以了解她們對文學的執著與堅持,並將張腔作家與其同世代、前後作家比較,並由此肯定張腔女性散文的藝術評價。 本論文冀望能藉由張腔散文系譜的建立,為張腔散文尋找更合理適切的文學定位,也為台灣文學史上的女性散文作一點小小的填補。在張腔散文中,後繼研究者將可各自找到自己關心的議題,正視張腔散文,建立張腔散文系譜,台灣女性的書寫也將由邊緣漸趨向中心。
54

台灣地區教育程度別女性初婚年齡分佈模式 / Age Schedule of First Marriages for Females in Taiwan

陳雅琪, Chen, Ya-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姻規範漸漸凋零,從過去普遍成婚的形態轉變為遲婚、甚至不婚。1970年代以降,隨著教育機會的開放與普及,女性的教育程度持續地上升,衝擊「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角色分工形式,越來越多女性在職場上嶄露頭角,晚婚漸漸成為普遍的現象。      面對1970年代以降,教育急速地擴張,婚姻的時程是否有了重大的改變?不同的教育歷程是否影響其結婚的可能性?為了瞭解這些提問,本研究扣緊年齡之社會規範壓力,欲探求女性不同教育程度之初婚時程,並探討各初婚年齡模式,研究選用Hernes提出之初婚年齡函數,運用人力資源調查之資料推估出各教育程度之分配形式,以描繪教育擴張對婚姻時程帶來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女性單身的比例越來越高,尤以高教育程度增加幅度最大,初婚年齡也隨世代推移越來越高;第二, 1950-1970世代女性初婚平均年齡逐漸增長外,變異也更大;第三,女性高等教育遲婚影響到整體初婚年齡的上昇,即使其他教育別初婚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仍難以阻擋平均初婚年齡上的趨勢;第四,女性國中以下教育程度早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第五,各教育程度之模式分配形狀越趨類似,到了後期僅有時間遞延的差異;第六,女性人口完成結婚年齡有三個不同趨勢的發展,高教育組(專科及大學)有晚婚的現象,完成結婚年齡越來越高,而高中、職則呈現持平的現象,國中教育程度有早婚的現象。
55

臺灣女性警察人員職場角色意識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Ideology Regarding the Occupational Roles of Policewomen in Taiwan

林振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政部警政署為提昇女警工作效能,並落實性別工作平等及順應時代潮流,發揮女警之角色功能,不再侷限於內勤或少數職務,可以如歐美國家女警一般,站在第一線執勤;即自民國99年起全面取消警察人力招考之性別限制。在全面取消警察人力招考之性別限制,其女警比例勢必每年提高,在若干年後當女警員額漸增或超過於男警員額時,對於警察勤、業務推展及治安維護工作料將有不同情勢之改變,如此乃探討基層女警對於警察外勤工作評估受期待及實際勝任之程度,及警察機關組織編制內勤制度重組,俾予善用女性警察人員在機關組織體系,發揮最大功能,建立優質化的警察團體,將是重要課題。 本研究依據文獻回顧及實際訪問在職警察,研擬出本研究構面,遂編制成「臺灣女性警察人員職場角色意識之研究問卷」。問卷內容除個人基本資料外,尚包含性別角色概念、女警意象、外勤工作評估受期待及勝任程度等4項構面。研究方法主要採問卷調查法,並以北部地區勤務繁重且女警人數為多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臺北縣政府警察局、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及3 個專業警察機關為代表,計6個機關男、女警各480人,合計960人樣本,回收有效問卷832份,有效回收率86.67%。調查結果經由統計分析,發現結果如下所示: 一、透過分析因素將性別角色概念的構面歸納出5個因素內容,並命名為「夫妻權力因素」、「性別分工因素」、「角色執行因素」、「陞遷限制因素」及「角色分工因素」。女警意象的構面歸納出3個因素內容,命名為「內在涵養因素」、「外在表現因素」及「職務反應因素」。女警擔任外勤工作評估受期待程度的構面歸納出6個因素內容,命名為「偵辦重大刑案因素」、「辦理性侵家暴因素」、「擔任特殊任務因素」、「執行守勢靜態因素」、「取締酒駕逃逸因素」及「負責內勤值班因素」。至於外勤工作評估勝任的構面歸納出5個因素內容,命名為「偵辦重大刑案因素」、「辦理性侵家暴因素」、「擔任特殊任務因素」、「執行守勢靜態因素」及「取締酒駕逃逸因素」。 二、研究假設一之個人特質不同在性別角色概念之差異情形,並未完全成立,需部分修正。 三、研究假設二之個人特質不同在女警意象之差異情形,並未完全成立,需部分修正。 四、研究假設三之個人特質不同在外勤工作評估受期待程度之差異情形,並未完全成立,需部分修正。 五、研究假設四之個人特質不同在外勤工作評估勝任程度之差異情形並未完全成立,需部分修正。 六、透過相關分析的結果發現,性別角色概念與女警意象對於女警擔任外勤工作評估受期待及勝任的程度,並未完全達到顯著相關。因此,研究假設五並未完全成立,需部分修正。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10項建議,以供警政單位對於行踐女警政策之參考: 一、性別工作平等,女性進入警察職場,將成為警察機關的主力,警政單位應體認時代變化之脈動,在用人哲學上應有所體會與調整。 二、大量招考女警,男警工作遞增,或許將增加男警工作負擔。 三、警察特種考試,增列體能測驗,俾能篩選出符合警察機關組織需求之適任人員。 四、實務訓練階段,施以嚴格訓練,覈實考核淘汰,以提昇女警執勤能力。 五、女警在工作與家庭中存在的衝突與壓力,服務單位長官適時給予支持。 六、女警期待擔任各專業警察機關工作,警政單位應予重視。 七、警察工作大都屬於攻擊勤務,女警勝任工作,應確實分工執行,以發揮警力最大的功效。 八、全面重新檢討修正各警察機關內勤人員組織編制,增加基層內勤辦事員、書記之員額。 九、女警應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專長的工作,展現特質,勇於任事,以提昇良好形象。 十、提供適宜女警執勤環境,廳舍裝備托育,配合女警需求。
56

董事會中女性成員與盈餘保守性關聯之研究:來自中國之證據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emale Directors and Earnings Conservatism: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張晏芸, Chang,Yen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選取1999年至2005年上海及深圳交易所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自董事會性別組成之角度,探討女性董事參與程度與公司盈餘品質之關聯性,分別探討董事會中是否存在女性董事及女性董事比例多寡對公司盈餘管理程度及會計政策保守程度之影響。參考過去文獻,本研究以加入資產報酬率之流動裁決性應計項目作為盈餘管理程度的替代變數(Ashbaugh, LaFond and Mayhew 2003),而會計保守程度則以盈餘變動時間序列(Basu 1997)及應計基礎(Ball and Shivakumar 2005)兩種模型進行估計。實證結果發現,由於女性具有較謹慎小心、較不願承擔風險等特質,因此當董事會中存在有女性董事時,確實可降低經理人員盈餘管理程度,並增強公司會計政策保守性;而女性董事比例之提高,則使董事會更加重視女性成員之意見,連帶使經理人員操弄盈餘之空間受到壓縮,並使會計政策更趨向保守,進而有效提高會計盈餘之品質。
57

文革後大陸文學的新主題--以莫言、李銳、王安憶的作品為例

孫國華, Sun, Kuo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中國在文革結束之後,文學出現完全不同的發展狀態,相較於文革前政治要求決定文學發展的情況,有了極大程度的轉變。本論文透過對三位大陸作家李銳、莫言、王安憶作品中,有關於女性、家族、民間層面的驗證,來說明中國文學在文革結束之後的新發展樣貌。在女性的層面,將針對三位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轉變,來分析中國新時期文學中,女性角色在作家筆下形象的大幅轉變;家族的層面,則主要探討家族神話的建構與作家本身、甚至是與國家社會間的關係聯繫;民間層面則透過新時期文學中崛起的嶄新主題-民間寫作,來觀察作家與其筆下作品,在文革結束後,所呈現出來的不同之處。希望透過這三位知名作家筆下有關女性、家族、民間層面的分析,來驗證中國文學在文革結束之後的嶄新發展。 關鍵詞:李銳、莫言、王安憶、女性、家族、民間
58

台灣電視新聞報導爭議女性之負面形象研究

呂雅惠, Lu, Ya H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探討女性在各種媒體中呈現的形象之研究數量繁多,但以「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媒介類型,探討在電視新聞中女性的形象是如何在電視新聞這個特殊的文本上被呈現的研究卻付之闕如。台灣的電視新聞競爭激烈,經常為了收視率而錙銖必較,電視媒體成為了一窩蜂追逐八卦新聞的嗜血者,台灣的媒體幾乎年年都以「壞女人」為劇本,炒作驚世駭俗的新聞題材。本研究以電視新聞的報導作為分析的對象,希冀找出在電視新聞中這種被歸類為「壞女人」的爭議性女性是如何的被呈現,這種女性因為其哪些爭議性特質而成為媒體的焦點,進而被大眾消費。研究方法以量化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九家電視新聞台如何報導三位具爭議性的女性及其形象為何。
59

桃園縣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祁樹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問卷調查對象是以97學年度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為女性之25所學校,對教師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408名為問卷填答的對象,回收後可用問卷379份,問卷可用率為92.9%。採用SPSS 16.0 for Windows與LISREL 8.87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知覺女性校長運用轉型領導屬於「中高程度」表現。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知覺女性校長的學校效能屬於「中高程度」表現。 三、學歷較低、身兼行政職務、學校規模越小和學校歷史較短的教育人員,越能知覺到國民中學女性校長運用轉型領導。 四、身兼行政職務、學校規模較小和學校歷史較短的教育人員,越能肯定國民中學女性校長的學校效能。 五、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能正向影響學校效能。 依據研究之結論,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以提供參考: 一、對國民中學女性校長之建議 (一)校長應增進對教師的關懷協助之知能,並建立信賴友善關係。 (二)校長應多鼓勵教師參與進修,以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 (三)加強行政部門與導師和專任教師的溝通協調技巧,以凝聚全校共識。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女性校長在規模較小和歷史較短的學校較易獲得肯定,可供校長遴選作業參考。 (二)不斷提供校長轉型領導的新資訊,並使理論與實務能整合。 (三)校長甄選時應將轉型領導之專業知能融入。 關鍵詞:女性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效能 /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female principal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presented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for the study. The objects being surveyed were the female principals from 25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in 2008. 408 teachers were selected vi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o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397 valid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availability at 92.9%. The software packages including SPSS 16.0 for Windows and LISREL 8.87 were adopted for conducting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eacher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perceived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hown by the female principals as “upper-intermediate level”. 2. The teacher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perceived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performed by the female principals as “upper-intermediate level”. 3. The teacher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degree, concurrently being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ve works, working for a small-scale school as well as a school of shorter history perceived mor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hown by the female principal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4. The teachers concurrently being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ve works, working for a small-scale school and a school of shorter history were more affirmative about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achieved by the female principal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5.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female principals showed positive effect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1. Suggestions for the female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a) Principals should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in caring for and assisting teachers and establish a trustful and friendly relationship. (b) Principals should 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 further study so as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kills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class teachers and subject teach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achieve th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school. 2.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 Female principals gain affirmation easier when they are in small-scale schools or schools of shorter history. This fact can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principal election. (b) New information 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should be updated from time to tim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s should be enabled. (c)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hould be introduced while selecting a principal. Keywords: female principal, school effectivenes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60

挣來的女性自主 / Earn to be independent:

趙毓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探討上海地區女性的收入獨立和消費的滿意程度是否和女性自我意識的高漲成正相關。 / With the prosperity of Shanghai's growing economy, the self-awareness of Shanghai's women is continually rising and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Shanghai women are more independent. When it comes to consumption, what Shanghai females consume the most is to satisfy themselves or attract and please men. Is the consumption liberation and satisfaction greatly related to high women self-awareness?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conomic independence of Shanghai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directly linked to high female self-awareness or not; In addition, it is worth for us to explore and study more about these issues. If the higher consumption decision-making power of Shanghai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self-awareness of Shanghai women.

Page generated in 0.02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