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1
  • 116
  • 5
  • 3
  • 1
  • Tagged with
  • 125
  • 125
  • 71
  • 69
  • 47
  • 39
  • 26
  • 25
  • 25
  • 24
  • 22
  • 22
  • 22
  • 20
  • 2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91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

張宇, ZHA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前言。揭示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乃基於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將成為明日社會 政策重要的課題。本文以理論與實際並重,來探討因應之道。 第二章老人問題剖析。廣泛探討老人經濟、醫療保健、精神調適等問題,做為福利政 策所應關注的提示,是一般性的敘述。 第三章老人福利政策的背景。一則是政府職能的擴張,人民希望政府能提供從搖籃到 墳墓的服務措施,二則晚近人口結構、社會結構的變遷也是重要的背景。 第四章各國老人福利。乃以瑞典、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為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是借鏡,非欲移值。 第五章我國老人福利探討。環境迴異他國,文化特質尤有助於我國推行敬老安老,有 古老的傳統,但宜發揚光大之。 第六章我國老人福利展望。老人福利法訂頒並不表示萬事全矣,老人年齡的再商權, 年金制度的建立,老人資源的運用等,仍頗值再設計,是為了建立成功的晚年而努力 ,而非使之溫飽而已。 第七章結論。老人權的時代必然來臨,這是為明日而設計,也是為鼓勵更多貢獻的今 日而設計。
92

台灣省社會工作制度之研究

黃癸楠, Huang, Gui-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二十世紀電腦革命,人類物質文明大進;但精神文明卻不能並肩 齊進,人類的內在心靈和外在環境失調,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同時,自由世界福利 思想大興,社會工作應運而生,福利先進國家已將它發展成達到社會安全的有效工具 。 在台灣,大多數人都承認社會工作的必要性;但是否建立一專業體系,則論點各異, 本文加以比較分析,肯定制度有發展價值。目前台省社工制由官方推動,建制伊始, 未趨健全,尤仍缺一明確總目標,使得社工員角色不清。主管單位,限於職權、法令 、經費、人力和社會認識不足,未能作周詳的設計,本文從各方面探討現制障礙和改 進途徑,從而主張採用混合公務員保障制和教師聘任制的雙軌進用制,建立完整一貫 的遷調、考核、獎懲、保險、撫血、退休、互助的管理系統,規畫有效的反饋制度以 加強溝通和決策參與,組訓並訓練義工,盡速建立周全有效,多元而持續的訓練進修 辦法。 長遠而言,筆者認應教育群眾認識社會工作,激起參與。政府並應加強社會立法,成 立更多的社福機構以配合社會工作的推展。全文共約十萬字,分六章共十八節,先述 研究動機、理論概述,次言現況和他國制度,最後用問卷和訪問探討問題,從而提出 建議。
93

我國老人福利措施之研究

黃金乙, Huang, Ji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及人類無法避免的老化現象,老人問題乃逐漸形成。近 來,老年人口的劇增,使得老人問題日趨嚴重。此際,老人問題已是一個世界性的社 會問題。各福利先進國家,莫不加緊實施老人福利措施,以安定老人生活、增進其福 利為目的。我國朝野人士,對老人問題日漸重視,各項老人福利措施先後展開。筆者 對此問題,擬從學理及現錶作一分析,期能對我國建立老人福利措施的完整體制,盡 一番心力。 本論文約十萬字,共分六章,二十節。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方法、目 的。第二節,老人的定義。第三節,老人的特質。第四節,老人福利措施的意義。第 二章:老人福利措施的學理基礎。第一節,老人問題的產生背景。第二節,國家職能 與人權的演變。第一節,社會福利發展的趨向。第四節,老化調適的理論。第五節, 小小觀念的辯正。第三章:我國古代敬老養老措施概述。第一節,周代以前。第二節 ,漢代至唐代。第三節,宋代至清代。第四節,小結。第四章:我國老人福利措施的 研討。第一節,我國現代老人福利措施有關的政策與法規。第二節,我國老人福利的 具體措施。第五章:各國老人福利措施概述。第一節,美國老人福利措施概述。第二 節,日本老人福利措施概述。第三節,瑞典老人福利措施概述。第四節,小結。第六 章:結論。
94

美國社會安全制度失能給付之研究 / A Research on Disability Insurance Benefits of OASDI of U.S.

林宏陽, Hung-Yang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失能為所有現代國家主要的社會風險之一,但其原因不僅因職業災害而來,普通傷害所導致的失能問題亦使勞工及其家庭陷入經濟不安全的困境之中。由於失能期間沒有工作所得又需支付額外的醫療、設備等花費,故各國所發展出的相關保障制度同時注重該期間的現金給付、實物給付以及助其早日重回生產性工作之醫療照顧、就業促進與職業重建等福利服務。 以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美國為例,於1935年通過社會安全法案,並在1956年通過失能給付,將絕大多數的勞工納入的老年、遺屬與遺屬保險(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OASDI)體系之中,1983年更將公務員納入其中。除給予失能勞工及其依附者失能現金給付與所需之醫療給付外,並透過就業促進與職業訓練等相關制度,促使獲給付者早日重回生產性工作,為一生生不息的制度。儘管其制度不若德國實施百餘年之制度來得完善與全面,但已具有相當之規模,且符合世界之公約數。 我國則依照公務人員、軍人、勞工與農民等四群體制訂各自之相關保險給付制度及其退休撫卹制度中,而勞工與農民所享有的保障則極度不平等;目前交付三讀中的國民年金法草案將涵蓋其他國民之相關社會風險。我國目前在一次給付、失能之定義、失能之判定機制、職業重建服務、就業促進等眾多機制上皆顯不足或欠缺,在在背離了各國社會保險制度之公約數,無法給予勞工所需之保護,應立即進行改革。 本研究主要採歷史制度比較法,先對美國之歷史、制度與問題進行瞭解後,再依其經驗找尋我國制度改革上所應依循之方向與應避免之問題。期望未來所建立的制度,除能給予失能勞工足夠的現金、實物給付以及福利服務外,並促進其重回職場,為整體社會之再生產繼續貢獻。 / Disability or invalidity is one of the main social risks in modern countries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by almost all the countries since 1880’s. This kind of risk was pai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inclining of cases that labor got job-related impairments and made their families fall into miserable situations. Those bad conditions are not only caused by job-related impairments, but also ordinary ills and impairments in everyday life. For instance, a person who is hit by a car may be unable to work, and it makes his or her family in danger. Accordingly, this dissertation intend to deal with the issue concerning about the proper measurements of disability determining and protecting. For those people who are physically or psychologically impaired and unable to work temporarily or permanently, almost all the countries will provide all kinds of benefits they need through their Social Insurance programs, such as monthly cash benefits, medical car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job placement, job training programs and so on, and U.S. is one of thos e countries. Related schemes have been practiced in Taiwan since 1950,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aiting for us to amend. For example, the unequal treatment between public servants and other people needs to be reformed. Furthermore, the definition of disability remains at the stage of compensations of impairments, the determination of disability is too loose, and the procedure of determination is too simple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get clos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ASDI of U.S., especially DI. Besides, it is expected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case reviewed above and to establish a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Taiwan, thus to prevent the problems that may occur in advance. In this sense, only to pursue the norms that are internationally share, we can make our society more adequate, equal, and safer than before.
95

國防經濟的成長與福利分析—隨機內生成長模型的應用

李政德, Lee, Cheng-T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包括三篇有關「國防經濟」相關議題之研究。此三篇研究建立隨機的內生性成長模型,進行國防經濟的成長與福利分析,整個論文的主軸及行文順序如下: 第一篇文章為「國防支出、隨機成長與福利」,本文主要係延伸Barro (1990)、Turnovsky (1999) 與Gong and Zou (2003) 所提政府支出具生產力的概念,建構一個隨機的內生性成長模型,探討國防支出對於長期經濟成長率與福利水準的影響。我們發現國防支出與長期經濟成長率的關係是非線性的,並且得到使得長期經濟成長率最大時的最適國防支出比例。此外,我們也證明國防支出會透過兩種管道影響福利水準:第一種管道為國家安全效果,第二種管道為經濟成長效果。最後,本文首先提出國防支出波動程度對長期經濟成長率以及福利水準的衝擊會受到生產與國防支出干擾項的共變數以及代表性個人的風險偏好程度所影響。 第二篇文章為「軍事威脅、隨機成長與福利」,本文係延伸第一篇文章的架構,加入軍事威脅的隨機過程,並建構一個隨機的內生性成長模型,除了得到第一篇文章的結論外,更得到外國軍事支出的成長與本國長期內生成長率成反比以及外國軍事支出的波動程度與本國長期內生成長率成正比的結果。此外,本文亦首先證明外國軍事支出的成長與波動程度對於福利水準與長期經濟成長率的影響是相同的。換言之,若外國軍事支出的成長與波動程度導致長期經濟成長率增加,則福利水準也會增加;反之亦然。 第三篇文章為「軍事威脅、成長與福利:小型開放隨機成長模型」,本文建構一個小型開放的隨機內生性成長模型,探討外國軍事威脅對於本國長期經濟成長率與福利水準的影響。本文首先證明外國軍事威脅未預期的干擾對於本國長期經濟成長率的影響與本國是否為債權國或債務國有關。我們也首先證明外國軍事威脅的波動程度對於經濟成長率隨機過程變異數的衝擊會與本國是否為債權國或債務國以及消費的跨期替代彈性有關,即我們證明如果本國為淨債權國且消費的跨期替代彈性大於1或者如果本國為淨債務國且消費的跨期替代彈性小於1,此時若外國軍事威脅的波動程度愈大,則本國經濟成長率的隨機調整路徑愈平穩。
96

臺北市財政支出結構之探討 / 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in Taipei City

李翊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多層級政府間符合公平效率分工原則為物價穩定及所得重分配的兩項功能由中央政府負責,資源配置則應屬於地方政府的職責。本文研究目的即在探討臺北市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經濟發展支出及社會福利支出之財政意涵,亦即是否符合多層級政府職能分工公平效率的原則。 透過臺北市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經濟發展支出及社會福利支出趨勢分析及支出內涵的探討,同時藉由迴歸實證分析影響臺北市財政支出結構的主要因素,可以發現: 教育科學文化支出方面,較屬配置面,應由臺北市政府負責,臺北市因師生比降低而使教育支出增加,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已占歲出的最大項目,符合多層級政府分工原則。 經濟發展支出方面,較屬配置面,應由臺北市政府負責,臺北市因第三級產業比提高而使經濟發展支出增加,但卻因為市府財政狀況及社會福利支出的排擠而減少,占歲出比例目前落居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及社會福利支出之後,不符合多層級政府分工原則。 最後,在社會福利支出方面,較屬分配面,應由中央政府負責,臺北市因稅課收入增加及執政黨別的影響而使社會福利支出增加,臺北市社會福利支出占歲出比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為臺北市政府第二大支出項目,不符合多層級政府分工原則。
97

發行公益彩券對所得重分配影響之研究

陳欣珮, Chen, Shin-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項政策如何影響所得分配情形,是財政學者相當關心的焦點,因此在去年12月才正式發行的公益彩券,對所得重分配情形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究竟改善了所得分配?還是使得所得分配情形惡化?故欲藉本研究來加以探討分析。本文主要是透過問卷的設計,針對大台北地區的民眾做實地的面訪,再加上次級資料的蒐集,利用SPSS及SAS等統計軟體來予以運算,以了解彩券的租稅歸宿和支出歸宿。最後由租稅歸宿和支出歸宿二者的淨效果,得出預算歸宿,觀察所得分配情形因發行彩券之後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若以彩券的租稅歸宿而言,低所得負擔的隱含稅負高於高所得者,因此,隱含稅為具有累退性質的。 二、若以彩券的支出歸宿而言,低所得者的受益金額高於高所得者,且隨著所得的增加,受益的金額隨之減少,即彩券的盈餘分配呈現了累退性,但此累退性有助於所得重分配的改善。 三、結合租稅歸宿及支出歸宿,我們發現預算歸宿的淨效果,為低所得者的淨受益金額高於高所得者,淨有效受益率也高於高所得者。因此,對所得重分配的效果而言,發行彩券改善了所得重分配情形。 既然發行彩券會改善所得重分配的情形,故政府應擴大發行彩券,不應再以發行彩券會助長賭風為由,而對彩券有所畏懼。只要發行前做好完善的規劃,教育民眾合法賭博的心態,則發行彩券在政府籌措財源上,應是一個相當有利的工具。
98

我國農民健康保險問題之研究

王綺華, Wang Chii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研究目的,即在探討我國農民健康保險制度現存之問題,並藉由文獻分析,探討目前世界各國以特別體系辦理農民經濟安全保障之情形,瞭解農民健康保險現行制度運作情形及其所面臨之問題,以評析我國農民保險制度之缺失及可行之改進方向,最後提出農民健康保險條例之修正建議,以為未來修法之參考。 經本文之探討發現,目前世界各國以特別體系辦理農民經濟安全保障者僅數少數,且其農民保障制度除了立基於保障農民生活、改善農家所得水準之出發點外,也同時肩負改善農民地位,提昇務農意願、降低農業勞動者年齡等目標。 至於目前農保所面臨之課題方面,包括行政監理體系複雜,且中央主管機關與承保機關之隸屬關係薄弱;投保資格之規範與農民健康保險之制度目的不合,而與現實脫鉤,造成農保被保險人人數與實際從事農業人數之偏離;被保險人年齡結構老化,導致保險收支平衡;保險費率偏低,造成農保鉅額赤字及財務虧損;投保金額之不合理,影響被保險人權益及農保制度之財務健全等等。 最後,本文提出農民健康保險條例之修正建議,而朝向解決現行實務上缺失,維持保險財務健全、調和權利義務一致之方向發展,以期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之發展更上一層樓。 關鍵字:農民健康保險;農民健康保險條例;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社會保險。 /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main issue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w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welfare systems that ensure the safety of farmers' health and economic status across the whole worl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we understand how the system implement and what the critical issues are. This helps us make some key comments on the deficiency of Taiwan's farmer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this regard, some improvement guidelin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revision Enactment of Taiwan's Farmer Health Insurance. The majo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ew countries engage in establishing the specific scheme to ensure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status of farmers. Conversely, for those countries with the above insurance scheme, they not only ensure to advance the farmer's life and income, but also regard this system as a means to raise the devotion to farming and to lower the age of the farmers. Meanwhile, the deficiencies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include the complicated regulatory structure, the inadequate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qualifications of the insured and the aging of the insured. Besides, the insuranc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fair rate,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insurance premium such that the financial health is weakened. Fin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devoted to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especially focused on some suggestions that should be construc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emendation of Enactment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Keywords :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Enactment of Farmers' Health Insurance, Old-Age Farmer's Allowance, Social Insurance.
99

台灣社會福利服務業社會工作員工作保障機制之研究

陳怡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藉由探討工作保障機制的內涵,包括:「1.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相關政策與法令的規範;2.社福機構之勞動條件的制定;3.社工員之社會工作專業的形成;4.社福機構的經營管理」等四項機制;以身心障礙公設民營福利機構為研究範圍。經由文獻整理法、訪談法、參與觀察法、個案研究等方法,來達成本研究之研究目的:1.探究社會工作員工作保障機制之內涵。2.檢視社會工作員工作保障機制之實績。本研究訪談社工專家、社政單位相關人員、社福機構之主管及社工員,並且選擇北市五個社福機構,作為個案研究對象。 在「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相關政策與法令」方面:公設民營機構在契約時間內,由於政府補助,使機構得以穩定發展並擴大其經營規模,如此有助於社工員之工作安定性,並可能提昇其勞動條件。其次,社會福利相關法及契約內容規定機構須運用社工員來從事福利服務,將可能有助於提昇機構任用社工員的意願。另外,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是否繼續推展,將視政府福利政策走向及其財源多寡,因此政策走向將影響契約的存廢,及契約具有期限的限制,續約與否將影響服務對象之權益及機構員工之工作穩定性。 在「社福機構之勞動條件的制定」方面:由於社福機構具有非營利之特質,財務較穩定者,以大型機構居多,其將提供較佳之勞動條件;此外,某些機構的主事者認為在機構工作應持服務、奉獻之心態,不能要求機構應給付較好之勞動條件;所以機構給付較好之勞動條件,須視機構的能力及意願。 在「社工員之社會工作專業的形成」方面:社工師法賦於社工師的合法性以及透過社會福利相關法令強制規定任用社工員,可確保社工員之專業性及增加社工員之就業機會,但實際上社福機構尚未完全認同社工員之專業性,因此機構雖任用社工員,但社工員還可能需要兼任行政人員,若行政業務過多將影響專業服務。 在「社福機構的經營管理」方面:社福機構之人力運用,以專業人員來服務案主,並以志工來補充人力之不足。適用勞基法時將造成勞動成本增加,機構可能減少僱用專職員工。然而,機構藉公設民營取得政府補助,來改善機構之勞動條件及增加專業人員之聘用,以健全機構之經營管理並提昇機構之專業性,並有助於保障員工之工作權益。 本研究以工作權之意義來形成工作保障之意涵;透過四項工作保障機制之運作來看台灣社福機構社工員之工作保障實績,在此四項機制中,社福相關政策與法令以及勞基法,的確有可能提升社工員之勞動條件和福利;但社工專業之形成尚未成熟及機構管理之中介變數複雜,尚有待未來之觀察,才有定論。所以,社工員確實能獲得較佳之勞動條件和福利制度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等工作保障;但工作穩定性則受政策走向與契約延續之影響。 本研究提出幾點建議,包括:社工員之專業性方面、社福機構方面、政府方面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等。
100

社會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工作態度之研究-以老人福利機構為對象 / The reserach about the job attitude in the elederly institutions

石泱, Shih,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社會福利日益受重視,同時台灣在這幾年也已進入了所謂的高齡化社會。由於人口老化的結果,社會上開始出現許多與老人有關的社會問題,其中,老人的照顧與養護即為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幾年來,老人養護中心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但合法立案的則少之又少。即使是合法立案的機構,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亦甚少注意到服務品質的問題,也因此,老人扶、療養機構的服務品質可以說是良莠不齊。而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就與整個服務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就是研究者希望透過這一角度來改善對老人的照護情況。   一般人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刻板印象不外乎缺乏效率低落與效能不彰,雖然近年來已有人試圖以企業化經營的方式來管理福利機構,藉以改善其為所詬病之處,但其結果如何則有待進一步的評定。然而,以管理學的角度來研究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卻是可行的做法,而本研究中即是基於這樣一個出發點,試圖應用管理科學的知識於人群服務的專業人員上。研究者以老人扶、療養機構內工作人員為對象,探討其在工作滿足、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離職意願四者之間的互動情形,同時並提出研究建議。   本研究母體來自內政部登記有案的老人扶、療養機構,透過立意取樣及問卷調查獲得資料,測量工具係修改自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的工作態度所設計的量表,進而整合成一份封閉式問卷。研究進行時間從八十四年三月至四月,共發出601份問卷,回收432份,扣除無效問卷得到實際回收率為70.38%,同時經過統計分法而獲得下面幾點結論:   1.工作滿足與離職意願的關連,會受到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作用而影響。其中又以工作壓力的影響力較大。換句話說,而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這兩個因素會使工作滿足及離職意願之間的關連性增強。   2.工作壓力與離職意願間的關連,會因職業倦怠的因素而增強。從另一方面而言,如果控制職業倦怠這個因素,則工作壓力與離職意願間的關連性將會減低。   3.職業倦怠與離職意願間具有高度負相關,但其關連性則無法找出一定的方向性。亦即,職業倦怠與離職意願間雖具有顯著的相關,但這兩個因素間會彼此相互作用。   4.工作滿足、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對離職意願的關連均達顯著的統計水準,其中,文以工作壓力為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對於在老人扶、療養機構內工作的工作人員而言,「工作壓力」將是影響其離職意願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則是職業倦怠因素。   此外,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更進一步以機構為單位,分析機構功能(扶、療養)的不同及機構性質(公、私立)的差異對工作人員工作態度的影響,結果發現:   1.在機構性質方面,就私立機構的工作人員而言,職業倦怠會影響其離職意願的高低,而工作滿足對離職意願的關連性,主要是透過職業倦怠而產生的,一旦控制此一干擾因素後,工作滿足與離職意願間的關連性就未達顯著的水準。   2.在機構功能方面,同時兼具扶養與療養機構的工作人員,其離職意願主要亦是由職業倦怠所決定,而非受工作滿足所影響。工作滿足對離職意願的關連關連情形,也是透過職業倦怠而產生的。   研究者據此發現而獲得結論,同時提出個人對目前的老人扶、療養機構的建言,並將整個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分享給往後研究者作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16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