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63
  • 1405
  • 155
  • 45
  • 16
  • 3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625
  • 1007
  • 526
  • 395
  • 298
  • 280
  • 267
  • 231
  • 222
  • 221
  • 219
  • 206
  • 202
  • 200
  • 19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51

我國地價稅、房屋稅負擔之研究

周衛華, ZHOU,WE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地價稅、房屋稅是我國財產稅制中最主要的兩個稅目。除了充實稅收之外,它們亦有 政策上之使命,也希望從事更為公平之財富分配。雖然此二稅皆為直接稅,但是仍有 轉嫁的情形發生,使得其公平合理之程度令人懷疑。本文之目的,旨在分析地價稅、 房屋稅在家戶間分配之情形,看看其究為累進或是累退? 稅負在家戶間分配之分析,其結果主要決定於所採用歸宿之假設。而自許久以來,財 產稅歸宿之分析,仍有頗大之爭議。傳統的觀點認為財產稅係累退稅,是一種類似貨 物稅性質之租稅;而新的觀點,則認為財產稅具有利潤稅之性質,課徵後會有後轉之 情形發生,由資本所有主負擔,所以它是一種累進稅。因此本文針對不同之觀點,分 別加以分析。 在實證的分析上,本文除採用不同之歸宿觀點加以分析外,並採用兩種不同之分析方 式;其一為R.A.Musgrave所採用之「比例承擔法」, 以全國為對象,分析民國68年至 77年之資料, 以找出各年及長期之趨勢. 第二種則為新觀點之歸宿分析方法, 由於資 料上之限制, 只以台北市為對象, 分析民國76年之資料. 由於第二種方式分析較為細 密, 或許能得出更精確之結果. 本文所要研究之課題有四:(1)我國地價稅、房屋稅究係累進稅或累退稅?(2)就長期而 言, 累進或累退之情況係逐漸改善或惡化?(3)找出長期變化之原因. (4) 以兩種實證 方式分析台北市負擔分配之結果有佑差異? 其原因為何? 本篇論文共分第六章; 第一章敘述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第二、三章分別就傳統的觀點 與新觀點闡述不同的歸宿觀念,第四章介紹本文在實證分析所採用之方法,第五章為 估計之結果與分析,第六章為結論。
552

聯立模型在證券市場之認定與估計

曹壽民, CAO,SHOU-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股市在最近三年中, 股價已有數次暴漲暴跌的大波動, 致使投資人不知其內因而 無所措。大體而言, 股價之波動主要決定於供需之關系, 任何影響供需變化之因素皆 能影響股價之價位, 一般股票供需模型之論文, 通常將模型設定為均衡市場, 然而均 衡模型在理論上有一先決的基本條件, 即市場價格須充分發揮, 依市場供需情況自動 調整市場價格, 而國內股票市場過去因受5%漲跌停與今7%漲跌停的限制, 再加上市場 上資訊傳遞不足可能處於失衡狀態。因此本文將使用價格未能充分調整的失衡模型來 估計, 在估計過程中, 將會估計出一組統計量來判斷此聯立模型是否失衡。 本文以二段最小平方法來估計, 不僅在估計中考慮了相互決定的內生變數, 亦可避免 使用普通最小平方法估計時, 產生解釋變數與誤差項之間并非線性無關而產生估計偏 誤。由估計出來聯立模型系數, 經過公式運算, 以模擬的方式, 可以判斷出臺灣股票 市場是屬於均衡市場? 抑或為失衡市場? 文中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 將研究方法與內容作一簡介,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 將國 內以往有關股市的論文, 作一回顧, 第三章為失衡模型, 將模型之發展與設立作一敘 述, 第四章為資料來源, 第五章為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六章為結論。
553

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發展:國民黨與反對團體之互動

何振盛, HE, ZHEN-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藉探索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以瞭解國民黨與反對團體的互 動關係,以及台灣民主化的情形。希望透過檢討以前的經驗,為當前缺乏共識的政治 衝突,提供合理管制與避免極化的參考意見。 本研究所採方法,係以政治發展理論之結構功能與社會過程綜合研究途徑為主;藉文 獻分析檢視歷史「事實」的前因後果。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以本校圖書館,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本所圖書室,以及坊間書店 的圖書、雜誌、報章為主。 本研究共分五章: 第一章:導論。包括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理論基礎與分析架構。 第二章: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包括台灣的地緣特性,歷史沿革,經濟型態,社會結 構,意識型態與政治文化。 第三章:牢固型的權威統治與非組織化的政治反對。探討蔣介石時期台灣的政治體系 內外環境,對於國民黨及其反對團體之互動的影響,藉以反映此時期民主化的程度。 第四章:溫和型的權威統治與組織化的政治反對。探討蔣經國時期台灣的政治體系內 外環境,對於國民黨及其反對團體之互動的影響,藉以反映此時期民主化的程度。 第五章:結論。探討雛型多元政體的形成,政治衝突的昇高與失控,以柔解決台灣政 治發展危機的應循之道。
554

影響利益團體形成因素之探討--苗栗客運工會罷駛事件之個案研究

翟永立, ZHAI, YONG-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團體」與人類政治生活的關係淵源菲淺。也因此,團體理論在政治學領域中素來備 受青睞。傳統團體理論者咸認為,一旦人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就必定會組成利益團體, 以增益、維持或保障其利益。然則,另有學者由理性自利的觀點著眼,指出共同利益 固然重要,唯單憑人人均可坐享的共同利益,尚不足以促使人們加入利益團體,除非 另有個別利益的誘因。而由於組作大團體所需提供的個別利益其作本甚距,斷非任何 理性自利之個人所願擔負,是以許多大型利益團體即因乏人肯於付諸行動,致難以形 成。然對此,亦有學者引據企業家之論點,強調事實上有些人因經驗,洞察力過人, 故而願意率先投注大量個別利益,以吸引人們加入利益。以是觀之,企業家才是促使 利益團體形成之關鍵。 本研究之目的即以苗栗客運工會,民國七十七年八月間「集體罷駛行動」為案例,來 剖析促使彼等事件形成之關鍵,究係共同利益、個別利益抑或企業家。所援引之理論 及研究指標大致以DAVID B. TRUMAN 的THE GOVERNMENTAL PROCESS(1958),M. OLSON 的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1974)與THE RISE AND DECLINE O F NATIONS(1982) ,以及ROBERT H.SALISBURY的AN EXCHANGE THEORY OF INTE REST GROUP(1969)與INTEREST GROUP(1975)等文獻為主。並首先以問卷 調查與統計方法,針對由各家理論所歸結出之共同利益、物質性利益、一致性利益、 表示性利益、騷動、互動行為與企業家等因素,逐一進行皮爾遜相關驗證,並輔之以 對數線性模型與複迴歸模型,以期假此探求影響該案例形成之關鍵因素。復以呈現正 相關之一致性利益、表示性利益與企業家等因素為標的,進行訪談。發現企業家結合 工會外部資源,間接提供一致性與表示性等個別利益予工會會員,係苗栗客運工會「 集體罷駛行動」得以形成之關鍵。
555

台北市汽車購買者購買前資訊蒐集行為及其對廠商行銷策略影響之研究

徐德麟, XU, DE-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汽車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價格昂貴、不經常購買(有人甚至一輩子購車經驗)、認知 風險高的耐久性財貨,消費者在購買前除了會考慮汽車實體功能利益外,也同時會考 慮精神上或是心理上可能帶來的滿足感,而且複雜的目的背後,應該有一些值得探討 的資訊蒐集行為,以幫助購的制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就在這裡。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首先試著將購買者依據個人購車前的資訊蒐集予以分群,其次分 析各群之間是否在人口統計變項上有明顯的特徵?各屬性重視程度有無異同?各群對 資訊來源的重視程度是否一致?以及對的重視程度是否一致?以及對資訊來源提供屬 性的信任程度與難易程度?最後探討各群的資訊蒐集行為及媒體習慣是否可以作為經 銷商擬訂行的參考? 未研究以最近一年內曾有購車經驗的台北市民為研究對象。選擇台北棄其他縣市的原 因是地緣關係以及經費因素;時間選擇訂為一年是假設者對於購買汽車這種難得的經 驗,在一年以內應該對其記憶猶新,至於法,礙於台北市政府監理處的作業規定,無 法給予台北市車主名冊,而抽樣,改採便利抽樣,透過筆者長輩及朋友分送問卷,目 前仍在回收之 本研究的預期成果為針對研究目的所提各項質疑,能以資料說明其是一致趨勢。
556

工業品不同來源國之印象比較研究

連聰政, LIAN, CONG-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台灣的經濟發展已是各國矚目的對象。龐大的出口金額中,大部份來 自勞力密集的產業。隨著生活水準提高,企業已不再享有這項勞工成本優勢。再者, 美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對台灣施加壓力,要求台幣升值,開放國內市場,降低各項進口 障礙,在內外的壓力下,製造業者乃紛紛計劃轉向投資服務業。一國經濟的根本在於 製造業,如何維押製造業的發展,實為目前的努力重點。本研究選擇化工、電子、機 械三種產業,以廠商的觀點,比較中、美、日、德、韓五國的競爭能力,結果可供業 者提升優勢的參考。 二、參考文獻 本文介紹十一篇國內外有關不同來源地產品印 象的文獻,並選擇其中兩篇較具代表性的著作,做為本研究的主要參考架構。此外, 還包括報導國內經濟狀況的期刊,以及工業行銷與印象理論的學術著作,計十八篇。 三、研究方法 研究母體為化工、電子、機械三種產業,樣本為資本額一千萬元以 上的廠商,以隨機方式抽取之。印象變數的衡量採用語意差別法,每個變數分成七個 級距,資料分析法為統計方法之平均數與平均數之多重檢定。 四、研究內容 包括 供應商的品質、價格、商業關係、交貨水準、服務水準、技術水準、顧客導向等構面 。 五、研究結果 化工、電子、機械三種產業間的整體印象雖有差異,但不是相當 顯著;中、美、日、德、韓五國間的差異卻十分顯著。中、韓兩國與德、日兩國差距 甚大,台灣則略比韓國優越,美國介於中韓與德日之間。
557

台灣白紗禮服的美國市場定位

蘇崑銘, SU, KUN-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五:一為分析現行台灣成衣外銷環境。二為深入探討台灣白紗禮服的產 業結構及市場狀況。三為研究美國白紗禮服的市場需求及區隔情形,從而指出美國白 紗禮服產業環境的機會及威脅。四為探討台灣白紗禮服皂國際競爭優勢及劣勢,配合 美國產業環境的特性,指出台灣白紗禮服的外銷策略方向。五為將台灣白紗禮服在美 國白紗禮服市場加以定位,並指出台灣白紗禮服未來的發展重點方向。以資引導台灣 白紗禮服業走向產品多元化及高級化之路線。 本趼究之文獻採討為市場調查、市場區隔及市場定位的相關理論,並依實際統計資料 從事產業環境分析。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實證研究,初級資料之樣本對象為本國白紗禮服之外銷廠商和美 國當地的白紗禮服經銷商。抽樣方法為便利抽樣,統計方法為相關分析,百分惢分析 及區別分析。其中,並佐以次級資料的驗證。 本研究內容為台灣白紗禮服業之產業結構分析及美國白紗禮服市場之特性分析以及市 場區隔,並為台灣的白紗禮服作一產品定位。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台灣白紗禮服之結構為廠商數不多,但其規模較小,製作彈性大 ,且設計能力強,製作技術水準高,而產業之中員工之市場供給小,故跳槽風氣盛。 而美國市場之特性為: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故交貨量及交貨是否準時特別重要,且注 重白紗的款式潮流、付款條件及產品品質,故台灣白紗禮服業有二大努力方向:其一 為走高價格及高級品路線,並擴充產能以應市場需求。另一為專營設計路線,以符合 我國素有之優良設計能力。
558

台灣地區匯率與股票價格關係之研究

錢盡忠, GIAN, JIN-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年來新台幣節節升值,從74年底的40:1,快速升值至76年底的28.55: 1,而同一時刻,台灣證券交易所之股價發行量加權指數亦開始向上攀升,從74年 中的六百餘點竄升至76年中的四千七百餘點的歷史記錄,然後才開始走下坡。影響 股價的因素很多,匯率之變動與經濟活動息息相關,是一項重要的市場因素,因此不 由得令人關切匯率與股價彼此間的關係究竟為何﹖ 從總體經濟的層面而言,匯率是一國重要的經濟指標,匯率的升貶從而影響到一國的 進出口貿易,貨幣供給額及利率,這些因素對於企業之經營均有莫大影響,以致於反 映在股票價格上。但從財務學的觀點言之,多數研究均已證實資本市場之半強式效率 假設,亦即所有已公開的資訊均已反映在股價上,從而研究匯率之變化並無法因此在 資本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本研究乃欲藉實證之程序,探討匯率之變動是否能解釋股 價之變動。 利用時間數列迴歸分析,以匯率或匯率之變動量為自變數,而以股價或股價之變動量 為因變數,建立迴歸模式,研究期間長達九年,自民國68年起至76年止。研究結 果顯示匯率對股價之當期解釋能力,或次一期及次兩期之解釋能力均很低,變動量之 間的關係亦是如此,表示匯率並不能充分解釋股價之變動,符合資本市場之半強式效 率假設。但由迴歸方程式中的迴歸係數,致性地為負值來看,長期間下匯率貶值(新 台幣升值)會造成股價的上漲,則又與總體經濟的理論若合符節。至於為什麼匯率貶 值會使股價上漲,則牽涉到我國的整體經濟結構,以及上市公司的型態,一般而言, 上市公司為多角化的公司,較能承受匯率貶值的衝擊,而使對公司的淨影響為有利。
559

台灣社會階級結構及其流動----父子職業流動的實證研究

余淑, YU, SHU-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新韋伯論者及新衝突論者各自堅守其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研究旨趣,而 有著相當不同的實證論點。本研究擬以行政院主計處出版的“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台灣 地區家庭收支暨個人所得分配調查”為主要的資料來源,自其中抽取父子同在勞動力 市場之二千九百一十二戶為研究樣本,並據取韋伯和新韋伯論者有關社會階級概念的 論點,嘗試自共同流動機會的階級定義式,實證探討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以 期瞭解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間的劃歸態勢(MAPPING MANNER),進而解析社會階級 流動的訊息。 歸結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 (一)試圖瞭解父子職業流動的社會階級結構。 (二)試圖瞭解職業類別劃歸社會階級的態勢。 (三)探討職業類別項劃歸社會階級之態勢,是否存在著“邊際職業”的劃歸態勢。 (四)分析社會階級間的流動機率或相對流動機會。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採用 CLOGG(1977)之隱性結構模型(LATENT S TRUCTURE MODELS) 的分析方法,實證探討父子職業流動在共同流動機會上所呈現的 社會階級結構,以釐清職業類別項與社會階級的劃歸態勢,並深入探討社會階級間的 流動機率,進而解析社會階級流動的模式,期能對現實社會有所瞭解,並提供相關研 究之參考,或作為跨時和跨國研究之基礎。
560

由重大損失對股價影響之實證研究論企業之危險管理

吳澔如, WU, HAO-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內容:本論文共一冊,字數三萬五千字左右,全文分為五大章,計十九節。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相關文獻再就研究架構作一描述,並對全文作一概要 性介紹。 第二章為理論基礎,首先探討效率資本市場及股價對新情報反映,其次探討均衡預期 報酬模式,介紹本實證研究所採用之市場模式及移動B模式,最後對企業危險管理之 功能,步驟與對策等作一介紹,藉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及研究方法。 第三章研究設計,說明本實證研究之假設及方法(包括研究期間、選樣標準、資料來 源、樣本介紹、變數與名詞定義,殘差分析,統計檢定方法與研究限制。 第四章為實證結果之探討,先就本次實證所得資料作一檢定,再分析台灣上市公司在 重大損失後,股份變化之情形,並與美國之類似研究作一比較,嚐試分析中美實證結 果相異之原因所在,進而探討企業危險管理應優先採取之對策。 第五章結論與後續研究,先就本論文大體之內容,作一綜合性彙總,並就後續研究提 出建議。 未研究之實證得到下列結論: 一、就全部樣本而言,重大損失宣佈確實具有情報效果。 二、本實證不能判定台灣證券市場是否為半強式效率市場。 三、我國上市公司在重大損失宣佈當日,股價下跌均1.7%,在宣佈後第10日約 下跌4.5%,第20日約下跌10.2%,第30日約下跌10.2%,而美國之 上市公司發生類似重大損失,股價下跌持績三天,跌幅約為4.6%,其後即穩定回 昇。歸納其間差異原因有幾點,包括心理因素企業危機管理方面、保險商品方面及保 險公司方面等因素。 四、實證顯示,危險避免與損失抑制為企業危險管理應優先採取之對策。

Page generated in 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