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
興策拓海:日治時代臺灣的水產業發展 / Policies Adopted in Expanding and Exploitation the Ocean: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dus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蔡昇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是以討論日治時代臺灣水產業的發展與轉變為主軸,透貫時性視角切入,從史前文化考古遺跡討論開始,進至荷西入據前、荷西時期、鄭氏王國、清領時期,再到討論的核心—日治時代。
本文從帝國整體水產業發展切入觀察、相互比對,殖民地臺灣在此日本統治時期的水產業如何發展、因應及調整。首先,透過清代志書與日治初期的水產基礎調查,彙整同時相互比對,釐清何以清代志書中水餉漁課何以變動不大的原因並試圖重建清末治日治初期臺灣漁業發展圖像。
其次,透過時序的劃分,分別從1895-1920年代、1920-1930年代、1930-1937、1937-1945等四個時軸線切入觀察、分析,藉由1895-1920年代,日本領臺前及領臺後,帝國本身水產業的改良轉型與政策方向調整,漁業制度等各項基礎整備建立,來觀察對照殖民地臺灣水產業如何因應與整備,尤其漁業制度法規的建立及水產改良、行政確立、獎勵等,是臺灣與帝國水產業接軌的重要指標。
再者,透過1920-1930年代,日本帝國遠洋漁業發展戰略調整的討論,尤其是1897年遠洋漁業獎勵法的頒布實行開始,帝國擬定策略就是驅逐歐美遠洋漁獵勢力,積極獎勵扶植發展遠洋新式拖網漁業,促使其快速發展之結果,就是產生嚴重對立與利益衝突,進而發生與中國嚴重的漁事外交衝突,迫使帝國日本不得不再度修訂調整戰略,配合殖民臺灣在「南支南洋」調查的基礎,開始往南方發展移動。而1930-1945,是帝國擴張主義下,生存與生命線維繫,極其關鍵重要的時期,從準戰時階段,進入戰時體制,帝國與臺灣密集展開「南支南洋」水產調查,從而發展出以「南支、外南洋」拖網、機船底曳網為主,及以「內南洋」鮪旗延繩漁業為主,兩大「帝國生命線」遠洋漁業發展軸線。
|
72 |
納稅義務人協力行為之研究李吟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稅捐稽徵機關應依職權調查各項課稅事實基礎,課稅資料來源多樣而繁複,部分課稅資料之釐清及相關課稅事實之實質掌握,均有賴納稅義務人之參與及協力。就稽徵程序經濟性原則考量,無論係基於課稅高權或依法平等課稅之租稅公平正義,稅法均需建構一套課予納稅義務人協力行為之相關規定,並規範不為或怠為協力行為之相關法律效果,以免部分納稅義務人,藉以達成租稅規避之目的,而造成租稅不公。
本論文將以職權調查事實原則及納稅義務人協力行為兩者間之關連性論述說明,並闡明稅務調查程序應遵守之基本要求,租稅為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稅務調查程序及調查方式應更重視人民權利之程序保障,且應受比例原則之拘束。一般論及租稅協力要求,無論學界或實務大多以協力義務一語帶過,然協力行為本身之法律性質及法律效果為何?課予協力行為之前提與限制、納稅義務人因違反協力行為而使稽徵機關取得推估課稅之權限,其相關規範為何?稽徵機關得以其掌握之間接資料,推估納稅義務人之所得據以核課稅捐之推計課稅,係因稅捐行政程序與一般行政程序具有本質上之特殊性使然,而對課稅基礎之推估,如財產交易所得之推計、當地一般租金標準、執行業務收入及費用標準、營利事業同業利潤標準之推估等;而推計課稅係立基於稽徵經濟原則及租稅公平原則之考量,採用間接證明之方法,以接近實額課稅之最大蓋然率估計所得額,為實額課稅之不得已的例外規定,亦經大法官釋字第218號解釋肯認與憲法第19條租稅法律原則無違,惟推計課稅攸關人民之租稅負擔,對人民權利影響甚巨,故推估方法之選擇及採行是否合理客觀,推估結果是否與實際差異過大而偏離事實,其法律規定、稽徵實務、相關界限及行政法院之審查態度,對納稅義務人而言,實有重大意義。
納稅義務人違反協力行為而遭不利處分之爭訟案件占一般稅捐爭訟案件之比例頗大,本論文除就納稅義務人協力行為之法規範基礎予以論述外,另針對實務上爭議之案型加以剖析並整理爭點,以窺探實務見解之相關論述認定觀點,期對整個租稅制度之協力行為體系及租稅實務之操作能更清楚及有系統的掌握與瞭解,並希望能對實務界及納稅義務人有所幫助。
|
73 |
內外控、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況之關係探討李文銓, Li,Wen-Q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工作者之人格特質、內外控取向、工作特性、工作壓力三項變項與其工作滿足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藉由此三項變項之組合,瞭解其與工作滿足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況之關聯性,並提出建議以供管理者於人事管理方向之參考。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以問卷調查一次施測方式取得資料,受試者採自新竹地區五家大型民營 之437 位現職工作者,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計有:「內外控取向量表」、「工作診斷調查表」、「工作壓力量表」、「工作滿意量表」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況檢查表」等。
在分析資料分法上,以因素分析法抽取研究變項之共同因素,並對各研究工具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以確定研究工具為良好的工具;以簡單相關分析檢定各單變項間的關係;以三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內外控取向、工作特性、工作壓力三變項分別與工作滿足、生理、心理健康狀況間之關係有否交互作用產生,以t-Test及卡方檢定探討人員統計變項在各變項間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結果發現:(1) 各單變項間彼此有相關情形,內外控取向、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變項呈負相關,而與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呈正相關;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變項呈正相關,而與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呈負相關。即內控取向或工作特性佳或工作壓力低的工作者,其工作滿足感較高而生理、心理健康情形亦愈佳。(2)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只有內外控取向與工作壓力對生理健康狀況造成交互作用。主要效果結果得工作特性愈佳或工作壓力愈低的工作者,其內在、外在及整體滿足感愈高;內控取向或工作特性愈佳的工作者,其生理健康情形愈佳;內控取向或工作壓力低的工作者,其心理健康狀況較佳。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實務涵義,以供參考;並對未來研究方向及研究項目提出建議。
|
74 |
抽樣調查中關於缺失資料之各種補齊法性質之研究楊淑蘭, YANG, SHU-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時代的急速變遷,人們所面臨的問題日趨複雜。在有限的人力與財力限制之下,
欲對目標母體(TARGET POPULATION ),作一詳細的調查與研究通 常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何藉由抽樣方法從母體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是重要的。在抽樣調查的過程
中我們常常發現樣本回收率沒有原來預期的高,若我們只用回收的樣本去做資料分析
,常常使我們做成的結果是偏誤(BIASED)。本文的目的即在針對此一問題,做一深
入的研究探討。
抽樣調查中無觀測值(NONOBSERVATION)通常有三種情況發生:
(1)未包括的範圍(NONCOVERAGE ),(2)未回收(TOTAL NONRESPONSE )(3
)回答不完全(ITEM NONRESPONSE)。吾人針對回答不完全。使用插補法(IMPUTATI
O )予以研究,即是對於缺失資料的項目依據種插補法給定一些值,使回收的資料具
完整性,以利資料的分析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斤欲研究變數Y 與其另一輔助變數X 有某種線性關係存在。
例如農作物產量與種植面積、家庭收入與家庭支出、1980年全市人口總數與19
70年全市人口總數等。為方便研究起見,首先假設一簡單的線性迴歸模式:
y I = β × I+εI εI ∼ i.i.d.N(O.σ□)
在上式中,若(XI,yI) i=1,2,……n 為一完整的資料集,即n 個隨機樣本(X
I,yI )皆無缺失值,則β與σ□的最小平方估計式可以很快求出,現在假設y 值有
部份缺失值,則必須想辨法把缺失的 值補齊,才能進一步研究β與σ□的性質,本
文即針對下列六種插補法。(a )平均插補法(MO)、(b )隨機插補法(RO)、(
C )分層平均
插補法(MC)、(d )分層隨機插補法(RC)、(e )簡單迴歸插補法(RG)及(f
)隨機迴歸插補法(RRS,RRN),根據所建立的模式,運用各種不同的插補法將缺失
值予以補齊後,對模式結果作理論的探討,並對各種插補法作綜合分析比較。
最後利用其理論結果,配合1986年美國零售交易普查資料作實證研究,並分析其
實結果。
|
75 |
台灣地下街開發及營運管理之研究--以台北車站及中華路計畫之地下街為例李佩芬, LI, PEI-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一)闡述台灣開發地下街基本方針制定之必要性,以防日後治絲益棼。
(二)以台北新車站地區為例,期能提供台灣地下街之開發流程、開發主體及營運管
理等之可循方向。
二、相關文獻
本研究之文獻以地下街開發之先進國日本之書籍、雜誌為主;國內文獻以高雄地下街
案例、台北車站特定區計畫方案、有關之文章、報紙等為主。
三、研究方法
係屬「比較分析法」與「歸納分析法」之綜合應用,並輔以「問卷調查法」。
四、研究內容
(一)地下街之意義、發展緣起與目的,及所提供之效益。
(二)探討日本及台灣高雄地下街發展至今所產生之問題,以資台灣未來開發之借鏡
,並說明台灣開發地下街基本方針策定之必要性。
(三)就日本與高雄開發地下街之經驗,取其長、去其弊,以台北車站及中華路為例
,研擬台灣開發地下街合乎理想之程序、開發主體,及未來如何營運管理與維護。
五、研究結果
(一)地下街發展至今,利弊參半,如何揚其利、匡其弊,有賴法令之事先防範,故
台灣開發地下街基本方針之確立有其必要性。
(二)地下街開發之推動,宜以地方屬級之公私合營事業機構為主體最佳。
(三)良好之營運管理與維護,是防止地下街頹敗因子產生之利器,所以地下街之營
運主體、營業種類及安全設施之管理維護,宜予制度化。
|
76 |
技術機構組織設計之研究--省屬農林技術機構個案分析張以諾, ZHANG, YI-N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一個科技制度化的時代,科技人員不再個別地從事研究,而是經由任務小組(Task
Force)或工作團隊(Team Work )的組織方式來從事集體的創作。就組織設計權變
研究途徑的觀點言之,此種由科技人員為主所組成的技術機構,其所面臨的環境、使
用的技術、組成的成員均不同於一般行政機關或產業組織,故其組織內部的結構和過
程必有特殊之設計。
本篇論文以省屬農林技術機構(包括五個試驗所及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為研究對象,
就組織設計之權變研究途徑及科技人員在組織中之行為研究為理論基礎,採用文獻分
析法、問卷調查法以及觀察訪問法對研究對象目前之組織設計情形作詳盡之分析,嘗
試對既有的學理主張予以檢證,進而提出建議供實務者及後讀研究者之參考。全文共
七章,約九萬餘言,茲將各章簡述如次:
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有關名詞詮釋,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提出本篇論文之理論基礎,包括組織設計之權變研究
途徑以及科技人員在組織中進行之研究,並提出論文的研究架構和基本假設。
第三章,省屬農林技術機構之結構面設計,就研究對象其組織結構面設計之情形加以
分析討論,包括水平分化情形、垂直分化情形、結構型式以及結構特性。
第四章,省屬農林技術機構之過程面設計,就研究對象其組織過程面設計之情形加以
分析討論,包括領導與激勵過程、溝通與互動過程、決策與目標設定過程、以及控制
考核與績效評估過程。
第五章,省屬農林技術機構之權變因素設計:探究可能影響技術機構組織設計的內外
在因素,包括策略與技術特性、環境與人員特性、昇遷與報酬制度。
第六章,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就上述各種組織變項之特性,編成問卷,對五
所一場之技術研究人員加以施測,並就調查結果作相關分析,及不同組樣本之差異分
析。
第七章,結論:除了對整個研究過程加以檢討,並對研究發現加以整理,提出建議。
|
77 |
調查回饋技術在機械行業上之應用研究張裕隆, ZHANG, YU-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計一冊,五萬字,分為五章。
本研究係「組織發展」中之「調查回饋」技術之初步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調查
回饋」技術對於增進組織的健全與效能之影響,並嘗試建立一套調查回饋系統,以提
供企業各界診療之服務。
本研究之實驗對象為建德機械公司三重與平鎮兩廠製造課之全體員工,其中三重廠之
製造課為實驗組,進行「調查回饋」之實驗處理,調查之問卷內容包括有:工廠員工
心態調查問卷、組織氣候量表、工作士氣量表及工作滿足量表等四份量表,調查完畢
之後,加以列表摘要,並回饋給該課的所有成員,然後由其共同診斷組織□的問題,
並擬定行動方案,提呈上級栽決。另一平鎮廠之製造課則為「調查」控制組,其於三
重廠進行實驗處理三個月後進行問卷調查,但研究者只將結果回饋予該廠的高級主管
人員,之後,兩組共同逐步實施行動方案。
本研究係以員工對該項「調查回饋」研究計劃的支持程度與生產量以及離職率等為評
估之依據。由於本研究採「多重時間系列設計」,故分別收集兩組處理前後之有關資
料,以進行實驗處理效果之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1) 實驗組之員工對該項「調查回饋」研究計劃頗為歡迎。
(2) 「調查回饋」技術有助於提高該廠之生產量。
(3) 「調查回饋」技術有助於減低該廠之離職率。
(4) 「調查」控制組之生產量略有上揚之趨勢,但不若「調查回饋」組來得明顯。
(5) 「調查」控制組之離職率略有下降之趨勢,但不若「調查回饋」組來得明顯。
此外,本研究並進行相關等多項統計分析,以探討問卷內容中諸變項間之關係,其結
果詳見論文中之「結果與討論」一章。
|
78 |
台灣地區成人收看電視綜藝節目之動機與行為研究張曉琴, Zhang, Xiao-Q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架構與定義、文獻探討與研究問
題。
第二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採問卷調查法,問卷收回後,並以內容分析法將收看電
視綜藝節目之動機加以歸納處理,最後並以SPSS來統計分析所有資料。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依電腦跑出來之結果,解釋、分析台灣地區成人收看電視
綜藝節目的動機和行為。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目的,除了欲瞭解台灣地區成人收看電視綜藝節目之
動機與行為,並希望能提供給實務界做為執行與改進之參考。
|
79 |
一貫道信徒傳播媒介使用與認知何穎怡, He, Yi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貫道乃台灣少數秘密宗教之一,本研究要探討此一特殊
團體成員之傳播媒介使用與認知,並探討何者因素影響其媒介使用與認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理論架構俱重媒介使用與認知,國外已有針對特殊團體所
做之研究,本研究則希望一探國內特殊團體之媒介使用與認知。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蒐集資料,採立意取義法,分南、此、鄉村
、都會區在全省共抽十二個一貫道廟宇做調查,共取三百七十個樣本。
第四章 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用電腦分析ヾ信徒媒介使用情形ゝ信徒媒介認知情形ゞ
人口學變項、宗教涉入與媒介使用及認知之關聯性。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0 |
性別、創造力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余嬪, YU.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結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三、操作定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性別與職業興趣
二、創造力與職業興趣
三、性別、創造力與職業興趣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2(性別)×3(創造力高、中、低)多因設計。
二、受試者與主試者
三、測量工具、拓弄思創造思考測驗、職業興趣調查表
四、實施程序
五、統計方法: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
一、基本資料:拓弄思創造思考測驗職業興趣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二、變異數分析結果
三、假設驗證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二、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4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