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8
  • 213
  • 21
  • 5
  • 1
  • Tagged with
  • 239
  • 239
  • 154
  • 152
  • 151
  • 151
  • 149
  • 147
  • 147
  • 147
  • 147
  • 147
  • 52
  • 40
  • 4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51

電腦多媒體輔助初中一年級學生學習地理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AI on learning Geogaphy for Junior One students / Ho Weng Fai. /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AI on learning Geogaphy for Junior One students

何永輝 January 2010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Education
152

企業主持人人格、組織結構與組織效果關係之研究

陳義勝, CHEN, YI-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久以來,管理與組織學家,就一直在探討影響組織效果的因素。本研究係基於人格 心理學及比較管理學的觀點,來探討影響企業組織效果差異的可能原因。本論文的主 要假設認為一、企業主持人的人格變項、冒險性、內外控、成就需求可能是組織效果 的重要因素;而這些人格變項,在不同的變動環境下,所影響的組織效果也必然不同 。二、主持人人格變項與組織結構之間,沒什麼顯著的關係,組織結構可能是企業為 應付內外環境之變動而隨時修正的一種管理制度。三、組織結構與組織效果之間的關 係,也會隨不合的環境而異,即在高變動環境下,組織結構與組織效果成正關係;反 之在低變動環境下,組織結構與組織效果組織效果成負關係。 就本研究所得之資料、經分析後,得有下列主要的結果: 一、在一般環境下,主持人之人格變項、冒險性、內外控、及成就需求與組織效果之 間,經統計檢定後,發現確具顯著的正關係。 二、在不同的變動環境下,主持人之人格變項與組織效果之間的關係,碓實也有顯著 的不同,在高度變動環境,內控的主持人比外控的主持人有顯著較佳的組織效果,在 低變動環境,也得相同的結論。但不如在高變動環境下,那樣的顯著。在低變動環境 下,高成就需求的主持人比低成就需求的主持有顯著較佳的組織效果;但在高變動環 境下,就沒有那麼顯著了。就冒險性而言,在高變動環境下,較保守的企業主持人比 冒險性高的主持人,有顯著較佳的組織效果,不過在低變動環境,高冒險的就不一定 比保守的有較佳的組織效果。 三、主持人之人格變項與組織結構之間,並沒有顯著的關係。那麼組織結構是否為一 般管理與組織理論所稱與環境變動有關﹖有待進一步的分析。 四、在不同的變動環境下,組織結構與組織效果之間的關係,只有在低變動環境下, 低結構與員工一般工作滿足成正關係的假設獲得支持向己,其他大部份並沒有獲得支 持。因此組織結構對組織效果而言,並不重要,最重要的可能是決定如何執行組織結 構的主持人之人格變項。換言之,組織結構僅是一種制度而已,決定制度如何運作的 主持人,才是決定組織效果好壞的主要因素。 /
153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事務行政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

蘇水柳, Su, Shui-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學校事務管理必須配合行政的運行,且事務管理與員工關係極為密切,同時外界環 境對事務管理亦將發生某種影響。因此為期事務管理趨於完善,尚需注意事務管理 的科技面以增進效率,注意事務管理的人性面以消除員工的不滿心理,及注意事務 管理的權變面以增加管理的彈性。 本研究乃以台北市國民小學事務管理人員、老師、職員、工友為對象,選用個人背 景、組織效能及管理方法等變項,來探究學校事務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的關係。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法及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立國民小學82校教師1180人為樣本 ,並以自編「學校事務行政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相關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研究 過程分別以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共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區別分析與多 元迴歸分析等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的事務行政人員學歷、年齡、行政年資、影響事務行政 管理達顯著水準。 (二)台北市國民小學事務經費、學校規模大小影響事務行政管理甚微。 (三)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及行政人員之學歷、年資,顯著影響事務行政效能。唯 學校規模對事務效能之影響並不顯著。 (四)台北市國民小學事務行政管理指標對組織效能的影響多達顯著水準,唯進修 次數對組織效能的影響未達顯著。可能的原因是樣本本身的變異如何積極有 效地使用才是真正的關鍵。 (五)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人口變項、學校情境變項、事務行政管理與組織效 能變項間之因果關係,尚難完全獲得支持。可能原因為樣本過少、組織效能 的影響因素很多且理論模式乃未有定論。 (六)台北市國民學校八十一學年度組織效能的表現,採Ward方法可分區分為: 1.教育評鑑:極佳、良好、普通、欠佳等四種不同類型。 2.事務工作評鑑:極佳、良好及普通等三種不同類型,因此台北市公立國民 小學各學校八十一學年度組織效能間是有差異的。
154

垃圾筒決策理論之研究

黃金山, Huang, Jin-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科技理性的觀點來看,組織決策是問題解決的一個過程。選擇與決定是經由決策者透過可運用的工具由各種方法或手段中選擇一最有效達成目標的手段。但此種對問題解決的強調,卻使我們忽略了問題設定之必要性。在真實世界的決策工作中,問題的展現並非如理性決策理論所假定地那樣明確具體,相反地,決策是由令人感到困惑,苦惱及不確定的問題情境中的總總事件所構成的。例如去年後勁五輕事件,在這個決策情境中,地理、經濟、環境保護、政治及文化的議題都混雜在一起,決策者若在每 個利害關係者的問題與目標是相當不確定,且是互相衝突的情況下,還試圖運用理性或其它以既定目標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決策理論來解決此種含混模糊情境下的政策問題,無異是緣木求魚。 所以本研究的要旨係假Cohen,March 與Olsen 三氏於1972年提出的垃圾筒決策模式來剖析決策人員如何在含混的環境下來框定問題情境的非理性-技術過程,並協助決策人員有效地組織與澄清相互衝突的目標,以及如何達成它們的可能途徑。此外並舉後勁五輕事件為個案,以探討垃圾筒決策模式是否也可適用於我國的行政生態環境。垃圾筒決策模式認為決策的結果是由四種決策–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及選擇機會–相互配合影響來決定的,而且這四個要素之間的聯繫乃是依據時間因素,而非由因果 的邏輯關係產生的。換言之,任何決策都可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隨機的結果出現。簡言之,垃圾筒模式乃在描述組織決策過程的實然而非應然。 雖然學者對決策者在管理組織中的無秩序或不確定因素時,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但顯然一個大部份以描述為主的理論並無法告訴組纖該何去何從。是以筆者試圖進一步結合行動理論與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彌補垃圾筒模式此一方面的缺憾。最後推導出三點頗有助益的啟示: 1.決策的過程一定要顧及到人類的全面性,而非將組織成員當成只具有智識理性的單向度人。 2.決策的作成並不只是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它也應該和目標的形成有關。 3.決策必須考慮到規範的範疇,亦即將價值,倫理或道德等在人類社會中必備的行動考量因素納入決策理論的研究之中。
155

組織發展應用於組織內部團體間衝突管理之研究──一種管理勞資衝突的干預技術

涂炳淚&, Tu, Bing-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管理學者對組織內部的衝突均抱持中性的看法,認為若對衝突予以適當的管理, 一樣對組織具有正面功能。問題是如何突破衝突情境的僵持,在衝突的雙方建立有效 的互動模式,藉以在共識的游戲規則下,針對引發衝突的來源進行解決。因此本論文 擬經由相關資料的收集從事文獻的探討,并輔以個案分析,透過組織發展領域中一種 改善組織內部團體間關係的干預技術研究,希望能為團體間的衝突情境尋找一個良性 互動模式的建構,且期做為國內管理勞資衝突的參考。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方法、限制、與對團體 的概念做基楚性的分析。第二章則從團體間的衝突行為做整體的分析,包括衝突的本 源、衝突的類型、衝突的模式、衝突的結果、及一般管理團體間衝突的方式,此章也 特別探討勞資衝突的本質。第三章組織發展應用於管理團體間衝突之研究,系詳細介 紹組織發展的本質及其管理團體間衝突的團體間團隊建立干預技術(intergroup tea- m-building interrention)。第四章團體間團隊建立干預技術應用於我國勞資衝突管 理之研究,乃藉由國外實施此項干預技術的個案研究,探討影響其實施成敗的因素, 并從我國勞資衝突情境的物質,分析此項干預技術在工國實施時可能遭遇的問題。第 五章結論,除做全文總結外,并提出研究心得與檢討。 簡言之,團體間的衝突無法避免,重要的是如何依循適當的溝通管道,讓問題完整的 暴露於彼此互動的過程中,由雙方共同尋找有效的解決之道,而組織發展的團體隊建 立干預技術為此提供一個可行的途徑。
156

台北市靈芝消費者行為研究

張海淚, Zhang, Hai-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以 EKB消費者行為模式為理論基礙及研究架構, 透過生活型態對消費者一 般行為及消費行為的影響來分析不同生活型態群間在對靈芝的看法, 消費購買行為及 在人口統計變項上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透過靈芝公司及學校老師, 共回收樣本 421份, 皆為20歲以上的識字台北市居 民。本研究以一般 AIO量表來衡量生活型態, 並將之因素分析, 抽取生活型態因素構 面, 再透過集群分析將樣本分為數個不同的生活型態群。 不同生活型態群在對靈芝看法各題目上的差異情形, 使用ONEWAY ANOVA及Scheffe 檢 定法, 來找出彼此有差異的兩群體。不同生活型態群在購買消費行為上的差異情形 , 這些行為包括購買目的, 購買地點、知識來源、購買決定因素、購買金額、品牌忠誠 、購買品種、劑型、服用目的、服用期間、服用金額等, 使用百分比法及 檢定來區 別各群間的差異性。不同生活型態群在人口統計變項上的差異情形, 使用百分比法及 檢定來看各群間的差異情形。 其次利用上面所得資料, 將各生活型態群作個描述, 以得知各群在生活型態因素構面 、對靈芝看法、購買消費行為、人口統計變項的特徵。最後本研究並將所有樣本對購 買消費行為的反應, 依題目別依次分析其整體情形, 包括購買目的、購買地點、知識 來源、購買決定因素、購買金額、品牌忠誠、購買品種、劑型、服用目的、服用期間 、服用金額等項目。
157

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對少年犯罪之互動性影響

馬傳鎮, MA, CHUAN-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有三:(一)研擬出一套具體可行有助於本研究進行並能合理解釋 少年犯罪行為互動歷程之概念架構,然後運用各種統計技術考驗該概念架構,設法修 正成新的互動性影響理論模式;(二)編製可以早期識別潛在少年犯之測量工具;( 三)比較一般少年與犯罪少年以及財產犯與暴力犯在各心理與環境變項上之差異情形 。 為期達成上列目的,本研究採取人格心理學上互動論的觀點、重視科技整合的精神, 並且同時運用傳統少年犯罪與自陳犯罪報告兩種研究方式。首先以2026名一般少 年及441名少年初犯與累犯作施測對象,據以建立少年犯罪量表。然後又對513 9名一般少年、493名少年暴力犯及458名少年財產犯施行自編的少年生活情境 量表,其內容含自陳報告財產犯罪與暴力犯罪的題目。 本論文共分九章三十四節,首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問題背景及其重要性、研究目的、 取向與重要名詞。次章探討有關本研究之理論與實徵性研究。第三章陳述本研究概念 架構之建立過程與研究假設之內涵。第四章報告研究方法、對象、工具與資料處理類 型。第五章敘述少年犯罪量表之編製過程。第六章是預備性分析,分別指陳三十個變 項的相關程度以及各自變項對六個依變項的預測力。第七章係分析並討論各組少年在 三十個變項之差異情形,以及各自變項對六個依變項的主要影響。第八章則係分析並 討論各自變項對一般少年與犯罪少年情緒狀態、潛在非行性、自陳財產犯罪次數及自 陳暴力犯罪次數之互動性影響程度。第九章是綜合討論、結論與建議,先對各項重要 研究結果作更進一步的討論,再據以提出結論與主要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一)少年犯罪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尚佳,可作早期識別少年犯之重要 工具。(二)犯罪少年之父親關愛度及家長社經地位均較一般少年低,其家庭功能與 在校人際關係、學行成績較一般少年低劣,其所居住社區不良程度較一般少年更重, 而其逃學次數、怨恨情緒與焦慮情緒均較一般少年外,其自我概念較一般少年更消極 ,其情緒控制與自我克制能力較一般少年為低劣,其潛在非行性較一般少年為重,其 財物誘因、暴行誘因、自陳財產犯罪次數與自陳暴力犯罪次數均較一般少年更多。( 三)將少年財產犯與少年暴力犯相較,少年財產犯之父親關愛度較暴力犯為低,家庭 功能亦較暴力犯低劣,不良交友較暴力犯多,自我概念較暴力犯更消極,而其財產罪 次數亦較暴力犯為多;反之,少年暴力犯之憤怒情緒則較少年財產犯為更多,情緒控 制能力較少年財產犯更低劣,而其自陳暴力犯罪次數亦較少年財產犯為多。(四)大 多數的自變項對一般少年的潛在非行性、自陳財產犯罪次數與自陳暴力犯罪次數的影 響具有顯著的主要效果存在;但是,只有相當少數的自變項對犯罪少年上列三個依變 項的影響之主要效果顯著。(五)就對一般少年與犯罪少年潛在非行性、自陳財產犯 罪次數、自陳暴力犯罪次數的影響而言,以潛在非行性(指對自陳財產犯罪與暴力犯 罪次數的影響)、怨恨情緒、內外控取向、自我概念、活動性、逃學次數、不良交友 、不良社區、家庭功能、人際關係等項為最具影響力的變項。(六)就對一般少年潛 在非行性、自陳財產犯罪與自陳暴力犯罪的互動性影響而言,逃學次數、家庭功能、 不良交友、不良社區、活動性、衝動性、自我概念等項,乃是最具互動性影響力的變 項;而潛在非行性、財物誘因及挫折容忍度三變項係對一般少年自陳財產犯罪獨具互 動性影響力的變項;潛在非行性、暴行誘因及情緒控制能力三變項係對一般少年自陳 暴力犯罪獨具互動性影響力的變項。(七)就對犯罪少年潛在非行性、自陳財產犯罪 與自陳暴力犯罪的互動性影響而言,家庭功能、內外控取向與母關愛度三項乃是較重 要的互動性影響因素。(八)就對所有少年自陳暴力犯罪的互動性影響而言,潛在非 行性、財物誘因、暴行誘因、自我克制能力與少年組別五個變項對於自陳暴力犯罪具 有顯著的互動性影響。(九)上列各項研究結果大致支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大部份研 究假設,且驗證互動論對少年犯罪行為歷程可作合理的解釋。依據互動性影響的研究 結果,本研究乃建立各自變項對一般少年及犯罪少年潛在非行性、自陳財產犯罪、自 陳暴力犯罪互動性影響的新理論模式共計六個。 根據本研究各項結果,研究者建議:(一)運用各種有效的途徑,落實親職教育的推 展,強化婚姻諮商與家族治療的功能,使病態家庭減少至最低限度。(二)改革學制 ,徹底扭轉社會上文憑主義、升學至上的錯誤觀念念;充實各級中學教育內涵,期其 五育平衡發展;改革道德教育方法,並早期發現潛在的少年犯,施予有效的輔導諮商 措施,強化中學的犯罪預防功能。(三)淨化大眾媒體內涵,改善社會風氣,並加強 對青少年的交誼輔導。(四)學校與家庭教育宜加強培養兒童及青少年高度的挫折容 忍度、情緒控制與自我克制能力,並設法糾正其偏差的性格傾向。(五)學術界宜多 編製少年犯罪量表供實務界參考,並加強少年犯罪早期預測研究,期能採取攻勢性的 犯罪預防策略,徹底防治青少年犯罪行為之產生。(六)學術界今後有必要多進行自 陳報告式的少年犯罪研究,與傳統式的少年犯研究同步並進,相輔相成;同時,並宜 多運用互動觀點與科際整合精神,深入探討少年犯罪行為的互動歷程,俾對少年罪問 題的解決,以提供更大的助益。
158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熊琬, XIONG, W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理學之先驅:第一節 韓愈與佛學:一、韓愈與理學,二、韓愈與佛;第二 節 李翱與佛學;第三節 柳宗元與佛學。 第二章 朱子理學之淵源:第一節:周敦頤與佛學(西元1017∼1073):一、太極圖 二、通書;第二節 張載與佛學(西元1021∼1078):一、西銘,二、正蒙 ; 第三節 程顥與佛學(西元1023∼1085):一、識仁篇,二、定性書,三性一元論; 第四節 程頤與佛學(西元1033∼1107):一、理氣說,三、主敬、窮理說,四、主 敬、理氣說與佛學;第五節 楊時與佛學(西元1053∼1135);第六節 羅 從彥豫章、李侗(延平)與佛學:一、羅從彥西元1072∼1135),二、李侗 (西元1093∼1163),三、劉勉之(白水)、胡憲(藉溪)、劉子 (屏山 )。第三章 朱子理學與佛學之關係:一、朱子西元1130∼1200)生平與學術,二、朱子 理學與佛學之淵源。壹、論心性理氣部份:第一節 太極說與佛學;第二節 理氣說與佛學;第三節 氣質說與佛學;第四節 心理、性 理說與佛學;第五節 性情說與佛學;二、論修養部份;第一節 涵養、省察說佛學 第二節 主靜、主敬說與佛學;第三節 天理、人欲說與佛學;第四節 知、行說與 佛學。 第四章 朱子闢佛之研討:壹、學理部份;第一節 從宇宙觀探討朱子之闢佛:一 、朱子之宇宙觀,二、從朱子之宇宙觀論其闢佛,三、佛氏之宇宙觀;第二節 從本 體論探討朱子之闢佛:一、朱子之本體論 ,二從朱子之本體論論其闢佛 ,三、佛氏 之本體論;第三節從教育學探討朱子之闢佛:一、從心性論看,二從教育之宗旨與階 次看,從教育之目的與步驟看,四、從教育之內容看,五、從修養論看,六從施教之 深淺次第看;第四節 從倫理學探討朱子之闢佛:一、佛氏有關孝道之倫理,二、佛 氏有關君臣之倫理,三、佛氏有關夫婦之倫理,四佛氏有關兄弟、朋友之倫理,五、 佛氏有關師弟之倫理。 貳、存養部份:第一節 辨釋氏以知覺運動言性之非,第二節 辨釋氏以心求心之非 ,第三節 辨釋氏有上達無下學之非,第四節 辨釋氏有敬以直內無義以方外之非, 第五節 辨釋氏有克己工夫而無復禮之非,第六節辨釋氏頓悟求速之非,第七節 辨 釋氏一覺之外不復事事非非,第八節 辨釋氏參話頭終日味無義語之非。 結論。
159

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體制之研究

李世明, Li, Sh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討論本體制的定義、沿革、研究動機,並提出研究的架構。 第二章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體制的輸入項及界限項。探討本體制的保障對象、財務、醫 療給付及醫療扶助(貧民施醫)。 第三章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體制的健康資訊及推介系統。透過此一系統的中介作用,將 醫療需求者及提供者更有效的聯結在一起,並提供健康保險行政當局在規劃健康保險 醫療資源時之重要依據。 第四章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體制的醫療服務系統。本系統內分成兩個次級系統,一個是 行政次級系統,另一個是醫療次級系統;前者在探討健康保險的行政規劃,後者探討 現存的醫療資源如何與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體制的醫療需求相互配合,以提供更有效的 醫療給付。 第五章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體制產出項及其評估。旨在探討如何控制此體制之運作以確 保所提供的醫療品質並避免醫療的浪費。 第六章結論。
160

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之研究

杜聖觀, Du, Sheng-G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探我國政府處理消費者問題的態度、方法和成果。亦即探討我國 消費者問題何在﹖以及消費者受到政府保護的程度如何﹖研究方法採:一、文獻研究 法:就國內各圖書館收藏之書籍、雜誌、報紙、官方報告加以蒐集、整理和分析。二 、訪問法:至相關政府機構訪問有關工作人員,並蒐集該單位之歷年工作報告。 第一章,緒論。首先闡明消費者保護政策的概念;其次說明本文研究動機、方法、範 圍與研究架構,最後依系統觀念說明國外消費者保護政策概況。 第二章,我國消費者問題的形成與認定。分別就我國消費者問題形成的背景及實際現 況加以敘述,其次就人為的認定加以探討,最後敘述如何建立政策議程。 第三章,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的規劃。首先探討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規劃的演進過程 ,並說明相關立法的制訂及內容,最後敘述我國消費者保護法草案的規劃。 第四章,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的執行。主要探討行政院衛生署、經濟部、省縣政府及 消費者服務中心等消費者保護機構之組織、經費、執行狀況及成果。 第五章,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的評估、分別從政策問題的形成與認定、政策規劃、政 策執行方面,評估其缺失所在。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就前五章加以總結,並提出改進建議,以供政府施政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41 seconds