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87
  • 1493
  • 243
  • 91
  • 39
  • 18
  • 2
  • 1
  • 1
  • Tagged with
  • 1889
  • 1164
  • 601
  • 324
  • 302
  • 298
  • 293
  • 283
  • 276
  • 264
  • 249
  • 238
  • 230
  • 229
  • 2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台灣社會階級結構及其流動----父子職業流動的實證研究

余淑, YU, SHU-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新韋伯論者及新衝突論者各自堅守其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研究旨趣,而 有著相當不同的實證論點。本研究擬以行政院主計處出版的“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台灣 地區家庭收支暨個人所得分配調查”為主要的資料來源,自其中抽取父子同在勞動力 市場之二千九百一十二戶為研究樣本,並據取韋伯和新韋伯論者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 論點,嘗試自共同流動機會的階級定義式,實證探討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以 期瞭解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間的劃歸態勢(MAPPING MANNER),進而解析社會階級 流動的訊息。 歸結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 (一)試圖瞭解父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 (二)試圖瞭解職業類別劃歸社會階級的態勢。 (三)探討職業類別項劃歸社會階級之態勢,是否存在著“邊際職業”的劃歸態勢。 (四)分析社會階級間的流動機率或相對流動機會。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採用 CLOGG(1977)之隱性結構模型(LATENT S TRUCTURE MODELS) 的分析方法,實證探討父子職業流動在共同流動機會上所呈現的 社會階級結構,以釐清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的劃歸態勢,並深入探討社會階級間的 流動機率,進而解析社會階級流動的模式,期能對現實社會有所瞭解,並提供相關研 究之參考,或作為跨時和跨國研究之基礎。
22

社會結構變遷中之孝道分析----一種個案訪談研究

李宓昀, LI, LI-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孝道」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傳統一農業為主的經濟生活中,家庭是中國 社會內最重要的運作單位,為維繫家庭的和諧、團結與延續,晚輩必須傳宗接代、奉 養父母、隨侍父母而不遠遊,乃有孝或孝道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結構已由農業轉變為工商業型態,吾人因有與趣了解:生活於 現代的人們如何定義孝道?其對孝道變遷的知覺為?又,其如何歸因個人孝行,對未 來孝道的持續有那些具體建議? 本研究由現象學派的角度出發,針對居住於城鄉的不同家庭類型(包括核心家庭、折 衷家庭與擴展家庭)成員,進行深入訪談,蒐集第一手資料。事後則依受訪者之陳述 ,進行歸類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1.受訪者一致認為「順從」是孝道的主要內涵,然而對「順從」的解釋,依個人所 扮演的角色而有差異。 2.今日孝道受到工商社會型態、小家庭型式、親子間關係的改變、傳播媒介的普遍 、社會風氣之開放……等因素的影響,已有顯著變化:例如由絕對性轉為相對性,由 獨益性轉為互益性,由單一性而多樣性……等。 3.個人之所以有孝行(或不孝行為)的產生,原因包括: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因果循環、個人個性與父母做法、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等。 4.孝道在現代社會仍是重要的。原因包括:恩情回報、因果循環及對孝道功能的肯 定,使孝道能繼續維持的方法則有: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 力量、改善社會風與制定有效之相關法律。
23

性別與所得差異----台灣移民在美之社會經濟地位分析

吳柳嬌, WU, LIU-GI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類社會,有一個恆常的「男女不等」的現象,這種「不等」的現象,又稱為性別階 層化,是指經濟和權利在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不平等分配的程等。在美國及其它工業化 社會的研究者,在進行各種有關性別階層化的研究時,主要乃是強調男性女性在教育 成就、職業地位與所得收入等三方面的差異,性別階層化因為經常涉及經濟和權利在 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不平等分配,所以在不同社會文化環境裡的現象與本質亦不盡相同 。 本研究係利用美國198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所從事之中國╱台灣移民研究,本研究 可以協助吾人對於華裔美國居民在美國適應狀況的了解。根據歷年來學者研究皆證明 在兩性之間確實存在所得差異的現象。因此,本文的第一個研究目的就是要檢證台灣 在美移民以及美國本土出生的移民是否也存在這種性別所得差異的現象。關於文化與 社會結構因素對於不同時間的移民團體的影響則是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目的,試圖比 較分析美國出生之華裔的性別所得差異與中國╱台灣出生之華裔的性別所得差異。 本研究係使用電腦套裝軟體程式SPSSX 進行分析、檢驗。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有交 叉分析、檢驗。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有交叉分析、簡單迴歸分析、均差分析以及多 重迴歸分析。
24

台灣、德國及日本犯罪被害補償之比較研究

鄭敦宇, Cheng Dun-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為中心,首先於第一章說明以德國「犯罪被害人補償法」及日本「犯罪被害人等給付金支給法」為比較對象之理由,亦即認為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之順應世界犯罪被害補償之立法,於立法院審議當時行政院版本草案及謝啟大等委員版本對案主要分別係參酌日本及德國立法例。本文第二章及第三章分別說明德國及日本犯罪被害補償之基本理念及相關法律規定,德國將其犯罪被害補償制度定位為社會法次體系之社會補償立法,有關犯罪被害補償之社會給付係準用聯邦照護法多樣化之補償措施,並藉由補償機關及社會法院多年之實務運作經驗確立諸多補償原則;日本給付金制度係在健全的國民年金制度及醫療保險制度之外,另以勞動災害保險為比照及減除之金錢給付制度,給付金屬慰問金僅屬慰問金之性質,然而亦具有部分精神上及物質上損害賠償之功能。凡此給付內容固然與我國補償金性質不同,惟日本制度以行政命令訂定排除給付之基準、修法擴大重傷被害人保護範圍、新增醫療給付、授權民間犯罪被害補償組織執行早期犯罪被害人援助措施等,顯然修法後新制已不遜於我國現行制度。第四章關於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部分,首先回顧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立法之學術法展及立法過程中之重大變革,說明我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係基於國家補償責任之社會安全立法,並藉由立法過程變革之說明釐清犯罪被害補償並非特別的社會救助措施,亦非國家擔保限額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個人責任〉之實現。又第四章我國制度部分主要以實務見解及其運作情形而為介紹。第五章部分則以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為中心,經比較德國及日本制度之結果,主要認為我國現行制度全然依據民法及民事程序法運作並不符社會給付之意旨,並分別就補償要件、補償內容、補償對象、排除條款、減除條款及求償制度等說明以民法規定為基礎之運作結果恐難符合社會補償之法理。此外,立法當時未整體規劃之疏漏或因提案機關錯誤估計預算經費,例如以刑法重傷定義為補償要件及將企業社會給付列為減除事由等,亦將於綜合比較中一併提及。至為令人憂心者,目前實務上藉由民法理論運作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本土法學之路」,可能只有具有以國家公權力為日薄西山之民事侵權行為法注入「強心針」之意義,亦可謂藉由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之實施更加確立民法上之個人責任原則及完全賠償原則。此等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施行之結果,恐怕已經悖離當初各界殷切期盼我國建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之初衷,也與先進國家立法潮流漸行漸遠。在亞洲各實施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之國家中,我國固然僅次於香港地區、日本、菲律賓、韓國及部分印度省份,且立法決定以「保護法」為名、補償過失犯罪被害人及明定犯罪被害人保護機構等,均可謂先進之立法理念。惟近年來日本及香港地區犯罪被害補償制度擴大補償之改革,至於泰國、印度〈全國性立法〉及新加坡刻正籌備立法中,連中國大陸亦已發現引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之文獻。我國目前固守民事侵權行為法理念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恐怕必須加緊檢視修正,否則不僅難以企及歐美先進國家立法例,恐怕在未來幾年內亦將落後於其他亞洲地區之國家。
25

營利事業社會化模式之建構,以第一化工建立[LiFe生活化學]知識推廣平台為例。 / The model of corporation based socialized transformation : form first chemical to LiFe Chemistry

陳鴻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企業的成立除了新成立的組織去設立公司登記外,大部份是由非營利事業組織(NPO)轉型而來,而營利企業要社會化,則與公司法: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相違背,困難度很高,變通的方法就是在母公司之內成立一個新的事業體,或是另外成立一家子公司來經營。 營利事業社會化後其使命、理念、目的、產品、經營,都跟未社會化前有極大的差異,必須建構新的模式來營運才能實現其社會化目的。 本研究選擇第一化工原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化工)創辦[LiFe生活化學]知識推廣平台為案例加以分析,經由訪談創辦者宗旨及目的,分析其社會化背景、目的、模式之建構,社會價值創造作法,再從個案社會化流程的脈絡中,歸納出知識推廣平台建置的關鍵要素。 研究結果發掘平台建置的關鍵要素有五點: 包括:(I)明確社會目標、(2)高階管理階層與股東的支持、(3)完整的專業知識與親民的產品內容設計、(4)整合線上與實體推廣活動、(5)與異業協同合作。 本研究希望給有相同理念的營利事業作參考,社會化前要先考慮以上要素,同時建議企業作社會公益有另一個選擇方式,除了以往被動的作CSR外,也可以選擇主動的讓營利事業--社會化。 關鍵字: 社會企業、社會價值
26

我國「社區照顧」之研究—以鳳山市服務網絡為例

趙大維, Chao Ta-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第一講中,一開始即對民生下了個定義:「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而他以民生二字,來講在外國所發生的一個大問題-社會問題。所以中山先生稱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要達到民生主義,亦即是大同主義的境界,就必須朝向我國禮運大同篇中所述的方向而努力。   在禮運大同篇中提及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個目標正也是我國政府這些幾年來,在推動社會福利服務方面的一個重點。   因此,本研究以「我國社區照顧之研究-以高雄縣鳳山市服務網絡為例」為題,試圖以鳳山市作為一個社區,除對老人部份做研究外,亦將對整個社區內需要被照顧的案主(如婦幼、身心障礙者等)和照顧者的服務上,如何結合政府資源、社區資源和民間力量,相輔相成,形成一種伙伴關係,並建立一個最佳的照顧服務網絡之模式,。   依研究過程觀察,社區照顧對於實現中山先生所欲達到的大同境界,亦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者,皆有所養...。」是現今相當可行的方式。   要達到「人不獨其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就是社區照顧服務中的家庭、鄰里、親友的非正式資源的運用;「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在社區照顧服務的運用上,就是有能力的出錢、出力加入志工,或與政府合作、或自行創造社區生機,讓老人、青年、幼童在社區照顧服務下,都能各有其所,各盡其能,各展其才;最後,對於「鰥、寡、孤、獨、廢疾者者,皆有所養」而言,就是讓孤苦無依者、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上都能與一般人一樣,不因為有所殘缺,而貶低了自我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此亦正為社區照顧的精神所在。   相較於前述,鳳山市的福利服務社區化,針對社區內老人、婦幼、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服務網絡的發展為主,正符合大同主義境界的內涵。   本研究的研究主體為鳳山市,以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建構為分析對象,藉由政府推展「社會福利社區化」的措施,來探討社區照顧服務網絡在國內的發展模式。   第一章先闡述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隨後說明社區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上的限制;進而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和研究架構;最後對相關名詞加以界定。   第二章先以一些學者的論點來看社區照顧的需求背景;再來說明社區照顧的意涵;然後再進一步的針對一些相關研究做探討。   第三章開始先說明社區照顧的發展沿革,其中包括對社區照顧的定義、緣起、理念和其發展目標;再來藉由社區照顧的實施理念,來看「社會福利社區化」和社區照顧的關係。   第四章先說明英國、香港、新加坡對社區照顧的規畫內容和現況,以及國內社區照顧的推展規畫和現況;再來探討正式資源、非正式資源與社區照顧服務網絡建構的關係;最後探討在社區照顧的服務網絡的建構上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第五章以鳳山市的個案來看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建立。先對鳳山市在地理、資源和環境的分析,以及說明鳳山市在過去社區發展的情形;再對鳳山市社區照顧的需求與服務整合作分析;然後針對鳳山市的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建構規畫和形式作分析;最後對鳳山市的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建構,做一個檢討。   第六章將本研究的研究過程與觀察結果做一總結,並對相關單位作一些建議,以及展望未來可研究的方向。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7 第四節 名詞界定.........................................................................................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區照顧的需求背景...................................................................11 第二節 社區照顧的意涵...........................................................................24 第三節 相關研究探討...............................................................................29 第三章 「社會福利社區化」與社區照顧服務網絡之關係 第一節 社區照顧的沿革與發展...............................................................35 第二節 「社會福利社區化」與社區照顧之關係...................................45 第三節 「社會福利社區化」與社區照顧對社會的衝擊與影響...........50 第四章 台灣當前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潮流與趨勢 第一節 國內外社區照顧服務規畫與內容...............................................59 第二節 正式資源與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互動關係...............................69 第三節 非正式資源與社區照顧服務網絡之互動關係...........................75 第四節 當前發展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的困難與挑戰...............................80 第五章 鳳山市社區照顧服務網絡建構發展之個案分析 第一節 鳳山市社區照顧服務網絡現況成效之回顧...............................88 第二節 鳳山市社區照顧資源的運作與整合之分析...............................94 第三節 鳳山市社區照顧服務網絡伙伴關係之建構規畫與形式.........101 第四節 鳳山市社區照顧網絡建構之檢討.............................................110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總括.....................................................................................114 第二節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119 參考書目.........................................................................................................123 附錄A 鳳山市現有社會資源表.................................................................139 附錄B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143 附錄C 推動「福利優先區」實施計畫......................................................145 附錄D 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實施要點......................................................148
27

漢唐民間結社研究

黃懷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間結社」,或稱「私社」,意指庶民社會的個體,為了某種共同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並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組織與運作。民眾結合成組織,也反映了在面對經濟生活、社會交際、宗教信仰、商業活動、軍事防衛等需求,當一人之力無法達成之時的變通之道。如先秦兩漢農民的「合耦」助耕;春秋社日「祭酺合醵」,祭祀農穀之神並共同宴樂;糾集、勸化彼此出資造像、開窟、行齋、或兼進行地方公共建設;還有結社助葬;甚至彌補家庭破碎的感情功能等等,都是鮮明、具體的表現,也展現了民間結社的功能。而在其背後,亦能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社會經濟結構。如上述的「合耦」,反映了當代農民以鋤功為主,以及在適用於個人操作的曲轅犁尚未問世之前,需以結合人力拉挽大型犁具,顯現了較為低落的生產條件;再如東晉南北朝時,民間佛教團體組織的功能,就有南北的差異,在進入唐代以後,除了南方屬淨土法門的佛會繼續流行之外,一改原盛行於北朝的造像活動,而以齋會為主,且多元地從事造像、刻經、開窟、建塔、經幢等奉佛活動,也代表著民間社會的宗教信仰,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轉變。
28

校園社群網站滿意度之研究 / Online social network on campus: a satisfaction survey

黃健維, Huang, Chien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學校園資訊服務一般是以教學、行政、服務等公務性為主,較缺乏針對學生校園生活之互動性功能,如社團訊息溝通、相簿共享等學生較喜愛之功能。本論文是以某大學所建置學生校園社群網站(http://dono.tw)進行個案研究並線上問卷調查,來評量校園社群網站的使用者滿意度、分析使用者滿意度與各構面關係、以及分析使用者滿意度與使用者基本資料關係。在本論文的滿意度分析中,本研究所提出的五個假設,有三個假設成立,分別為「會員間互動對於滿意度有正相關」、「網路結構對於滿意度有正相關」、「網路科技對於滿意度有正相關」。針對所研究之網站,本論文有下列管理性建議:要改變學生於網路的使用習慣及行為,是相當不容易。建議學校可由整合社群網站功能於學校的學術及行政運作體系或增加使用社群網站之誘因,來提升網站使用率。 /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university campus are usually focused on public affairs such as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 And there is lack of interactive functions for student campus life such as the messages communication of campus clubs, the photos sharing, etc., those are the favorite functions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campus student community networks created by an university, 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and making an online survey. It assesses the user’s satisfaction of the community network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s satisfaction and each dimension,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s satisfaction and user’s background data. In the satisfaction analysis, we proposed five hypotheses. There are three hypotheses are valid. They are :”I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satisfaction among the members’ interaction”, “I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satisfaction for web structure”, and “I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satisfaction for web technology”. For the research web, we have the following managerial suggestions: It is not easy to change the custom and behavior of students on network.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we suggest that the university can integrate the community network functions into the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affairs system, or to make some incentives to use the community network. Keywords: Virtual Community, Campus Community, Community Web, Web 2.0
29

兩性組織社會化差異之研究

莊智英, ZHUANG, ZH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探討男女兩性在工作表現的差異問題,有關的研究自1970年代即汗牛充棟,我國 近年來逐漸有學者加入研究。有從官方統計資料分析,提出女性在高職位、待遇等方 面不如男性的問題;有從社會學、心理學、組織行為等角度,試圖探討、解釋男女差 異的現象;亦有從法律制定、管理技術訓練等角度,希望解決兩性不平等和女性技能 不足的問題。本論文從社會化觀點,探討兩性差異因素,進而探討組織社會化對兩性 工作態度的影響。 本文共六章,十九節,約六萬字。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和研究限制。 第二章,理論背景,分別就社會化、影響兩性成就差異的因素和組織社會化等理論加 以探討。 第三章,研究設計,說明本實證研究的根據和架構。從介紹有關的實證研究、解說研 究架構到提出研究假設。 第四章,研究方法,以行政院一級機關公務人員為本研究調查對象。分抽樣、研究工 具和資料處理三節。 第五章,結果與討論,分別就預先社會化、適應和工作投入關係;男女組織社會化過 程有否差異;男女工作投入是否因預先社會化和適應程度不同而有差異;男女組織社 會化過程是否因個人屬性不同而有差異四節討論。 第六章,結論,對本論文做摘要、檢討和建議。
30

論科學解釋:一個三民主義研究的基礎

杜奉賢, DU, FENG-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文一冊,分為六章,共約八萬字。第壹章導論:說明本文的基本預設就是把三民主 義研究視為同社會科學研究,再設定全文的理論觀點、概念格局與分析架構。第貳章 經驗科學中的解釋型式及其問題;評析邏輯實證論者和實證社會科學家所倡導的含蓋 定律解釋模型。第參章科學解釋在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爭議:論述反對引用自然科學 中解釋型式,而認為社會科學中應有其獨特詮釋理解方法的人文研究者觀點。第肆章 社會科學研究中解釋的疑難:探討在後設理論中,我們根本不能解釋而只能描述,在 實際研究中,所謂解釋也只是描述的論辯。第伍章社會科學中的解釋方法:分析適用 於社會科學中的解釋方法。第陸章結論:建立三民主義研究方法論的基礎。

Page generated in 0.01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