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0
  • 38
  • 2
  • Tagged with
  • 40
  • 40
  • 40
  • 19
  • 19
  • 12
  • 9
  • 9
  • 9
  • 9
  • 9
  • 8
  • 8
  • 8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信用卡當事人法律關係與風險管理 / Legal issues and 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card payment system

林育廷, Lin Yu-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卡交易制度乃發軌於買賣雙方記帳消費之商業行為,隨著信用卡業務之漸次發展,而逐步自地區性之記帳消費措施迅速擴張成全面性之支付制度,為使此種支付之制度建立明確之交易及清算規則,銀行業便共同組織成專業信用卡規畫、交易授權及清算機構,並分別由銀行加入成為發卡銀行或收單銀行,分別在信用卡支付制度中扮演信用卡業務推展與特約商店推廣之相關事務。故在現代信用卡交易制度所涉及之當事人包括:1.發卡機構、2.收單機構、3.特約商店、4.持卡人及5.專責交易授權、清算之機構,由此五造當事人形成十分複雜之交易關係。 對於此種複雜之交易關係,英、美、日等國在其消費者信用保護之立法中,僅有針對發卡機構與持卡人之法律關係設有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若干規定,但迄今並無全面性規範交易當事人法律關係之規定。 在吾國立法亦無全面性對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規範,且國際間亦無具法律效力之統一交易規則供業者遵循,僅仰賴信用卡組織與會員機構間以組織章程、會員規約等方式自律。但由於信用卡交易基本關係始終未能釐清,實務與學說見解亦莫衷一是,此不但時肇致交易爭議之發生、亦影響交易安全之維護,另關於新興網路科技與信用卡交易之結合,亦產生新型態之法律問題,此亦未見有明確之法律規範可資遵循,凡此種種皆使從事信用卡業務之業者於業務之執行有無所適從之慮,亦承擔較高風險。 蓋發卡機構從事信用卡業務既需承擔相當風險,基於企業經營在於追求穩健成長及獲利之目的此一原則,發卡機構自需對其於推行信用卡業務所可能產生之風險預作風險分析並進而採行風險管理措施,然信用卡交易制度法律關係之無法澄清界定,造成風險負擔之歸屬未明,現行法令於規範信用卡關係捉襟見肘之不足,凡此將造成發卡銀行為推行信用卡業務承擔過巨或非其當承擔之風險及管理上之困難。 故本文即擬就此支付制度中各當事人之法律關係於我國法律中定位為研究,嘗試為信用卡制度建立明確之法律架構,並進而確定危險負擔之責任歸屬,俾便發卡機構於信用卡業務之推行得預為風險分析與管理,並同時進而保障信用卡制度之交易安全、促進信用卡業務之發展。 由於信用卡相關法令規範之不足,學說見解對於信用卡當事人關係見解之莫衷一是,及無論實務或學說關於信用卡法律關係之見解之不妥致與信用卡實際運作之流程產生扞挌。故筆者擬求諸學者之見解,並以信用卡實際交易流程為基礎,自為發卡機構為從事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確認與分析之角度,探討信用卡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筆者擬於本論文中分六章論述: 首章概述發卡銀行從事信用業務所可能遭致之風險,並述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及範圍。 第二章則自信用卡之制度發展,分別介紹信用卡之性質、定義、交易行為之類型與相關支付工具之討論。同時並於此章中概述美、德、日等國家之信用卡制度與發展。 第三章則以信用卡交易流程為主軸,求諸學說見解,並輔以實務之運作,於第一節中,初探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所涉及之當事人,並於第二節中,探究其於信用卡交易制度之定位與基本權利義務;第三節則自發卡機構之角度,切入探討其與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涉及他造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第四節則進而討論信用卡交易制度中其他當事人間相互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以明其相互間之差異與關係。俾令信用卡交易制度此一涉及五造當事人龐雜之法律關係得以完整釐清。 第四章則以邇來蓬勃發展之網路交易為探究課題,淺探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交易流程與安全機制,並以VISA及MASTER國際組織所積極推動之安全電子交易(SET)為主軸,輔以現行網路普遍之SSL交易方式之介紹。次概述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架構與法律關係,並進而審慎研析信用卡交易於網路交易之運用所可能產生之問題與解決方案。 第五章則為法律規範層面之探討,首以信用卡交易十分普遍發展,相關法令規範體系相較完整,信用卡交易環境相當成熟之美國為討論主題,次再論及吾國就信用卡交易之相關規範與主管機關之監督。同時承接前開文中關於信用卡網路交易之探討,並於此章節中進而探究現行法令規範於信用卡電子交易可有之規範與保護。 第六章則綜合前述五章之相關爭點與討論,提出結論並嘗試為發卡機構提出風險管理策略,以竟全功。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1 第一節 發卡銀行發行信用卡之風險 1 第一項 消費新寵兒-信用卡 1 第二項 發卡銀行所面臨之風險 2 第一款 營運風險 3 第一目 發卡機構之支出 3 第二目 發卡機構之收入 4 一、 年費 4 二、 手續費 4 三、 利息收入 5 第三目 小結 5 第二款 競爭風險 6 第三款 信用風險 7 第四款 信用卡犯罪 8 第五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爭議 9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1 第二章 信用卡之性質及相關討論 13 第一節 信用卡之性質 13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之規範依據 18 第三節 信用卡交易之類型 19 第一項 外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款 美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目 美國信用卡之發展 19 第二目 美國銀行卡之交易制度 20 第二款 德國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三款 日本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二項 我國之信用卡制度 24 第一款 我國信用卡市場之發展 24 第二款 我國之信用卡交易類型 25 第一目 聯合信用卡 25 第二目 國際信用卡 26 第三目 其他類似之支付工具 28 一、 記帳卡 28 二、 簽帳卡 28 三、 支票卡 29 四、 銀行銷售點服務卡 30 五、 IC卡(智慧卡) 30 第四節 POS及電子資金移轉系統相關討論 33 第一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意義及發展 33 第二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功能 34 第三章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節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項 傳統學說上之當事人 36 第一款 二造當事人 36 第二款 三造當事人 38 第三款 四造當事人 39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之運作流程 41 第一款 現行實務運作之交易流程 41 第三項 傳統學說與現行實務運作之扞挌 54 第四項 管見 55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流程 55 第二款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56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意義及相關事項 58 第一項 持卡人 58 第一款 持卡人之意義 58 第二款 持卡人之資格 58 第二項 發卡機構 59 第一款 發卡機構之意義 59 第二款 發卡機構之種類 59 第一目 一般金融機構 60 一、 聯合信用卡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二、 金資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三、 個別銀行 61 第二目 專業發卡公司 61 第三目 其他 61 第三款 發卡機構之業務 61 第四款 發卡機構應受之監督 62 第三項 收單機構 64 第一款 收單機構之意義 64 第二款 收單機構應受之監督 64 第三款 國內收單機構之市場現況 65 第四項 特約商店 66 第一款 特約商店之意義 66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遴選標準 66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種類 68 第一目 現場面對面交易 68 一、 CBL (Check Black List)特約商店 68 二、 CAT (Credit Authorization Terminal)特約商店 68 三、 EDC (Electronic Draft Capture)特約商店 68 第二目 非現場面對面交易 69 第四款 特約商店之基本權利義務 69 第五項 信用卡組織 70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之定位與意義 70 第二款 國內信用卡業務之運作 71 第三款 聯合信用卡中心定位檢討之管見 71 第三節 發卡機構與他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項 持卡人與發卡機構間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款 當事人間法律關係定性 72 第一目 持卡人與發卡人之給付義務 72 第二目 契約類型判斷 74 一、 基本法律關係 75 二、 關於循環信用之法律關係 83 第二款 契約之成立生效 87 第三款 權利義務關係及相關問題討論 90 第一目 發卡人之其他義務 90 一、 發卡人之告知義務 90 二、 信用徵信調查與信用資料保密義務 91 第二目 持卡人之其他義務 92 第二項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95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權利義務 95 第二款 法律關係之定性 97 第一目 學說見解 97 第二目 管見 97 一、 類似合夥關係 97 二、 類似社團關係 98 三、 小結--「類似社團關係」 100 第三項 發卡機構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00 第四項 特約商店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目 授權交易之法律性質 104 一、 承諾附解除條件說 104 二、 承諾付款附有辨識持卡人同一性義務說 104 第二目 特約商店審核持卡人同一性任務之性質 105 第三目 管見 108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直接給付請求權 109 第四節 其他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項 持卡人與特約商店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款 基本法律關係 110 第二款 持卡人之簽帳請求權 111 第一目 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簽帳請求權 111 一、 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1 二、 附保護第三人作用契約說 113 三、 管見 114 第二目 特約商店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115 一、 採真正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6 二、 否認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直接請求權者 116 三、 管見 117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價金請求權 117 第二項 持卡人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0 第三項 特約商店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1 第一款 收單機構與特約商店之權利義務關係 121 第二款 法律關係性質討論 125 第一目 學說見解 125 一、 債權購買說 125 二、 債務承擔說 127 三、 保證契約說 128 四、 委任契約說 129 五、 類似於信用委任之法律關係 129 六、 行紀說 131 七、 類似保險契約說 132 第二目 管見 133 第四項 收單機構與信用卡組織之法律關係 133 第四章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運用 135 第一節 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網路交易的勃興 135 第一項 網路交易之蓬勃發展 135 第二項 傳統法律在網際網路運用之扞挌 136 第二節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運用之討論 138 第一項 支付工具的改變 138 第二項 SSL與SET的交易 139 第一款 SSL交易(Secure Socket Layer) 141 第二款 SET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144 第三節 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 155 第一項 信用卡SET交易模式之當事人 155 第一款 持卡人(Cardholder) 155 第二款 特約商店(Merchant) 155 第三款 發卡機構(Issuer) 156 第四款 收單機構(Acquirer) 156 第五款 Visa及Master Card之國際組織 157 第六款 認證機構(Certificate Authority, CA) 157 第二項 CA之相關問題討論 159 第一款 CA之角色與功能 159 第二款 CA之架構 161 第三款 CA之法律責任 163 第一目 國際趨勢與發展 163 第二目 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規定 164 第五章 相關法令之管制與規範 166 第一節 美國信用卡交易相關法律規範 166 第一項 美國聯邦消費者信用保護法(The Feder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166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相關規範 168 第一款 誠實借貸法(Truth-in-Lending Act) 168 第二款 信用卡發行法(Credit Card Issuance Act) 168 第三款 公平信用報告法(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169 第四款 公平信用收帳法(The Fair Credit Billing Act) 169 第五款 平等信用機會法」(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170 第六款 公平信用及賒帳卡揭露法(The 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 170 第二節 我國相關規範制度 171 第一項 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 171 第二項 相關法令 172 第一款 定型化契約範本 172 第二款 消費者保護法 173 第三款 結論 173 第三節 電子交易之相關法令 173 第一項 國際趨勢 174 第一款 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 174 第二款 新加坡電子交易法 177 第二項 我國之立法趨勢 180 第一款 電子簽章法 180 第二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 182 第三款 其他 183 第三項 商業發展與消費者保護之迷思 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0 第一節 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190 第二節 發卡機構之風險管理 192 第一項 危險責任之歸屬 192 第二項 風險管理之策略 194 第一款 交易制度之建立 195 第二款 安全機制 196 第一目 危險規避之策略 197 第二目 損失控制之策略 197 第三目 非保險方式之危險移轉 198 第三款 保險 199 第四款 類似保險之制度 201 第三項 結論 201 論文參考資料………………………………………………………………………………202
32

信用卡管理之研究

蘇鈞堅, su,chun-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工商社會的繁榮,以往消費時支付工具大多為使用現金;但隨著信用卡的發明,以及其特約商店的普及,現代人在消費時以信用卡來代替現金的使用者漸多。使用信用卡對消費者而言,有諸多的便利,然對發卡機構而言,如何擴大市場佔有率,吸引顧客,為其行銷策略上重要的考量;但在另一方面,接受申請者的申請與否,接受之後如何管理,亦發卡機構經營上的重要的課題。 但隨著信用卡使用的普及,詐欺的事件也時有所聞,發卡機構除了本身正常營運風險的損失,又須面臨詐欺事件的防範;對於企業的經營者而言,又增加許多成本的支出。持卡人不繳納發卡機構所代墊其消費金額時,發卡機構在催討無效後,只有訴諸於法律途徑來獲清償。這從發卡前的徵信、使用中的控管、詐欺的防止以及帳款的催收,實為當前發卡機構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 本文之研究目的,旨在瞭解現行信用卡管理之問題,並吸取國外之經驗,參酌現行管理之制度,就現行作業之徵信、信用授權、帳款催收、詐欺的防止及定型化契約等方面提出信用卡管理上之建議,作為發卡機構之參考。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三節 研究大綱 第二章 信用卡之意義、功能、種類、發展與業務體系 第一節 信用卡的意義、功能、種類 第二節 信用卡之發展 第三節 國內信用卡之發展 第四節 信用卡的業務體系 第三章 信用授信與帳款催收管理之問題 第一節 信用授信 第二節 帳款催收 第四章 信用授權與詐欺管理之問題 第一節 信用授權 第二節 詐 欺 第五章 定型化契約 第一節 定型化契約的意義 第二節 定型化契約的法律效力 第三節 行政規則下的信用卡定型化契約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33

信用卡與通貨需求之實證研究 /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etween credit card and currency demand

梁婉麗, Liang, Woan L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晚近金融環境快速變化,金融商品不斷的開發及付款方式不斷的革新,逐漸改變消費者持有現金作為支付工具的習性,使得傳統上只用所得和利率來解釋貨幣需求函數已不太具解釋能力。因此本文將「金融創新」的影響納入貨幣需求函數。 本文實證的變數選擇方面,採用通貨和信用卡的使用分別代表貨幣需求和金融創新以作為分析的重點。實證方法方面,同時採用一般常用的「聯立方程式」-Johansen Procedure和「單迴歸方程式」-OLS、動態OLS(Saikkonen's OLS及Phillips and Loretan's NLS)及FM-OLS來估計信用卡和通貨的關係,並比較這些方法得出的結果。 實證結果比較,發現使用OLS所估計的係數值及圖型均較採用動態OLS及Johansen為佳。在OLS估計時,發現季節性虛擬變數對於估計有重要的影響。 由於使用OLS估計法,在變數為單根時,無法使用一般統計檢定係數顯著性,因此多加入FM-OLS和OLS實證結果的比較,以達能充分了解各變數對於通貨需求的真實影響。 採用FM-OLS實證結果,得到信用卡卡數cn、利率r和實質所得rgnp對於實質通貨淨額rcur的影響顯著,其估計值分別為-0.0025、-0.22與0.60左右。結果顯示當信用卡使用增加、利率增加與所得減少,均會減少通貨的持有,與理論相符。 在採用FM-OLS實證時,發現匯率ex對於通貨需求rcur的影響不顯著,與以往實證結果不符。推測可能原因為(1)通貨持有動機為交易目的,甚少當做投資的工具;(2)過去實證所選取的貨幣需求量為更廣義的M1A、M1B及M2。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信用卡發展、意義及影響 7 第一節 信用卡的發展 7 第二節 信用卡的意義 9 第三節 信用卡對經濟的影響 11 第三章 貨幣需求理論與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貨幣需求理論 14 1.Baumol and Tobin存貨理論 14 2.Hafiz Akhand and Ross Milbourne 16 第二節 國外實證文獻 21 第三節 國內實證文獻 26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單根檢定 33 1.ADF Test 33 2.Phillips-Perron Test 35 3.Perron Test 36 第二節 共積理論-Johansen Procedure估計法 39 第三節 動態OLS估計法 43 1.Saikkonen's OLS估計法 43 2.Phillips and Loretan's NLS估計法 44 第四節 Fully Modified OLS(FM-OLS)估計法 45 第五章 實證結果 48 第一節 資料說明與處理 48 第二節 單根檢定 50 第三節 Johansen Procedure估計法 53 第四節 OLS及動態OLS的估計及比較 63 1.OLS估計法 63 2.Saikkonen's OLS估計法 69 3.Phillips and Loretan's NLS估計法 78 4.小結 83 第五節 Johansen 與OLS估計結果比較 85 第六節 FM-OLS實證結果與OLS比較 87 第七節 本章實證結果 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4
34

作業基礎預算制度之設計與實施過程--以國內某銀行信用卡部門為研究對象

郭倫, Kuo, L. Alexi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競爭的存在使得企業出現了改革的需求,而良好的預算制度則奠定了改革的成功基礎,因此如何建立出一套完整、有用的預算制度以協助企業進行改革,則是目前企業管理者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對管理者而言,一套有用的預算制度除了預算的編製外,更應該能協助組織策略的推動,因此預算制度的起點應為公司策略的形成,而如何將策略與預算連結則需透過平衡計分卡以及目標管理的協助。本研究之研究主題一即在探討策略、平衡計分卡、以及目標管理對預算制度的影響。在此研究主題下,本研究除個別探討策略、平衡計分卡、以及目標管理對預算制度之影響外,更深入研究策略、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以及預算制度之整合情況。 另一方面,預算制度最基本的功能在於預算之編製,因此如何編製出有用的預算資訊便是管理當局考量的另一重點。在傳統預算制度存在著許多缺點的情形下,本研究導入了作業基礎預算制度,因而本研究之研究主題二在探討作業基礎預算制度之設計與執行。在此研究主題下,本研究除探討以作業為基礎之預算編製方式外,更進一步探討作業基礎預算制度與研究主題一策略至目標管理架構之連結。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之方式進行,並以國內某銀行信用卡部門為個案研究對象。為了對個案公司及其產業有足夠的了解,筆者在民國八十七年七月至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之期間內,每週約花費二至四天的時間,利用實地觀察、訪談、資料蒐集、書面閱讀及開會等方式,深入取得足夠的實務資訊以分析本研究之各主題。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顯示,策略、平衡計分卡及目標管理三者結合一體後會對預算制度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而完整的預算架構則應以策略為起點方能充分發揮預算制度的功能,俾協助組織策略推行。至於在作業基礎預算制度之設計與執行上,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則顯示以作業為基礎之預算編製方式的確為企業帶來較多的效益,且經由作業基礎預算制度與策略、平衡計分卡及目標管理之結合,個案公司更解決了其在原預算制度下所產生的八項缺點,並瞭解未來應該改進的方向。 最後本研究探討個案公司作業基礎預算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七個行為面因素:文化(Culture)、負責人(Champion)、改革的過程(Change Process)、承諾(Commitment)、控制(Control)、獎酬(Compensation)、以及持續教育(Continuous Education)。透過實施過程中對這七個行為面因素的考量,使得個案公司得以較順利地推行作業基礎預算制度,更使得預算制度的改革更為成功。 / Competition precipitates corporation innovations, and a sound budget system is the essence of success of innovations. Therefore how to build an efficient budget system to bolster the proceeding of innovations is an indispensable issue that managers must deeply concern. For managers, a good budget system is not only for budgets, but also helping corporations to fulfill their strategies. Hence a budget system should be conceived based upon corporation strategies. However how can we link strategies to budgets? The answer is the utiliz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Hereby the first them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strategies, balanced scorecard,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n budgets. Under this theme, we discuss not only the influence of strategies, balanced scorecard,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n budgets separately, but also the way to knit them into budget system. Besides, the basic function of budgets is to prepare budget information, so how to prepare useful information emerges as another point that managers concern. Since deficiencies inherent in traditional budget systems, we put the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into our research. Herein the second them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Under this theme, we discuss the way to prepare budgets base on activities, and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linkage between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and frame of strategies, balanced scorecard,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tegrated under first theme of the research. We use field study to make the research. Credit card department of a bank is our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industry and research object, we immersed ourselves into the environment two or three days per week and use papers reading, interviews, data collection, observation, and meetings to amass the practice information that we need to study the theme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strategies, balanced scorecard,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tegrated together to profoundly influence budgets, and a complete budget system should sprouts from strategies so that budget system can help corporations to implement strategies. Besid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budget preparation base on activities is a boon for corporations, an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trategies, balanced scorecard, and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the budget system overcomes the deficiencies embedded in the original budget system. Finally, we discuss seven behavioral factors of research object of 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These factors are culture, champion, change process, commitment, control, compensation, and continuous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even factors, corporation can implement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more smoothly, and make the innovation of budget system more successfully.
35

產品成本與利益屬性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以信用卡之聯合分析為例 / The impact of product attribute in aspects of cost and benefit to consumer behaviors - a conjoint approach to the application of credit cards

莊逸哲, Jung, Yih-J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台灣的金融市場逐漸走向自由化和國際化,民眾開始接受使用信用卡。本研究以年費和循環信用利息為成本屬性構面,彈性刷卡額度、發卡銀行承擔冒用損失風險、旅遊平安險和累積消費回饋為利益屬性構面,來探討此六個產品個別屬性對消費者申請信用卡意願之影響。結果發現,對消費者申請信用卡意願影響程度的多寡依序為:年費>彈性刷卡額度>循環信用利息>旅遊平安險>累積消費回饋>發卡銀行承擔冒用損失風險,且對年費此單一產品屬性的重視程度仍勝過綜合其他產品個別屬性,亦即消費者寧可沒有其他的產品個別屬性,也不願意申請需繳交年費之信用卡,可見現行信用卡之免年費趨勢確實相當顯著。由三種不同市場區隔模式中可得知,重視信用卡產品個別屬性的消費者類型皆不同,因此發卡銀行並不能對整體消費者進行單一相同的的信用卡促銷方式,必須區隔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對不同區隔集群加強其重視的產品個別屬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The Impact of Product Attribute in Aspects of Cost and Benefit to Consumer Behaviors --A Conjoint Approach to the Application of Credit Cards The recent trend of internationlized financial market in Taiwan has prevailed the acceptability of credit cards with general consumer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wo aspects of product attributes to define the impacts in willingness of new cardholders, namely, COST, which will focus on “annual charge”and “credit interest”, and BENEFIT, which will focus on “flexible credit allowance”, “issue bank's undertaking the risk of losing cards”, “the attached travel insurance”and“the reward policy accumulated consumption”. A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the impacts of the above factors have been showed in the rank from strong to weak as following: 1.Annual charge 2.Flexible credit allowance 3.Credit interest 4.The attached travel insurance 5.The reward policy accumulated consumption 6.Issue bank's undertaking the risk of losing cards The research has also found that consumers pay even more attention to annual charge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ther individual product attributes--consumers can accept the absence of all the other attributes but are unwilling to apply credit cards with annual charges. It has highly demonstrated the outstanding of strategic free annual charge. From the applied three different market segments, the results tells that different consumer types have different focuses of product attributes. Therefore, the issue bank has to promote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segments, and demonstrte on the specific individual attribut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36

應用商業智慧於信用卡經營策略之研究 /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the study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strategy

周俊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國內的消費金融市場,信用卡可說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銀行大力推廣的一項金融商品。因此,信用卡的流通數量在2005卡債風暴發生前可說是呈現爆炸性成長,風暴後才有稍微減緩的現象,但大多數的銀行還是沒有放棄這塊市場,只是在信用卡發卡的控管上變得較為嚴謹,主要的原因還是隱藏於其背後的無限商機,諸如透過持卡人的消費記錄及習慣,經由交叉分析,進而推銷其他的金融商品,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這也說明了為何本國民營銀行願意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在信用卡業務上。 然而,過去文獻只著重於銀行傳統業務之討論,顯少對於信用卡業務之經營策略有所探討,基於上述理由,本文希望藉由差異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及集群分析,來分析各發卡銀行的經營策略,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發現,現階段民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的態度,乃是以穩健原則的策略,針對信用卡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還是以相對穩定,且較有保障的簽帳金額手續費收入為主,反而對於預借現金手續費收入及循環信用利息收入,這種可能產生壞帳風險,且不確定性較高的收入來源,不論公營或民營銀行則皆轉為保守的態度。 二、本國民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經營較公營銀行來的有效率,民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的推動亦相較於公營銀行來得積極。此外透過電視媒體及報章雜誌亦不難發現,民營銀行在信用卡的行銷活動上較來的靈活且多元化,有別於公營銀行在這方面則較為保守。 三、從公營銀行集群分析分類的結果顯示,公營銀行之中,屬於中低信用卡有效卡數、中低未到期分期付款餘額、中低簽帳金額的計有6家銀行,占75%。由此顯示,公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推展的積極程度要再多加把勁。 四、由民營銀行集群分析分類的結果顯示,屬於中高有效卡數、中高未到期分期付款餘額、中高簽帳金額的計有11家銀行,分別是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玉山商業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聯邦商業銀行、星展(台灣)商業銀行、安泰商業銀行,占39.3%,顯示在低利差的台灣金融環境下,信用卡手續費顯然成為各民營銀行兵家必爭之地。由此也可知,民營銀行致力於信用卡業務推展的積極程度高於公營銀行。
37

台灣信用卡,現金卡(雙卡)信貸危機(卡債)之探討 / Study the Taiwan Credit Card and Cash Card Lending Crisis

趙菊香, Chao,chu- hs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國民所得的提升、外匯增加,消費貸款相關法令鬆綁及政府政策刺激消費下,臺灣信用卡市場在外商銀行、新銀行的強力業務主導下,從1991年到2005年歷經了蓬勃發展、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現金卡的發行加入競爭行列、整合型小額信用貸款的竄出,讓金融業以市場行銷為業務主導下,逐漸放鬆銀行的授信政策。在市場競爭及飽和下,消費者過度地消費和整體經濟持續低迷,終於引爆了嚴重的信用卡、現金卡逾期無法繳款的雙卡卡債問題。本研究欲從信用卡的成長、輔助現金卡的加入競爭行列,由各代表性的銀行發展中,探討出發生嚴重逾期放款的原因,再使用各銀行提供給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重大資訊逐一分析,作為佐證之依據。 研究結果如下: 1. 銀行業為了業務成長,並未正確及適時地看待相關風險的控管,不斷的簡化辦卡程序、提高信用額度、增加信貸總額,以期增加信貸客戶數及客戶忠誠度。 2. 銀行業在擴張業務的同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客戶的真實收入與負債比例,進而在發生嚴重的信貸危機時,違約比率不斷增加,銀行業亦承受了相當大打銷呆帳的金額。 3. 政府主導的統一債務協商機制,各銀行已逐漸從混亂中,走上標準作業,協商成功比率陸續提升中。未來卡片市場可否走向更健全:金融業、全民、主管機關都應更謹慎地處理消費者信用貸款的問題。 / Credit card market, driven by foreign banks and local new banks, had been boosting from 1991 to 2005 derived from GDP growth, hik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laws ease up,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creating friendlier environment to boost consumer spending. In the same time, banks’ credit policies were loosened due to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credit card issuers, issuances of cash card and integrated unsecured loan led by sales and marketing. Given the situation of over-banking and competition in credit card market, consumers overspent under the consistent economy recession triggered credit crunch for credit card and cash card, so called “Credit card and cash card lending crash”.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search for the root of this credit crunch by investigating the history of the growth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and issuance of cash card of major players in the market.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lso evidences the concluded root reasons by analyzing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ported to FSC by all the bank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 as follows: 1. Banking industry overemphasized on business growth so the related risks were not properly and timely controlled by simplifying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increasing credit lines hoping to enhance number of customers and strengthen customers’ loyalty. 2. Banking industry ignored the percentage of customers’ real income and liability while expanding their business rapidly. It further deepened the delinquency ratio and card issuers wrote off enormous amount of bad debts when credit crunch happened. 3. Debt Negotiation Plan (DNP) led by government enabled banks to set u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SOP) which helped banks to resume their card business back to normal. The success ratio of DNP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future of credit card market all depends on how banking industry, consumers, and government deal with the issues on consumer unsecured loans.
38

網路交易法律問題之研究–由商品與服務提供者的角度觀察 /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et transac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ds and service providers

鄒順安, Tsou, Shun 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網路、新聞、報章雜誌等等各種管道的報導與介紹,愈來愈多人期望能在網路開店或投入網路創業。這些在網路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群體,有哪些該注意的交易糾紛與法律問題?本文將從網路交易中之商品與服務提供者的角度來觀察其法律責任與保障。 首先介紹常見的網路開店模式,例如自行架設購物網站、網路商城(或稱網路商店街)模式以及網路購物中心模式等,分別討論其中可能涉及之法律問題以及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係。關於網路交易之金流處理,則以付款機制、付款平台以及網路代幣之發展進行觀察,探討隨著網路金流愈趨便利而產生的風險。尤其是網路金流機制所衍生的信用卡冒用盜刷以及個人資料保護問題,更是不容忽視。至於網路交易中常見的糾紛,以網頁標錯價格、數位商品之猶豫期、信用卡冒用盜刷等案例,就其中的法律問題參照學說、實例之見解,進行討論與評析。最後在結論中整理出商品、服務提供者選擇網路開店應注意之法律相關事項,並對日後網路交易立法的方向提供一些個人之淺見。
39

定型化違約金條款之法律問題

歐陽勝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於契約成立以後,債權人得按約定內容請求債務人依約履行其義務。若義務不能履行時,法律賦予債權人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之權限。然而損害賠償原則上僅用於填補財產上損害,無法擴及所有值得保護之非財產法益。縱然損害為財產上損害,損害數額之計算與證明經常為雙方當事人所爭執。因此,違約金經常成為當事人簡化損害計算及確保契約履行之工具。 惟自定型化契約條款廣泛使用以來,條款使用人經常濫用其形成契約內容之優勢地位以成就其絕對利益。在許多情況下,定型化違約金條款已然偏離其制度之初衷,成為條款使用人於對價關係外牟取不正利益之工具。如何杜絕定型化違約金條款之濫用,在現代契約法中業已成為不可忽視之重要議題。 本文先從違約金之法律性質出發,參酌德國學說及實務見解確定我國違約金制度之基本內涵,並澄清其相互間之關係。除瞭解國內外法制之內涵外,並藉此確定各種性質之違約金條款間之制度目的及法律規範之模範類型,探求定型化契約條款效力審查之基礎。隨後再分別針對在工程契約、消費者金融契約以及預售屋交易契約中所常見之違約金條款予以類型化分析,透過雙方當事人之利益衡量定性系爭條款之法律性質,並據以歸納出條款效力控制之標準。並期望透過本文之研究,能夠為法院實務與範本制訂提供具體可行之建議。
40

信用卡或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之研究

劉藝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分期付款,原係由出賣人提供買受人之信用交易,後來因銀行等機構介入,使分期付款交易之兩造關係演變成出賣人、買受人及金融機構之三方法律關係。社會經濟活動不斷創新,交易類型早已脫逸出民事法律原本預期規制事項之外,實務上遂本於契約自由原則,而以交易雙方締結之契約作為決定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主要依據。 然而以定型化契約進行之信用卡或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因為交易流程較為複雜,我國法律又欠缺詳細之具體規範,致使業者常利用其擬定不利於消費者之定型化約款而為交易。尤其是作為出賣人之企業經營者,以合作之金融業者所提供之信用貸款內容作為分期付款交易之條件,令消費者於交易時,同時簽下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並由金融業者將交易對價總額一次撥付給出賣人,消費者則對於該金融業者分期償還。若交易標的為遞延型商品(服務),因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致無法繼續履行給付義務,消費者卻因為銀行已經一次撥款,而無法行使同時履行抗辯等權利;此類交易複數契約間之關聯性與抗辯延伸之問題,頗值檢討研究。 本文擬以近年發生之信用卡或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等重大消費爭議,例如山基電信、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等事件為主要研究對象,整理德、日兩國分期付款法制之沿革與重要規範,比較檢討我國法制之不足,並藉由釐清交易過程,探討對於此類交易之消費糾紛,應如何正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以避免經濟優勢地位者濫用契約自由。期能縮小分期付款交易相關當事人間權利義務與消費資訊之落差,以達成消費者保護法促進國民消費生活安全、提昇國民消費生活品質之目的。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