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6
  • 80
  • 6
  • Tagged with
  • 86
  • 86
  • 22
  • 22
  • 21
  • 17
  • 16
  • 16
  • 15
  • 14
  • 14
  • 14
  • 13
  • 13
  • 1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臺灣香菸消費的決定因素 : 分量迴歸法 / The determinants of cigarettes consumption in Taiwan :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趙培源, Chao, Pei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研究目的為分析台灣菸品消費的特性。本文選擇採取分量迴歸法作為研究方法,探討在0.05、0.2、0.4、0.6、0.8和0.95的菸品消費分量下,吸菸家戶的菸品消費特性效果為何。資料來源為行政院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研究結果指出,在0.2到0.8分量的菸品消費量下,菸品的價格彈性為-0.161到-0.231之間。然而,在0.05分量的菸品消費量下,菸品的價格彈性為-0.363,而當位於0.95分量的菸品消費量時,菸品的消費彈性大幅的提升至-0.701。這代表著提高菸品稅或是菸品健康福利捐的政策是可以有效減少吸菸行為的。 更近一步探討,在0.95分量的菸品消費下,菸品的消費彈性大幅的提升至-0.701,對於此現象可能的解釋為,對於較高菸品消費量的家戶大部分為吸菸成癮者,當價格上漲時,消費者會選擇改變吸菸習慣例如戒菸或購買較便宜的香菸。 而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吸菸成癮的消費者而言,也存在一定機率會選擇購買非法的走私香菸,而走私香菸不但無法增加我國菸品稅收收入,也無法達成抑制我國吸菸率的政策目標。因此,政府在推動菸品控管政策時,須將菸品消費者的消費特性列入考量,同時也必須加強查緝非法菸品走私的行為,才能更有效達成政策目標。 /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garette consumptions in Taiwan. The paper had adopted quantile regression as research method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smoking households’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igarette consumptions in Taiwan at 0.05, 0.2, 0.4, 0.6, 0.8, and 0.95 quantile. Data for the research was sourced from the “Report on the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 Expenditure”, conducted by the Executive Yuan, R.O.C. The results showed up that the price elasticities of cigarettes were estimated about -0.161 to -0.231 from 0.2 to 0.8 quantile of cigarettes consumption. However,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cigarettes was -0.363 in 0.05 quantile and raised significantly to -0.701 in 0.95 quantile. Indicating the policy of implementing cigarette tax or “Health and Welfare Surcharge on Tobacco Products” would decrease the smoking behavior eff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price elasticity changed to -0.701 in 0.95 quantil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was that households with higher cigarette consumption were highly addicted to smoking, when the cigarette price increased, they would try to change smoking habit such as buying cheaper cigarettes or quit smoking. However, it is worth noticed that there existed risks of price sensitive smokers seek out measures to purchase less expensive cigarettes when they were highly relied on cigarettes, such as smuggled cigarettes, which may decrease future cessation efforts, and also lose the tax revenue from cigarette excise tax. Therefor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take th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oking households into account and also enhance the prevention of illegal consumption behaviors when implementing the tobacco control policy.
62

週休二日制對政府機關運作之執行評估

陳國獻, Chen, Kuo-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民國八十七年起,我國政府所實施的「公務人員每月二次週休二日制」是「週休二日制」完全施行之前的漸進過渡階段。為符合我國國情之需要,此一政策經由徐圖漸進的政策過程,配合社會生活型態的變遷,以儘可能減少對於人民生活的衝擊。然而在週休二日制政策的研議時期、決策過程、漸進實施階段,及未來可能的政策方向上,仍然具有許多可供商議之處,作為一個影響社會生活型態與國家經濟發展甚鉅的制度變遷過程,其中的一步一履必須謹慎而行。 本研究試圖評估公務人員每月二次週休二日制在實施一年之後對政府機關運作的影響,希望透過此一主題的研究,瞭解該制在開始執行的第一年成效如何。針對不同性質的部門,如配合實施每月二次週休二日制之機關、因業務性質特殊仍依規定維持全年無休之機關、以及與民眾關係密切而採五天半或六天服務之機關,經由多元指標的運用,深入瞭解並評估其所受到制度變遷之衝擊,進而探究其適應新制度成敗之原因,以評估每月二次週休二日制為我國公部門之行政運作所帶來的效益何在。 為同時考量本研究之定位與研究者能力所及之範圍,本研究採行「個案研究法」,以評估政府機關在民國八十七年所實施的每月二次週休二日制對其行政運作之影響。因此本研究就近選擇研究對象,集中於「台北市」選取作為研究對象的若干個案,抽樣的方式是依據不同地區的各類型機關以兼顧地域人口分佈上的差異性。所選擇之個案計有台北市政府人事處、仁愛醫院、信義區衛生所、大安區公所、士林區公所、台北監理所、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內湖戶政事務所、北投戶政事務所等九個。 於本研究中,社會大眾在資訊不足及社會成本均攤的認知情境下,對於公部門資源的索取遠大於其所能適當使用的數量,民眾仍處於短視近利的心態,未曾顧慮到行政資源因其苛求而揮霍無度的狀態。在民眾、公務人員及高層決策官僚的三角關係□,民眾看似因恣行民意而身受榮寵,實則虧負正當使用社會資源的義務,同時成為潛在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決策官僚於其中仍不得不肩負部分的責任。儘管受限於政治生態及民意高漲的社會現況中,廢革前任市長所留下的諸多施政措施(諸如各項加強為民服務政策)極有可能遭外界解讀為政黨輪替後的政策傾軋,但是,妥協於民意往往必須以犧牲專業知識及整體社會利益為代價,最後更將因與之妥協而適足以害之。決策者當務之急應是與民眾進行溝通,使民眾進一步瞭解現況之下的利弊得失,進而爭取民意對於政策改革的支持。人民的眼睛能否雪亮以洞察世理,為政者的坦誠以對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 公務人員在此三角關係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既無決定政策走向的權力,也無法有效反應其深刻的感觸與體驗,然而,對於政府機關週休二日的實務現況之瞭解卻也無人能出其右。易言之,公務人員眼見行政資源濫用,人力於雙週週六遭受閒置,於單週週六卻有不足,工作量的不平均與工作時間的紊亂徒增公務人員的工作壓力,甚而抹煞了當初週休二日制良善的政策立意。 制度的更迭遞嬗是為了改善社會現狀而起,在此新制度取代舊制度的過程裡,不時地回顅與檢討將幫助我們踏出更為穩重的下一步。每月二次週休二日制的實施在多方勢力競逐之下拍板定案,正如政府機關延長為民服務所需的人力安排一直是在員工紛亂的工作時間表中倉促成軍。新舊制度交替之際,民眾對於政府機關始終存在著無盡的要求與課責,位居前線服務的公務人員則對於不當政策導致行政資源濫用的情形大肆撻伐,身居高位的決策者卻須在瞭解實情的狀況下與民粹政治妥協。從此一執行評估中可以明白見到週休二日制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仍有許多可以改善之處,有賴決策高層體察實情後積極整合民眾及基層公務人員的真實需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工時制度的國際性變遷 2 第二節 我國實施週休二日制的演變背景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20 第二章 實施週休二日制的相關經驗 27 第一節 週休二日制的實施方式 28 第二節 週休二日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32 第三節 週休二日制對教育和生活層面的改變 38 第三章 研究分析架構 42 第一節 文獻檢閱 42 第二節 評估的意義與執行評估的應用 48 第三節 分析架構的設計 52 第四章 週休二日與政府內部管理對策 62 第一節 人事安排的異動 65 第二節 員工請假的情形 80 第三節 員工休閒活動的規劃 88 第四節 週休二日制與內部管理對策的綜合分析 95 第五章 週休二日運作結果分析 99 第一節 台北市政府為民服務政策的運作現況 99 第二節 員工工作滿足感 106 第三節 民眾滿意度 116 第四節 機關生產力的改變 124 第五節 週休二日實施結果的綜合分析 128 第六章 結論 132 第一節 研究成果發現 132 第二節 研究成果對週休二日制的意涵 13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51 參考書目 186 圖表目次 圖3-1 研究面向其間相關圖 55 表1-1 六縣市實施週休二日制經歷 9 表1-2 研究個案表 24 表2-1 各國公私部門實施週休二日制先後之比較 28 表2-2 各國法定工時及週休制度之比較 31 表2-3 多放假一天對總體經濟產值的影響 34 表2-4 日本實施週休二日制推動過程 34 表2-5 我國歷年三十人以上企業週休制之變動 35 表2-6 日本歷年三十人以上企業實施週休制之比例 36 表2-7 民間企業規模別週休制之比較 36 表3-1 我國報紙對於週休二日制的不同意見 44 表4-1 研究問題的操作化指標及資料蒐集方式 62 表4-2 員工問卷回收率 63 表4-3 民眾問卷回收率 64 表4-4 受訪者基本資料 65 表4-5 仁愛醫院單雙週週六辦公情形統計表 67 表4-6 信義區衛生所單雙週週六辦公情形統計表 68 表4-7 台北市各區戶政事務所單雙週週六辦公情形統計表 69 表4-8 台北市各區戶政事務所週六各項戶籍案件登記統計表(88.7-12) 69 表4-9 台北市各區戶政事務所週六各項戶籍案件登記統計表(88.1-3) 70 表4-10 台北市各區公所單雙週週六辦公情形統計表 70 表4-11 全體受訪員工對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1 表4-12 人事處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2 表4-13 仁愛醫院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3 表4-14 信義區衛生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3 表4-15 台北監理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4 表4-16 大安區公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4 表4-17 士林區公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5 表4-18 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5 表4-19 內湖戶政事務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6 表4-20 北投戶政事務所員工對於人事安排改變的意見 76 表4-21 受訪員工對於週休二日制的建議 78 表4-22 受訪民眾對於週休二日制的具體建議 78 表4-23 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1 表4-24 台北市政府人事處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3 表4-25 仁愛醫院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3 表4-26 信義區衛生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4 表4-27 台北監理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4 表4-28 大安區公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5 表4-29 士林區公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5 表4-30 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6 表4-31 內湖戶政事務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6 表4-32 北投戶政事務所員工請假的改變情形 87 表4-33 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88 表4-34 台北市政府人事處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1 表4-35 仁愛醫院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2 表4-36 信義區衛生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2 表4-37 台北監理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2 表4-38 大安區公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3 表4-39 士林區公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3 表4-40 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4 表4-41 內湖戶政事務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4 表4-42 北投戶政事務所員工休閒活動的安排情形 94 表5-1 台北市大安區公所單雙週週六辦公情形統計表 100 表5-2 台北市士林區公所單雙週週六辦公情形統計表 101 表5-3 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07 表5-4 台北市政府人事處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0 表5-5 仁愛醫院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0 表5-6 信義區衛生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1 表5-7 台北監理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1 表5-8 大安區公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2 表5-9 士林區公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2 表5-10 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3 表5-11 內湖戶政事務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3 表5-12 北投戶政事務所工作滿足感的改變情形 114 表5-13 受訪員工對於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制的意見統計 114 表5-14 民眾對週六上班的瞭解程度 117 表5-15 民眾對週休二日後機關服務的評價 117 表5-16 民眾對週休二日後機關服務品質的評價 118 表5-17 民眾對週休二日後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價 118 表5-18 民眾於週休二日洽公狀況 119 表5-19 民眾對週六服務品質的評價 120 表5-20 民眾對機關洽公便利性的評價 120 表5-21 民眾對洽公時間的評價 121 表5-22 民眾對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後洽公時間的意見 122 表5-23 民眾對全面實施週休二日的意見 122 表5-24 民眾對何時全面實施週休二日的意見 123 表5-25 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4 表5-26 台北市政府人事處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5 表5-27 仁愛醫院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5 表5-28 信義區衛生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5 表5-29 台北監理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6 表5-30 大安區公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6 表5-31 士林區公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6 表5-32 萬華第二戶政事務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7 表5-33 內湖戶政事務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7 表5-34 北投戶政事務所機關生產力的改變情形 127 表6-1 各國政府機關放假日數之比較 147 附錄目次 附錄一 民眾問卷 159 附錄二 員工問卷 161 附錄三 訪談記要 163
63

多重文化組織之建構:多樣化管理之研究 / TOWARD A MULTICULTURAL ORGNIZATION:THE STUDY OF MANAGING DIVERSITY

吳柏誼, Wu, Po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經濟、科技與醫療技術的進步,今日的工作力已不似以往在需求、價值親與期望上有較高的同質性;人口組成的改裝亦使非傳統人力的開發為組織保持競爭力的方法。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差異:性別、年齡、種族、族群、身心狀況、體能、性別取向、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雖然此些差異並不必然影響其工作表現,但卻往往成為組織對成員採取差別待遇的原因。此外,組織成員也常因所處之層級、部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觀點、立場、與需求。差異可以是誤解與衝突的來源,卻也可以提升創造力與決策品質。因此,組織不應壓抑各種差異,而應塑造一個可以容忍、利用差異;而使各種不同的人都可以發揮潛能的組織-多重文化組織。   多重文化組織是一個善用差異的組鐵,並對組織多樣化的成員予以良好的管理,使其發揮能力;而正這是多樣化管理之立意。由差異產生的刻板印象或偏見屆心理層面,在處理上是組織整個生活方式的轉變,亦即組織文化之變革。在智理策略上,多樣化管理以彈性與賦與活力為核心;在政策、定歸與系統採取個人化的彈性管理策咯,使組織更合於人文精神與正義原則。由多樣化管理產生打問題,有時是因自免、瞭解或彼此容忍便可解決;多樣化訓練除提供彼此互動以增加對多樣化的尊重與欣賞外,亦提供組織成員處理多樣化議題所需的技巧。由於多樣化管理是處理最基本的組織因素-「人」,因此可說是組織其它干預技術的基礎。本論忒以全面品質管理與學習型組織為例,介紹多樣化營理與其結合的方式。結論除點明多樣化管理對現代機關組織的啟示,並對實務界與學術界提出建議;以期現代組織對人員予以真正的尊重與發揮;創造一個組織與成員雙贏的工作環境。
64

臺灣貨幣需求的研究-Hendry's ECM方法的應用 / Research of Money Demand of Taiwan - apply Hendry's ECM methodology

林明聰, Lin, Ming 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利用Hendry's ECM Methodology的內容,建立台灣貨幣需求模形,並計算其彈性以與國內相關貨幣需求文獻比較。
65

融資決策上之競爭優勢-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之比較研究 /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inancing Decisions - Comparison Between Conglomerate and Nonconglomerate Businesses

吳儲仰, Wu, Chu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浪潮下,現代企業為加強其市場競爭力,勢必走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為主的型態,因此企業的大型化、多元化以及專業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由於一般企業對於外部資金的倚賴甚深,因此融資決策為企業最重要的功能政策之一。故集團企業在融資上是否較非集團企業占優勢,即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以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公開財務資料與問卷為資料來源,利用卡方分析、t檢定、無母數統計與主成份分析等統計方法來比較集團企業在融資上是否較非集團企業占優勢,研究結果如下:   不論是集團企業或非集團企業,融資決策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企業多有專人或專責部門負責公司的融資活動,且多會編製融資計劃,也都認為融資決策應與總體策略和功能政策配合。   集團企業的的負債成本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明顯低於非集團企業;權益成本亦低於非集團企業,但僅獲統計上部分支持。   集團企業以抵押貸款與股票兩者為融資來源時,其取得資金的時間低於非集團企業,而在信用貸款、票券、公司債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就一般而言,集團企業的融資彈性較非集團企業為佳。   若以資金成本與融資彈性來衡量融資上的競爭優勢,發現集團企業較非集團企業在融資上有優勢存在。
66

在企業網路運作下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政策的特性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Policy of Small Business under Networks in Taiwan R.O.C.

劉嘉蓀, Liu, Chia 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源基礎理論指出,策略要建立在自有的資源基礎上,並發展出對應資源 的能力,以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中小企業受限於資源不足,只能專精於 整個價值活動中的一個小片斷,要連結其他成員,組織成綿密的企業網路 ,結合大家的資源,共同創造競爭優勢。在企業網路的架構下,專業分工 ,資源需求不高,成員各有專精,效率、效果、規模經濟、學習曲線等優 勢皆可獲得。在企業網路組織中,既合作又競爭,對無法配合的網路成員 ,以市場機制加以淘汰,保持全網路的競爭力。中小企業的小,機動性強 ,遇到問題,彈性應對,可使組織運作順暢。中小企業的管理政策,生產 、行銷、人事、研發、財務,不能自外於網路的需求,這些政策的訂定與 實施,都要能配合網路中的其他成員。以全網路為思考單位,創造全網路 的優勢。同時,也要考量到持全網路的競爭力。
67

我國健康保險部分負擔制度之財務效果推估 / The Financial Effects of Cost-Sharing System in Taiwan's Health Insurance

李竹芬, Chu-Fen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臺灣地區有關醫療需求與利用之行為,並進而藉其 研究結果來推估部分負擔之實施成效。針對「八十年家庭收支記帳調查」 之 1,327戶家庭之資料,本研究分別以多元迴歸之線性模型與指數模型來 從事分析,並獲致下列之重要結果及發現: 1.門診價格偏彈性為 -0.27 至 -0.28 之間;住院價格偏彈性為 -0.06之間。可見兩者均欠缺彈性, 且住院較門診的彈性值更小。 2.門診之住院交叉彈性為 0.0015 至 0.0016 之間,顯示門診與住院之間有些替代效果存在。 3.門診之所得偏 彈性係數為 0.19至 0.22之間,表示門診是種正常品,且其彈性值並不大 。 4.部分負擔在門診上所節省之保險給付,若以負擔率為 10%來看,約 佔保費收入之 6.6%至 10.2%;醫療給付之 8.2%至 24.9%。但若提高部分 負擔至 25%時,則上述各數值約增加為兩倍。可見部分負擔對於保險財務 之補充,實具有相當功效。 5.以 10% 至 25% 的門診部分負擔率來估算 ,一般家庭於一年內須自付之門診費用,約佔家庭消費支出之 0.3%至 1.3%,佔儲蓄金額之0.7%至 3.0%,佔可支配所得之 0.2% 至 0.9%。其比 率並不算高,應不至於對一般家庭形成過重之經濟壓力。但若常使用醫療 資源的話,負擔將會更加提高且不容忽視。 /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financial effects of cost-sharing system in Taiwan's health insurance. According to book-keeping data of 1,327 families, the study uses the linear & exponential model of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demand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in Taiwan. The major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 The partial price elasticity of the outpatient care is esti- mated between -0.27 and -0.28, while the partial price elasti- city of the inpatient care is -0.06. Both are inelastic, but the inpatient care is ever more inelastic than the outpatient care. 2. The cross elasticity of the outpatient visits demanded with respect to inpatient price is between 0.0015 and 0.0016. It shows that there are some substitutions between two kinds of medical care. 3. The partial income elasticity of the outpatient care is esti- mated between 0.19 and 0.22, which reveals that the outpatient care is a normal good though the elasticity is small. 4. As to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cost-sharing system on saving outpatient benefit, if the cost-sharing ratio were 10%, the reduced payment as the share of the premium is expected from 6.6% to 10.2% and as the share of the medical benefit from 8.2% to 24.9% depending on varying assumptions. If the ratio were raised to 25% , the reduced payment is projected to be twice as above. It implies that the cost-sharing system could b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insurance finance. 5. It is further estimated that, when the cost-sharing ratio of the outpatient care were 25%, the cost-sharing burden for an average family is 1.3% with respect to the consumption expend- iture, 3.0% with respect to the savings and 0.9% with respect to disposable income. These ratios are not too high and an av- erage family can afford it. However, for those using medical services more heavily, their burden could be much higher and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68

貨幣總計數,物價與所得關係之研究--台灣資料之共整合關係檢定 /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Aggregates, Price and Income -- Taiwan Evidence

張碩芬, Chang, She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瞭解台灣地區貨幣總計數與經濟活動(如物價、所得)間,是會受到 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之影響,故在研究體系中,納入傳統貨幣需求函數中 ,所未放入之變數--匯率,藉以進一步了解變數間的互動。本文採用 Johansen and Juselius (1990,1992) 發展之共整合分析,以最大概似法 估計共整合向量; 並利用概似比檢定法導出共整合向量個數之檢定統計量 ,及其極限分配;再利用 Johansen 法對匯率進行「弱外生性」檢定; 最後仍利用Granger(1969,1980,1988) 所提出之Granger Causality之觀 念,來探究何種貨幣總計數對GNP 平減指數具有較佳之解釋能力。依據本 文之實證結果,在選擇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之指標變數時, M1B 或M1 C 較 M2 及 M1A 為佳。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aggregates, price, incom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in Taiwan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Johansen procedure is adopted to estimate cointegration vector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Further, weak ex- ogeneity of variables is also tested by way of Johansen procedu- re. Finally, the Granger causality of money and price is invest- igated fo the sake of understanding of predictibility. Main res- ults of this paper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the nar- row money aggregates, say M1A, M1B and M1C, are closer related to price than M2; M2 is closer related to real GNP than narrow money aggregates. Second, the inclusion of exchange rate and in- terest rate facilitates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 iables. Third, the statement "money Granger cause price" is more adequate than "price Granger cause money" in Taiwan. According to above conclusions, it is reasonable to say that M1B and M1C could be better intermediary indicators than M2 for monetary po- licies of stablizing domestic price.
69

企業投資之實質選擇權評價 / The Real Option Valuation of Corporate Investments

吳明政, Wu, Ming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建立適當的資本投資決策,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如何能擬定出適合的資本預算計畫,以增加公司的成長機會與競爭能力,便是當前重要的課題。本論文以三個階段探討企業投資歷程中所具有的實質選擇權評價:包括對於計畫案擬定之初期,進行投資機會價值評估的實質成長選擇權。以及針對投資計畫開始進行時,管理者所擁有的各種管理彈性,如遞延、擴張、縮減與暫停投資的決策彈性,進行多重實質選擇權的價值評估。最後,針對未能順利成功的計畫案,管理者擁有將其永遠放棄,以收回投資成本殘值的實質放棄選擇權價值進行評估。   對於第一階段的成長選擇權價值評估,本文已建立出同時考量標的資產與投資成本隨機變動,以及標的資產存在不連續跳躍特性下的選擇權評價封閉解,結果可用來評估計畫方案擬定初期的實質成長選擇權價值。若將評價模式中的參數進行限制,則本模型將會分別退化至Black and Scholes(1973), Merton(1976), Fischer(1978), Margrabe(1978), McDonald and Siegel(1985)等重要的選擇權評價文獻,可知本文已獲致較一般化的評價模型。   在第二階段的多重實質選擇權價值評估,本文採用Trigeorgis(1991)所建立的對數轉換二項評價模式,再加入跳躍模型的考量,以符合科技產業所具有的創新、競爭特性,期較能合理評估其價值,也獲得了較一般化的評價模式。再者,本文以模擬方式對於管理者在投資計畫的進行過程中所擁有的遞延、擴張、縮減以及暫停投資等彈性決策價值進行評估,以彰顯出利用實質選擇權評價方法進行彈性決策價值評估的必要性。由數值分析的結果得到,當多個實質選擇權同時存在時,其間將產生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因此並不能直接將個別價值予以加總來求算整體的實質選擇權價值。不過,每項管理彈性的加入對於整體價值的增加皆具有正向貢獻。   對於第三階段的放棄選擇權價值評估,本文建立同時存在多項投資方案下的實質放棄選擇權評價模型,結果可用來評估研發計畫方案未能成功時的實質放棄選擇權價值。此外,本文進一步對於此評價模型進行數值分析,並將所得到的結果歸納如下:(1)方案間價值變動相關係數對於實質放棄選擇權價值的影響上,有相關係數越高時,實質放棄選擇權的價值就越高的現象。(2)殘值回收比率較高時,若採取較多的投資計畫方案,將可以獲致較高的實質放棄選擇權價值,此結果可作偽管理者在選擇備抵方案數目時的參考。(3)對於敏威性分析的探討,發現到當殘值增加、利率下降以及剩餘期間較長時,實質放棄選擇權的價值是增加的,此現象與賣權特性結果一致。   因此,本文針對企業投資歷程中所具有的實質選擇權評價進行深入探討,分別建立選擇權評價模型,也獲致了較以往模型更一般化的評價結果。並於各評價模型建構完成後,輔以數值模擬與敏感性分析,以進一步說明本文所建構模型之一般性與合理性。最後,希望此結果有助於日後企業對於投資價值評估時之參考,並可彌補此類研究文獻的不足。 / This dissertation presents three essays, each provides a general real option pricing model. In the first essay, we derive a generalized option pricing formula for the case of the underlying asset and exercise price both being driven by a mixture of continuous and jump diffusion processes. Our pricing model is a generalized version of Black and Scholes(1973), Merton(1976), Fischer(1978), Margrabe(1978), and McDonald-Siegel(l 985). And each of the historical model is shown to be a special case of ours. We then use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article to evaluate real growth options where the underlying assets follow jump diffusion processes. The second essay develops a multi-option pricing model incorporating jump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l we provide here can be used to value various types of flexibilities, including the option to defer, the option to shut down, the option to contract, and the option to expand. Based on our numerical results, we find that the model can deal with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options. The third essay considers an abandonment option on the maximizing value of several investment projects. Here we develop a model to evaluate R&D projects that may not be accomplished. We show that both Black-Scholes's model and Stuiz's model are special cases of ours under certain restrictions on parameters.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 find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rrelation of project value changes and the value of the real abandonment options. Furthermore,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percentage of recovering salvage value, the more number of investment projec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e result we find can help managers to choose the better backup projects. Our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the real abandonment options increase when the riskless interest rate decrea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alvage value and the time to maturity increase.
70

營運績效導向之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供應商選擇與導入研究-以某金控業為例 / The study of business performance-oriented ERP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 a financial holding example

林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兩岸政策的開放,金融業面臨著瞬息萬變、倍速成長、地域競爭的經營環境,如何能迅速回應環境與組織的變遷以及提升全球化競爭的能力,儼然已成為金融業者經營方針的重要議題。企業追求獲利、永續經營的理念建構於良好的企業營運績效管理,而企業資源規劃(ERP)具有整合平臺、彈性的作業流程、即時資訊彙總的功能,能夠提供企業做為營運管理、決策分析與提升競爭優勢管理工具,因此已成為眾多企業導入的選擇。 個案公司導入ERP系統的效益希望能提升營運績效整合與資訊分析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對個案公司導入ERP系統時著重於各項關鍵研究議題:願意「改變」的決心、員工的配合心態、現行作業流程的差異程度、具體化功能規格的敘述、資訊分析維度的細度決定、外圍系統資訊流介接能力等構面,本研究希望能將ERP系統導入決策過程、供應商遴選與導入期間各項關鍵問題的發現暨解決方案等研究結果,逐一實踐在個案公司的導入專案。

Page generated in 0.01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