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1
  • 1
  • Tagged with
  • 5
  • 5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孔子家語》研究

姜贊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孔子家語》及王肅《注》研究. / 孔子家語及王肅注研究 / Study of Kongzi jiayu and the commentary of Wang Su / "Kongzi jia yu" ji Wang Su "zhu" yan jiu. / Kongzi jia yu ji Wang Su zhu yan jiu

January 2008 (has links)
霍婉雯. / "二〇〇八年七月". / "2008 nian 7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71-175).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Huo Wanwen. / 中文提要 --- p.I / 英文提要 --- p.II / 目錄 --- p.III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一章´Ø --- 《孔子家語》槪述 --- p.2 / Chapter 第一節´Ø --- 《孔子家語》的流傳 --- p.2 / Chapter 第二節´Ø --- 《孔子家語》版本及硏究綜述 --- p.4 / Chapter 第三節´Ø --- 《孔子家語》版本問題 --- p.10 / Chapter 第四節´Ø --- 《孔子家語》〈序〉考 --- p.16 / Chapter 第五節´Ø --- 《孔子家語》與出土文獻的關係 --- p.24 / Chapter 第二章´Ø --- 《孔子家語》與傳世文獻比較 --- p.36 / Chapter 第一節´Ø --- 《家語》內容有所增益 --- p.36 / Chapter 第二節´Ø --- 《家語》內容有所删減 --- p.56 / Chapter 第三節´Ø --- 《孔子家語》內容有所改易 --- p.68 / Chapter 第四節´Ø --- 總結 --- p.81 / Chapter 第三章´Ø --- 《家語》編裁的目的 --- p.82 / Chapter 第一節´Ø --- 提升孔子形象 --- p.83 / Chapter 第二節´Ø --- 推尊儒家賢者 --- p.107 / Chapter 第三節´Ø --- 統一槪念用語´ؤ´ؤ以五儀爲例 --- p.116 / Chapter 第四節´Ø --- 闡述其經學思想´ؤ´ؤ以禮學爲例 --- p.142 / Chapter 第五節´Ø --- 符合篇章主旨 --- p.154 / Chapter 第六節´Ø --- 總結 --- p.159 / Chapter 第四章´Ø --- 王肅與《家語》的關係 --- p.160 / Chapter 第一節´Ø --- 論王肅《家語注》難鄭說 --- p.161 / Chapter 第二節´Ø --- 王肅《家語注》校勘《家語》考 --- p.163 / Chapter 第五章´Ø --- 總結 --- p.169 / 參考書目 --- p.171
3

馬融之經學

李威熊, LI, WEI-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在彰明馬氏於東漢經學之地位:如馬氏所注諸經皆為古學,故為東漢古學之集大成 者,此其一;以其精於訓詁,實為後世所謂漢學派之大家,其其二;馬氏說經兼採緯 書及陰陽五行之說,乃附和時代之習尚也,此其三;其雜糅今古文之學,為鄭氏注經 融會今古文之先導,此其四;馬氏博通群經,郊氏偏注諸經,亦得馬氏之啟示,此其 五;其注經兼引群書,後世之注疏家遂並相效之,此其六;其說經歸本人事,以發經 義之微旨,繫儒道於不墜,此其七;其解經,驗諸史實,以證經義之不誣,此其八; 馬氏不囿於師法、家法,使後人能放手研經,而無所拘泥,開後世經學恢宏之局,此 其九。 二在明馬氏經學之源流:如易本費氏,書從西州杜林,詩傳毛氏,三禮、春秋多遵賈 逵、鄭眾,孝經從劉歆校定古文,論語則從古論。 三在明馬氏之生平:誦詩讀書,不可不知其人,故列作者生平年譜一章,以明馬氏年 里、才學、性格、仕宦、交遊、著述之大略。 四在分述馬氏訓釋各經之略例,及其要義,以明馬氏經學之梗概。 五在比較馬融、鄭玄、王肅三家經說之異同,以明鄭、王經學之淵源。 六在校輯馬氏經注佚文,以便學者參稽焉。 /
4

王肅之經學

李振興, LI, ZHEN-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王氏之學,廣矣,大矣。今所論者,僅就其注經之言,加以考辨,重在明其經學之怕 歸,至其他撰著,則不與也。 王氏注經,太半簡明切要,平易近人,所惜者,好攻鄭氏,「強辯求勝」,如本傳云 :「肅集聖證論,以譏玄短。」又家語序云:「鄭氏學行五十載矣,自肅成童,始志 於學,而學鄭氏學矣,然尋文責實,考其上下,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 。」故後人每有微詞,今撰述其言,采薈眾說,是其是而非其非,苟有一言可述,則 據理申闡,使隱義彰明,苟有一字之失,亦循實責名,使名符其實。 本文之內容: 王氏注經,據史志所載,為數甚繁,惜多已亡佚,今可見諸古籍所引,及各家所輯文 之成帙者,有周易注、尚書注、詩注、三禮注、左氏注、孝經注,論語注等七經,今 依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之序,列章申疏,亦所以借明經之次第也。 第一章:王肅之周易學。 第二章:王肅之周易學。 第三章:王肅之詩經學。 第四章:王肅之三禮學。 第五章:王肅之春秋左氏學。 第六章:王肅之孝經學。 第七章:王肅之論語學。 此外,前列結論,以為本文之喤引,並述及王肅之生平,家世,交遊及著述,取孟子 「知人論世」之義也。後列結論,作綜合之評述,借窺王氏注經態度及其影響。最後 附錄聖證論。王氏一家之經學,今可見者,庶盡於此矣。
5

開創與影響:王肅禮學義理及中古傳播歷程

劉柏宏, Liu,Po-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試圖回應傳統經學史論述中鄭王之辨此一議題。傳統經學史書寫中,或是以學派競爭的立場,或是採取鄭學中心角度,對王肅多予以負面評價。本文受到現象學思維啟發,試圖通過歷史性的追溯,重新梳理王肅形象的建構歷程。其次,透過重新閱讀目前傳世之王肅著述,以說明王肅個人的吉禮與凶禮主張,進而分析具體的禮文儀節,歸納出王肅禮學義體系的義理內涵與特質。第三、藉由中古禮家徵引王肅禮說的相關記載,以觀察王肅禮說在中古禮家進行禮學實踐時,造成了哪些短期影響及長期效應。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主在介紹本研究相關背景資訊、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現代經學意義下王肅形象的建構與反省〉主要透過統計《皇清經解》中對於王肅的評議情形,以說明乾嘉學者對於王肅的總體觀感;其次以「教科書經典效應」的立場,分析清季皮錫瑞《經學歷史》對於現代經學研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透過上述二者的討論,藉此說明現代經學研究者視野下王肅形象的建構過程。〈第三章:王肅禮學義理及其時代意義〉透過整理歸納,以說明王肅吉禮凶禮的具體主張,藉以呈現王肅禮學體系的人間屬性。此外,透過重建曹魏皇權語境的脈絡化處理方式,說明王肅禮學與明帝皇權的互動過程。〈第四章:王肅禮學體系的擴散與傳播〉藉由中古禮家明引王肅禮說的表現,以試圖說明王肅禮說對於中古禮制發展與禮學實踐的影響情形。並進而勾勒後世徵引行為如何反饋王肅禮說內涵。〈第五章:結論〉除了總結各章所得、研究缺失外,更試圖彰顯「擴散與傳播」的研究立場對中國古代(經)禮學研究具有哪些價值與意義。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