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3
  • 33
  • 1
  • Tagged with
  • 34
  • 34
  • 34
  • 34
  • 14
  • 11
  • 9
  • 9
  • 9
  • 9
  • 8
  • 8
  • 8
  • 7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我國行政機關內部協調之研究

吳榮宗, Wu, Rong-Z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一冊,約十二萬字,共分七章,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分四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設計 及調查樣本的特性。 第二章 行政協調的性質。分四節說明行政協調的涵義、類別、需要及原則。 第三章 機關內部協調的途徑,分五節說明,並以實證研究之資料解說。(四、五、 六章均同)分別談到:經由目標、計畫、組織、領導及溝通未獲致協調。 第四章 機關內部協調的方法,分為八節說明,即報導制度的運用、意見交流的舉行 、文書處理的方式、協調小組的設置、個人之間的接觸、幕僚人員的服務、協調法規 的訂定及科學方法的採行。 第五章 機關成員對內部協調的態度。分二節,即從事內部協調之一般態度及參與時 的態度。 第六章 機關內部協調的評價。分二節,即內部協調的效果及內部協調的障礙。 第七章 結論。分二節,談到研究發現及改進建議。
22

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

洪啟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之現況及其關係,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期能提供教育行政機關營造優質組織文化、推展知識管理以強化組織學習的參考。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蒐集相關文獻,探討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之意義、層面與測量的相關理論;利用問卷調查教育行政機關在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現況資料,將實徵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針對研究目的設計延伸性的訪談提綱進行訪談,最後綜合研究發現做成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之問卷對象為教育行政人員,抽樣調查教育部、直轄市教育局、縣市政府教育局人員1100位,取得有效樣本795份,調查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獲致下列結論: 一、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屬「中上」程度的表現。 二、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因人口環境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三、教育行政機關「知識管理」因人口環境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四、教育行政機關「組織學習」因人口環境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五、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能有效預測「組織學習」。 六、「知識管理」在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對「組織學習」預測上具有明顯的調節效果,其中以「知識的創新」具有主要的調節效果。 七、營造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的策略 (一)建立組織文化共識的發展目標 (二)組織領導者展現關懷開明作風 (三)改善環境設備塑造良好的形象 (四)建立良善的規章制度行為規範 (五)建構成員間深度對話溝通管道 (六)設置有效的獎勵措施激發創新 八、推展教育行政機關知識管理的策略 (一)組織領導人員的積極支持參與 (二)分析教育行政機關的知識地圖 (三)系統化收集以期強化知識內涵 (四)建置知識資料庫落實管理系統 (五)推動網路教育擴大分享與轉化 (六)知識成果導向促進知識的創新 九、強化教育行政機關組織學習的策略 (一)發展組織學習的核心價值 (二)面對問題應系統整合歧異 (三)以未來需求規劃組織學習 (四)改變既有習慣與消極心態 (五)組織學習管道方式應多元 (六)鼓勵創新並落實績效考核 依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作台灣教育行政機關營造優質組織文化、推展知識管理和強化組織學習的參考。 一、訂定核心價值並深化知識管理 二、營造信任的環境及分享的文化 三、建構行政機關的虛擬知識社群 四、加強系統整合訓練以提升績效 五、建立完整電子化智慧工作流程 六、學習最佳實務及建立標竿學習 七、重視顧客意見與未來性的規劃 八、強化機關研發創新的獎勵機制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the rel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is study , I hope supply these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o shape fin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develop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this study adopts are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First, collect relational literatures to examine the meaning,, levels and measur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hen, vi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cquire current datum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by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se empirical datum. Besides, connected with research objectives to conduct interview by extended interview outlines. Finally, make some conclusions by synthesized research discoveries and supply concrete suggestion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100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staffs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Bureau of Taipei and Kaohsiung City and other cities and counties . 795 data are valid. The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 t-test , 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performanc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re above average.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variables.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variables.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variables. 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6.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significant moderate variable for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creativity has mainly moderate effect. 7. The strategy to shap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1)Build shared develop objectiv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2)Organization leaders should behave concern and open. (3)Build communication approach of staffs’ deep dialogue. (4)Improve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to shape fine image. (5)Build well regulations and behavior norms. (6)Build effective awarding measure to facilitate creativity. 8. The strategy to promot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1)Organization leaders support participation positively. (2)Analyze knowledge map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3)Collect systematically to strengthen the interior of knowledge. (4)Build knowledge database to imp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5)Promote Internet education to expand share and transfer. (6)Knowledge achievement-orientation facilitates creative knowledge. 9. Strengthen the strateg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1)Develop core valu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2)Integrate divergent opinions systematically to face problems. (3)Arrang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ccording to future demands. (4)Change existent habits and negative attitudes. (5)The approache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hould be multiple. (6)Encourage to create and practice accoun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hopefully the suggestions below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the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Taiwan to build the high-qualit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learning. 1. Determine the core value and deepe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2. Build trustful environment and sharing culture. 3. Construct virtual knowledge community for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4. Develop trainings for system integration to lift performance. 5. Establish a whole electronic intelligent e-workflow. 6. Learn best practices and build benchmarking. 7. Value the customers’ opinion and future planning. 8. Strengthen reward system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Institu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Knowledg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Learning
23

地方制度法下府會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個案分析(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一年)

藍健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的地方自治表面上雖已實施五十年之久,但在民國八十三年以前,其最主要的特徵似乎只在於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直接民選出來而已,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並非地方自治實施的重點,而地方自治之法制化更是遙不可及。直至民國八十三年七月,「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陸續公布施行後,國內的地方自治總算進入法制化的階段,其後雖然因為精省的緣故,該二法於民國八十八年被地方制度法所取代,但地方制度法基本上仍是承繼了「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二法的精神與內涵而來。特別是在地方制度法第三章第三節「自治法規」中,對於地方立法權的相關規定更作出了明確的規範,賦予了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相當程度的立法權限,有別於過去相關的法律規定。 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立法權限的運作與範圍是地方制度法中最重要也是最複雜之處,本論文從地方制度法對於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所規範的組織、職權及相互間所產生出的關係做為出發點,進一步說明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雙方對於訂(制)定自治法規時,所應遵守之界限、應注意事項及監督之方式。當中最重要也最引起學界及實務界探討的條文以地方制度法第二十八條所規定之「自治條例專管事項」莫屬,其中又以第二十八條第四款「重要事項」為最! 本論文從個案討論的方式著手,分別站在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的角度各選擇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實際分析說明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在遇有立法爭議時之操作解決模式,或可做為以後地方制度法再進行修法時的參考。
24

教育行政機關主管家長式領導、行政人員情緒勞動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許翰笙, Shen, Hsu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育行政機關之主管家長式領導、行政人員情緒勞動及職業倦怠之關係,以瞭解目前我國教育行政機關主管領導型態,並進一步分析行政人員知覺家長式領導與其情緒勞動及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為主,係以臺北縣市教育局之行政人員為對象,隨機抽樣400位行政人員,回收有效樣本260人,回收率達65%。問卷調查結果採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法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在知覺主管家長式領導中,「德行領導」之程度最高。 二、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在情緒勞動中,以「深層偽裝」較高。 三、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在職業倦怠中,以「情緒耗竭」最高。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在知覺主管家長式領導、情緒勞動及職業倦怠等變項上或分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五、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知覺主管不同之家長式領導類型程度分別與其情緒勞 動有顯著差異。 六、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知覺主管不同之家長式領導類型程度分別與其職業倦 怠有顯著差異。 七、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情緒勞動與其職業倦怠有顯著差異。 八、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知覺主管家長式領導中之「威權領導」及其情緒勞動皆可有效預測其職業倦怠。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主管之建議 (一)發揮仁慈領導,主動關懷提供支援之環境, (二)重視德行領導,以身作則俾利型塑使命感。 (三)慎用威權領導,展現理性的人治手段。 (四)建立職場情緒腳本,並納入公務人員訓練課程之中。 (五)加強甄選機制,篩選具合適人格特質之行政人員。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行政人員之建議 (一)主動積極請主管指引政策擬辦方向,以減少情緒勞動。 (二)向資深同仁請益,以有效轉化情緒勞動。 (三)找尋適當的情緒表達管道,以降低表層偽裝的情緒勞動。 (四)瞭解公部門服務之本質,以提升專業效能。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分別就研究對象、研究變項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進一步之建議,俾使未來相關研究更臻完善。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of supervisors, emotional labor and job burnout of administrators, to realize the status in Taiwan. The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adopted wer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urvey research which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random sample of 400 administrators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in Taipei City and County. The valid samples were 260, and usable responses rates were 65%.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mong the perception from the administrators of supervisors’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moral leadership” is the highest. 2. As to the emotional labor of administrators, “deep acting” is higher. 3. As to the job burnout of administrators, “emotional exhaustion” is the highest. 4.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supervisors’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their emotional labor and job burnout. 5.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perceptions of superviso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labor. 6.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perceptions of superviso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job burnout. 7.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emotional labo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job burnout. 8. The levels of administrators’ perceptions of supervisors’ “authority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ors’ emotional labor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job burnout of administrator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mak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 For supervisor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1) Play a benevolent leadership to provide the supported environment. (2) Emphasis on moral leadership to make a sample for shaping the missions. (3) Use authoritarian leadership carefully to show a rational person. (4) Establish the workplace emotional scripts, and add them in the public service training curriculum. (5) Strengthen the selection mechanisms to select the administrators with appropriate personality traits. 2. For administrator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1) Proactively get the guidelines of proposed direction from the supervisor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motional labor. (2) Ask senior colleagues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emotional labor. (3) Find the appropriate ways to express emo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urface acting” emotional labor. (4) Realize the nature of public sector servi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3. For future studies: This study provide suggestions on research subjects, variables and methods for future studies as well.
25

我國行政機關人才甄補制度之研究

鄭政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行政機關的用人制度,一向標榜考試用人,強調公平進用,但根據銓敘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行政機關職員實際由考試及格進用的,至民國七十四年底,僅有十萬五千三百十三人。此一數字尚包括警察、關務及各種職位分類人員。易言之,當今政府行政機關尚有相當多非考試進用人員,這些人員如何被甄補進入機關之中,實在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根據「公務人員考試法」及原「考試法」都規定,公務人員考試分高等考試、普通考試二種。為適應特殊需要,得舉行特種考試。(「公務人員考試法」第三條,原「考試法」第二條)又依據「公務人員任用法」之任用資格有依法考試及格、依法銓敘合格、依法考績升等三種。(「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九條;原法第四條)易言之,公務人員任用,僅限於依法考試及格、銓敘合格或考績升等三種。但就實際運作過程中,除上述人員可納入文官體系中,另外不具任用資格人員,仍可透過派用、聘用、僱用進入行政機關執行公務。這些非經由考試之用人途徑究竟如何運作?對整體甄補制度有何影響都值得加以探討。目前公務人員考試種類繁多,除高普考試之外,各類特種考試性質不一,其間對於應考資格、應試科目、命題、閱卷等是否皆能採取同一尺度,真正做到客觀公正,確實符合考用合一、公開競爭的規定?頗值吾人深思。 基於上述理由,本文研究目的在於: □一、分析人才甄補與公務人力規劃之關係。 □二、分析我國行政機關的用人途徑。 □三、探討不同考試用人途徑及非考試用人途徑的利弊得失。 □四、瞭解其他國家人才甄補方式。 □五、試提改進建議。 本文主要探討行政機關人才甄補,由於限於能力及時間,謹將行政機關人員做如下限定:所謂行政機關是指隸屬行政院下之一般行政機關,不包括學校與交通、生產、金融等事業機構,以及關稅、警察、司法、外交等機關。人員則指狹義的公務人員,不包括武官、政務官、民意代表、民選官吏及機要人員。本文探討者僅限於外補進用方式,內部遷調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時間主要以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後為範圍,俾免資料散失查證困難。其間或因說明需要回溯至較早時期,但非重點所在。 本文主採文獻研究法,就坊間及國內各大圖書館收藏的相關書籍、期刊、報紙、官方統計、調查報告加以蒐集、整理和歸類。這些圖書館主要包括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考試院資料中心、立法院圖書室及資訊中心等。本文採取總體分析的方式,不對行政機關之甄補做個案研究(Case study)。 我國公務人力的甄補,強調考試用人。但現行考試制度下考試種類繁多。同樣的類科(如人事行政),在不同的考試中,其應試科目、成績計算方式及錄取率高低各有不同。但要針對這些差異,進行比較並做出結論顯非易事。蓋因試題難易、應考對象以及閱卷人員不同,其間並無共同標準可資比較。此即為本研究第一項限制所在。再就公務人力甄補除考試進用外,還有以其他法規為依據所進用的人員。如派用、聘用、僱用等人員之進用。此等人員之進用能否拔優選銳並無標準可循。此為本研究另一限制之所在。研究對象中有關行政機關範圍的界定,是本文第三項限制。蓋因「行政」意義難明,其範圍大可與「政治」相仿,小者可解釋為機關的例行公事。因此本文僅能就「行政機關」一詞提出概括性界定,以利研究之進行。本文另外一個限制乃是我國行政機關人才甄補途徑相當多,故所需探討的範圍亦廣,難免使本文博而不精。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基本概念……………………………………………… 1 一、行政機關的界定………………………………………… 1 二、人才的意義及運用……………………………………… 5 第二節 我國行政生態與現代公務人員的角色……………… 6 一、我國行政生態概述……………………………………… 6 二、現代公務人員角色……………………………………… 8 第三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一、研究動機………………………………………………… 10 二、研究目的…………………………………………………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 12 一、研究範圍………………………………………………… 12 二、研究方法………………………………………………… 13 三、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行政機關人才甄補與公務人力規劃……………………… 15 第一節 人才甄補的意義與重要性…………………………… 15 一、人才甄補問題產生的原因……………………………… 15 二、人才甄補的意義………………………………………… 15 三、人才甄補的重要性……………………………………… 25 第二節 行政機關人才甄補園地與限制……………………… 26 一、行政機關人才甄補園地………………………………… 26 二、學校教育與人才甄補…………………………………… 31 三、甄補的限制……………………………………………… 37 第三節 人才甄補的程序、方法與甄試的內容……………… 39 一、人才甄補的程序………………………………………… 39 二、人才甄補的方法………………………………………… 43 三、甄試的內容……………………………………………… 48 四、理想甄補方法應具備的條件…………………………… 51 第四節 行政機關人才甄補與公務人力規劃………………… 54 一、公務人力規劃的重要性………………………………… 54 二、公務人力規劃的意義…………………………………… 55 三、公務人力規劃的步驟…………………………………… 56 四、人才甄補與公務人力獲得……………………………… 60 第三章 我國行政機關現行人才甄補途徑□-考試進用………… 73 第一節 公務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 74 一、公務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的沿革……………………… 74 二、公務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的典試與監試……………… 77 三、現行高普考試的規定…………………………………… 89 四、高普考試辦理的程序…………………………………… 96 五、歷年高普考試實施情形…………………………………100 第二節 分類職位公務人員考試………………………………106 一、考試等級與應試資格……………………………………106 二、考試方法與應試科目……………………………………107 三、歷年分類職位公務人員考試實施情形…………………108 第三節 特種考試公務人員甲等考試…………………………111 一、甲等特考的源起…………………………………………111 二、甲等特考的功能…………………………………………112 三、現行甲等特考的規定……………………………………114 四、歷屆甲等特考及格人員的分析…………………………118 第四節 特種考試臺灣省基層公務人員考試…………………122 一、基層特考的源起…………………………………………122 二、現行基層特考的規定……………………………………123 三、基層特考實施情形統計…………………………………124 四、基層特考的特點…………………………………………125 第五節 優惠軍人的特種考試…………………………………127 一、軍人優惠理論……………………………………………128 二、我國優惠退伍軍人背景與政策…………………………129 三、我國軍人轉任公務人員優惠考試實施情形……………131 第六節 國軍上校以上軍官外職停役轉任公務人員檢覈……135 一、轉任檢覈辦理的目的……………………………………136 二、檢覈委員會的組織………………………………………136 三、申請檢覈的要件…………………………………………137 四、轉任檢覈的程序…………………………………………138 五、轉任檢覈實施情形………………………………………139 第七節 銓定資格考試…………………………………………140 一、現職人員銓定資格考試…………………………………141 二、現職派用人員銓定資格考試……………………………141 第八節 升等考試………………………………………………144 一、升等考試的意義…………………………………………144 二、升等考試的源起與依據…………………………………144 三、升等考試規定……………………………………………145 第四章 我國行政機關現行人才甄補途徑□-其他進用方式……151 第一節 技術人員的進用………………………………………151 一、技術人員的範圍…………………………………………151 二、技術人員進用途徑………………………………………152 三、技術人員任用條例的內容………………………………153 第二節 派用人員的派用………………………………………155 一、派用人員派用條例的沿革………………………………155 二、派用人員派用條例的內容………………………………157 第三節 聘用人員的聘用………………………………………159 一、現行聘用規定……………………………………………159 二、聘用制度的特質…………………………………………161 第四節 約僱人員的僱用………………………………………162 一、工作性質及範圍…………………………………………163 二、僱用的程序………………………………………………163 三、僱用人員的待遇、福利…………………………………164 四、僱用的限制………………………………………………164 第五章 現行甄補制度的檢討………………………………………167 第一節 高等暨普通考試………………………………………167 一、命題………………………………………………………167 二、閱卷………………………………………………………168 三、分階段考試………………………………………………169 四、分級考試規定……………………………………………170 五、訓練規定…………………………………………………171 六、考用的配合………………………………………………174 七、「分區定額,省區優待」的商榷………………………175 八、高普考試與特種考試主從問題…………………………182 第二節 分類職位公務人員考試………………………………184 一、考試職等區分細瑣………………………………………184 二、分類職位適用簡薦委制法規……………………………185 第三節 特種考試公務人員甲等考試…………………………185 一、應考資格的問題…………………………………………185 二、考試辦法及送審著作的問題……………………………188 三、及格人員未予訓練或實習………………………………189 第四節 特種考試臺灣省基層公務人員考試…………………190 一、人才留鄉目的未能達成…………………………………190 二、分區報名、考試、錄取、分發方式的妥適性…………191 第五節 軍人優惠考試與檢覈…………………………………192 一、軍人優惠必要性的探討…………………………………192 二、轉任文官的爭議…………………………………………194 三、軍人優惠的再定位………………………………………195 第六節 銓定資格考試…………………………………………196 第七節 機關考試用人的統計分析……………………………197 一、各種考試的統計…………………………………………197 二、機關考試用人比例………………………………………199 第八節 技術人員的任用………………………………………200 第九節 派用人員的派用………………………………………202 第十節 聘僱人員的進用………………………………………203 一、聘僱方式的優劣…………………………………………203 二、聘僱職位存廢的爭議……………………………………206 三、現行聘僱制度的缺失……………………………………206 第六章 各國公務員的甄補…………………………………………213 第一節 英國公務員的甄補……………………………………213 一、甄補機構組織與職掌……………………………………213 二、公務員甄補種類與程序…………………………………214 三、行政練習員方案…………………………………………219 第二節 美國公務員的甄補……………………………………221 一、甄補機構組織與職掌……………………………………221 二、聯邦公務員甄補方式與考試方法………………………223 三、專業及行政永業人員考試………………………………225 四、退伍軍人的優惠…………………………………………227 五、高級行政主管群(SES)的甄補……………………227 第三節 法國公務員的甄補……………………………………231 一、甄補機構組織與職掌……………………………………231 二、公務員進用資格與程序…………………………………232 三、國家行政學院職前訓練…………………………………235 四、限用職位的規定…………………………………………236 第四節 西德公務員的甄補……………………………………237 一、甄補機構組織與職掌……………………………………238 二、公務員進用資格與程序…………………………………239 三、德國公務員實習規定……………………………………242 第五節 日本公務員的甄補……………………………………243 一、甄補機構組織與職掌……………………………………243 二、甄補種類及應試資格……………………………………245 三、公務員任用程序…………………………………………248 第七章 結論--我國人才甄補制度的主要缺失與改進建議……253 一、人才甄補與公務人力規劃………………………………253 二、高等暨普通考試…………………………………………254 三、特種考試公務人員甲等考試……………………………265 四、基層特考…………………………………………………268 五、軍人優惠考試與銓定資格考試…………………………269 六、其他方式進用途徑………………………………………271 參考書目………………………………………………………………274 . 圖表目次 圖 2-1 羅致與遴選關係圖 …………………………………………… 16 2-2 遴選程序圖 …………………………………………………… 40 2-3 公務人力規劃步驟關係圖 …………………………………… 60 6-1 英國公務員結構圖 ……………………………………………216 6-2 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組織系統圖 ……………………………224 6-3 日本人事院組織圖 ……………………………………………244 表 2-1 評分法配分比例表……………………………………………44 2-2 考試方法歸納表………………………………………………44 3-1 民國39年∼75年高普考試典試委員長名錄…………………78 3-2 民國39年∼75年高普考試監試委員名錄……………………88 3-3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需用人員任用計畫表……………………96 3-4 民國39年∼75年高普考試舉辦類科、報名人數、到考人數 、及格人數、及格率統計表…………………………………102 3-5 民國39年∼74年高普考試及格人員省籍分佈比例統計表…104 3-6 歷屆辦理分類職位公務人員考試概況表……………………109 3-7 二職等考試報名人員學歷統計表……………………………110 3-8 二職等考試錄取人員學歷統計表……………………………111 3-9 歷屆甲等特考及格人員應考資格分析表……………………119 3-10 歷年甲等考試及格人員年齡分佈統計表……………………120 3-11 歷年甲等特考及格人員籍貫統計表…………………………121 3-12 歷年(63∼74)基層特考人數統計表………………………125 3-13 歷年(63∼74)基層特考報到情形統計表…………………127 3-14 歷年(47∼75)退除役軍人轉任公務人員特考報考人數、 到考人數、及格人數、及格率統計表………………………132 3-15 歷屆(54∼74年)國防特考報考人數、到考人數、及格人 數、及格率統計表……………………………………………134 3-16 上校以上軍官轉任公務人員檢覈委員會組織表……………137 3-17 歷屆(57∼75年)檢覈轉任人數統計表……………………140 3-18 七十四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職派用人員銓定任用資格考 試報考、到考及錄取情形統計表……………………………143 3-19 七十四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現職派用人員銓定任用資 格考試報考、到考及錄取情形統計表………………………143 5-1 全國性公務人員考試各省區錄取定額比例標準表…………179 5-2 民國70∼74年高等考試及格人員籍貫統計表………………181 5-3 民國70∼74年普通考試及格人員籍貫統計表………………181 5-4 民國70∼74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與特種考試錄取人數統計 表………………………………………………………………183 5-5 公務人員考試比較表…………………………………………198 5-6 民國70∼74年行政機關人員考試資格統計表………………199
26

從John Rawls正義論觀點探討我國各機關工程獎金之給與 / A Study on Taiwan Governm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rom Perspectives of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林志育, Lin, Chih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行政機關工程獎金制度肇始於民國60年間,時值政府積極推動經濟計畫,籌建各項重要基礎工程建設,為鼓勵各機關辦理各項建設工程,提高工作效能,發展工程技術,行政院爰函頒相關工程獎金支給規定據以實施。嗣因時空環境變遷及政府待遇政策轉型,時至今日,現存的工程獎金支給規定,包括「中央政府各工程機關員工工程獎金發給要點」、「中央各級行政機關工程獎金支給原則」及「地方各級行政機關工程獎金支給原則」等3項規定,此外,配合機關組織調整實際需要,另發展出「經濟部水利署及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之工程獎金支給模式」,共計4套支給規定。 鑒於「平等」、「正義」為世人論事用法之基本原則,亦係檢驗社會制度良善與否之首要價值,因此,公部門待遇之規劃與給與自應符合是項原則與價值體系,惟現行工程獎金制度存有4套支給規定,於適用對象、獎金發給種類、經費提撥方式等相關規定均有所差異,造成相同層級並從事相同工程業務者,卻支領不同額度之工程獎金,不僅引發各機關之質疑與批評,亦有違公平正義原則。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以羅爾斯的正義論為立基及思考角度,檢視現行工程獎金制度之規劃與給與是否符合正義原則,並輔以嫻熟工程獎金制度實務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機關之政策利害關係人,以及法制主管機關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業管科長,進行深度訪談及綜合分析,進而分別從法制面及實務面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以期提供政府檢討、評估與修正工程獎金制度缺失及規劃其他各項獎金制度之參考。 / Th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or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in Taiwan started from 1970s, when the government wa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pla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infrastructures.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to undertake various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reasing efficiency at work and developing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he Executive Yuan issued releva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so that each government agency has a practical stipulation to abide by. Due to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icissitud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cies on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we have currently enforced thre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including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each Construction Agency of Central Government”,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local Government Agencies”. Moreover, in compatibility with the demand for the actual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agencies, we also contrived the fourth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Modes of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 Agenc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ranch,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In light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considered not only the basic standards the public rely on while negotiating and dealing with matters but also the primary value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social systems are conducive or not, thus, the planning of the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se standards and value systems. However, the current four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vary in their targets, bonus types, and allotments, leading to a plight where there emerges to be a disparity of bonus pay among dealers at the same level engaging in the same engineering projects, which causes doubts and criticisms among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violates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as well. Adopt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 and basing itself on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this research inspects whethe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corresponds to justice principle. Moreover, it is also coupled with meta-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olicy stakeholders in local and central organization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and the section chief of the Directorate-General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Then,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roposed from a leg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our government with the review, assessment and correction of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and planning other bonus systems for reference.
27

當前行政機關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

蕭鈺, Xiao,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我國當前行政機關公務人員陞遷制度為研究對象,係基於近年來政府人才外流問題所顯示改革文官制度之迫切需要,及陞遷制度所具吸引人才、激勵服務效能之重要功能等兩項因素,乃採取制度研究法,對陞遷制度之基本原理、結構設計、辦理標準、甄審過程等諸多層面,予以完整而清晰的探討,並比較德、法、英、美、日、韓等國制度,期能獲致若干啟示。 全文共分為七章二十七節,約九萬餘言,其內容大要如次:第一章緒論:簡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與限制。第二章各國公務人員陞遷制度概況:探討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日本與韓國之陞遷制度。第三章公務人員陞遷之基本原理:探討陞遷制度之理論基礎、人事政策與陞遷政策。第四章我國公務人員陞遷之結構設計:探討陞遷法制概況、內陞制與外補制、一元化結構設計。第五章我國公務人員陞遷之辦理標準:探討陞遷之辦理標準、陞遷考核之配合措施。第六章我國公務人員陞遷之甄審 過程:探討陞遷甄審之過程、陞遷考核之執行。第七章結論:提出改進原則、改進建議。 本論文研究結果,發現當前行政機關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設計與運作,均存在若干不盡公平合理之缺失,爰透過檢討分析,並參考外國經驗之後,提出健全陞遷法制、調整職務結構、修訂任用法規、規劃陞遷體系、改進甄審過程、建立保障制度、配合性措施等改進建議,以供人事主管機關參採,俾期公平合理之陞遷制度早日實現。
28

彈性工作時間制應用於行政機關之研究

王偉華, WANG,WE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的社會所面臨的是一個快速變遷和注重效率的時代。我國近年來更由於政治、經 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蓬勃發展,社會結構及環境爭劇變遷,傳統農業社會已逐 漸蛻變為現代工商社會,民眾對於政府服務的品質要求愈趨提高,分務人員生活品質 亦要求再加提升,其中行政機關工作時間( 辨公時間 )的設計,關係公務人員的生活 作息、政府的絕對運作、民眾接洽公務以及各行各業的營運,其間之關係密切而重要 ,因此行政機關對於工作時間之安排與設計日漸受到各方的關切與重視。 因此,我國政府對於行政機關工作時間的設計乃不遺余力,尤其是彈性工作時間制 ( Flexible Working Hours )的試行,此一組織發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D ) 之干預技術(Intervention),在別的國家創辨或試行時,效果頗佳,民眾稱便。一旦 搬到國內來,尤其是行政機關,卻往往不是窒礙難行,便是全然走樣,給人. 「橘逾 淮而變枳」的印象。其間之原因何在?是因行政生態環境不同呢?或是使用方法錯誤 ?或是對於此制之真正涵義并未了解而誤用?亦或是另有其他之問題?等等。為了了 解上述的問題,筆者乃以理論和實際并重的研究途徑,對此論題作深入的研究探討。 全文計分五章,凡二十節,共約十萬言。第一章緒論對研究問題、目的、方法、架構 和限制作一說明。第二章則是對本文所需的理論和文獻做詳細的介紹與分析。除以組 織發展之觀點來探計「彈性工作時間制」之各個面向及其真正的意涵外,并說明其源 起與演進、理論基楚、及在國外實行之情錶,并對其類型、優缺點等與其他相關之工 作時間制度做一綜合分析說明。第三章則透過個案探討組織實行此干預技術之成敗因 素為何?并加以評析。第四章則是透過實證研究以驗證本文之研究假設。最後,筆者 在第五章結論,對研究所得提出報告,并試擬我國行政機關進行「彈性工作時間制」 之策略與步驟,以為參考。最後并論述行政組織應用此制之趨勢及未來應用之展望, 作為本文的總結。
29

行政機關生產力之研究--指標建構與衡量方法的探討

楊建民, YANG, JIAN-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我國正處於關鍵性的轉型期,在此重要過程裡,政府多年來的 努力目標乃積極著重於行政革新的推動與行政效率的提升,各級行政機關也不斷地提 出各項革新措施。過去種種努力雖有一定的價值展現,但卻始終無法以具體指標與量 化資料評估出行政機關的整體績效,或與其他同性質機關相互比較。然而一般民眾則 普遍認為政府行政效率及效能實遠低於民營企業。 針對此項革新議題,本文乃以「行政機關生產力」為題進行研究,嘗試就具體指標建 構及各種衡量方法的探討,實際瞭解政府行政運作績效,進而提升行政機關生產力, 俾以帶動國家整體發展。 本文共乙冊,計約十萬字,分為六章十六節。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背景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行政機關生產力的意義。經由生產力基本內涵的討論,闡述行政機關生產力的 定義,並提出一分析模式。 第三章指標建構。分由行政效率及行政效能兩重要變項,據以建構行政機關生產力指 標及適用上的檢討。 第四章衡量方法。敘述各種生產力衡量模式,並建議一套生產力指標的衡量方法。 第五章衡量實務。引述美國政府生產力衡量經驗,再以我國「科學園區管理局「個案 進行實證研究。 第六章結論。回顧與檢討,最後提出增進行政機關生產力的努力方向。
30

我國行政機關提升為民服務品質作法之研究--以服務品質獎頒發為例

趙美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世界各國面臨政府組織龐大、財政日益艱難、施政績效不彰及人民期待落差等施政困境之際,1980年代興起了公共管理風潮,如企業型政府、政府再造等行政改革的理論,提供了主政者解決紛沓而至的問題之施政途徑。而我國政府在這股波淘洶湧的公共管理浪潮中,恭逢其盛,亦運用公共管理途徑,解決施政的難題。民國八十五年政府重新規劃為民服務工作的作法,並強化其實踐務實的行動步驟,研擬完成「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八十六年一月開始推動執行,希以全面品質管理方法推動革新,帶給政府服務工作嶄新面貌。於八十七年訂頒行政院服務品質獎,每年度訂定評獎計畫,以獎勵具績效卓著的機關。由於此方案係我國行政機關首度引進全面品質管理理論,且實施範圍之廣也前所未有,該項組織發展干預技術能否在行政機關成功實施,能否對我國行政效能之提昇有所助益,並進而提昇國家競爭力,廣受注意,值得研究。 本論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項: (一)首先對理論進行檢閱,討論全面品質管理理論,以此為基礎,對政府規劃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方案的情形,希能研析其中的效益及缺失,以了解該項組織發展干預技術在我國政府實施的經驗;希能建立屬於我國行政機關實施全面品質管理政策面、制度面的經驗模式,以便於與世界接軌。 (二)探討各國為民服務措施申心理念及內涵,及另研析外國品質獎的作法,以供我國參採。 (三)對於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方案之執行機關,探討其落實該方案時所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並試圖從理論上及實務上尋求解決或改進之道。 (四)了解行政機關追求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的歷程,研析該獎項的內涵,參採國內外重要品質獎的作法,建立行政院服務品質獎卓越模式,以使該獎項能成為提升服務品質重要激勵措施。 本研究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先進行文獻探討,就行政革新、全面品質管理理論、ISO90000品質保證制度相關理論研析。第二部分就各國為民服務措施進行資料分析。第三部分則是分析各國服務品質獎作法。第四部分則以我國為民服務措施推動的現況進行探析。主要以民國八十五年引進全面品質管理理論提升為民服務品質,研訂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方案,並設行政院服務品質獎以鼓勵執行機關,歷經四年來,各主管機關及所屬的執行機關執行情形進行分析。第五部分為問卷及訪談資料分析:為瞭解政策面及執行面機關在推動方案,與獎勵措施有何效益及困難,設計結構式開放性問卷,問題也以選取對象分類,惟僅部分問題因訪談機關層級和對象不同而有差異。而問卷題綱設計架構(如圖6-1),分為六大部分,(1)政策規劃機關:方案及行政院服務品質獎評獎計畫規劃機關,即行政院研考會;(2)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負責實施計畫、督導及初審所屬執行機關的機關;(3)品質獎得獎機關:以八十九年得獎機關為主;(4)參加未得獎機關:以八十九年參獎未得獎機關為對象;(5)未曾參加機關:自服務品質獎舉辦以來,歷年未曾參加的機關;(6)行政院服務品質獎評審小組實地評審委員。進行深度訪談;另輔以郵寄問卷前述第(2)至第(5)四類型機關,經整理並分析出其間存在的問題及現象。 依上述的分析最後在理論方面、政策面及執行面提出研究發現及建議,(一)理論方面:全面品質管理理論運用於公共部門,仍要注意其公共的特性。可結合學習型組織理論。公共服務的獎勵計晝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關鍵要素之一。結合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及運用知識管理建構政府政策知識管理制度等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二)政策面:1.對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方案建議:如結合人事制度、施政計晝及重點、運用人力資源發展、採深層結構改革作法。2.對行政院服務品質獎品獎計畫的建議:(1)評審項目可部分由機關自訂。(2)獎勵措施結合考績、績效獎金、陞遷及公假等人事措施。(3)標竿型與鼓勵型並重。(4)採行所得分享獎勵型式。(5)與國家品質獎合作。建構行政院服務品質獎卓越模式等等。(三)執行面:就主管機關如何加強所屬機關推動方案,以提升服務品質提出建議。 關鍵詞:品質(quality)、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行政機關(administrative agencies)、為民服務(public service)、績效(performance)

Page generated in 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