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
產險業行銷組織與通路之研究許莉莉, XU, L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內容:有鑑於目前我國產險市場上,產品方面各家保單內容幾乎大同小異;
價格方面(亦即費率)也幾乎全面呈現規格化的局面;由於我國產險業者根本尚未建
立行銷經營理念,各家產險公司仍以人力銷售為經營方針,在促銷方面,未見積極發
展,各家均是一門空白。因此,以當前情勢,欲開拓市場發展業務,唯能在行銷四大
構面中之分配通路方面較長短,我國業者應積極拓展新的行銷通號,以為競爭之正確
手段。筆者希冀藉本論文之發表,促使我國產險業者建立行銷經營觀念,積極改善行
銷組織結構,適當運用各種行銷通路,於合法合理範圍下公開競爭突破現境,創造產
險業的新氣象。
第一章前言,以行銷之沿革與意義,說明行銷在產險業之重要地位以及產險行銷在產
品(PRODUCT )、價格(PRICE )、通路(PLACE )與促銷(PROMOTION )之4P行
銷組合上的特色。
第二章行銷組織與通路之基本觀念,即以一般產業之行銷組織與通路作為本論文之理
論基礎,貫通應用於產險行銷之中。
第三章產險業之行銷組織與通路,本章分為二部分討論:第一部份為外國產險業之行
銷組織與通路應用情形;第二部份就目前我國產險業行銷組織與通路之實際運作為說
明。
第四章我國產險業與外國產險業行銷組織與通路之比較分析,係就前一章中之中外行
銷組織與通路為比較,以為我國業者取法與改進之參考。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乃就比較八析之結果,向我國業者與政府主管當局提出改進之道
,並舉出適合我國產險業之行銷組織與通路結構。
|
562 |
優惠關稅利益對台灣出口廠商衝擊之分析李彗綾, LI,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為一海島,自然資源缺乏而人口密度極高,因此僅能對外開拓貿易以發展經濟;
由民國四十年代之進口替代階段,到民國五十年代之出口導向階段,以迄目前,出口
在我國經濟中仍扮演著一大動力角色。
一般而言,影響出口之因素很多,諸如國民所得、人口、距離、相對價格水準及相對
要素密集程度等皆是,但卻很少人以「普遍化優惠關稅」作為經濟變數,就其對出口
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
所謂「普遍化優惠關稅」(THE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係指已開發國
家為了促進開發中國家之貿易,進而促進其工業化、加速經濟成長,對於來自開發中
國家的產品輸入,給予一般性、非互惠性及非歧視性的優惠關稅待遇的制度,此制度
首由EEC 於1971年7月1日施行,美國則至1976年1月始實行,我國為受惠
國之一。其他授我GSP 者,計有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及奧地利四國。
由我國出口產品之主要市場分佈看,大多數集中於美日地區,而以美國居首位;此種
情況在以往我國經濟未受舉世矚目之年代,尚不成問題,然而目前我國擁有巨額外匯
存底,對美又享有巨額貿易順差之情況下,此種出口市場過份集中情況,卻可能危及
我出口之成長。因為美國為迫使新台幣升值,對我採取一連串施壓行動,而其中之一
即取消授我之「普遍化優惠關稅」待遇,且於1989年1月開始生效。
本文即欲檢討「普遍化優惠關稅」對我國出口所產生的影響效果,利用我國現有資料
,以迴歸模型加以分析。在本論文中,「普遍化優惠關稅」分別以虛擬變數(DUMMY
UARIABLE)及實際減免稅額表示。由於我國歷年享受美國GSP 的程度大都居首位,因
此預期分析結果可得GSP 對我歷年出口有顯著效果,但近年來因競爭需要限制(COMP
ETITIVE NCED LIMITATIONS)之規定,享受GSP 之產品項目已漸減,其對出口之影響
力量漸弱,是故美國取消授我之GSP 待遇,整體而言對我出口廠商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應不至於太大!
|
563 |
台灣地區外資廠商生產函數的實證研究楊榮濱, YANG, RONG-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屬海島型經濟,天然資源不足,有待工業化的推行,來刺激經濟發展。從過去華
僑投資條例及外國人投資條例的頒佈和修正可知,政府對這直接外人投資在基本上是
採觀迎的態度,鼓勵外資的流入,此正符合資本在國際間自由移動的結果,藉以達到
資源最有效的分配與利用。
在以往對外資的研究,薛琦(68)利用經濟部投審會民國六十四年以前的資料,將
全部產業做分析外資與我國出口及就業關係。薛琦(72)再利用民國七十年資料分
析外資對台灣產業技術移轉關係。TAIN-JY CEN AND DE-PIAO TANG(76)則利用民
國六十九年的資料,研究台灣電子業的生產特性。
本文之目的主要在研究民國六十四年至七十一年間台灣地區外資廠商生產函數的特性
。研究範圍包含外國人和華僑投資的廠商,資料係取自經濟部投審議委員會對外資廠
商的普查資料,並以紡織業、橡膠製品業,化學品製造業,非金屬製造業、機械儀器
業、電子電器業等七個產業為代表。
本文研究方法,利用TRANSLOG
模型來探討各產業外資廠商的生產函數,並以此檢定生產因素間是替代關係或為互補
關係,生產函數規模報酬是固定、遞增或是遞減,以及外資廠商的經營效率和技術進
步情形。
|
564 |
台灣股價波動之研究張麗蕙, ZHANG, L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一、二年來台灣的股市蓬勃發展,投入股市的群眾驟增。但究竟是什麼因素在推動
著股價的波動?在此,我們將探討除了一般之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所提供的訊息外,
還有什麼其他的因素可能影響股價?希望以總體的觀點出發,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討
討論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
我們將所欲研究的內容分成四大部分,茲分述如下:
Ⅰ、定期公佈的總體經濟變數(加:貨幣供給額、通貨膨脹率…等)之統計值,仍是
對整個經濟情勢的評估,亦是投資者據以做決策的參考。所以,我們希望研究這些經
濟變數是否有左右股價的力量?
Ⅱ、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國與國間的關係日趨密切,連帶地各國股市的發展亦息
息相關。我們選擇了紐約、東京、香港等地,探討這些地區股價的變動是否會影響至
台灣的股價?各國間的相關程度如何?
Ⅲ、資產市價應該要能反應“基本價值”(FUNDAMENTAL VALUE ),而台灣股票的市
價似乎超過其應有的“基本價值”太多了。因此,我們想利用“泡沫理論”(BUBBLE
S THEORY)來檢定台灣股市是否存在有這種“自我預期實現”的泡沫現象?
Ⅳ、最後,擬利用變異數區間檢定(VARIANCE BOUND TEST
)來檢定台灣的股價是否過度波動,而不是一個“效率性”的市場。
我們將利用計量經濟模型來探討這些問題。希望找出那些因素可以用來解釋台灣股價
變動的情形。
|
565 |
台灣機電類產品之出口需求預測-貝氏方法之應用劉雅苓, LIU, YA-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出口為推動台灣經濟之原動力,近來由於保護主義喧囂塵上,分散市場已迫在眉睫。
然欲八散市場,必先針對各市場之需求預先規劃,因此出口需求預測益形重要。綜觀
往昔論及出口之相關文廚皆限於理論上之彈性估計,對於實務之預測則付諸闕如。有
鑑於此,本研究擬建立實務導向之出口需求預測模式,以利出口業者掌握國際市場之
需求。
本研究將運用貝氏動態迴歸分析,建立出口需求預測模型,其模式結構為
出口量=f (相對價格、所得)
其中出口量相對價格之減函數、所得之增函數。利用上述之模式,本研究將先預測相
對價格與所得,之後再經由轉移函數預測出口量。然而,若僅根據上述模式,所得之
樣本預測對於隨機或結構性變化將無法掌握,必須再投入專家之先驗知識予以加權平
均,形成融合模式預測與專家共識之後驗預測,如此方可獲致精確之結果。
在實證方面,本研究將針對機電類產品,如縫紉機、計算機、彩色電視機…等,根據
過去兩年之月資料,預測未來兩年各月份各主要國家(美、日、西德…)之出口需求
量。
本研究所建立之出口需求預測模式乃結合樣本預測專家共識之精確預測模式,不僅著
重屬量性之估計與預測,更融入專家對於未來結構之屬質性探討,將利於政府貿易部
門、學術研號究機構及廠商之策略規劃,以掌握國際市場之需求。
|
566 |
我國上市公司季盈餘時間數列特性之研究鄭素鄉, ZHENG, SOU-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論是投資人和債權人之投資與授信決策或企業內部之規劃與控制,在其決策模式中
,會計盈餘常是一項重要因素。因此,檢查盈餘的時間數列特性不僅可瞭解盈餘產生
過程的統計特性,並且可據以預測未來的盈餘,本論文之目的即在研究我國上市公司
季盈餘時間數列特性,建立其時間數列模式。資料來源是利用台灣證券六易所上市公
司財務資料簡報,搜集整理民國六十五年第三季至民國七十七年第三季計41家上市
公司之49期季盈餘資料作為研究分析對象。利用BOX和JENKINS二人之時間數列分析
,即所謂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式,替我國上市公司季盈餘建立時間數列模式。由
於資料搜集之限制,無法進一步作預測比較分析。有關BOX-JENKINS 分析之計算,則
利用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所提供之套裝軟體SCA-UTS。
研究結果發現:所認定41個個別B-J 模式中,以自我迴歸模式及混合自我迴歸移動
平均模式較多;此外,模式中包含季節性因素,顯示季報表之發佈也有其重要性。
|
567 |
我國民營企業會計人員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曹慧玲, CAO,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係以國內民營企業之會計從業人員為對象,透過工作滿足為中介變項之影響,探
討對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的相關。由於人事管理向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能運用
良好的人力資源,方能確保公司的穩定成長,故而希望透過本研究結果,能提供國內
民營企業重視會計人員的感覺及需求,並進而改善工作條件及員工政策之施行,論文
內容係分為兩大部分進行:
壹、文獻探討
在文獻研究中,介紹本研究所引用的變項(包括角色壓力、領導型態、人格特質、工
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專業承諾),就有關之國內外研究探索其個別發展過程、定義型
態及理論基礎,並且引述其研究結果。
實證部分採寄發問卷方式,由國內500大民營企業中選取70家企業之會計人員,
而後就回函之內容進行統計分析,採取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逐步迴歸分析及
徑路分析解釋研究結果。
論文最後並就回函中,受測者本身實務經驗所給予之建議及著者就理論層面彙總而成
最終之結論並提供未來研究之展望。
|
568 |
關係人交易及其揭露問題之研究陳克和, CHEN, KE-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關係人交易及其揭露為研究範圍。首先探討關係人之涵義,並說明關係企業
形成原因及型態,藉以瞭解關係人交易何以產生﹖同時就企業管理當局透過關係人非
常規交易,從事損害債權人與股東權益之交易型態,予以介紹。
除了研究關係人交易型態外,另就關係人交易之會計處理及揭露方面,說明關係人交
易入帳之基礎、特殊會計處理、會計揭露之理論基礎及揭露之性質與內容。
本研究於文獻探討中,除介紹國際、美國及我國會計權威機構,對關係人交易及其揭
露之有關規定外,並針對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所發佈之財務
會計準則公報第六號:關係人交易揭露”,就所規定應行揭露事項,進行實證研究,
藉以瞭解公報之發布,是否能達成企業資訊充分且適切公開之目的。
本研究亦就”關係人交易”所可能衍生之法律問題,扼要說明我國對關係人交易立法
之動向,並簡介美國有關”關係企業”法律問題之案例,最後並加以評述。
|
569 |
政治文化對政治發展影響之研究-中華民國個案分析駱翠英, LUO, CU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目的即希望以政治文化研究途徑來探討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
以發展為導向的權威主義體系中,如何穩定走向政治民主化及多元化。
貳、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以文獻探討與實證分析兩者並重。
參、研究內容:本文內容計分六個部分,茲摘要如下:
一、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架構及限制,同時對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概念予以運
作界定。
二、第壹章: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理論:(一)政治文化理論著重PYE ALMOND ROSE-
NBAUM 等人對政治文化內容、類型及危機之闡述。(二)政治發展理論,係闡明各發
展階段的政治發展理論。
三、第貳章:台灣地區政治文化之發展:(一)依ALMOND之研究過去中國之政治文化
為臣屬的政治文化。(二)從學者的實證分析可得知當前政治文化取向為參與的政治
文化。
四、第參章:政治文化對政治結構展之影響:說明在參與的政治文化影響下,(一)
政黨競爭結構從一黨優勢走向多黨競爭。(二)內閣精英結構從以軍事及黨務精英為
重心,轉變到以技術及民選精英為重心。(三)國會結構從以資深代表為主,轉變成
以增額代表為主。
五、第肆章:政治文化對政治能力發展之影響:(一)針對政黨競爭結構之發展,為
適應參與的政治文化,體系能力上必須以解除戒嚴、開放政黨競爭來回應政治參與的
爆漲。(二)針對內閣精英結構之發展,為適應參與的政治文化,政治系統在將輸入
轉換為輸出的能力發展上,只有更多的技術及民選精英加入才能符合民意需求。(三
)針對國會結構之發展,為適應參與的政治文化,必須研擬國會充實方案等政策,謀
求國會制度化以切合民意。
六、結論:包括(一)研究發現。(二)對 孫中山先生國家發展學說的省思。
肆、研究結果:在參與的政治文化影響下,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已走向更民主化及多
元化。
|
570 |
台灣省村里組織與功能之研究何燕萍, HE, YAN-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的村里制度源遠流長,溯至周朝已具雛型。在昔時,由於幅員廣大,交通不便,
中央對地方每有鞭長莫及之感,故對地方事務,也多授權由地方自行處理,使得此種
最基層的地方組織,兼有「行政」與「自治」之雙重性質。數千年來,它對促對地方
發展,鞏固國家統治,多少發揮了實質的作用,但隨著環境變遷,現行村里組織已面
臨調適之問題,本文針對村里組織與功能,逐章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分八章
,十五萬字各章之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方法與範圍,並闡釋村里之地位與要素,最後從
「輸入-輸出」模式來探討村里之組織、功能及其與環境之關係。
第二章:本省村里制度之沿革-由清代之保甲制係以警衛、收稅、戶籍為主,到日據
時期之保甲制則為殖民統治之手段。直至光復後之村里制度才具有自治與行政之功能
。
第三章:快速變遷的村里環境-敘述卅年來本省邁入工商業時代,生活水準提高,教
育普及,資訊發達,地方政治人物迭起,鄰里關係漸趨冷漠,在這變動之經濟、社會
、政治、鄰里關係之環境中,指出村里組織所面臨之問題及調適之道。
第四章:村里長與村里業務-分析村里長之產生仍以民選為宜,但應確定其法定地位
並提高社會地位,而辦公處所除山區、離島、僻遠地區外,以設置聯合村里辦公處較
佳,至於村里經費之壽募,仍以動員寺廟、工廠、村里民為主要途徑,政府則站在對
等輔助之輔導地位。
第五章:村里各種組織-村里內的任務編組下不廿個,多是各單位人員隨意設立,以
致於疊床架屋,功能不彰,故宜加強鄰長會議,由鄰長再動員村里民參與。至於社會
範圍則宜擴大規劃,以獲取更多資,源並擺脫與村里相似之觀感。
第六章:村里民大會-政府進儘量減少介入,由村里民自行決定開會時間、地點、方
式、其功能不再以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溝通為主,而係以政治參與,並聯絡村里民感情
,改善鄰里關係為最重要。
第七章:村里之服務機能-以村里幹事與社工員為主,村里幹事之配置標準酌予提高
,可聯合數村里設一幹事,使其具「輔導員」性質,社工員則可在聯合數鄉鎮市成立
之社會服務中心工作。兩者應充分溝通協調,並應深入地方以動員村里民參與為其工
作要領。
第八章:結論-對村里組織之現狀檢討及未來展望,加以分析,並就各個論題提出改
進之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