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44
  • 1028
  • 251
  • 113
  • 66
  • 27
  • 2
  • 2
  • 1
  • 1
  • Tagged with
  • 1492
  • 487
  • 287
  • 284
  • 280
  • 261
  • 253
  • 223
  • 193
  • 188
  • 181
  • 181
  • 177
  • 170
  • 16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071

應用統計方法找尋配方之研究

蔡淑茜, Tsai, Shu-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嚐試找出果凍的最適配方,利用品質機能展開將顧客需求和技術項目結合,找出顧客所重視的技術項目,再依此規劃實驗收集資料。以田口方法和迴歸分析法對數據分析,以提出最適配方。 利用田口方法和迴歸分析法兩種方法找尋最適配方,發現依照不同品質特性所找出的最適配方結果是不相同的,而同時考慮兩種品質特性整體損失函數所找出的最適配方,才能使整體期望損失估計值最小(小於兩個品質特性各別所找出最適配方期望損失估計值的加總)。 由於產品時常有多個品質特性,建議找最適配方時,能同時考量各品質特性的總損失,唯有如此才能找到真正使損失最低的最適生產組合。 / The research goal is to try to find optimal setting combination of one product. We take advantage of 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method to combine the needs of customers and producing technologies; by this, we can tell which technologie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customers’needs. After knowing which technologies are important, we could order an experiment to collect raw data. Using Taguchi Metho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aw data, we can extract optimal solutions. We found that we could get different optimal solution by different character of a product. Therefore, only considering all characters of a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get the really optimal setting combination; or we just could get sub optimal setting combinations.
1072

台灣銀行業同業購併之可行性分析-以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中央信託局為例

謝懷恕, Shieh, Hwai-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從金融產業的產業概況介紹開始,以次級資料蒐集的方式對目前國內的金融體系、機構作一分類介紹,並進行產業分析,以瞭解合併的趨勢與成因;並以個案研究方法,分析個案銀行的基本資料與相關財務比率,歸納整理並簡單模擬合併後之可能情節。本論文選定的配對組合為「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及中央信託局」,因為這三家行局的組合是最常被報章雜誌點名的配對組合,亦是財政部大力推動的組合之一,同時被金融業界認為是本國銀行同業間合併具有指標性質的組合。 本論文採用CAMEL評等系統,選取下列的財務指標做為本論文的研究變數,包括資本適足性(Capital adequacy)、資產品質(Asset quality)、管理績效(Management performance)、獲利能力(Earnings)與流動性(Liquidity),並加上「成長性」與「生產力」兩大項指標,可歸為七大類的財務比率,再加上非財務性質的指標—銀行個體特徵變數。本論文研究結論發現,在所有情況皆維持不變下,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中央信託局合併後,不論是在資本適足性、經營效率、獲利能力、流動力及生產力等各方面均近似於台灣銀行的水準;若三家銀行合併後進行人事精簡、改善逾放及資金成本下降,其經營效率、獲利能力以及生產力等方面皆高於在所有情況皆維持不變下的研究結果。 最後綜合歸納目前之金融產業發展趨勢、個案分析的資料,以及個人於立法部門服務之經驗,進一步探討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及中央信託局三家個案銀行的互補性、合併的利基與未來競爭優勢,及合併時可能遭遇的阻礙。並對金融主管機關、三家個案銀行及後續研究者,給予合併相關議題的建議。
1073

資訊式廣告效果研究:以閱聽人之既存態度、廣告訊息涉入度與訊息論點品質為探討 /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mercial:An Exploration of Viewers' Existing Attitudes、Advertising Involvement and Argument Quality

施淑芳, Shih Shu-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式廣告即是:「單一廣告主以付費方式,透過有線電視頻道,以長時間廣告型態(不論只有2分鐘、5分鐘或長達一小時,只要能提供廣告主足夠時間詳細說明產品即可)將有關產品、服務等訊息傳達給消費者的廣告。」 過去,鮮少有研究針對資訊式廣告探討,原因不外乎資訊式廣告並非是主流的廣告形式。但在台灣,隨著有線電視頻道的開放與普及化,資訊式廣告近幾年逐為盛行,消費者只要打開電視就難以不接觸到資訊式廣告。在資訊式廣告充斥的環境下,本研究欲探究閱聽人對資訊式廣告的既存態度,在整個廣告效果中扮演的角色,進而了解閱聽人對資訊式廣告的既存態度是否影響其在接收資訊式廣告訊息時的效果。 本研究以實驗法進行,實驗中透過不同涉入度(共分為兩層次:高涉入度╱低涉入度)與論點品質(共分為兩層次:高論點品質╱低論點品質)的操控,分析閱聽人對資訊式廣告的既存態度是否和這兩個變數產生交互作用,而導致閱聽人接收訊息之後引發對訊息的支持性想法、反駁性想法、廣告態度、品牌態度、購買意圖的差異。 研究發現,受試者對資訊式廣告的既存態度的確會影響其接收不同論點品質的訊息效果,對資訊式廣告持以高既存態度者暴露於高論點品質的廣告時,比暴露於低論點品質時產生更多的支持性想法以及更高的廣告態度,但低既存態度者不論暴露於高低論點品質所產生的支持性想法、廣告態度、品牌態度確實沒有顯著差異。亦即,論點品質與既存態度的交互作用是產生於高論點品質的狀態。 會造成這樣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涉入的狀態下,人們對訊息的注意度高,因此會將既存態度作為處理訊息時態度改變的起點,且高涉入度其有強化既存態度的效果。因此,原本喜歡的就更加喜歡、討厭的卻益發討厭。但在低涉入的狀態下,人們對訊息的關注程度低,較不會去思考訊息內容,因此將既存態度視為處理訊息的線索,也就是將既存態度作為訊息處理的週邊路徑,因此在態度變遷上並沒有顯著差異,而是維持原本的既存態度。 / The infomercial is a paid from of advertisement and is usually aired on cable TV. Infomercial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in length, format and content. Infomercials become more popular in Taiwan and not enough research has been devoted to exploring its effectiveness;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at shedding more lights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suasiveness of infomercials with different message quality and for different individual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infomercials.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This is a 2x2x2 between-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three factors that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re subjects' existing attitudes toward infomercial ( 2 levels: high versus low), advertising involvement (2 levels: high versus low) and argument quality ( 2 levels: high versus low).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jects who were exposed to high argument quality messages and had high existing attitudes toward infomercial at the same time expressed more support thoughts and more positive advertisement attitudes than subjects who were exposed to low argument quality messages. However, no difference emerged for subjects with low existing attitude toward infomercials were exposed to high argument quality messages or low argument quality messages.
1074

自尊的多面向對大學生憂鬱與攻擊行為的影響

劉樹斐, Liu, Shu-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從不同面向的自尊來預測個體的憂鬱與攻擊行為。由於低自尊導致憂鬱與攻擊行為的論點遭受質疑,於是本研究應用到最近自尊文獻中的兩股趨勢:自尊內部的結構—單向度與雙向度(自我喜愛感與自我能力感);以及自尊本質的可變動性—程度與穩定度,希望能從自尊的多面向來分別探討自尊與憂鬱、以及自尊與攻擊行為之關係。 單向度自尊與憂鬱的關係而言,根據Brown與Harris(1978)的研究認為整體自尊偏低會傾向憂鬱;Butler, et al.(1994)的研究指出預測整體自尊不穩定者會傾向憂鬱;而根據Greenier et al.(1995)的研究則認為不穩定低自尊將對憂鬱有最顯著的預測關係。在單向度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係中,Anderson(1994)認為穩定低自尊有較多的攻擊行為;而Baumeister et al.(1996)則主張不穩定高自尊者會較多的攻擊傾向。上述各種理論對憂鬱與攻擊行為的預測仍有不一致之處,是本研究希望能釐清的。 若是在雙向度的架構下,Tafarodi與Vu(1997)認為雙向度中特別是自我喜愛感低者對憂鬱更具影響力;而Mruk(1995)與Tafarodi(1998)認為雙向度中自我能力感與自我喜愛感的矛盾性(自我能力感顯著的大於自我喜愛感),最能預測攻擊行為。從雙向度架構探討不同自尊面向,何者對憂鬱與攻擊行為有最顯著的預測力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以296名台北地區的大學生為樣本,進行為期一個月對受試自尊、憂鬱與攻擊行為的追蹤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社會讚許性量表、自我喜愛感與自我能力感量表(普通版與此時此刻版)、貝氏憂鬱量表、與波氏攻擊量表。 研究結果首先發現自尊結構在因素分析中不盡如Tafarodi雙向度的假設,因此按因素分析結果將整體自尊區分為自我喜愛感、自我肯定感、自我期望感、與自我懷疑感四個向度再進行與依變項(憂鬱與攻擊)的分析。 在自尊與憂鬱之間的關係中,低程度的整體自尊與憂鬱後測呈正相關;區分多向度後低自我喜愛感、低自我肯定感、高自我期望感、與高自我懷疑感分別與憂鬱呈正相關,在四個自尊面向中則以低自我喜愛感對憂鬱有最大的影響。整體自尊穩定度與憂鬱後測的關係未達顯著,但是不穩定的自我喜愛感與穩定且高的自我期望感,分別可以預測憂鬱情緒的提升。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係,在低程度的整體自尊,與低自我喜愛感、高自我懷疑感分別與攻擊後測呈正相關。以攻擊行為為依變項,不同矛盾性自尊組差異的ANOVA達顯著,說明了若個體的自我肯定感高於自我喜愛會比自我喜愛感高於自我肯定感者更容易攻擊。整體研究結果顯示,預測憂鬱與攻擊的自尊面向仍然是整體性低自尊為主,其中預測憂鬱最主要的貢獻是來自於低程度的自我喜愛感。 進一步將依變項(憂鬱與攻擊後測)按照高低區分,再分別以各自尊面向預測憂鬱、攻擊。高憂鬱組裡低整體自尊,與多向度的低自我喜愛感、低自我肯定感、高自我期望感、高自我懷疑感都對憂鬱有預測力;而加入穩定度的因素後,穩定且低的自尊,與穩定且低的自我喜愛感預測憂鬱達顯著。在低憂鬱組中,自我期望感高且不穩定者較能預測憂鬱情緒提升。在攻擊依變項中除了低攻擊組的自我肯定感穩定度與攻擊呈正相關之外,其餘無論高、低攻擊組中的自尊與攻擊關係都不達顯著。 最後本文針對研究結果、自尊的不穩定性、自尊的結構、攻擊者的自尊現象、與研究方法(受試)等問題逐一討論,並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可能的建議。
1075

半導體產業設備產能使用效率影響因素之實地實證研究 /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quipment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ctory--Field Empirical Study

李惠娟, Lee, Shar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發展是支撐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尤以半導體產品的製造與代工備受矚目。近年來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發展呈現成長狀態,連帶引發半導體製造廠之產能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如何作好產能管理,使能盡量符合顧客需求,便成為管理當局關注的議題。 半導體製造廠的產能管理著重在機台設備面,此與本產業之多數製程係仰賴精密機台之功能有關。為了探討如何充份利用設備產能,故本研究從成本動因的角度,探討可能影響機台設備產能的因素。 由於半導體相關產品種類繁多,功能各有不同,因此在接受顧客訂製時亦呈現多樣化現象。當半導體產品之設計不同時,將衍生複雜性之問題,可能對機台設備效率發生影響,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一即在探討產品複雜性對設備效率之影響為何。 此外,為求品質方面的優異、加快研發產品的問世速度,以及排程上的適切,許多相關作業活動和作業型態因應而生,使整體生產作業之複雜性提高,而生產作業複雜性是否成為影響設備效率之因素,即為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二欲探討的內容。 在半導體製造廠之幾近全自動化的生產作業環境中,機台設備除了具有製程上的能力外,其自動化的運作方式是否會對效率面發生影響,亦為本研究有興趣的主題;由於機台設備之自動化運作設計有助生產周期縮短及浪費現象減少,為增加效率之來源,即為效率動因的定義,因此形成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三探討的內容,即效率動因(機台的自動化運作時間)對設備效率之影響。 本研究透過田野研究及文獻探討形成三項主要假設: 1.產品複雜性與設備效率存在負相關: 當產品之製程技術等級愈高,表示產品愈複雜,導致設備效率愈差。 2.生產作業複雜性與設備效率存在負相關: 當品質各項作業、研發相關作業和小批量作業數量愈多,影響正常生產愈大,使生產情況愈複雜,導致設備效率愈差。 3.效率動因與設備效率存在正相關: 當機台設備之自動化運作時間愈多,表示各項操作作業愈單純,可使設備效率愈好。 本研究採取田野(Field)及田野實證(Field Empirical)研究方式。為了使學術界對半導體製造產業有更多瞭解,因此本研究先從事田野研究,由筆者在民國88年9月至民國89年6月,每週親自至個案公司1-3天,以觀察、閱讀公司內部資料和訪談的方式進行對此產業的瞭解。接著以個案公司之民國89年1-3月的機台設備日資料為樣本,進行設備綜合效率(OEE)之實證迴歸分析,並佐以DEA敏感性分析結果以為驗證。 設備綜合效率(OEE)之實證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生產作業複雜性對設備效率確實有負向影響,且自動化效率動因對設備效率有正向影響。在(DEA)敏感性分析結果方面,生產作業複雜性對設備效率確實有負向影響,且自動化效率動因對設備效率有正向影響。 此項研究結果的隱含意義在於: 一、概括而論,由品質作業、研發作業和批量水準構成的生產作業複雜性確實對機台設備效率有負向影響,因此管理當局應著重於品質鑑定作業、品質內部失敗作業、研發相關作業和未滿載批次作業之管理。 二、由機台設備之自動化運作時間構成的效率動因對機台設備具有正向影響,因此在實務運作上,各相關部門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考慮此點,而當機台設備運作異常時,設備工程師等人員應充分展現支援的能力,使之盡速恢復自動化運作狀態。 由於OEE及DEA兩個迴歸模型所驗證的結果大致上相同,故本研究之結果應具可信度。 根據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實務界的建議為: 1.建議實務界可繼續針對各種功能性不同的機台設備群組作效率影響因素分析,有助管理與控制導致不同設備效率損失的影響因素,且可利用DEA方法以彌補OEE效率評估之缺失,俾能取得更有意義的參照結果。 2.DEA的實證結果顯示品質作業中的事前維修保養作業似有助設備效率之提升,與OEE之實證研究結果不同,建議管理當局可以告知製造部人員關於DEA的實證結果,則製造部人員應更能體認到品質的預防作業之重要性,同時亦建議個案公司可繼續進行事前維修保養作業對設備效率之影響研究。 3.未滿載批次之批量水準對設備效率有不利影響,建議個案公司儘量避免,利用併貨方式處理之。但若真的無法併貨時,則亦應考慮各機台設備之產能利用狀況,盡量分配給負擔較輕的機台進行製造作業,以減少瓶項機台的發生機率。 本研究對學術界的建議為: 1.對各種不同功能性的設備而言,若能取得影響其效率的產品複雜性因素,則可幫助實務界進行產品設計和設備產能分配之決策,本研究未達成此目的,建議後續研究者可繼續為之。 2.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本研究採用之效率動因觀念,積極地找出會使設備效率提升的因素為何,作為引導員工行為的依據。 3.不論學術界或實務界欲採用DEA方法來評估生產效率時,皆應謹慎選擇投入和產出項目,否則容易得到錯誤的引導。 /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nd foundry,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s that win Taiwan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upgrade the rank of Taiwan’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y has brought about shortage of supply. Therefore, how to manage production capacity effectively and to meet market needs has become a critical management issue. The focus of capacity management in fab is o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because it is the equipment that makes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work. In order to study how to fully utilize equipment,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searching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equipment efficiency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which is often measured by OEE. Those factors are designed as product complexity, process complexity, and efficiency drivers. Based 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is study comes out three hypotheses as follows: 1. Product complexity negatively influences equipment efficiency. 2. Process complexity negatively influences equipment efficiency. 3. Efficiency driver positively influences equipment efficiency. (Efficiency driver is not clear for me here) The research proceeds with two methods: field study and field empirical study. For the former, observation, document reading and interview techniques are adopted one to three days a week, from September 1999 to June 2000. As to the latter, daily data from on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ab are collected. The sample size is 4382. Two analyses are done: one is specified by OEE and the other is by DEA, which is for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both analyses indicate that process complexity and efficiency driver empirically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equipment efficienc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pport two hypotheses of this stud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1. In general, process complexity in terms of quality, R&D and batching activities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equipment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should make efforts on managing the monitor and test, internal failure, R&D and batching activities. 2. The auto-operation status can help enhance equipment efficiency, and thu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signing all the relevant activities. Besides,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if any out-of-order status are confronted, all supporting personnel, such as equipment engineers, should tr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get equipment repaired and restored to work automatically. Results from sensitivity analysis arrive at roughly the same conclusion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should be reliable and valid, and the findings can be possibly good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in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future researchers.)
1076

論我國保險安定基金有關保障被保險人之規範

李家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現今保險業多數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處於激烈競爭之局面,在日漸自由化之方向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趨勢下,相信發生財務問題的保險業機會大增,故如何落實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以發揮保險安定基金之功能,此為一重要之課題。因此,本論文擬先參考國內相關文獻之資料,再藉助外國之相關立法例-美國、英國、及加拿大之保險法令,並透過對各國保險安定基金制度的整理及介紹,來歸納出建構保險安定基金制度之所可能涉及之問題,並以此架構本文的體系。 本論文共分六章,撮其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對於本論文研究之動機、目的及方法範圍加以介紹。 第二章:保險安定基金之定義、目的、相關法律關係與相關概念之比較-先對保險安定基金之定義作一簡單之介紹,其次討論相關資料所得知安定基金之設立目的,再來以法律層面來探討補償義務下所牽涉保險人、被保險人和保險安定基金三方當事人之間法律關係,最後再以存款保險與特別補償基金等相類似之概念,與保險安定基金作一比較。 第三章:外國立法例有關保險安定基金保障被保險人之規定-分別介紹美國、英國、及加拿大之相關保險法令,以作為我國保險安定基金之參考。 第四章:我國保險安定基金及其保護被保險人之規定與相關問題-針對我國保險安定基金先作一簡單之說明與歸納,並以現行法令之規定,探討所可能面臨之問題為何,並嘗試對問題提出一合理之解決方案。 第五章:我國現行保險安定基金保護被保險人(給付或補償義務)之探討-針對保險安定基金此一給付或補償義務作一深入之探討,如應保障的保險契約為何、提供保障之時點為何、保障的權利為何、保障之對象為何人及設定保障或給付限額等諸多問題,先透過對我國法律規定之探討,再建構出現行保險安定基金給付或補償被保險人之規範。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針對現行規定所產生之問題和不足之處,綜合上述之探討,提出建議。
1077

網站設計架構與價格促銷時機對消費者喜好程度與評價之影響

吳華閔, Wu, Hua-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在消費者不同訊息處理途徑(中央路徑/周圍路徑)之下,網站之設計架構、訊息呈現次序與價格促銷廣告之出現時機對於消費者之喜好程度與評價的影響。 在ELM之模式下,網站之設計架構、訊息呈現次序與價格促銷廣告之出現時機,可以視為是周圍線索。當消費者具有相關知識且在高度涉入之情況下,會採取中央路徑,故此類周圍線索並不會影響消費者之喜好程度以及評價。但是當消費者缺乏能力(相關知識較低)或是沒有高度涉入的情況下,此時消費者會採取周圍路徑處理訊息,此時此類周圍線索便會對消費者產生影響。 透過在網路上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對周圍路徑消費者而言,階層式網站設計所得到的消費者喜好程度與評價都較高,且價格促銷廣告先呈現所得到的喜好程度與評價也高於價格促銷廣告後呈現者。而對於中央路徑消費者而言,網站設計架構、訊息呈現時機與價格促銷廣告出現時機對於其喜好程度與評價並無影響。 本研究之結果,對於企業在網路上針對消費者進行電子商務時,可以作為在架構網站、設計訊息內容與呈現方式時之參考,對於利用電腦、網際網路之功能以達成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的行銷也有相當助益。企業可以依此針對個別消費者提供適當的架構、訊息,以提高消費者之喜好、評價,進而增進其購買意願。
1078

台灣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報酬預測能力之研究

李翊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外研究證實,由於基金績效具有持續性,則理性的投資人會以過去績效最為投資參考依據,將資金投入過去表現佳的基金,而此一投資決策應能持續創造超額報酬或風險溢酬,因此市場資金應會流向未來績效佳的基金(smart money effect),此即為現金流量報酬預期效果且由於基金的現金流量變動代表投資人的投資決策變動,故現金流量報酬預期效果亦即為投資人對於股票型基金報酬的預測能力。 為瞭解台灣基金投資是否具有報酬預測能力(選對好基金,將資金由壞基金中抽離的決策),而此能力是否會因基金基金規模產生差異,且市場投資人可否根據此一公開資訊(上上期的現金流量)、累積資訊(累積前三期的淨現金流量)作為投資參考,並賺取超額報酬。本研究根據建構八組投資組合,包括三組不同基礎的現金流入(出)交易策略,比較各投資組合的報酬預期效果。 結果發現,台灣股票型基金投資人並不具備報酬預期能力,且常做出錯誤的決策,通常由好基金中籌離資金,喪失獲取較佳報酬的機會。而市場投資人無法藉由遞延一期的現金流量資訊獲取較佳超額報酬機會,但可藉由過去累積三期的現金流量資訊,將資金由淨現金流入金額大的基金中抽離,並投資於淨現金流出金額較大的基金,可因而獲取較佳的績效。另外,投資人對小型基金的報酬預期能力優於大型基金。
1079

英國政府治理模式變革之研究

劉坤億, Kun-i 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年代迄今,對英美語系和歐陸等先進工業民主國家的政府部門而言,是一個治理模式變革的年代。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政府改革運動的持續力和影響層面是歷史上少見的,驅動改革的相關理念亦有脈絡可循,並且已經浮現出若干明顯的新治理模式。可惜的是,這一波政府改革風潮雖然有著許多不同而動人的稱號(如新公共管理運動、政府再造運動),以及眾多令人目眩神迷的改革策略(如顧客導向的服務、簽約外包、組織精簡等),但是針對各類新的治理模式或各種改革方略所進行的分析及評估卻不多。本文將嘗試由治理(governance)概念發展出一套評估性的分析架構,以作為檢驗這些新的治理模式或改革策略的工具。這一套評估性的分析架構包括三個部分:治理工具的選擇、治理過程的互動關係及治理能力的評估指標。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 ‥‥‥‥‥‥‥‥‥‥‥‥‥‥‥‥‥‥‥11 第四節 治理概念的界定 ‥‥‥‥‥‥‥‥‥‥‥‥‥‥‥‥‥‥‥1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9 第二章 西敏寺型式的改革 ‥‥‥‥‥‥‥‥‥‥‥‥‥‥‥‥22 第一節 西敏寺民主模式的特徵及其困境 ‥‥‥‥‥‥‥‥‥‥‥‥22 一、西敏寺模式的主要特徵 ‥‥‥‥‥‥‥‥‥‥‥‥‥‥‥‥22 二、西敏寺模式的困境 ‥‥‥‥‥‥‥‥‥‥‥‥‥‥‥‥‥‥24 第二節 柴契爾革命的背景 ‥‥‥‥‥‥‥‥‥‥‥‥‥‥‥‥‥‥29 一、經濟和社會的壓力 ‥‥‥‥‥‥‥‥‥‥‥‥‥‥‥‥‥‥30 二、政治和行政的困局 ‥‥‥‥‥‥‥‥‥‥‥‥‥‥‥‥‥‥34 三、歐洲化的衝擊 ‥‥‥‥‥‥‥‥‥‥‥‥‥‥‥‥‥‥‥‥35 四、柴契爾個人的意志 ‥‥‥‥‥‥‥‥‥‥‥‥‥‥‥‥‥‥37 第三節 新右派的改革理念 ‥‥‥‥‥‥‥‥‥‥‥‥‥‥‥‥‥‥37 一、自由主義和保守哲學 ‥‥‥‥‥‥‥‥‥‥‥‥‥‥‥‥‥38 二、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 ‥‥‥‥‥‥‥‥‥‥‥‥‥‥‥40 三、公共選擇理論 ‥‥‥‥‥‥‥‥‥‥‥‥‥‥‥‥‥‥‥‥42 四、管理主義 ‥‥‥‥‥‥‥‥‥‥‥‥‥‥‥‥‥‥‥‥‥‥49 第四節 保守黨政府的改革行動 ‥‥‥‥‥‥‥‥‥‥‥‥‥‥‥‥53 一、改革紀事(1979-1997) ‥‥‥‥‥‥‥‥‥‥‥‥‥‥‥‥53 二、改革歷程及其重點 ‥‥‥‥‥‥‥‥‥‥‥‥‥‥‥‥‥‥57 第三章 治理概念的分析架構 ‥‥‥‥‥‥‥‥‥‥‥‥‥‥‥60 第一節 治理概念途徑的內涵 ‥‥‥‥‥‥‥‥‥‥‥‥‥‥‥‥‥60 一、治理概念的七種用法 ‥‥‥‥‥‥‥‥‥‥‥‥‥‥‥‥‥60 二、治理和新公共管理之間的差異 ‥‥‥‥‥‥‥‥‥‥‥‥‥64 三、治理概念的五個命題 ‥‥‥‥‥‥‥‥‥‥‥‥‥‥‥‥‥66 第二節 治理工具的類型 ‥‥‥‥‥‥‥‥‥‥‥‥‥‥‥‥‥‥‥71 一、從政策工具到治理工具 ‥‥‥‥‥‥‥‥‥‥‥‥‥‥‥‥71 二、四種治理工具 ‥‥‥‥‥‥‥‥‥‥‥‥‥‥‥‥‥‥‥‥72 三、四種治理工具的比較 ‥‥‥‥‥‥‥‥‥‥‥‥‥‥‥‥‥77 第三節 治理關係的層次 ‥‥‥‥‥‥‥‥‥‥‥‥‥‥‥‥‥‥‥79 一、從政府統治到多層治理 ‥‥‥‥‥‥‥‥‥‥‥‥‥‥‥‥79 二、三個層次的治理 ‥‥‥‥‥‥‥‥‥‥‥‥‥‥‥‥‥‥‥81 第四節 治理能力的指標 ‥‥‥‥‥‥‥‥‥‥‥‥‥‥‥‥‥‥‥85 一、善治的參考指標 ‥‥‥‥‥‥‥‥‥‥‥‥‥‥‥‥‥‥‥85 二、動態指標的建構 ‥‥‥‥‥‥‥‥‥‥‥‥‥‥‥‥‥‥‥88 第五節 研究架構的提出 ‥‥‥‥‥‥‥‥‥‥‥‥‥‥‥‥‥‥‥92 第四章 財務管理改革 ‥‥‥‥‥‥‥‥‥‥‥‥‥‥‥‥‥‥94 第一節 績效責任導向的財務管理 ‥‥‥‥‥‥‥‥‥‥‥‥‥‥‥94 一、效率稽核 ‥‥‥‥‥‥‥‥‥‥‥‥‥‥‥‥‥‥‥‥‥‥95 二、財務管理方案 ‥‥‥‥‥‥‥‥‥‥‥‥‥‥‥‥‥‥‥‥96 三、市場測試 ‥‥‥‥‥‥‥‥‥‥‥‥‥‥‥‥‥‥‥‥‥‥98 四、績效責任審計 ‥‥‥‥‥‥‥‥‥‥‥‥‥‥‥‥‥‥‥‥99 五、強化會計功能 ‥‥‥‥‥‥‥‥‥‥‥‥‥‥‥‥‥‥‥‥101 第二節 治理工具的選擇 ‥‥‥‥‥‥‥‥‥‥‥‥‥‥‥‥‥‥102 一、層級節制為體,市場機制為用 ‥‥‥‥‥‥‥‥‥‥‥‥‥103 二、官僚經驗與管理文化的變革 ‥‥‥‥‥‥‥‥‥‥‥‥‥‥104 第三節 治理過程的互動關係 ‥‥‥‥‥‥‥‥‥‥‥‥‥‥‥‥109 一、官僚與廠商的競爭 ‥‥‥‥‥‥‥‥‥‥‥‥‥‥‥‥‥‥109 二、內部審計重於外部審計 ‥‥‥‥‥‥‥‥‥‥‥‥‥‥‥‥111 三、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拉鋸 ‥‥‥‥‥‥‥‥‥‥‥‥‥‥112 第四節 治理能力的評估 ‥‥‥‥‥‥‥‥‥‥‥‥‥‥‥‥‥‥114 一、從政治理性出發的問題診斷 ‥‥‥‥‥‥‥‥‥‥‥‥‥‥114 二、柴契爾優越的統理能力 ‥‥‥‥‥‥‥‥‥‥‥‥‥‥‥‥115 三、仍須強化的回應力 ‥‥‥‥‥‥‥‥‥‥‥‥‥‥‥‥‥‥116 四、改革效益大於改革成本 ‥‥‥‥‥‥‥‥‥‥‥‥‥‥‥‥119 第五章 組織結構的變革 ‥‥‥‥‥‥‥‥‥‥‥‥‥‥‥‥124 第一節 市場模式的組織結構 ‥‥‥‥‥‥‥‥‥‥‥‥‥‥‥‥124 一、民營化 ‥‥‥‥‥‥‥‥‥‥‥‥‥‥‥‥‥‥‥‥‥‥125 二、續階計畫 ‥‥‥‥‥‥‥‥‥‥‥‥‥‥‥‥‥‥‥‥‥127 第二節 治理工具的選擇 ‥‥‥‥‥‥‥‥‥‥‥‥‥‥‥‥‥‥133 一、從層級節制到市場機制 ‥‥‥‥‥‥‥‥‥‥‥‥‥‥‥‥133 二、組織經濟學的論證 ‥‥‥‥‥‥‥‥‥‥‥‥‥‥‥‥‥‥135 第三節 治理過程的互動關係 ‥‥‥‥‥‥‥‥‥‥‥‥‥‥‥‥138 一、國家空心化(hollowing-out) ‥‥‥‥‥‥‥‥‥‥‥‥139 二、行政執行機關與部會的互動關係 ‥‥‥‥‥‥‥‥‥‥‥‥140 第四節 治理能力的評估 ‥‥‥‥‥‥‥‥‥‥‥‥‥‥‥‥‥‥144 一、特定系絡下的問題診斷 ‥‥‥‥‥‥‥‥‥‥‥‥‥‥‥144 二、梅傑與柴契爾在統理能力上的比較 ‥‥‥‥‥‥‥‥‥‥‥145 三、回應力與反作用力 ‥‥‥‥‥‥‥‥‥‥‥‥‥‥‥‥‥‥147 四、效益遞減、成本遞增 ‥‥‥‥‥‥‥‥‥‥‥‥‥‥‥‥‥148 第六章 文官制度調整 ‥‥‥‥‥‥‥‥‥‥‥‥‥‥‥‥‥152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取向的文官制度 ‥‥‥‥‥‥‥‥‥‥‥‥152 一、富爾頓報告的遺緒 ‥‥‥‥‥‥‥‥‥‥‥‥‥‥‥‥‥‥153 二、人事行政機關的改組 ‥‥‥‥‥‥‥‥‥‥‥‥‥‥‥‥‥155 三、雇用制度的變革 ‥‥‥‥‥‥‥‥‥‥‥‥‥‥‥‥‥‥‥157 四、訓練制度的發展 ‥‥‥‥‥‥‥‥‥‥‥‥‥‥‥‥‥‥‥163 五、文官員額精簡 ‥‥‥‥‥‥‥‥‥‥‥‥‥‥‥‥‥‥‥‥166 第二節 治理工具的選擇 ‥‥‥‥‥‥‥‥‥‥‥‥‥‥‥‥‥‥167 一、從人事管理到人力資源管理 ‥‥‥‥‥‥‥‥‥‥‥‥‥‥168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170 三、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省思 ‥‥‥‥‥‥‥‥‥‥‥‥‥‥171 第三節 治理過程的互動關係 ‥‥‥‥‥‥‥‥‥‥‥‥‥‥‥‥173 一、部長責任制與文官政治中立 ‥‥‥‥‥‥‥‥‥‥‥‥‥‥173 二、政治控制與文官特權 ‥‥‥‥‥‥‥‥‥‥‥‥‥‥‥‥‥174 三、續階計畫與行政課責 ‥‥‥‥‥‥‥‥‥‥‥‥‥‥‥‥‥175 四、核心主管部門與高級文官的決策角色 ‥‥‥‥‥‥‥‥‥‥177 第四節 治理能力的評估 ‥‥‥‥‥‥‥‥‥‥‥‥‥‥‥‥‥‥179 一、難以周全的問題診斷 ‥‥‥‥‥‥‥‥‥‥‥‥‥‥‥‥‥179 二、梅傑與柴契爾在統理態度上的比較 ‥‥‥‥‥‥‥‥‥‥‥181 三、遲來的回應力 ‥‥‥‥‥‥‥‥‥‥‥‥‥‥‥‥‥‥‥‥182 四、潛在的成本與潛在的效益 ‥‥‥‥‥‥‥‥‥‥‥‥‥‥‥183 第七章 結論 ‥‥‥‥‥‥‥‥‥‥‥‥‥‥‥‥‥‥‥‥‥18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8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00
1080

全球前四大PC廠商經營策略變化之研究 / The Study Of Golbal Big-4 PC Company's Strategic Managent - 1997~1998

賴淑華, Lai, Sh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從PC產業環境分析為起點,先了解PC產業環境在1997年至1998年之前後變化,影響PC產業發展之因素:第三章再分別簡介全球前四大PC廠商,包括其營運現況、歷史發展、市場定位與競爭條件,以及面臨的挑戰;第四章則是以司徒達賢老師所著之策略管理一書(1996年遠流出版)中的六大事業策略構面(請參考圖1-1)為分析架構,來了解1997年至1998年之間全球前四大PC廠商的策略形態為何,策略和當時的環境、條件怎麼配合,以及這四家公司功能政策與事業策略之間的配合(請參考圖1-2)。結論部份的分析基礎架構則以策略矩陣(請參考圖1-3)來表達這四家公司的各種策略組合之思考為何,並解說這四家公司的未來發展動向。   在分析了全球前四大PC廠商策略之後,以及在PC產業趨勢為大者恆大的特性之下,雖然大廠的策略動則觀瞻,但是是以全球面來思考資源運用,小廠生活空間雖被擠壓,仍有細縫可據以重點經營;不管國際資訊大廠是不是因為要低價搶佔市場佔有率,而不得不來臺灣大量採購或尋求代工夥伴,以取得價格競爭力;或是要朝高階PC發展以取得較大獲利空間,臺灣電腦系統廠商與代工廠商面對大廠的動作,可採取下列作法因應:   1. 採相關多角化經營策略來分散風險,作法是檢視公司所擁有的有形/無形的資源或資產裡,有那一些可運用在可見的未來環境裡,成為有潛力或發展性的產品或服務,尤其要朝技術升級方向思考。   2. 在PC產業愈來愈成熟的情況之下,產品也會愈趨於標準化,因此為了追求降低成本,需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地方生產。另一方面,消費者需求多變而複雜,因此為了快速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也必須進行海外投資,以靠近市場,所以必須國際化。   3. 將資源集中在最有把握的領域,以精耕、深耕的方式耕耘市場,提供符合該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採取重點區域經營的策略。   最後以宏□電腦公司與華碩電腦公司作為說明台灣業者在思考其他發展方向時,亦朝此三個方向移動的例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研究範圍 2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2 四、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外在環境分析 7 第一節 1995年至1996年之PC產業環境分析 7 一、1995年至1996年之PC 發展動向 7 二、1995年至1996年之PC廠商的排名 9 第二節1997至1998年之PC產業環境分析 10 一、1997年至1998年之PC 發展動向 10 二、1997年至1998年全球PC市場概況 12 三、1997年至1998年之PC廠商的排名 20 四、1997年至1998年間各區域市場的發展 22 第三節 1998年後之個人電腦產業發展趨勢 27 一、PC未來重要性不變,但走向低價、高效能 28 二、後PC時代 29 三、Y2K、Windows 2000與Intel發表新產品的影響 31 四、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發展快速 32 五、3C 整合 33 六、亞太PC市場復甦在望 33 七、移動式運算(Mobile Computing)漸漸盛行 34 第三章 全球前四大PC廠商之簡介與優劣勢分析 35 第一節 Compaq 電腦公司簡介 35 一、Compaq電腦公司現況簡介: 35 二、Compaq電腦公司發展沿革 36 三、Compaq電腦公司營收狀況 38 四、Compaq電腦公司組織與成長 40 五、Compaq電腦公司的條件與目標 43 第二節 IBM 公司簡介 48 一、IBM公司現況簡介: 48 二、IBM公司發展沿革 49 三、IBM公司營收狀況 52 四、IBM公司組織與成長 56 五、IBM公司的條件與目標 56 第三節 HP公司簡介 61 一、HP公司現況簡介: 61 二、HP公司發展沿革 62 三、HP公司營收狀況 65 四、HP公司組織與成長 68 五、HP公司的條件與目標 70 第四節DELL電腦公司簡介 75 一、DELL電腦公司現況簡介: 75 二、DELL電腦公司發展沿革 76 三、DELL電腦公司營收狀況 78 四、DELL電腦公司組織與成長 81 五、DELL電腦公司的條件與目標 82 第四章 全球前四大PC廠商之策略型態分析 88 第一節Compaq電腦公司的策略型態分析 88 一、Compaq電腦公司策略型態 89 二、Compaq電腦公司的功能政策 90 第二節IBM公司的策略型態分析 101 一、IBM公司的策略形態 101 二、IBM公司的功能政策 102 第三節HP公司的策略型態分析 113 一、HP公司的策略形態 113 二、HP公司的功能政策 114 第四節DELL電腦公司的策略型態分析 122 一、DELL電腦公司的策略形態 122 二、DELL電腦公司的功能政策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6 第一節 各公司之經營策略分析 136 一、產品/價格策略矩陣分析 136 二、各公司之接單生產與通路組裝策略矩陣分析 144 三、各公司之經銷模式分析 149 四、各公司之購併策略與公司整體策略分析 155 五、對各公司在1997年至1998年之營運策略之看法 161 第二節 各公司之未來發展動向 168 一、Compaq電腦公司的未來發展動向 169 二、IBM電腦公司之未來發展動向 178 三、HP電腦公司之未來發展動向 184 四、DELL 電腦公司之未來發展動向 191 第三節 各公司策略動向對臺灣廠商策略之影響與建議 197 一、各公司策略動向對我國系統廠商策略之影響 197 二、各公司策略動向對我國資訊產品代工廠商策略之影響 198 三、臺灣廠商的的優勢 213 四、臺灣廠商的未來因應做法與建議 217 五、例證說明臺灣廠商的做法 218 參考文獻 227 一、參考書目 227 二、期刊 228 三、線上新聞 230 四、網站 230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