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中共官倒問題之研究陳杏獻, CHEN,XING-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探討中共目前社會上,因為經濟改革所引起的官員貪污腐化,利用職權經商
牟取暴利的現象,除了探討問題產生之制度結構的根本因素外,亦對於人為因素加以
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以歸納分析法為主。整篇論文共分五章約七萬五千字。各章內
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導論,討論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和範圍。
第二章:從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來探討中共壟斷權力的理論基礎,並且對於
中共幹部人員之選拔制度,及對幹部監督制衡的能力的措施作論述,以實際了解幹部
官僚作風盛行的根本原因。另外亦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分析改革和貪污腐化兩者之間
的關聯性。
第三章:從經濟體制的層面來探討官倒問題產生的經濟因素,中共一向是實行高度集
權的中央計劃經濟,但在進行改革時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刺激生產效益,在這兩種
不同的經濟制度未能充分配合的情形下,使經濟的運行產生了結構性的偏差,形成官
員以權謀私的缺失而產生官倒問題的現象進行結構性分析。
第四章:對於官倒問題作一個全面性的分析,從價格制度及物品流通的弊端及人為因
素來探討官倒問題產生的短程因素,另外亦對於當前中共社會及中共政權因官倒問題
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
第五章:結論。
|
102 |
中共政治改革之趨勢及其困難趙俊行, ZHAO,JUN-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為「中共政治改革之趨勢及其困難」, 旨在探討中共實施政治改革對其權力
、意識形態、和組織等三方面的困難點。
本論文全文約十九萬字, 分為六章, 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主要在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權力結構與改革路線。包括第一節, 概念厘清與說明; 第二節, 毛澤東死后
的中共權力斗爭; 第三節, 「十一大」到「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權力結構與改革路線
; 第四節, 「十二大」到「十二屆五中全會」的權力結構與改革路線; 第五節, 「十
三大」以后的權力結構與改革路線; 第六節, 小結。本章主旨在說明毛死后中共權力
階層變化的趨勢與路線變化的過程。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改革政策。包括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概念與功能; 第二節, 中共
對「毛澤東思想」的評價; 第三節, 中共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爭奪; 第四節, 小結。本
章主旨在探討意識形態轉變的內容與中共領導階層對意識形態的分歧, 以及其對改革
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第四章: 建黨與整黨。包括第一節, 概念釐清與說明; 第二節, 政治改革的背景; 第
三節, 政治改革的作為; 第四節, 評估。本章旨在探討中共政治改革的構想與作為,
以及政治改革的性質。
第五章: 政治改革的困難。包括第一節, 政治衝突升高; 第二節, 官僚主義盛行; 第
三節, 意識形態紛雜。本章主旨在探討中共政治改革的重重困難, 主要自權力、官僚
體制的作風方面、和意識形態三方面分析。
第六章: 結論。試圖提出個人對中共政治改革的觀點。
|
103 |
中、韓兩國耕地租佃制之比較研究鄭文燮, ZHENG, WEN-X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50年代,中、韓兩國均針對地權不均與惡劣的租佃制度,進行土地改革,中華
民國台灣地區首先改善租佃制度,繼之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大韓民國則在消除租佃
制與創設自耕農的原則之下,實行農地改革。由於兩國所採取的改進措施有些不同,
而顯示不同的結果,隨著農業環境之變化,而面臨了新的租佃問題。於是筆者乃著眼
兩國之租佃問題之所在與已實行的改進措施,並比較分析相類點與相異點,導出相互
可供借鏡之處,以探尋向後租佃制之改進方向。
租佃制度與各種農業問題相互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因此,本文的研究範圍限於租佃
制度之實態與已推行的改進措施。採用比較研究法,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俾能了解兩國的租佃制,並提出改進意見,以供兩國之參考。
第一章導論,分析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目、方法及範圍。
第二章首先諭論及租佃問題之所在與其改進措施,加以說明租佃制與農地利用關係。
第三、四章探討中、韓兩國之租佃制,分析農地改革前之租佃問題,加以說明其改善
措施與結果。
第五章比較分析,探討農地改革以來租佃制之演變過程與問題之背景等,加以比較兩
國所採用的改進措施與當前課題。
第六章提出改進意見,做為結論與建議。
|
104 |
我國農地租佃問題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吳明意, WU, MI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自民國三十八年推行一連串土地改革以來,成效非凡,不但解除積弊已欠的
土地問題,同時奠定了今日經濟繁榮的基礎。唯時至今日,由於社會、經濟結構急遽
變遷,在農地方面也同時衍生了本質上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租佃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自
應另謀解決的對策。本研究之目的,即在謀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姿提供制定農地政策之
參考。至於研究方法則係利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方式,深入農村實地了解業主與佃
農的經濟背景與個人意願,並將調查結果,以個別分析和交叉分析法進行分析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首先就我國農地租佃制度的歷史背景,做一簡述,作為鑑往知來旳理
論基礎,其次分析業佃雙方的家庭經濟結構,作為判斷雙方家庭客觀上是否具備耕作
能力及從事農業經營可能性的指標,並進一步假設解除三七五策佃契約時,對雙方可
能造成的影響。最後配合訪問所得的業佃雙方主觀意願,以判斷當今農地租佃制度應
遵循的方向,係由業主收回自耕或者放領予佃農耕作,還是其怹更合理可行的辦法。
經分析結果發現三七五租佃制度雖有其卓越貢獻,但因客觀情勢改奱,該制度已漸無
法適應時代所需,為解決日益嚴重的農地租佃問題,並預防可能衍生的其他相關問題
,宜適度調整其手段與限制,以因應社會潮流及人民需要,同時,政策指導方向亦應
由注重土地分配問題轉移為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為重心的農地利用問題
|
105 |
中共現階段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之研究(一九八五∼八六年)李圭澤, LI, GUI-Z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計一冊、七章、十九節,約十萬字。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係闡釋本論文之研究方法、目的及資料來源之限制。第二章係探
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經濟模式的轉化,分別就其涵義、中共改革派之意見以及
經濟模式的轉化進行分析。
第三章係探討城市經濟改革的直接背景,分別就農村經濟改革、對外開放及經濟特區
建立以至於「十二屆三中全會」之發展背景的描述。
第四章簡單敘述城市經濟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擴大企業自主權、計劃管理體制改革
、商業流通體制改革三項。
第五章深入探討一九八五年五月以後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內容:價格體制改革及
工資改革,此亦為本論文之核心。
第六章探討當前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困擾,希望就政策路線之衝突、經濟環境及其癥
結問題作進一步的研析。
第七章為結論,本章根據前面各章之探討,對中共現階段城市改革之前途加以評估。
|
106 |
蘇聯婦女地位之研究茅慧青, MAO, HU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自謂在「十月革命」後不久,已將其婦女從傳統舊社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並使
她們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各生活層面,享有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今天蘇聯婦女
地位的實際情況如何,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論文計一冊,共約七萬五千字,分為五章十六節,以蘇婦女的地位為研究對象,其
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地位」的意義,婦女地位的改變,及研究主題、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從俄國「婦女問題」的產生談起,說明俄國婦女解放的理論及策略。
第三章:將俄國分為革命後十年、斯大林時及斯大林以後三個時期,看其婦女政策及
婦女地位之演變情形。
第四章:分別由教育、政治、經濟和家庭四個方面,來看蘇聯婦女的地位實況。
第五章:結論,從理論與實際的角度,來看蘇聯婦女解放的成果和限制,以及蘇聯婦
女地位未來的展望。
|
107 |
租稅改革理論的福利效果分析黃蔭基, Huang, Yin-J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最適租稅布規範性分析的租稅理論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然而,具體的政
策性建議,卻一直無法產生,此乃歸因於(1)政府無法同時改變所有稅率(2)即
使能改變,亦無法正確估計自我與交叉的價格彈性和所得彈性以便求得福利極大化的
租稅結構,於是發展出屬於次佳理論範疇的租稅改革理論。
全文共分五章,主要探討利用稅率的逐漸調整,稅基的改變,以及公共財數量的變化
等工具,來促使福利水準增加,以達最適租稅的福利最大化。第一章緒論及研究的動
機和方向;第二章為基本模型,探討政策工具的使用在何種情況下會使福利增加;第
三章為基本模型之修正及擴充;第四章引進其他租稅改革方法;第五章為模型的安定
性分析;第六章為結語及未來研究方向。
|
108 |
政黨財務之研究曹湘醴, Cao, Xiang-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黨財務之研究即針對民主政治體系下競爭的政治團體與個人之金錢處理的問題而探
討。本論文計一冊,共分五章十八節:
第一章:乃先就「政黨財務」此一概念之定義予以說明,並提政黨財務的原則藉以為
以後對各別事實批判的憑據,最後則說明本論文資料的處理與運用的方法。
第二章:以政治支出為主題,分別說明影響政治支出之因素,支出的種類與目的,並
分析支出的規模與效果。
第三章:以政治收入為主題,分別說明各種收入來源及手段與其政策之影響。
第四章:以財務改革為主題,分別說明收支限制,帳目公開及公共補助等方式與效果
。
第五章:結論,強調政治財務凈化的重要性並試題一些建議。
|
109 |
金融改革中存款保險制度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為中心林元麒, Lin, Yuan-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已成為時代趨勢,然而市場過度競爭的結果,卻是各國金融危機頻傳,我國亦難以倖免。一九八五年,存款保險條例公布施行,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亦隨之成立,是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之始。但因我國金融市場開放過速,相關法規又未臻健全,政府依舊仰賴概括承受之模式以弭平金融風波,致存款保險所能發揮之功能十分有限。所幸自彰化四信事件後,各界均已體認到存款保險之重要性,政府亦試圖建構完整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包括一九九九年存款保險條例修正、二○○○年銀行法修正,以及二○○一年之「金融重建三法」等,以回歸市場經濟之正軌。
我國之存款保險制度乃師法自美國,金融重建基金之設置亦以美國之「清理信託公司」(RTC)為藍本,故本文除就存款保險之沿革及基本概念、問題金融機構之定義及認定等作一介紹外,主要係藉由檢視與對照美國及我國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以及分析彰化四信、中興銀行、卅六家基層金融機構(二○○一年)等案例之事件經過與處理爭議,來探究我國現行制度不足之處及主管機關在實務運作上所面臨之困境與挑戰。最後,針對金融重建基金退場,存款保險制度回歸限額保障之原始功能後所面對之金融改革賡續問題,爰就金融監理、金融機構內部管理、存保機制以及其他法制之配合等層面提出建議,以作為本文之結論。
|
110 |
荷蘭與德國統合主義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 / The Political-Economical Analysis of Dutch and German Corporatist Reform藍於琛, Lan, Yu-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論點有三,分述如下:
(一)在相似的統合治理結構中,制度內的差異造成了統合治理模式運作成效的不同,也導致相異的經濟發展、勞動市場與社會福利表現。特別是國家治理能力與社會治理能力上的差異。就業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國家在改革過程中發揮高度的國家治理能力,促使社會伙伴締結以改革為導向的社會契約,並且化解分配聯盟抵制的難題,進行制度與政策的改革。
(二)高度統合治理模式促成了高度經濟成長、失業率的降低與總體就業的增加。相對的,當統合治理模式退化時,就會導致經濟成長降低與遲緩,失業率升高與總體就業增長不足的情形。因此,統合治理模式與經濟表現、勞動市場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但統合治理模式與社會安全支出之間的關係取決於政黨政治的中介影響。政黨擴張社會安全支出以爭取選民的支持,特別是爭取勞工階級的支持。惟在失業率高漲與福利國家危機之際,政黨都會採取社會安全支出的合理化的政策。
(三)統合治理制度調適的可能,在於啟動良性循環來促進與維持高度統合模式。經濟成長與低失業率都得力於高度的統合治理模式。高度國家治理能力,協助勞資社會伙伴重整利益匯集的代表性組織,並授與社會行政管理權力與參與經濟社會政策制定的門徑,達成了高度的統合結構的制度整合。同時高度的社會共識源自於國家與社會伙伴之間的社會伙伴精神與主導經濟發展與社會分配的意識型態確立,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在當時和諧的勞資關係上,糾合了統合治理所需的社會性支持。高度制度性治理與社會性支持的統合治理模式促成了那一時期內經濟快速成長與低失業率。
|
Page generated in 0.01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