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7
  • 39
  • 8
  • 4
  • 3
  • Tagged with
  • 54
  • 54
  • 20
  • 17
  • 13
  • 13
  • 12
  • 12
  • 11
  • 11
  • 11
  • 11
  • 10
  • 10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時間數列模型應用於合成型抵押擔保債務憑證之評價與預測 / Time series model apply to price and predict for Synthetic CDOs

張弦鈞, Chang, Hsien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以往探討評價合成型抵押擔保債務憑證之文獻研究,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應為大樣本一致性資產組合(large homogeneous portfolio portfolio;LHP)假設之單因子常態關聯結構模型來評價,但會因為常態分配的厚尾度及偏斜性造成與市場報價間的差異過大,且會造成相關性微笑曲線現象。故像是Kalemanova et al.在2007年提出之應用LHP假設的單因子Normal Inverse Gaussian(NIG)關聯結構模型以及邱嬿燁(2007)提出NIG及Closed Skew Normal(CSN)複合分配之單因子關聯結構模型(MIX模型)皆是為了改善其在各分劵評價時能達到更佳的評價結果 ,然而過去的文獻在評價合成型抵押擔保債務憑證時,需要將CDS價差、各分劵真實報價之資訊導入模型,並藉由此兩種資訊進而得到相關係數及報價,故靜態模型大多為事後之驗證,在靜態模型方面,我們嘗試使用不同概念之CDS取法以及相對到期日期數遞減之概念來比較此兩種不同方法與原始的關聯結構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在動態模型方面,我們應用與時間序列相關之方法套入以往的評價模型,針對不同商品結構的合成型抵押擔保債券評價,並由實證分析來比較此兩種模型,而在最後,我們利用時間序列模型來對各分劵進行預測。
42

以微分賽局論兩國財政政策之競合 / Non-cooperative and Cooperative Fiscal Policies in a Two-coutry Differential Games Model

郭哲瑋, Kuo, Je 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一兩開放體系為貨幣同盟與非貨幣同盟的情況下, 本文利用微分賽局理論來探討兩對稱國政府在財政政策上的策略搭配。 本研究分析並比較兩國在貨幣同盟國與非貨幣同盟國中採取合作的財政政策、非合作的財政政策與領導和跟隨者的財政政策等三種不同策略對兩國總體經濟之影響。 最後本文對本研究的模型作數值模擬並試圖利用其結果來闡明目前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解決之道。 / Considering both cases of monetary union and non-monetary union, this paper uses the differential game theory to explor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fiscal policies between two governments. In both cases, each country can choose to cooperate in the fiscal policy, not to cooperate in the fiscal policy, or just to follow the policy of the other country. Diffrent stratigical decisions may cause different economic impacts. Finally, the paper also uses numerical method to simulate our model and provide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of the Eurozone.
43

現行我國所得稅法對配偶納稅義務設計之探討

林純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所得稅法對於夫妻所得計算、申報方式,原係採強制合併計算、申報,然強制合併計算、申報,導致夫妻因累進稅率而較單身時負擔較高的稅負,對於婚姻家庭帶來嚴重侵擾,而有懲罰婚姻之感,立法者爰修正新增夫妻薪資所得可分開計算之方式,以期緩和「婚姻懲罰」之流弊,惟司法院於2012年1月20日以釋字第696號解釋,揭示有關夫妻非薪資所得強制合併計算,較之單獨計算稅額,增加其稅負部分,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宣告系爭規定限期失效,嗣所得稅法第15條於2015年1月21日修正公布,除原本各類所得合併計算稅額及薪資所得分開計算稅額二種計算方式外,另新增各所得分開計算稅額之計算方式。   顯然地,我國就夫妻或家戶成員之所得,仍係以家庭為單位,縱使新增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之方式,仍難避免在家庭單位制下,關於合併申報程序之設計所產生之問題:我國綜合所得稅係以家庭為申報單位,並由其中一人擔任形式納稅義務人,負申報繳納之義務,然而被選定為形式納稅義務人與所得人(配偶)間所負責任之性質為何?是否成立連帶租稅債務?對於形式納稅義務人涉短漏報配偶之所得,稅捐稽徵機關一律以形式納稅義務人為裁罰主體,有無違反行政罰責任原則?形式納稅義務人之責任樣態,應如何判斷?再者,如配偶業因逃漏稅捐遭處刑事罰,其同一行為亦將使綜合所得稅產生短漏報之結果,惟綜合所得稅之形式納稅義務人並非所得人(即配偶),則能否以配偶已遭處刑事罰,爰認定稅捐罰鍰得因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免予處罰?本文冀能藉由實務及學說見解之整理,梳理脈絡,找尋妥適之說理及作法,並對現行稅捐法規及實務提出建議。
44

ドイツにおける財政調整制度と財政規律-州政府レベルにおける両者の相互関係に関する分析-

田尾, 真一 23 March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済学) / 甲第18758号 / 経博第509号 / 新制||経||272(附属図書館) / 31709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植田 和弘, 教授 諸富 徹, 教授 黒澤 隆文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conomic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5

ドイツにおける継続的契約の解消法理の展開

佐藤, 史帆 25 March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1510号 / 法博第227号 / 新制||法||16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山本 敬三, 教授 吉政 知広, 教授 橋本 佳幸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6

PFI未來給付是否認列為負債之探討 / A Study on PFI Future Payment to Be Recognized as Liability

陳姿如, Chen, Tzu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政府財政困難之際,究竟引進民間資金挹注政府公共建設,為一政策良方,抑或民間融資創建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簡稱 PFI) 已成為執政者窗飾公共債務數據的途徑,此一議題,近年來在英國廣為爭議,因此,「PFI之未來給付是否應認列為負債?」成為本文探討之重點。 臺灣PFI制度尚在萌芽階段,相關研究多以政策之運用為主,較少著墨於PFI可能帶來的缺失。本文藉由參考英國官方及民間出版品及訪談我國政府官員,進一步分析比較目前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簡稱IFRS) 和1995版歐洲帳戶體系 (European System of Accounts 1995,簡稱ESA 95) 規範的差異。 經本文分析後得到,第一個結論是兩者對資產分類基礎的差異。英國政府活動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會計方法:第一種為財務報導,即現在的IFRS;另一種為國民帳戶,以ESA 95為指導規則。依財務報導的目的,係根據何者對使用基礎設施,服務規則和基礎設施於協議期間屆滿的重大剩餘權益有控制權,由於政府對PFI資產大多具有控制權,故大多數的PFI資產及相關負債將表達在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上。若依國民帳戶,為統計的目的,則根據風險和報酬可否移轉判斷,因為政府已把風險移轉予民間,所以PFI資產及相關負債將不會在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上表達。 本文第二個結論是英國提出政府整體帳戶 (Whole Government Accounts,簡稱WGA) 補充國民帳戶的不足。WGA根據歐盟採取IFRS,將民間部門國際通用的帳戶制度,應用或詮釋於公共部門,並補充了國民帳戶的數據。 站在財政部的立場,債限問題仍像是緊箍咒,PFI債務以不計入公共部門淨債務 (Public Sector Net Debt,簡稱PSND) 為佳。然而,為了提升財務的透明度,另外編製報表揭露PFI債務,不失為兩全之方法。反之,站在政府預算機關監督的立場,PFI債務遵循IFRS的處理規範,認列於公共部門資產負債表,乃是大勢所趨,也可替納稅人的荷包把關。
47

公司清算實務及案例分析-兼論清算之稅捐有關事宜

梁真榆, Liang, Che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按公司清算,乃公司了結其一切法律關係並消滅其法人人格之必要程序(因合併、分割及破產而解散者除外)。公司清算事務有無依法執行並清算完結,與公司債權人、股東及公司本身之權益息息相關。又稅捐稽徵機關為保障稅收,維護社會正義,對於清算中公司所涉及之相關租稅事項,往往訂有特別規定,不得不察。是以,對於清算中公司而言,清算人執行清算事務,除應依公司法相關規定辦理外,亦包括相關稅捐事務之了結,且清算人有違背其職務致稅捐債權受侵害時,尚須負有稅法上的責任債務。本文第一章,乃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年訴字第三0六號判決為例,引導出公司清算如又涉及稅捐事務時,所出現之清算程序瑕疵,及清算完結認定爭議之問題意識。   本文第二章係以公司法為主,先行介紹現行公司清算制度及程序,俾作為後續探討相關問題之基礎。第二節及第三節分別就公司進行清算之事由,包括解散及經中央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登記之相關事宜作一說明。第四節乃整理公司法上對公司清算之相關規定,在清算中公司與解散前公司原則上為同一體之前提下,探討清算中公司之機關:清算人、股東會(股東)及監察人之權限。其次,針對清算人的產生、資格、權限及執行清算職務時,實務上較具爭議之問題,輔以經濟部相關釋函及司法判解,予以分析說明。   第三章係針就解散、清算中公司與稅捐有關事項進行探討,說明公司於進行解散及清算事務時,稅法上規定之應辦理事項及其違反之效果。基於稽徵機關對稅籍資料之掌握及管理上之需要,第一節先行介紹解散之公司應向稽徵機關辦理相關稅籍的註銷登記。第二節至第四節並以所得稅法及營業稅法為主,說明解散及清算中公司如何就其營業及所得,辦理相關之申報及稅款的繳納。基於營利事業所得稅報繳需以財務報表編製應具有連貫性的考量下,營利事業所得稅清算申報計算清算期間之起算日,為公司各種解散原因生效日之次日,與公司法上作為清算人責任起算日所稱之清算期間起算日,原則上以清算人就任日為準,二者有所差別。第五節及第六節主要在說明清算人在執行其清算事務時,應依法按稅捐受清償之順序繳清稅捐,其有違反者,稅捐稽徵法將令其負相關之責任債務,亦即令清算人負納稅義務。第七節主要在針對稅捐稽徵機關為確保稅收,說明其對清算中公司及清算人所採取之相關稅捐保全措施及其實效,包括限制解散登記、禁止財產處分、聲請假扣押、移送強制執行及清算人限制出境等。最後,則於第八節則說明公司清算完結之認定上,係採實質認定為原則,縱公司已形式上經聲報法院准予清算完結備查,惟公司涉有稅捐未完結事項者,仍不生清算完結之效果。   第四章以檢索司法院法學資料庫系統之方法,蒐集並類型化公司清算實務上所發生之問題。第一節分析公司清算完結之認定上,無論行政部門或司法裁判上,均採實質清算完結之認定方法,已無爭議。惟於實務運作時,因為公司清算事務繁瑣龐雜,涉及法令及機關較多,難以就實質清算完結訂定一致性標準,僅能視公司個案狀況而定。惟為使清算中公司與他人之法律關係儘早確定,筆者乃主張當清算中公司執行清算事務而未有不值得信賴保護之情形時,則縱其有未結事項,仍應視為清算完結。其次,由於清算人乃清算中公司之靈魂人物,故於第二節就清算人之產生於訴訟上相關案例探討之。第三節乃先就清算人於稅法上之債務責任性質予以討論。筆者以為,清算人之責任債務與清算中公司之第一次納稅義務間,以及清算人有變更時之歷次清算人間,均負有連帶債務關係,故似可類推適用民法上關於連帶債務之相關法理。此外,在現行稽徵實務上,對於清算人所負之納稅義務,稅捐稽徵機關亦對其財產採取禁止處分等稅捐保全措施,由於其涉及人民財產權益,乃就其適法性進行探討。最後,於第四節中,乃就清算實務之其他問題予以討論,包括公司小股東權利之行使及清算人不能行使職權時,稽徵機關如何保全稅收等事宜。      對於涉及稅捐事務,為免公司利用解散、清算之方法,逃避稅務上之責任,有關清算完結之認定上,採實質認定為原則,應屬合理。惟有關實質認定標準上,若不考慮相關責任因素,即逕認屬公司清算未終結,是否妥適,有待商榷。筆者以為,有關公司是否合法清算完結之實質上審查,應依行政程序法第八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同時考量納稅義務人之信賴保護。雖清算人向法院聲報清算完結,非屬授益行政處分,惟於清算人向稅捐稽徵機關通知申報債權及向法院聲報清算完結前,稅捐稽徵機關均未主張其稅捐債權,致清算人或清算中公司信賴其已無應納稅捐之狀態(對清算人或清算中公司而言亦是一種利益)。故有關在何種情形下,清算人或清算中公司之信賴始值得保護乙節,本文主張,似可參照上開行政程序法第一百十九條有關授益行政處分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來作為是類案件之清算程序是否合法之判斷標準。   本文於整理及探討公司清算制度之相關法規與實務運作上,所產生之問題後,彙整建議事項如下: 第一項 建議公司法修正部分 一、公司清算之監督方面 公司清算之監督方面,建議改由主管機關辦理。 二、清算人產生及解任事宜方面 (一)建議增訂清算人因故不能或不為行使職權時,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選派清算人。 (二)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人之解任,建議改由監察人向主管機關辦理申報。 (三)建議增訂法院選派之清算人,法院得依職權予以解任。 (四)建議增訂法院得因股份有限公司利害關係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將清算人解任之規定。 三、清算人代表權及職務權限方面 (一)建議明訂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人有數人時,應強制指定一人代表公司,公司法上有關董事長之規定,於該代表人準用之。 (二)建議明定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人將公司營業包括資產負債轉讓於他人時,應經股東會特別決議。 四、清算人責任方面 建議公司法第九十五條後段有關無限、有限及兩合公司清算人對第三人責任之規定刪除,回歸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二項之規定辦理。 五、其他 (一)有限公司之清算,建議準用股份有限公司之規定辦理。 (二)宜參照公司法於第三百二十五條明定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人報酬之規定,增訂無限、有限及兩合公司之清算人亦應給予報酬。 (三)依公司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無限、有限及兩合公司清算人應造具「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建議本處宜參照九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修正公司法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配合商業會計法之規定,將「資產負債表」修正為「財務報表」,以資一致。 (四)依公司法第九十六條及第一百十五條規定,無限及兩合公司股東之連帶無限責任,自「解散登記後」滿五年後消滅。為促使清算人落實清算事務之執行,避免以拖延清算期間之方法,規避未向公司申報債權之清償義務,爰建議其股東之連帶無限責任,自「清算完結」後滿五年消滅。 第二項 建議相關稅法修正部分 一、建議刪除稅捐稽徵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後段,有關欠繳應納稅捐之公司,稅捐稽徵機關得通知主管機關,限制註銷登記之規定。 二、建議刪除營業稅法第三十條第二項,有關營業人申請註銷登記,應於繳清稅款或提供擔保後為之的規定。 第三項 建議行政機關之配套措施 一、設立清算登記制度。 二、基於稅捐保全之機關間通報。
48

跳躍擴散模型下固定比例債務債券評價,風險構面及避險分析 / The Pricing, Credit Risk Decomposition and Hedging Analysis of CPDO Under The Jump Diffusion Model

王聖元, Wang , Sheng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衍生性商品在市場上交易漸趨熱絡,創新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市場上琳琅滿目的信用衍生性商品,投資人要如何審慎客觀評估風險後再檢視自身能承擔的風險後投資,諸如此類的議題在近幾年備受關注。尤其在2007金融海嘯之後,所有信用衍生性產品也無一倖免,信用評等公司對信用衍生性產品的評價,也備受挑戰,因此,辨識風險以及驅避風險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已是一刻不容緩之待解決問題。固定比例債務債券(Constant Proportion Debt Obligations; CPDO)亦是金融海嘯前一年所發明的創新信用衍生性商品,由於其高收益特性以及強調極低投資風險,吸引了許多投資人爭相購買,但金融海嘯時期,也是付之一炬。為了使投資人更了解此商品的風險,本研究運用在跳躍擴散模型假設下,存在封閉解的雙出場障礙式選擇權複製此商品的風險因子,並且為了描述此商品具有動態調整槓桿的時間相依(Time Dependent)性質,加入了蒙地卡羅模擬法,捕捉任意時點上,投資人面臨的風險,將風險因子拆解選擇權後,也更能讓投資人能以投資選擇權的知識運用到此商品來操作。最後,為了使投資人趨避諸如金融海嘯時期的風險,本研究也用選擇權的Delta 避險策略,替商品虛擬一現貨市場,並模擬出其避險之績效。 / The increasing trading volumes and innovative structures of credit derivatives have attracted great academic attention in the qua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ir complex risk characteristics. The pricing and hedging issues of complex credit structuers after the 2009 financial crisis are especially vital, and they present great challegens to bot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industry practitioners. Constant Proportion Debt Obligations (CPDOs) are one of the new credit-innovations that claim to provide risk-adverse investors with fixed-income cash flows and minimal risk-bearing, yet the cash-outs events of such products during the crisis unfolded risk characteristics that had been unseen to investor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pricing risk quantification, and dynamic hedging issues of CPDOs under a Levy jump diffusion setting. Based on decomposing the product's risk structure, we derive explicit closed-form solutions in the form of time-dependent double digital knock-out barrier options. This enables us to explore, in terms of the associated hedging greeks, the embeded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CPDOs and propose feasible delta-netral strategies that are feasible to hedge such produc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 to provide benchmark measures for the proposed hedging strategies.
49

定型化違約金條款之法律問題

歐陽勝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於契約成立以後,債權人得按約定內容請求債務人依約履行其義務。若義務不能履行時,法律賦予債權人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之權限。然而損害賠償原則上僅用於填補財產上損害,無法擴及所有值得保護之非財產法益。縱然損害為財產上損害,損害數額之計算與證明經常為雙方當事人所爭執。因此,違約金經常成為當事人簡化損害計算及確保契約履行之工具。 惟自定型化契約條款廣泛使用以來,條款使用人經常濫用其形成契約內容之優勢地位以成就其絕對利益。在許多情況下,定型化違約金條款已然偏離其制度之初衷,成為條款使用人於對價關係外牟取不正利益之工具。如何杜絕定型化違約金條款之濫用,在現代契約法中業已成為不可忽視之重要議題。 本文先從違約金之法律性質出發,參酌德國學說及實務見解確定我國違約金制度之基本內涵,並澄清其相互間之關係。除瞭解國內外法制之內涵外,並藉此確定各種性質之違約金條款間之制度目的及法律規範之模範類型,探求定型化契約條款效力審查之基礎。隨後再分別針對在工程契約、消費者金融契約以及預售屋交易契約中所常見之違約金條款予以類型化分析,透過雙方當事人之利益衡量定性系爭條款之法律性質,並據以歸納出條款效力控制之標準。並期望透過本文之研究,能夠為法院實務與範本制訂提供具體可行之建議。
50

政府採購法減價收受制度之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acceptance with price-re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許增如, Hsu, Tseng-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政府採購法72條第2項減價收受規定,可說是機關處理驗收之例外規定,關係機關採購後續使用情形及廠商權益甚鉅。本文以工程採購為研究對象,以工程採購著眼於工作之完成,來探討採購法驗收之法律效果,以釐清減價收受之效力。 依採購法72條第2項規定,明定減價收受之要件,包括驗收結果與規定不符、不妨礙安全及使用需求、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經機關檢討不必拆換或拆換卻有困難、得於必要時,機關得採減價收受,因此機關驗收時,發現與規定不符,仍須滿足前開之要件,方得採減價收受,否則應依採購法72條第1項規定,請廠商限期改善。 從民法概念來看,減價收受無所謂過失責任,基本上肇因於廠商債務不履行,債務不履行可分為給付不能或不完全給付,二者區分實益在於給付是否可能,亦關係機關評估是否辦理減價收受及後續損害賠償問題。此外,減價收受亦關係工程承攬契約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保固責任,以及減價收受之額度與違約金等相關問題。本論文希望藉由理論探討,及法院判決、調解建議及仲裁等相關實務案例,以釐清減價收受所遭遇之相關問題。 / The acceptance with price-reduction under Article 72, paragraph 2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could be said an exceptional part of the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under the Act. It is regulated to the interests and dutie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ment. This study intentioal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work”, which is used to focus on the completeness of definit work and to cope with the contract requirements. When it happens to be accepted with price reduction, what is the reason and what will be going on?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72, paragraph 2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where the result of inspection indicates any non-conformity with the contractual requirements, but the non-conformity neither hinders the safety or use required nor decreases the general function or the function designated by the contract, an acceptance with price-reduction may be conducted under conditions that the entity has determined that there is no need or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replacement. Otherwise, the entity should require the suppliers make improvement within a time-limit according to the paragraph 1 of Article 72.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the Civil Code, the acceptance with the price-reduction does not depend on responsibility for intentional or gross negligent acts. It is caused by the suppliers’ non-performance, when the performance becomes impossible or imcomplete. The governmental entity will also transfer to claim conpensation for the injury. This issue also involves the obligation of suppliers to repair the defects within the specified period, not only after the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The reasonable amount of price-reduction and the penalties are also important to be disscussed. This study wants to clarify all the issu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cceptance with price-reduction through the theory discussion and the reviewing of juridical cases, mediations and arbitrations.

Page generated in 0.42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